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职业通道,于是纷纷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不同序列的职业道路,以便让员工有个“盼头”,其中最诱惑最大的莫过于“首席××”了。
所谓“首席”,肯定是指能力很强,甚至是第一的。
为什么“首席”能给员工带来巨大的诱惑呢?
记得电影《武状元苏乞儿》有这样一个情景,苏乞儿在睡梦中遇到了一个老者,老者对他说只要加以努力,就能成为“乞丐中的佼佼者”,苏乞儿很不解的问“那是什么?”,老者给了个很搞笑的回答:“还是乞丐”。
想来“乞丐中的佼佼者”也就相当于是“首席乞丐”吧? ,既然是“首席乞丐”,那肯定也是很“强”的乞丐了,就是乞丐中的“带头大哥”嘛,虽不能与皇帝相比,但至少在他的那个小圈子里还是高高在上,受人景仰的吧。人都有虚荣心,高人也不能免俗(天上的神仙不也会讨名分嘛),何况咱作为凡夫俗子的员工呢?再说了,挂了个“首席”的名头,恐怕也是企业对你的才能的认可吧,这也符合马斯洛说的需求层次理论嘛。对外交往中,拿出个名片,上书“首席××”,人家立马会肃然起敬啊——遇到高人了,对方甚至还会想,你们公司对咱还真是重视啊,派了个职务这么高的人来了。
“首席”的诱惑显然不仅仅是在“受人尊敬”上面,肯定还会带来白花花的银子,否则,如果基本的生活/生存需要还没得到满足,光有个名头能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呢?!这也就因此提醒了广大的企业,在给予员工一个响当当的“名头”的同时,还要给予相当的“待遇”,否则,名不副实的尴尬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现实中,也有的企业在员工名头上实行“两张皮”,为便于对外交往,往往印在名片上的名头都很响亮(保险公司出来的个个都是“经理”就是这个情况),实际对内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业务员。这种做法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曾经见过一个小的人才公司的老总,他给的名片上写着“首席咨询专家”,其实,那公司当时也就6、7个人,除了这个老总本人能独立地开展业务外,其他是基本上都是打杂的,尽管他的名片上写着“首席咨询专家”,但我还是认定他跟皮包公司没有太大的差别!
所以说,“首席”这玩意还是慎用为妙,凡事过犹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