对于东京奥运会后崛起的sony和汉城奥运会后让人侧目的三星,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无疑会耿耿于怀。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未能崛起世界性品牌(我们已经看到联想正在遭遇寒冬,也许华为是个例外,但是它没有做到业内第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正是如此,谁会率先成为所谓的中国的索尼或者三星(当然实际上他们可能更希望跨越之),就成为一项激动人心的事情,可以说,无数中国企业家夙兴夜寐之。 一种看法是,是奥运会使得日本和韩国空前团结起来。人民支持国货,而企业拼命研发,提高质量,提高原创贡献,因此铸就世界级品牌。基于这种认知,在中国复制企业界涌现“品牌冠军”的愿望非常强烈。 这种主张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国民优先选择国货,那么其生产者如果不全力以赴地抓质量,抓研发,就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为民族丢脸,因此纯粹的“搭便车”者和“挂羊头卖狗肉”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暴露就成为民族的罪人,正如“三鹿”事件;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终可能会形成一个不用国货可耻的局面。 毋庸置疑,如果这个良性循环上轨的话,其功效无疑是激动人心的。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囚徒困境”——“搭便车”者比比皆是,不可避免。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支持它如果仅仅得到尊严上、精神上的满足感,这种行为必然不会持久,尤其是这种精神和尊严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生成的。历史已经证明,无需多言。 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良性循环?答案也许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至少超越了我的想象。 先吃螃蟹的“爱国者”? 幸运的是,这种认知不再仅仅是一种认知,它已经变成了行动。北京中关村的知名企业“爱国者”抛出了“2009年起,我们都是爱国者”的主题广告,并推行了相关的配套营销活动——比如将其旗下的唯一一款回收了研发成本的T60相机大幅降价(从1299到999,高达25%)。 尽管大多数人仅仅把它视为一次在“冬天”里寻找过冬棉袄的“过冬”行为,但是只要对爱国者稍有了解的人至少会心生疑惑:它不仅仅在此。 在分析之前,请允许我赘陈一些故事: 爱国者,这一家靠u盘起家的企业在营销上屡屡“让人费解”。爱国者能够把“爱国者”三个汉字打在F1上,堪称经典(联想也仅仅是Lenovo)。但是,2009年,爱国者吹响的“爱国”集结号——冯军在“忍”了15年之后,终于不再避讳地大谈“爱国”与国货之间的关系了。它会成为品牌运营和中国企业史上的经典吗? “2009年起,我们都是爱国者”的广告已经有点铺天盖地的味道。在网络上,这种文字也比比皆是。为了全面分析起见,我必须要引用一下他的说辞: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让沉睡了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开始“自醒”;30年后的1949年,五星红旗下成立的新中国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开始“自立”;又过了30年,1979年,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渐席卷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开始了“自强”;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2009年,中华民族必将借着成功举办奥运的东风,开始“自信”,开始腾飞。 在爱国者喊出这样一个口号的时候,它降低它某一款热销产品的价格,来回馈消费者。他甚至“虚怀若谷”地说:“即使你不买我们的产品,你也可以增加在购买其他品牌的砝码”。 这当然是赤裸裸的价格战。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价格战,尽管价格战是中国企业的常规武器。但是,爱国者真的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价格战“包装”得这么红彤彤的!它要言说另一个逻辑:我们要团结,要支持国货,铸就世界级品牌——最好第一个就是“爱国者”:“只要我们13亿中国人都能成为爱国者,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2009年起,中华民族必将开始腾飞。” 他的意思是,该降价活动只是一个引线,要爆炸的是爱国者追求的新征程。 这会奏效吗? 营销活动不是科学研究,人们的认知甚至比事实要重要得多——至少在知名品牌战略家“定位大师”——特劳特看来如是,“王老吉”真能防止上火吗?不,这不重要,关键是人们相信它能去火。营销和品牌活动的本质不是深究事实,而是影响人们的认知。 从商业逻辑上看,降价行为有助于扩大市场占有,同时取得在供方的话语权,以规模效应削减成本。但是,要想把一款产品的降价和支持国货直接关联起来还有困难。毕竟,在消费电子市场,降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另一方面,回馈在经济寒冬里的老百姓,这就能保证他们以后购买爱国者的产品?这让人怀疑,至少不太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说爱国者真的是以拳拳之心、赤子之诚,感谢消费者对其厚爱,并为国内消费者削减开支,中国会出现购买非国货无耻的社会氛围吗?这貌似不太可能,至少短期内不太可能。 这倒不是说中国人不懂得感恩戴德,不懂得什么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是说,中国社会的多样性不太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更改,这与韩国和日本民族的区别非常重要。因此,如果这个逻辑要成立的话,是爱国者而不是别人企图更新人们的心智,——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它并非不可能。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还由于它曾经强制它的居民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所引发的民怨,因此,它不太可能大张旗鼓地鼓励甚至要求民众只购买国货,当然政府采购另当别论。 世界级品牌,责任感并不足够 一个企业会成长为世界级品牌的原因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也可能是非常微妙的。但是,无论如何,仅仅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形象正面并不足够。 因为“爱国者”这三个字,它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行为与更为崇高的解释关联起来。它给人的印象是富有责任感、有崇高理想和抱负。 人们究竟能从这个举动中得到何种认知呢?是爱国者数码相机真的可以与日本相机匹敌了?还是爱国者数码相机与9个强势国际品牌的竞争具有悲壮感,值得敬佩和同情?还是爱国者是一个可心的企业,在冬天想着咱中国老百姓?爱国者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企业?…… 作为一个品牌,尤其是作为一个消费电子类的品牌,它非常“爱国”,可是,这远远不足够:它=时尚?等于品质?还是什么?乔布斯会说自己爱国而铸就apple吗?不,是因为他铸就了apple,让人骄傲,也让人羡慕。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它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在人们的心智阶梯中,它必须被还原为一个对消费者有价值的词语。比如,沃尔沃,安全;宝马,超级座驾…… 我们对一家企业以宏大的理念作为自己的动力源泉不置可否。宏大的使命感也许会成为它前进的马达,但是也很可能制约了它的灵感。一个国家是否会诞生世界级的品牌的原因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企业家的领导力,想象力,世界级的经理,产品超越国界的能力,卓越的管理,甚至国家支持。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盲目地支持国货,也许并不会促进某家企业的世界级竞争能力——尽管它可能因此具有充裕的现金流和雄厚的资本。当然,如果冯军的另一个逻辑成立的话——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做不好就是民族的罪人——这会减轻我们的担忧。然而,这很可能超越了一个企业的能力,不仅需要共鸣和后续支撑,而且需要时间。也许它是引爆点,但是一个炮仗不足以响彻云霄。 尽管我们热切地期待中国能尽快地出现世界级大品牌,但是这个路子还并不明晰。争取消费者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也许我们还有更为有效的办法。爱国者的“爱国”集结号固然响亮,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是,优质的产品,让人侧目的设计,以及正确的品牌策略——让人们相信它是优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