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一个问题,或就N件事、N个问题进行评说。因为时事多,所以不愁选材;因为时评高手多,所以无论从文采到内涵不愁没巨人肩膀踩。因此练习写时评是一个训练思维与写作能力的绝好手段。
百度百科上的时评写作分析
1、选准切入点,切忌面面俱到。
2、题目要学标题党。
3、找上等巨人肩膀踩(实例、观点、文采)。
4、字数在1000-2000为宜,传说这适合人的阅读习惯。
5、一切责任自己负责。
6、注意时评形态。时效性(没啥用)。针对性(有用。为什么要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什么?自己得到什么?都应当十分明确)。准确性(有用。要注意真实性与科学性,否则不但无法说服别人,且有可能被抓起来)。说理性(有用。多摆事实,多对比。注意说理文字不能太少,要不这时评就不给力了)。思想性(让自身思想高度不断的提高,这是时评写作训练的终极目标)
了解了基础知识后,我们选两个比较典型的人物——胡舒立和韩寒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研究一下时评到底应该如何写。
为什么选胡舒立和韩寒?胡舒立的时评很规矩,因为她是主编,是专栏作家,作品是要发表的,所以限制很多,有规矩就有了规范,所以她的文章是很好的学习样本。而韩寒不一样,他的时评大多在博客上发表,不怕被合谐,杀急了就改成小说,所以他的限制较少,可以随性而为。再加上他们都很有人气。因此他们极具代表性。
下面从文章结构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寻找他们写技巧中可以学习借鉴的优点。
标题
胡舒立时评的标题全部都是中心论点,就算某些主标题不好体现中心论点,她也会弄出个副标题来交待清楚。(信息来源:《舒立观察》)
而韩寒的标题很自由,偶尔是中心论点。对我们而言,切入点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标题写出中心论点,是对自己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归纳,写不出来说明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们不能很好的说服别人的问题所在。这一点上明显是前者比较有优势,美中不足就是表达上生硬了点,如果能借鉴一下标题党们对标题的处理,效果会更好一些。
结构
胡舒立时评的结构很清晰:全文1700字内,按固定的顺序,背景(占全文5%左右,很短很直接)、提出问题(10%左右)、分析问题(40%左右)、解决问题(40%左右,全部是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结尾给政府加油(5%)。
韩寒的文章结构,不太好总结,字数跳跃幅度较大,在分析问题上很出采,偶尔会戏谑提出解决方案,但大多文章都止于分析问题阶段。
这一点上优势还在前者,因为我们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思维能力及写作技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思维水平最终级体现,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把解决方案写出来,想到一样写一样,能多写一条是一条,长此以往,脑袋必定灵光。置于是给政府加油这条,就见仁见智了。
文字表达
在文字表达上虽然胡舒立批评的尖锐不亚于韩寒反讽的辛辣。但从整体而言,胡舒立就不及韩寒的文字那么生动、吸引人了。
我觉得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不是个人水平问题,而是出在写作目的上。胡舒立属劝谏试评论,希望高层可以采纳其方案来解决相关问题,目标读者也是有一定层次的人,因此文章必须得正式些、严谨些,但这一正式就显得有些呆板,严谨就显得有点生硬。说实话她的深入浅出做的已经很好了,可是我还是看到术语就觉得不亲切,无论那术语有多么简单,多么普及。
而韩寒属警钟试评论,他只希望高层能注意并重视某一问题,然后尽快想办法解决,目标读者至下而上有一个算一个。这警钟敲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听到的人多不多,而他文字的通俗诙谐、前卫生动正是迅速扩大警钟传播范围的保证。
中国写作文最好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不都提倡:“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么,因些,在文字表达上我们应该多学习韩寒,道理要通俗易懂,语言要朴素明白,希望大家可以把这里的朴素理解成贴近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惟陈言务去之”(韩愈)要懂得抛弃陈词滥调,多接纳一些新鲜的词汇和观点。
思想性
胡舒立时评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制、民生等多个方面,广度上韩寒不及胡舒立。
至于深度,表面上看还是胡舒立深刻一些,但找仔细比较之后发现他们思想水平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都是民生问题,她们都在反映社会生活“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声音。而胡舒立把思考的重点放在了为什么“不平”和如何“平”上。而韩寒却紧紧抓住了“不平”制造者的小辫子。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无法描述这个小辫子,直到读完了吴思的《潜规则》,才豁然开朗,原来这小辫子就是“合法伤害权”,说通俗点就是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单从这一点来看,韩寒略胜一筹。
由于思想深度和广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她们两个的思考方式都是我们最好借鉴对象。
该贴已经同步到 sly61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