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朱厚熜:我不是来做儿子的

[复制链接] 2
回复
13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12 11:2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特长:正名
名言:我是来做皇帝,不是来做儿子的!
感想:某些时候对某些人来讲,名分,的确重要。其实更重要的是自信

皇帝:叫什么很重要

  明世宗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除了热衷修道,任用奸臣严嵩,性情难以琢磨之外,嘉靖皇帝还是一个忌讳特别多的人。易中天在《帝国的惆怅》中曾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嘉靖生病,太医徐伟前去诊治,当时嘉靖坐在床上,龙袍垂地,徐伟长时间不敢上前。问其原因,徐伟说:“皇上的龙袍在地上,臣不敢进。”
  徐伟看诊完病出去后,嘉靖给内阁手谕:“伟顷呼地上,具见忠爱!地上,人也。地下,鬼也。”意思是说,徐伟说我的龙袍在地上而不说在地下,这说明他是很有忠君思想的。听完传达后,徐伟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哪里知道,自己一句简单的无心之言,竟然让他在鬼门关里转了一圈。
事实上,嘉靖终其一生,都在“叫什么”的问题上忙碌和折腾。

我不是来做儿子的
  武宗朱厚照死后,没留下一儿半女,皇帝只能按照明朝皇位嫡长继承制和兄终弟及的原则在皇族中甄选。武宗没儿子,于是上推到孝宗,孝宗有两个儿子,但却早死,于是再上推到宪宗。宪宗的四个儿子包括第三个儿子孝宗都死去了,惟独小儿子朱裙杭留下了一个儿子朱厚熜。费心费力地推了好几轮,终于找到了一个活人,大臣们很高兴,朱厚熜的继承人资格很快就被确认了。
  对朱厚熜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了个大馅饼。他原本不过是藩王府中的世子王爷,他的父亲也不过是正德皇帝的堂弟,按说,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做,但是天意如此。也许正是这份幸运与意外,让朱厚熜觉得处处充满着危机感,对于名分始终紧绷着一根弦。当年他来京继位,到达城门的时候,前来迎接的礼部官员告诉朱厚熜,要想继皇帝位,就要执太子礼。朱厚熜一听就不高兴,做皇帝连个名分都没有,日后还怎么管理国家?所以一气之下大声说:“我是来做皇帝的,不是来做儿子的!”朱厚熜坚决拒绝入宫。双方缰持了一段时间后,礼部官员最终做出让步,以皇帝的礼仪把朱厚熜接进了皇宫。
  这次小小交锋,让大臣们第一次领略了皇帝对称呼的重视。

我爸爸就是我爸爸
  皇帝身份确认后不久,朱厚熜又遇上了另外一件让他憋屈的事儿——不能管自己的爸爸叫爸爸。当年五月,首辅杨廷和上奏建议:“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嘉靖要过继给孝宗皇帝做儿子,要管伯父叫爸爸,而要管爸爸叫叔叔,管妈妈叫叔叔夫人。
  嘉靖一看奏折,十分不满。在他看来,“皇考”不仅仅是个称谓,还牵扯到认不认父亲的问题。父母是可以随便更换的么?所以当下,嘉靖就把奏章给驳回去了。不久,嘉靖的母亲蒋氏夫人应儿子邀请来京享福,当她走到通州,得知自己不但当不了太后,连儿子也不能认时,就停下来,拒绝进京。嘉靖大哭,他派人告诉杨廷和:如果再不给我父母名分,我就辞职不干了。久经官场的杨廷和稍微做了让步,封嘉靖的父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然而,对于嘉靖的父母来说,没有了那个关键的“皇“字,被封为什么都意义不大,所以,他们并不买杨廷和的账。恰在此时,宫里发生了火灾,杨廷和逮住机会上纲上线,说这是老天爷对违反礼教之徒作出的惩罚,嘉靖这才向朝臣妥协。
  在这场著名的“大礼仪”争论中,有一个叫张璁的进士非常关键。早在争论的一开始,张璁曾旁征博引地为皇帝认父归宗找了很多理论根据。但是他运气不好,就在他得到嘉靖重视的同时,却也得罪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成员。所以,在杨廷和作出让步后,张璁被打发到南京作降职处理。
  当然,嘉靖的妥协是暂时的。火灾一过,为父母正名的事儿又被他提到日程上来。远在南京的张璁遥相呼应,立即派人上书,称皇帝对父母的称呼不合理,要重新议礼。嘉靖把这封奏折交给杨廷和,这次,杨廷和没有发表意见,他只是平静地向嘉靖提出了退休的要求。
  对于三朝重臣杨廷和的退休,嘉靖显然很震惊,但是他同意了。这样,在为父母争名分的路上,他会少了最大的一个阻碍。然而杨廷和的离开,却触碰了内阁的敏感神经。礼部尚书汪俊发动了72个大臣和他一起上书,反对重新议礼。对此,嘉靖不以为然,他把张璁调进京城,任命为翰林学士,然后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为父母正名。
  嘉靖三年,矛盾终于爆发。反对派在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的领导下,跪在左顺门前,喊着“太祖皇帝,孝宗皇帝”, 嚎啕大哭。大有皇帝不作罢,就一直哭下去的架式。嘉靖忍无可忍,下令把哭声最大的134名官员抓起来,第二天又把剩下的90多人也抓了进去。所有被抓的人,统统廷杖。为了解恨,嘉靖又命令把哭得最凶的带头七人再打一遍,两次共打死17人。这次事件,嘉靖为自己树立了皇帝的权威,他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叫自己的爹是爹了。
  按理说,即使进宫的最初执太子之礼,嘉靖也是来做皇帝的,不叫兴献王爸爸,谁也否认不了他是兴献王儿子的事实。嘉靖之所以固执地为父母正名,也许是他心底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归根结底,他毕竟是藩王的儿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皇宫来做皇帝,既然内心无法找到支撑,就想从形式称号这些外显的东西上找到归依。

按好恶起名
  嘉靖特别喜欢宠物,尤其是猫,他最喜爱的猫有两只,一只叫雪眉,一只叫狮猫。在不上朝的二十多年里,嘉靖不但求长生不老,还经常与猫儿一起玩,他甚至以皇帝的身份举行仪式,封雪眉为“虬龙”。后来,虬龙死了,嘉靖几天不吃不喝,把它葬在了万岁山,立碑刻文题名“虬龙墓”。狮猫死后,他又命人用黄金铸造一个棺材,举行隆重的葬礼,并请大臣作祭文。侍读学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狮为虎”的颂词赢得了嘉靖的欢心,于是被提升为少宰,时称“青词宰相”。
  对于自己的儿子,嘉靖忌讳着“二龙不相见”的信条,多年一直不见。世子的名字必须由皇帝亲自起,嘉靖也不管,结果使得世子长时间一直没有名字,直到五周岁时,嘉靖才给儿子起了个学名。

丢性命和名号有关
  嘉靖的一生,几乎是练丹的一生。为了长生不老,他曾几十年不上朝,躲在自己的练丹房里十分敬业地练丹。他还一口气为自己取了几个很长的道号,大概凡是道士们喜欢使用的字词,都吸纳进去了。例如,他自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又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境万寿帝君”, 气短一点的人估计都没法一下子念出来。
  这个称呼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名副其实。嘉靖崇信道教到了痴迷的境界,生活的一切事务甚至生儿子,都按照道教的方法来办。没儿子,他便在钦安殿建立了“嗣醮”,竟然要文武大臣每日进香,自己也亲自参加开始和结束两天的礼仪。不要轻视斋醮(俗称“道场”)这类活动,它甚至不能简单地用奢侈来形容。做道场需要写匾,匾要用赤金泥书写,光是写匾就要花赤金数千两。写匾时,太监一般事先预备一批大笔,饱蘸金泥后装作笔不好使,摇摇头塞进袖里,再换一枝。有时写一副对联竟要换数十枝大笔,太监趁机装了满满一袖子赤金走开。后来生下儿子,嘉靖更是从心底信赖道教,谦虚地把媳妇受孕的功劳归功于道士,连连奖赏。
  皇帝沉迷于道教不理朝政,大臣们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不过这时的满朝文武基本上被打得又聋又哑了。嘉靖19年,嘉靖提出闭关两年炼不死仙丹,让太子监国,一位不怕死的太仆寺卿杨最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上书阻止他:“陛下,您把自己的境界降到方士水平了。成仙是山里修行的人干的,哪有金屋玉食而能白日飞升的?”嘉靖一听,怒火中烧,随即下令杖死了杨最。这一下,就更没人敢吭声了。
  但是,宫女那边却出现了反抗。
  原来,嘉靖听信道士胡言,要炼制所谓的长生药“先天丹铅”,这是用十三四岁少女的初潮经血做成的,配有中草药、矿物质等成分,实际上也具有壮阳的功效。于是嘉靖广选秀女入宫,一方面是为炼制“丹铅”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则对少女们进行所谓的“采补”。眼看着少女们一个个被当作“炼丹原料”早早夭折,即使不死,也被皇帝随意打骂和凌辱,宫女们实在忍受不了折磨,私下商议要杀死皇帝。其中带头的,是一个年近三十的宫女杨金英。
  一天晚上,嘉靖在端妃宫里喝醉睡着了,一边窥视的杨金英等16个宫女死死压住嘉靖,把绳子套在脖颈上准备勒死他。眼看大功告成,一位宫女却因为紧张,将绳子系成了死扣,怎么也收不紧。另一位宫女张金莲眼见事情不成,为了活命打了小报告给皇后。方皇后赶紧领人来救驾,宫女们全部被捕。此时的嘉靖已经面色青紫,太医都不敢医治了。后来医生许绅冒着万死调出一剂猛药,总算把皇帝弄醒了,不过许绅却因紧张过度,没过几天就死了。
  为了长生不老,也为了那几个长长的道号,嘉靖多年服食丹药,身体遭受重创。嘉靖45年,皇帝被众人从西苑抬回到宫城,很快就驾崩了。当时就有大臣曾调查过嘉靖是不是因服用丹药而死的,为了不让皇帝留下暴死的名声,后来也不了了之。

沙发
发表于 2008-5-12 16:27:39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证明。

板凳
发表于 2008-5-13 12:04:05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完大明王朝,有点震撼!!!

明世宗当朝45年,后20多年竟年年国库亏空,但却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不知可否了……

明世宗的独治能力很是让人佩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