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集成设备提供商的管理模式探讨---与某大型国有冶金机械公司刘总对话录

[复制链接] 0
回复
7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2 14: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合易咨询师  fficeffice" />

【企业背景】××冶金机械设备制造公司是某大型钢铁集团下的全资子公司,现有从业人员近3000人,机制公司下设14个管理机构、16个生产单元,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年销售收入已达到了6亿元以上。

公司主体业务是为炼钢厂设计、生产制造、安装大型炼钢设备,采用的是职能式管理组织结构。伴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刘总感觉到一直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必须思考更适合、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由于薪酬激励制度的僵化而导致技术人员流失、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访谈背景】ffice:***arttags" />2008612,合易公司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应邀来到××冶金机械公司,与刘总就公司的管理模式、人员激励等问题进行了面谈交流,以下是合易咨询顾问与刘总的对话录:

刘总:我们公司的规模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那么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各项管理问题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次我们就是想通过与社会上专业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理念,理顺内部各项管理流程与管理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尤其是找到一种适合于我们冶金机械制造公司的管理模式。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由我们自己来做这项工作的话,一是不够专业,二是耗时太长,并且效果也难以保证。我们搞企业的最清楚:企业实施管理变革的成本其实是很大的,弄不好反而会产生反面作用。

合易咨询顾问:刘总能否具体谈一下目前公司运营中遇到的关键问题都有哪些?为什么提出要重构管理模式这个设想?

刘总:好的。首先我们想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看是否可以引入项目制这种管理方式。我们的业务特点是大项目订单式生产模式,产品特点是大项目、小批量,多品种。一直以来,是由生产部和生产调度来协调生产,但总感觉各车间、部门条块分割严重,缺乏统一的协调运作。现在是生产方面一有问题,就上报到高层这里,使高层人员整天忙于处理各种协调性的杂事,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公司长期发展问题。实行项目制管理,是否可以有效规避以上问题?

合易咨询顾问:刘总的这个设想非常好。传统集成设备提供商的运营模式一般是这样的:由销售部门洽谈订单,技术部门提供售前技术支持,评估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与订单的匹配程度。当合同签定后,就进入工艺部门——采购——生产部——金加工、焊接等车间——组装车间——质量检验——交货——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庞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职能部门、制作车间属条块分割状态,那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容易引发一系列扯不清的问题,最后就只能把球向上传——问题就抛到刘总您这儿来了。

打通这种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状况,对于大项目订单式的经营模式,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实行项目制+模块式管理。由项目经理对订单从开始签订一直到交货、安装全程负责,这样每个大项目都有人在整体协调、统一指挥,打通了各部门的条块分割,就大大提高了协调的力度与工作的效率。模块式管理可以把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项目分解成可以复制的相同模块,以便于标准化管理,提高效率,同时便于未来标准工时的制定。

刘总:那么,如何对这个项目小组进行考核呢?

合易咨询顾问:项目经理和项目小组成员都是由技术部、销售部、质量部的精干人员担任,这样项目小组成员就具有了双重身份,对他们的考核也是实行双向的考核。也就是说,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项目之内的工作内容,按项目质量和节点要求进行考核;项目以外的其他工作,由所在部门进行考核。最后,再将两部分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叠加。一般来讲,矩阵式管理模式都是这样来处理考核问题。

刘总:我也听过一些项目管理的课程,大多讲的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但却没有讲如何进行项目激励。对于项目小组成员的奖励,是从原有薪酬里切出一块纳入项目考核,还是另外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激励呢?

合易咨询顾问:一般情况下,是以项目奖金的形式对项目小组进行奖励。具体来讲对项目小组的奖励有两个问题要弄清:一个是项目奖金总额的确定;一个是如何将项目奖合理分配到项目小组成员每个人。

首先来看一下奖金总额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该项目的工作量(工时)、工作难度、工作质量、交货及时与否等情况来核定。但对于非标产品来讲,工时的估算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第二个问题:如何核定项目成员在本项目中的贡献大小?单纯根据参与程度核发奖金也不是很合理。

刘总:(非常感兴趣地)您刚才提到的工时核算、项目奖的二次分配这两个难题,确实是说到点子上了。那么根据以往的咨询经验,您认为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呢?

合易咨询顾问:我刚才说解决生产过程条块分割的问题最好的方案是实行“项目制+模块式”管理模式,这里再来谈谈“模块式”管理方式。虽然从整体来看,每一个订单都是独一无二的,非标的,但当我们把一个大产品细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时,就会发现拆分到一定程度,这些模块就是标准件,就可以进行标准化管理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个产品都是由不同数量的标准模块组合而成的,就像小孩子玩的积木一样。这样一来,计算项目的总工时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在核算项目成员的个人奖励额度时,我们也可以将整体项目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大阶段,大阶段里又包括几个关键的子过程,然后核定每个大阶段、子过程的奖金总额度,最后再看在这个细分的子过程里,项目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度比例是多少,据此来分配奖励,相对来讲就合理多了。也就是说,先将“大事件”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事件”,确定每个“小事件”的奖金,然后再在这个“小事件”里确定“人”的奖金。

刘总:这样来核算是比较精确的。那么实行项目制管理以后,组织结构也应相应发生变化吧?

合易咨询顾问:对,不仅组织结构要做相应调整,对应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也要相应发生变化,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这几个方面也都要随之而调整。

刘总:是啊,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冶金机械现在有四五个直属机构,还有下属的二级法人单位,机构比较复杂,流程也比较繁琐,各二级机构之间业务往来频繁,手续周转复杂,我们也是一直想规范一下,提高效率。

借着您刚才谈到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话题,我还要再谈谈一直困扰我们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外聘员工的引进、留用与激励的问题。现在公司内部原国有企业身份的员工越来越少了,外部招聘的员工越来越多,他们逐渐成了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但由于集团公司对人才引进方面政策的限制,他们无论做得多么好,也不能成为集团公司的正式员工,在薪酬待遇方面,也与集团公司正式职工有一些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平衡的心态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这部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而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的确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合易咨询顾问:刘总所说的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里比较普遍。由于身份的不同,而造成薪酬待遇的不同引发的问题的确很多。其实我们首先要思考和明确一个问题:我们给员工支付薪酬的依据是什么?是主要依据员工对公司所做出的贡献、员工所承担的岗位责任大小,还是主要依据员工的身份、工龄、学历?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赞成主要根据岗位价值、员工能力、员工业绩、员工所做出的贡献大小来确定其薪酬水平,而不是根据其身份。当然,对于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集团公司大环境造成的一些现象,我们也要正确面对,采取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解决,以免激化矛盾。

刘总:目前我们对于外聘人员,一律实行计件工资,工资结构不太合理。实际上与本地区其他企业相比,他们的工资并不算低,包括各项保险公司也统一给予交纳。但这部分人思想活跃,想法比较多,与身边的人一比就心理不平衡,并且是一旦有人离职,就会影响一大群人。

合易咨询顾问:薪酬的公平性有两方面:一是外部公平,二是内部公平。相对而言,员工更倾向于关注内部公平性。因为薪酬的满意与否,实际上是员工与同学、同事、朋友等比较而产生的一个相对的结果,如果内部公平性偏低,就很容易导致员工心理失衡。

刚才讲了,一个好的薪酬制度,既要有一个正确的激励导向――激励业绩好能力强的员工,也要兼顾历史原因,平稳过渡。建议对于集团系统内的正式员工,他们所享受的优厚的福利待遇政策保持不变,让他们因此而保持一定的满意度;而对于招聘的员工,则调整薪酬结构,加大激励力度,确实使业绩突出的人员能够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这样他们虽然福利方面不如正式员工,但其业绩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与相应回报,其满意度也就提高了。

刘总:是,公司其实在意的不是发多少工资出去,而是怎样下发,才更有激励效果。如果发不好,不仅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会使一部分人不满意。

合易咨询顾问:现在有些企业认为:给员工发的钱越多,激励效果就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薪酬的激励作用不在于“发薪”那一刻,应该说激励的开始是从良好的制度设计开始的,而当钱发到员工手里时,恰恰是一轮激励的结束。比如说,当员工知道他做到什么程度,达成了什么目标,就可以获得什么额度的奖励时,他就会为之而努力工作,这时薪酬的激励作用才体现出来。

另外,关于“已成为生产主力军的外聘员工”留、用问题,建议采用“技术等级管理办法”,给这部分技术人员设计一个宽广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提升空间,只要技术娴熟,业绩突出、贡献卓越,他甚至有可能拿到比车间主任还要高的薪酬。

刘总:您这个建议很好。关于职称评定与管理,我也发现目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正式员工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享受着高级职称的待遇,而跟他这一年里都在做什么没关系。我觉得职称的评定也应是动态的,高级工程师的薪酬待遇就要与他一年中承担的项目数量、项目难度、项目质量挂钩,也要与他解决的工艺、技术难题的情况相关联,这样才合理。

合易咨询顾问:刘总说得非常有道理。对职称的管理一定是动态的,薪酬回报也一定是以“贡献”而不是“身份”论多少,不管是国企员工的身份,还是高级职称的身份,都不应是付薪的理由和依据。

刘总:今天与您交流的非常融洽,在很多方面深受启发!希望能够借助你们走南闯北的咨询实践经验,帮助我们理顺这些问题!

合易咨询顾问:谢谢刘总!

 

【顾问总结】 作为已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咨询顾问,我们非常愿意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管理企业、如何管理管理者、如何管理员工的话题。在交流与探析企业管理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咨询顾问多年的实践经验与企业家们分享,一方面也是咨询顾问向企业学习、向企业家学习的好时机。

本次与刘总的面谈交流,重点谈到了三个问题:一个是集成设备提供商的管理模式问题;二是国有企业员工身份不同、待遇不同问题;三是国有企业的职称管理问题。这几个问题对于国有性质的制造企业,非常具有典型性。

关于“各职能部门与生产单元条块分割严重”的问题,在集成设备提供商型公司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合易顾问建议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实行项目制+模块式管理,由项目经理对订单从开始签订一直到交货、安装全程负责;而模块化管理使工时的核算、项目过程的管理都变得更加容易。

关于“国企中员工因身份不同造成待遇不同”问题,合易顾问建议采取以下解决思路:

在薪酬制度设计中,既要考虑通过薪酬结构设计,激励业绩好能力强的外聘员工;也要兼顾历史原因,平稳过渡,保持集团系统内的正式员工享受的福利待遇政策保持不变,使两种身份的员工“各取所需”。

关于国有企业职称管理问题,合易顾问建议采取以下解决思路:

对于技术人员,采用“技术等级管理”办法为技术人员提升宽广的职业发展通道与薪酬提升空间,以实现长期激励效果;对于集团公司统一评聘的正式职称,也要实行动态管理,其薪酬待遇、职称的保留与否与其在聘期所做出的业绩紧密相关。不能一旦评上就高枕无忧,造成核心人力资源的浪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