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图书下载

[复制链接] 13
回复
48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0-15 08:4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upload=rar]down10_1013.asp?ID=112829[/upload]

2
[upload=rar]down10_1013.asp?ID=112830[/upload]

 

 

图书评论如下:

================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 “新理论”
 

经济系国贸专业2班 王欢

 

一、本书内容概况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的集大成者保罗·克鲁格曼所撰写的一部经典论著,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是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作者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作为一名国贸专业的学生,该书对于指导我们学习国贸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

该书前言部分为本书概要,第一部分为重新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第二部分为重新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第三部分为技术要素,第四部分为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参考文献。

本书从国际贸易的产生、历史的作用、技术与贸易和贸易政策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模式的决定因素、保护本国市场的作用和什么样的政策才是最佳贸易政策等命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部分地代表了克鲁格曼对国际贸易新理论的贡献。本书所涉及的理论领域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学前沿科学,不仅对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各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

他创建的战略贸易理论,是对近20年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内出现的不完全竞争问题的研究,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新”,在于他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
  克鲁格曼认为,经济分析在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揭示出一些不作分析时有可能被忽视的问题,并且这种分析应当是确实的、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随着贸易政策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古典经济学中用来支持自由贸易的经济分析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而“国际贸易新理论”实际上是对国际贸易理论新命题的研究,它准确地强调国际经济中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略的两个特征,即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
  (一)传统国际贸易政策思路受到质疑

  传统的自由贸易观点是建立在理想的理论模型之上的,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同时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假说下建立的,抛弃了这个假设,市场能够完全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现实的全球经济恰恰既不是完全竞争的情况,也不是完全的寡头垄断,而是不完全的竞争或是垄断竞争的情况。因此传统的分析作为现代贸易研究框架,是不适合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新的认识,有两种认为积极的贸易政策可以比自由贸易更能使一国受益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政府政策使国家获得较大份额的“租”;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这些政策使国家获得更多的“外部经济”。

(二)对国际贸易的重新思考——“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幅度增加,但不是在那些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从事国际贸易研究的经济学家,无法再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了。除了资源的差异,“历史偶然性决定”也是贸易产生的原因,尤其是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

这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间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发达国家在整体技术水平和资源拥有方面已经越来越相近了。但由于时机和机会的差异,以及市场细分程度的加深,使得各国在具体层面的竞争完全不同,从而使各国足以找到可以互相贸易的产品。此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劣的差异,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一时间上在某个行业上所具有的规模优势。


“国际贸易新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别”。在考虑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需把一个国家的某一个行业看作是一个整体,该行业面对的市场不再是相对于国际市场而言比较狭小的国内市场。运用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理论来分析,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的增多,一个国家可以扩大其在某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扩大又可以使该行业的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优势。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规模较小,其行业成本必然相对较高,自然会在国际市场处于相对的劣势位置上。

由此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在某种资源的占有上据有相对优势,如果该国具有资源优势的行业没有发展起来形成规模的话,它还是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个国家不可能拥有世界上的所有行业,或是生产某一行业中的所有产品,只能生产某些行业中的某几种类型或型号的产品。世界上不同行业之间规模经济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推动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三)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的结合
  根据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规模经济对于许多产品的生产本身就是一个限制,规模经济导致的报酬递增,本身是对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一种聚合,这种聚合反过来又进一步使经济规模扩大,这就形成了在某个行业的相对的垄断地位,这种地位一旦形成就是短时期内无法超越、长时期内无必要超越的“固有的优势”。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只能是垂直型的分工。

另一方面,到底这种分工的地域如何确定,克鲁格曼认为“历史某种偶然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克鲁格曼还认为,“存在着一种过去积累的产量决定当前生产率的动态规模经济”,也就是说“边干边学”也是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之一,因为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形成为比较优势。报酬递增形成国际分工这一假说和现实世界经济中的垄断竞争市场成为了一对矛盾,因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在报酬递增条件下,按边际成本来确定价格往往导致大家都遭受损失的结果。惟一的例外是报酬递增对企业来说必须是完全外生的,外生经济在理论上的复杂性和实际中的难以确定,成为构建新贸易理论的关键。

所以,报酬递增要与不完全竞争结合起来,就必须使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而与企业规模的变化无关。这需要两个例外的条件来支持,要么是全球生产或产业的良好整合,要么是政府实行保护政策。克鲁格曼进而认为:“对一个具有大量劳动力但工资较低的国家来说,使用暂时的保护来形成比较优势的永久性转换似乎成效极佳。”显然,克鲁格曼的这一认识不仅逐渐地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认可,国际贸易的实践和世界经济的走势也对此给予了支持。

 

二、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在确定我国的对外发展战略时,需要明确我国发展开放经济的目标定位。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与发展中小国显然不同的。

发展中小国的国内市场狭小,也更适合于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其经济的发展要依赖出口的扩大。小国人口相对较少,通过发展几个甚至是一个支柱性产业,就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增长的需要,也可以解决该国的就业问题。比如芬兰的电子通信业,新西兰的畜牧业。

而我国则不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更适合于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原则。我国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行业体系结构,来充分地满足十几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只有有了较为全面的行业体系结构才可以避免在一些行业中受制于人。而且应该看到,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和资源条件为在我国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目标不是片面追求外向度,而是在扩大开放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改变我国目前产业结构普遍较低的现状。那么,为了创造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国家要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位资源换取高位资源,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或使两者结合的机制,有重点地培植一批高位产业,如目前比较切合我国市场需求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建筑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性产业如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对国外资源及国外产业建立一定的进入壁垒,鼓励高位资源和高位产业进入我国。确定目标后,我们可根据我国的市场结构、实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得到一些启示。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由于我国政府本身存在信息不完整的致命弱点将会使得实行了干预政策而无法获得事先预想的改善,并且时常受制于既得利益集团而难免在制度创新中迈不开步子。只有创造一个拥有上述激励机制的制度,贸易干预才有助于我国的产业高位化目标。因此,逐渐变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为市场主导型制度创新,并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化,才是改变我国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宏微观基础的关键。

过去20多年来,我们虽然在开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贸易政策上仍受许多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在出口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是开放国内市场方面顾虑重重。在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和加入WTO的过程中,我们把扩大进口和开放市场看作是一种交换的代价,是为了获得某种权利而不得不承担的“义务”,其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对某些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怎样选择保护对象?采用什么方式来保护?保护的前景与代价是什么?我们必须充分估计为保护所付出的代价,并努力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以下目标。
  1、引导我国企业逐步实现规模经营,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出口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显然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我国的出口企业实现规模经营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当不利。因此,政府的适当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我国专业性外贸公司与大型生产企业相结合,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大型的外贸经营企业集团。同时,鼓励企业兼并,以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因此,政府应规范市场行为,给企业施加压力,鼓励优势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逐步达到最佳生产规模,增强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广阔的世界商场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2、利用国外成熟技术,灵活调整产品形式
  贸易新理论揭示了当代国际市场以垄断竞争和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要特征,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来生产、出口全部的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即便在同一行业内,也可能既进口又出口。

现代的国际竞争并不局限于个别产品的得失,我们没有必要去限制外国优质产品的进口,不一定非要通过保护来生产国外已占优势的产品。对外开放某些市场,并不等于国内的同类产业就不能发展了。别人生产了一些种类型号,我们可以集中资源生产别的或新的种类型号,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向国外出口。
  3、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和现代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如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不少国家曾采用过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将一个产业保护一段时期,然后就转移。保护的目的只是希望在保护期内,让产业自身产生出一种技术外溢和不断自行壮大的能力,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保护的时间是短暂的,保护的行业是不断变动的。

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并不是告诉我们应不应该保护的问题,而是为了我们贸易政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需要考虑的问题。简单地利用贸易壁垒来保护幼稚工业是一种被动和陈旧的方式,代价是不小的。而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某些产品实行保护也许会带来长期的优势和利益,但是这些产品不一定是幼稚产业,保护的手段也不一定是贸易壁垒,可以是代价较小的产业政策或消费政策,保护的时期应是短暂的,这种保护是一种积极的,有前途的保护。

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各地竞相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劳动密集型产业无力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因此,我们应将这些具有较大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确立为目标产业,从战略高度对这些产业进行适度的扶持和保护,尤其是要有意识地鼓励我国厂商大胆进入某些高科技产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地处于有利的位置,利用国际贸易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总结

本人在阅读了《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重点分析保罗·克鲁格曼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国家保护民族产业,应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处于有利的位置,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5 12:46: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08-10-15 18:09:5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是搞国际贸易的,但还是收藏了,谢谢楼主!
4
发表于 2008-11-5 11:55: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精彩奉献。

5
发表于 2008-11-6 11:01: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6
发表于 2008-11-11 12:10:4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到处找呢,多谢[em02]
7
发表于 2008-11-15 20:00: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8
发表于 2008-12-9 10:01:29 | 只看该作者
thank u very much!
9
发表于 2008-12-25 03:16:5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下载不了呢?
10
发表于 2008-12-26 12:51: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