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有生命力的企业”下了一个定义,即企业是:“以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为起点,通过行家的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能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组织”。所以,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不断去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如果一个企业的“发现”是顾客最需要的,那么该企业“不发财”都难以做到;如果一个企业的“发现”只是顾客勉强需要的,那么通过努力可以取得一些成功;如果一个企业的“发现”是顾客根本不需要的,那么该企业是一定会关门大吉的。 所以,我说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不是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而是因为他的“发现”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目前,世界上任何“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或“正准备过好日子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比尔·盖茨的服务,否则他就一定不能过上好日子。 正因如此,作为一个办企业的人来说,“发现得好”比“做得好”更重要。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感叹:“现在没什么事情好做,要是早几年的话,买大巴车的人也发财了,挖煤的人也发财了,浙江做扣子的人也成了千万富翁,“三笑”牙刷的老板也成了亿万富翁”。其实,世界是向前发展的,在和平时期,明天的机会总比今天更多,只要你有能力、有眼光。也许几年以后,那些感叹今天没有什么事好做的人,他们又发现“他们身边那些从今天开始做某些生意的人也发财了,就是我当年没有发现!” 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发现”的眼光却不是天生的,学识越丰富,经历越多,综合能力越大的人就越可能有好的“发现”。 另外,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市场调查的行家、生产的行家、管理的行家、理财的行家、营销的行家、对未来市场预测的行家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行家,这个企业肯定是飞黄腾达的;如果有一些人是行家,通过努力是可以取得一些成功的。只要肯努力学习,不是行家也可以变成行家的;如果一个行家都没有,那么该企业肯定是闹着玩的。 所以,我主张每个人最好只去干两件事——“擅长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因为你擅长,你就有“比较优势”,你容易把事情做好;只要你喜欢,你也容易把事情做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他的事情通过“合作”和“市场”去解决。 关于合作的价值,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1998年,我借2万元在冷水江市开了一个小小的“广大建材店”(娄底市广大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其中就花了1万元去做广告。当时,我最早的广告是用颜料写在公路边的堡坎上或是农民的屋墙上。第一天,我请了一个写字高手去写,一天开他100元钱的工资,他只能写一条,因为他又要刷底又要写字。第二天,我花20元钱请了一个农民去刷底,那个高手只负责写字。结果,第二天我花了120元的工资却做了3条广告。合作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第三,因为没有规模就难得有效益,这就叫“规模效益”。所以,世界上的商品和服务大多是由有规模效益的一方提供给没有规模效益的一方,反之则是资源的浪费。 比方说今天我俩想吃苹果,于是决定明天开始去亲自种。结果,当我们收获苹果的时候,发现我们自己种的苹果成本就要100多块钱一个。因为我们种的苹果太少了,没有规模效益,并且什么都要重新学习。而当我们在北京花5元钱买到一公斤山西产的大苹果时,却还能让很多人在这个苹果上赚到钱呢!其实,就是因为我自己去种苹果没有规模效益,而那些种苹果的人同时种很多的苹果,并且专门种苹果;那些运苹果的人专门运苹果;那些卖苹果的人专门卖苹果。 正因如此,我主张任何一个企业最好只做一种产品或一个系列的产品并且实现最大的规模效益,其他的事让别的企业去做,盲目的“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经营之“大忌”。去发现一个市场上很需要的商品,相当于写一篇非常有价值的论文,而把企业做大不断实现其规模效益,只相当于把写好的论文复印数遍! 再者,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总是向价格高的地方流动,货币总是向价格低的地方流动”,谁也挡不住。所以,任何人选购商品时总是本着价廉物美的原则。如果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价廉却物不美”或“物美却价不廉”,企业就难以长期生存。 总之,企业的合理存在就必须有足够的“优势总和”,否则,这个企业就没有持续的生命力。所以,谁有能力做到上述四点条件的大部分,谁就一定可以做老板,并且有可能慢慢成长为企业家。 企业家是使土地(场地)、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有机结合而创造巨大财富的人,是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在当今中国,企业家是非常稀缺的,所以中国的优秀企业也同样稀缺。所有的社会资源,只有与企业家结合起来,才能配置得更好。所以世界上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而且这些企业家是非常优秀的。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快速引进和培养企业家。然而,企业家却不是天生的,企业家是通过长期的磨练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所有的企业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做小企业甚至是从“摆地摊”开始的。所以,我建议各地的地方官和“城管”对“摆地摊”的人要宽容一点,也许每驱散一批“摆地摊”的人就扼杀了一些“未来的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