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南怀瑾谈人性的忌讳

[复制链接] 7
回复
21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27 17: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怀瑾谈人性的忌讳 世间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生也学不尽。

   南怀瑾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强调了“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这其实是在讲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难上加难。所以,明知道你为了他,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庄子曾经看着飞进飞出的燕子,说道: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到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只有燕子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南先生说,历史上的大奸臣都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所以总是避免碰触君臣相处的禁区,因为即使你心怀社稷、一腔忠诚,也难免因一时的劝谏惹来日后的杀身之祸。其实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更巧妙地为人处世、成就大业了。(《解放日报》6.18 )

沙发
发表于 2008-7-5 13:49:53 | 只看该作者

人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民族中那些优良的传统足以说明。

这就好比有人拿 “西游记” 做官场斗争来比喻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同心协力,虽然也有受外界蛊惑的时候。但并不妨碍同行人的信念。

难道我们不希望人与人之间更友爱吗?人性中表现出来的那些弱点,不应该被克服掉吗?与天斗,与地斗,不如与人斗其乐无穷,窝里斗更刺激,我们需要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范围,保持距离是对自己的保护,距离过近就是潜在的攻击了。

人们攻击老虎并不是因为它离人们太远,而是因为它是人们始终潜在的威胁,所以要消灭它。现在人们还有多少人需要去消灭老虎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08:22:10 | 只看该作者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无法改变。

懂得这一点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每个人都有固执的方面,在他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难道只能硬碰硬吗,这样才更可能演变成窝里斗。

正因为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地友爱,才需要把握距离。“朋友数,斯疏矣”。

4
发表于 2008-8-22 14:33:33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所言是很有道理的,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规律,简单举几个例子,例如夫妻或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越亲近时越容易受到伤害,越觉得反正都是自己人,不用计较太多,关系有时反而不如好朋友之间那么好。再例如,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哪怕在北京这样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城市,都不一定去过几个地方,而反而是离的很远的人来旅游,这不是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总而言之,人和人关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中庸为妙!
5
发表于 2008-8-24 11:14:57 | 只看该作者
距离很难把握,而且有时往往是别人在把握距离。
6
发表于 2008-9-22 14:15:16 | 只看该作者

难道所有的人都有这种小人心理吗?孔子不说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7
发表于 2008-10-9 09:50:57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所谓亲密有间

但是各种度的掌控很难

8
发表于 2009-4-1 23:43:41 | 只看该作者
距离产生美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