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下货币政策继续“紧缩”。 企业对资金的饥渴正在寻找突破口,一场银行信用证和企业产品功能的变异赛正在悄无声息进行着。然而,这个貌似缓解企业融资困境的变局,却成为席卷银行、企业的黑洞,银行风险正在扩大。 黑洞有越卷越大的趋势,这种利用信用证套现的手法不仅仅在PTA品种上演绎。 “去年下半年开始,运用这种套现模式的企业越来越多。”深圳发展银行浙江区域内一分行相关负责人金先生介绍,“这可能是和央行那段时间信贷收紧有关。” 据其介绍,其实利用信用证套现的企业往往有其特点。这些企业会利用中国临近的口岸进口,而且,往往突然涉足新的业务领域。另外,进口产品非常大宗。 一位业内人士说,适合承担这一功能的产品,必然单位价格相对较高,产品标准化,交易量大,流动性好。有色金属和PTA等化工原料特性最符合套现工具需要。上海一家有色金属贸易公司总经理称,套现有色金属中电解铜最多,铝和锌较少。 今年头两个月,伦敦LME期铜价、上海期铜价和电解铜现价的波动趋势较为吻合,但从3月1日,三价格都开始下跌,电解铜现价的下降斜率为伦敦LME期铜价下跌的两倍左右。 与PTA进口商跳楼甩卖不同,大部分电解铜进口商追求两头得利,在赚取贸易差价的同时,也抢信用证的时间差,获得低成本(信用证手续费)银行资金。 浙江一家大型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PTA,MEG(乙二醇)也常成为融资“标的”。但由于MEG为液体,保存、运输的便利程度不及PTA,信用证融资规模相对PTA较小。 去年下半年,两个月的信用证额度突然增大,比去年同期增加起码3倍多。 记者调查显示,去年9月份,一家浙江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突然向银行争取信用证授信额度200万美元,购买房地产开发的原材料。由于平常积累了比较好的信用,在银行规定下,这家企业非常容易地取得了200万美元的信用证额度,并交纳了10%的保证金。 3个月后,信用证到期,但该房开公司却迟迟无法还款。于是,该银行人士对其资金运转展开了调查,这才恍然大悟,这家企业没有真正在经营这类产品。 在那段时间,银行类似业务的暴增引发了当地监管部门的警惕。浙江银监系统纷纷口头警示银行,警惕这种风险。 中行浙江分行对公业务部一名银行人士调查后透露,企业运用这种模式往往将境外的大宗商品进口,并通过银行开具进口信用证。一到达中国口岸,企业马上将商品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套现,于是,这笔资金被转投到另外收益能高出信用证融资费用或两者相抵。 另外,当资本回报率高时,一些电解铜进口商亦不惜一吨赔上几千元,将套现银行资金投向股市。从今年三月开始,有色金属的需求下降,国内厂商产能提高,套现行为才逐渐减少。 “这样的风险就在于,假如企业主营产品运转正常,那这笔融资是划算的,反之,企业的资金链将会越转越紧。一旦绷裂,银行即成埋单者。”这位中行人士说。 面对信用证被变异,融资PTA潜伏的风险性,上述深圳发展银行人士透露,该银行截断了一些业外企业的信用证业务,如中行浙江分行等银行也纷纷将半年期的信用证改为三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并提高保证金比率,以降低自身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