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对付风险的办法,我们还是要回到“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及由此而隐含的灵活应对机制。 说得好。 …………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比如某人在一个大雪天,在下班的车流高峰期,骑着他的没闸没铃的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准备去购物中心买皮鞋。不幸半道出了交通事故。这里让我们分析一下: 大雪天、车流高峰期、没闸没铃的自行车等属于风险的因素; 交通事故就是风险事故; 当事人的死亡或残疾就是本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 原本购物回家的目的与横尸街头的结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事故经常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风险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而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损失的出现。这就是风险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 谈风险,必然要谈到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不确定情形下各种经济理论的基石。 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或"平均法则"。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往往出现几乎必然的规律,即大数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比较精确的预测危险,合理的厘定保险费率,使在保险期限内收取的保险费和损失赔偿及其它费用开支相平衡。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保险公司正是利用在个别情形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在大数中消失的这种规则性,来分析承保标的发生损失的相对稳定性。按照大数法则,保险公司承保的每类标的数目必须足够大,否则,缺少一定的数量基础,就不能产生所需要的数量规律。但是,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有它的局限性,即承保的具有同一风险性质的单位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通过再保险来扩大风险单位及风险分散面。 “小数定律”:在统计学和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是“大数定律”,即随机变量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呈现出几乎必然的规律,样本越大、则对样本期望值的偏离就越小。例如,抛掷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或期望值是0.5,但如果仅抛掷一次,则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或1(远远偏离0.5)。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即样本的增大),那么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就逐渐接近0.5。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小数定律”,人们通常会忽视样本大小的影响,认为小样本和大样本具有同样的期望值。例如,如果某个厂长连续两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该厂长的业务能力很强;但实际上,这两年也许恰好是宏观经济比较理想的年份,任何人都会取得好业绩。在这里,人们实际上把小样本的期望值视为大样本(即年份较多)才具有的期望值。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所谓的“赌徒谬误”。例如在抛掷硬币时,人们通常认为下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与已经出现正面的次数负相关。如果连续抛掷10次硬币都是正面,那么人们会觉得下一次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很大;实际上,每次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都是0.5,它与已经出现过多少次正面没有关系。大数定律是不确定情形下各种经济理论的基石,如果人们真的是按照小数定律而非大数定律做出判断,那么现有的经济理论就需要重大的修正了。 ………… 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与风险相对应的,就是由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以及实际的行动目标作为后盾,预期盈利的商业计划。 企业要发展,就要有远见;企业越发展,越要有远见。远见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来讲的,是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企业发展得越大,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多,所以要预见各种不确定的产生及作用。但不确定性发展,又受到竞争规律、管理规律、投资规律、研发规律……一定规律的支配。毛主席曾在1945年时深刻地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也就没有一切”。 我们想获胜必须了解冒险的价值,而且必须有自己创造运气的远见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踏实行动。这需要我们大胆筹划,小心实施。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做事小心,能够看到事物中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机遇,同时又要像一个棋手那样研究所有可能危及你优势地位的各种战略。 幸运之神眷顾勇者。但真正的勇者并非是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徒,更不是没有脑子的莽撞汉。勇者知道运用预测和判断力,计划每一步和做每一个决定,这种做法就像军事策略家所说的那样,每一步重要行动能让你力量大增,也就是拥有一种武器,能立刻形成明显的优势,帮你战胜对手。 那些伟大的军事将领大多有一个习惯,他们总是尽力了解对手的性格和习惯,以此来判断对手可能做出的选择和行动方向。在所有的竞争活动中,能够了解对手和竞争者也总是很有功效,因为这样你就可以预测对手的动向。主动、预期性的措施几乎总比被动反应有效,且更有力量,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就是这个道理。 …… 在我们提笔拟定计划之际,该计划看起来似乎天衣无缝,但是局势在计划定稿之前情况可能已经转变了,也就是说,不仅市场的状况早已改变,客户改变,就连所能支持计划的资源也已改变。这也难怪这些成本高昂,又耗时费力的策略,仅有极少的部分能真正被执行。正如日本软银孙正义所说的:“一流的计划三流的执行,不如三流的计划一流的执行”。在今天这个风险因素剧增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的非常时期,更是如此。 许多人都坚持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扎实的策略计划,而这项计划必须由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以及实际的行动目标作为后盾。这样做虽然很重要,但它有致命的缺陷。计划强调的是判断的标准与预设的成果,人们所采行的也是认为可达成目标的固定方法。由于这些方案依据的是预期能达成目标的已知方法,因此我们在开始行动之前,其实已经局限了范围。因为人们太执着于自己历来的成功方式,殊不知在他们行动之初,就已经限制了自己走向更多、更大成功的可能。 计划的本质是弹性的、长远的、多层面的、大格局的。它们强调的是如何成长或扩大利润这类的成果,而不是某个可衡量的目标。同时计划所提供的是一个大方向,而非达到成功的惟一方式。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要找出完美想法的最佳途径,就要拥有许多想法。而在做出最完美的决定之前,要致力于寻找具有创意与功效的各种可能性选择,考量多种可能性方案,并积极尝试各种选择,然后才将重点放在最好的选择上。 我们不要固守三、五种方式来达成远程目标,而要无时无刻都能发掘获取利润的机会——不论是在与对手交谈,或与他人进行脑力激荡的会议中。 这就如同邓小平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宗旨,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保持开放性的策略,顺应时势,因势利导,顺以推移,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正计划。如此这样,即使我们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也不会惊慌失措,却总能沉着应对。 一个真正充满效率与行动能力的领导者,需要克制找寻简单、单向解决方案的冲动,乐于尝试能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性办法,拥有在困难面前付诸行动的耐心、勇气和胆略,以及不达目的决不收手的执着精神。 …………
我们的心态将决定我们的能力。我们认为我们能做多少,我们就真的能做多少。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多,我们就能创造性地思考出各种方法。拒绝新的挑战都是非常愚蠢的,我们要集中心思于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多。这样,就会为我们提供创造性的解决之道,将我们各种创造性的能力发挥出来,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答案都会不期而至。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越多,我们的热诚感、自信心、创造力越强,将来的成就越大、越高。 相反,不相信事情能够做成功,就等于关闭了我们创造性解决问题之道的心智,不但会阻碍发挥创造性的能力,同时还将破灭我们的理想。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是将任何事情做成的保证。这并不需要有超人的智慧或特别的才艺,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朝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乐于奋斗的气魄,相信能把事情做成,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念。而当我们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为我们找出各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我们相信——真正的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我们的大脑就会帮我们找出各种方法。老话说得好:“有为者,亦如是;有志者,事竟成”。 ………… 飞猫纸上谈兵,望楼主与家人们多多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2 10:42: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