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类的智商大体呈现出正态分布的格局:极智慧如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者居于极少数,极愚钝如智障人士者也居于极少数,我们绝大多数芸芸众生的智商都是介于90-110之间,这其中的个体还有差异,但总体的平均水平还是比较均匀的。所以,在这部分人群当中,想要成为“大师”或“国粹”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非惟不努力,实乃天命也!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虽然大师之路遥不可及,可在某些小的生活领域,在不同的技能范围内,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其佼佼者,成为其驾驭者,个体会在这些累加的小成就的基础上,感受与他人的差距,显示自己的优势。假如你又能很好的对这些自身优势加以利用的话,说不定就会成为你最终赢取成功的关键“胜势”!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男女,心灵手巧的人总是被别人更多地关注,当然,他们也更容易获取别人的尊重,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语就是,他们会比较快的建立其自己的“人脉关系”,较好地把握住胜势必备的人力资源。 那么,心灵手巧是否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呢,事实证明,确实有很多人有着强烈的DNA因素驱动,有着“世家”、“嫡传”一说,但大部分的生活智慧还是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实践与探新的过程中累加起来,并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当这一切成为你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你的“小师”的雏形就会逐渐显露出来了。 留心一下生活,你会发现下面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原来还有另外完全不同的做法: 1、 你有没有尝试过抓住翻好的被套的两角“一次成型”把被子套好?(我自己最擅长的是使劲把被絮塞进被套中,再不停的抖动调整) 2、 假如你要把一袋塑装牛奶倒到杯子里,什么样的方法快捷而不会有一滴牛奶洒落外面? 3、 你有没有发生过找不到另外一只袜子的现象?怎样在收叠袜子时就做到两全其美? 4、 做饭与学英语是不是绝对的两种不同事情?可不可以合二为一?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喜欢花样翻新尝试新奇的人的新东西总是越来越多,从生活到事业,从家庭到社会,总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人一种期待的感受;而那些没有变化的人呢,他们实在没有任何的动因去驱动他改变一下一如既往的生活:几十年不变的床位摆设,几十年不变的挤牙膏方式,甚至也是几十年不变的做爱方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人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井水不犯河水。 如何改变自己的因循守旧习惯呢?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旧”可守,只要大人们做到一点就足矣,那就是“无为而治”,不对孩子的离奇做法加以制止,除了涉及安全的情况以外,尊重孩子的所有想象,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惟如此,才有可能在起始状态就塑造出一颗灵活跃动的智慧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