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注意]毕业生报考的“冷”与“热”

[复制链接] 3
回复
6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8 08:3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中,不少职位报考者超过千人,其中一个职位的竞争者达3592人,但也有59个属于不发达地区的职位无人报考。同是气象局相关职位,地处沿海的广东报考者很多,边远的西部省区却无人问津。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

  在河南师范大学2008年“农村教育硕士”供需见面会上,45个名额引来近200名毕业生的追逐。“农村教育硕士”虽然要到指定的扶贫县中学工作四年,但免试入学、免交学费的优惠政策产生了较大吸引力,报名者年年增加。据统计,今年到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增加了55万人左右。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和政府对中西部的一系列倾斜政策产生了效果。例如对毕业后志愿到西部农村地区工作的学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开展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

  人往高处走,是社会规律,也是人之常情。谁不想拥有一个条件优越、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职位呢?走出同一个校门,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去工作,与到大城市工作相比,不仅条件、待遇、地位等相差很大,而且未来发展的空间可能更小,机会更少,代价更大,辛劳更多。所以有人宁愿“漂在城市”,也不愿去落后地区做公务员。

  目前,一些城市的中小学动辄投资上亿甚至几亿元,而农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同样是中小学教师,一些偏远地区教师月收入只有数百元,与一些大城市教师收入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形成资源配置上的马太效应现象。结果是越需要公共资源的地方,配置的资源越少;越需要人才的地区,越吸引不来人才。这对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社会来说是不和谐的。

  发展经济、培养人才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十三亿人的小康。我国东西部条件差距很大,并且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很难完全改变。面对这样的现实,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应当公平合理,不能像市场资本一样逐利。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只有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让低处高起来,才会增加低处的吸引力。如果在个人收入上、工作条件上、未来发展机会上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到边远地区去。

  近几年,国家在教育、卫生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十七大报告还专门提出了“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各地各有关部门都应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条件,使当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同时,也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励青年人,唤起理想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真正的理想和事业并非当大官挣大钱,真正的幸福并非物质享受。艰苦的环境不仅体现着信念和责任,也能磨炼意志,积淀经验。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去,同样能够大有作为,谱写灿烂的人生。
沙发
发表于 2008-1-8 11:37:35 | 只看该作者
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去,同样能够大有作为,其实也是积累资本,再加上有后台的话,提升是很快的.
板凳
发表于 2008-1-8 16:46:2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志趣爱好,有热情才能做好事情.
4
发表于 2008-1-8 21:46:13 | 只看该作者
磨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