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翡翠城里的帝国生活》 作者:拉吉夫·钱德瑞萨克伦
作者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记述美国在伊拉克实行的傲慢的、不适当的管制。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的一年间,联盟临时管理当局负责该国的管理。翡翠城是指位于巴格达原萨达姆官邸周围的美英联盟的总部“绿区”。在一个电力和饮水供应都还没解决的城市,临时管理当局那些忠于共和党的聪明的年轻人制定的重建伊拉克的计划却是巴格达股票市场的现代化、公共服务私有化一类的项目。“翡翠城”内到处鸟语花香、树影婆娑,偌大的游泳池水照着周遭环境,一片和谐的绿区仿佛度假区,与区外的血腥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形容“绿区”是一座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凡尔赛宫,宫内除了有多座行政大楼外,还有酒店、购物商场、医院、公园、住宅别墅、停机坪、餐厅、会议中心和电影院等等。 7.《小野蛮人:大萧条时期在爱荷华一个农场的苦与乐》 作者:卡利什
“卡利什对她的童年的爱恋渗透在这部回忆录中,令读者快乐、惊奇又艳羡。”5岁的时候爸爸不辞而别,她跟祖父母、母亲和兄弟姐妹一家七口同住,祖父母经营着一座农场。他们努力维持家里和农场的生计、照顾动物们、精心烹调各种食物。大人教他们干活,种土豆、照料牲口、晒干草。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没有电、没有空闲、没有热水,不会因为年幼而被娇宠,犯错就会挨揍,划伤、割破手后不会跑回家找大人照料。“童年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病,至少是有些残疾,应该尽快治愈。”她提供了很多菜谱和偏方,她告诉读者如何剥兔子、煮猪头、炸甲鱼。孩子们赤脚奔跑,养小浣熊,骑还没被驯服的小马,说明美国人的生活曾经是多么简单,周围的人互相都认识,让她得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她能够说出鸟、花和动物的名字。 8.《九人:最高法院的隐秘世界》 作者:杰弗里·图宾
“一位见闻广博的局外人记述了与世隔绝的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在访问过75名大法官的法律助理以及若干不愿具名的大法官后,图宾发现影响判决的其实不是法律和宪法理论,而是大法官的政治直觉和个性、与其他大法官的私人情谊,以及个人的法理意识形态。他的书中充满着每个人的小故事,以及机锋的话语。近年来影响最深远的判决是2000年的布什和戈尔案,最高法院以五比四判戈尔败诉,把布什送入白宫。法学界与媒体当时批评的还不是判决本身,而是为什么最高法院决定审理此案,因为此举只会陷自己于政治恶斗中,又要在短时间内仓促做出判决。大法官们并不这么想,有着精英心态的他们觉得这件事太重要了,不能任由佛州最高法院去决定。 9.《伊丽莎白·马什的磨难:世界史上的一位女性》 作者:琳达·科利 科利追踪了“被迫不停地奔走”的马什(1735--1785)在18世纪遍及几大洲的足迹。她受孕于牙买加,出生于英格兰,在6个城市生活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20岁时候,她被北非海盗绑架,摩洛哥的苏丹想纳她为妾,她谎称自己嫁给了一位同路的英国犯人才得以脱身。被释放后她觉得自己应该报恩,要嫁给她谎称是自己老公的那个人,他欣然同意了。马什的这位丈夫很会经商,她生了一子一女,享受着奢华生活。丈夫破产后去了印度,马什带着子女投奔父母,像其他18世纪遭遇财政困难的女性一样,她写了一本书《女俘虏》,记述自己在摩洛哥的经历。历史学家科利把马什描写成一个受世界历史事件冲击的女性,大英帝国的崛起改善了她的生活,美国革命又造成她家破产。 10.《其余的只是喧嚣》 作者:亚历克斯·罗斯
《纽约客》的乐评人以20世纪的古典音乐折射20世纪的历史。在20世纪,战争和政治明显地跟音乐纠缠在一起。“由于其难于言喻的本性,音乐很容易被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被用于政治目的。”希特勒演说时的动作跟马勒的指挥风格有些类似。有段时间,古典音乐作品因为受到纳粹的欢迎而被认为失去了其道德高度。一些作曲家因此而努力抛弃古典音乐形式,转而探索其他选择,以至于50年代出现了各种吵闹刺耳的实验音乐。60年代初期,美国希望证明资本主义和高雅文化是相容的,音乐成了“冷战”的工具。军备竞赛扩展成科学竞赛,随后又变成文化竞赛。用于文化事业的数百万美元来自肯尼迪政府,虽然杰奎琳·肯尼迪曾经讥笑说肯尼迪唯一真正喜欢的曲子是《向总统致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1 23:06: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