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TOM、空中网和华友世纪等几大SP企业的纷纷转型和大量小型SP的退出市场,众多SP企业似乎感觉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加寒冷一些。然而,面对现在这样一个规范了的市场,面对中国增值业务的巨大市场需求,在这个冬天里体验到了太多寒意的SP企业,似乎已经感觉到了3G脚步带来的春的气息。 在这个SP行业的多事之秋里,国内最大的SP之一,同时也是仍旧坚持在SP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华友世纪宣布与光线传媒进行合并,对自己现有的事业部进行重新调整。 我们并没有放弃
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王秦岱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华友世纪这次与光线传媒的合并并不是为了脱离SP阵营。光线华友目前对SP的投入还是很大,因为SP依然是新公司中的主要收入来源。王秦岱给记者打了个比喻,他表示,华友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初中毕业”了,要把它送到一个更好的“高中”接着发展。很明显,华友正试图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众所周知,移动增值服务的价值链是由内容提供商(CP)、SP、无线数字渠道(运营商)和用户这四个环节组成,而运营商和用户无疑在这条价值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近移动运营商纷纷进军传统意义中SP的领域,与众多唱片公司直接合作。而在此之前的模式往往是SP从CP处得到内容,然后将彩铃制作出来并上传给电信运营商。现在电信运营商无疑是开始抛弃SP,直接与CP合作,将SP手中的蛋糕拿到自己手中。 显然,面对着监管环境的更加严格和运营商的蚕食,SP厂家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模式发展无疑是没有出路的,转型也就是必然之举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闫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CP、SP的存在形式会发生变化。目前电信运营商、传统的互联网巨头等都在对CP、SP市场虎视眈眈,彼此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上演。 3G时代带来新机遇
在信息产业部连续强力整顿和几大标志性企业出走的背景下,今年SP行业可以说是遭受内忧外患的双重重压。面对着关于SP行业未来前景的众说纷纭,我们不禁要问,SP行业的寒冬还会有多久? 闫强副教授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CP、SP的发展,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后,其运营、业务模式都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围绕电信增值业务这个领域,整个产业链也正在并且今后也仍将继续经历一个不断优化和重组的过程。当被问及SP未来是否会如有些人所说将会随着运营商的介入而逐渐消亡的时候,闫强表示,只要电信增值业务的需求还存在,那么CP、SP这种业务形态就不会消亡。另外,伴随Web2.0从概念走向操作层面,CP、SP等的内涵也都需要不断发展。 关于SP今后的发展模式问题,闫强认为,市场和需求都是广阔的,但CP、SP必须适应技术和环境的发展,不断调整,变中取胜,适者生存。可以预见,传统的SP将不会熬过这个寒冬的考验,只有像华友这样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SP企业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王秦岱表示,SP业务尽管目前遇到了困难,但随着3G时代到来,以及更多运营商牌照的发放,SP仍然会有很不错机会。毕竟3G相对于2G时代而言,带宽的成倍拓宽对于发展数据增值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会从技术条件上有力地推进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在3G到来之日,一旦SP们拥有品牌效应、内容版权,同时拥有综合立体的营销推广渠道,就是其再次腾飞之时。 华友的转型无疑显示出,SP从繁荣走向衰落本身的原因就在内容和创新问题。3G为SP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平台。然而,SP产业只有从内容和创新上入手,根据细分市场来提供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3G时代的到来,移动增值服务未来发展将不可限量。尤其是除短信业务以外,很多新的应用也正快速显示其强大的用户潜力。3G的主要优势就体现在增值业务方面,增值业务的需求变化将使SP的市场实现大幅度拓展,这将成为困境中的SP一次转型新生的机会。 转型之路在何方
中国有超过5亿手机用户和超过4000万手机上网用户,并以年均10%的速度高速增长。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以及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也成为无线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推动力。所以,无线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空中网正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无线互联网领域,试图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空中网总裁杨宁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2005年推出无线互联网门户Kong.net之后,无线增值业务和无线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空中网的两大基础业务,空中网将继续努力对无线互联网门户KONG.NET的推广和发展。” 华友与光线的合并则代表了另一种转型方式。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王秦岱对记者表示:“SP公司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SP公司依然可以长期生存发展,尤其是当3G到来的时候,SP拥有自己的内容和渠道的话,将依然可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所以华友更多地选择了向上拓宽产业链这种方式。与华友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相类似,另一个移动增值业务提供商掌上灵通近日被印度尼西亚综合性传媒集团PTMediaNusantaraCitra(MNC)收购51%股份。而MNC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而且是唯一一个业务覆盖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其业务范围涉及内容制作、全球内容发行、电视网络、24小时电视频道、报纸、无线电广播,以及网络媒体等多个领域,是一家典型的CP公司。掌上灵通的转型与华友世纪的模式非常接近。 然而,对于华友和掌上灵通这样的转型方式,也有不同的声音。BDA咨询公司通信行业分析师刘斌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未来华友可能与光线合作进行一些基于视频的新型增值业务。由于整合期的原因,前期华友收购的CP企业并没有为华友带来很大的利润。手机电视视频方面的市场还远没有启动起来。由于光线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电视内容方面,所以短期内光线的资源对华友实际的拉动作用并不会很突出。直到3G普及之后,随着数据费用的下降和视频传输数据速度的加速,光线和华友并购的优势才能凸显出来。”刘斌表示,华友和光线首先要面对寻找新的业务以结合双方优势资源的问题,明年的奥运会也许将会是华友和光线在手机视频方面合作的一个契机。 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建东在中国电子报社主办的“中电报沙龙”上告诉记者,由于统一后的接入代码位数更长,使得用户在选择增值业务时必然会面临想不起代码的问题。在运营商定制手机将会占据市场主流的趋势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大型SP如果能够加强与手机终端厂家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将相关的服务植入手机终端当中,从而增大用户的使用黏性,也许将会是SP企业突破目前困局的一条新路。 当然,不管未来转型之路在何方,面对现在这样一个规范了的市场环境,面对中国增值业务的巨大市场需求,在这个冬天里体验到了太多寒意的SP企业,似乎已经感受到了3G脚步带来的春天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