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不问苍生问鬼神 — 读《走到人生边上》后感

[复制链接] 1
回复
15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20 00:3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问苍生问鬼神

11月初去甜水园淘书,路过报刊亭前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读书到了吗?”,于是得到了11月米黄色基调的刊物。急切的翻开,开篇两章赫然是杨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自说自话》和周国平关于先生的书评《人生边上的智慧》。
到了书市,优游的逛了半日,走到商务印书馆的书店,门口处显眼处就摆着厚厚一摞《走到人生边上》,本来月余来坊间就一直传着先生的新书,看过介绍看过书评,关于人生哲学,本来兴趣不大,提不起专门去买一本看看的兴趣,可是看了读书的两章,又恰巧遇见,就不可以放过了。
至于原本的态度,是由于个人一直认为:“别人的经历在自己看来只是经历,只有自己的经历才可沉淀为阅历,而唯有阅历才是个人哲学最大的影响因素。”即使是先生的体悟,看过后估计大部分人还真是当作一个走到人生边上老人的自言自语,能影响到几人的人生观?

顺手贴出自己当日的书单:

读书11月刊 三联出版社
草原帝国 商务印书馆
走在人生边上 商务印书馆
文化的解释 译林出版社
风险社会 译林出版社
民主与全球秩序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青年”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市场、阶级与社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明的对话(世界地缘政治大趋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与对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50年:中国—俄罗斯共同发展战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法国城市规划40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经济哲学评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跨文化对话 江苏人民出版社
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  世纪高教出版社

可惜书刚到手,就被朋友借去,直到今日才有时间去取回,回来的路上就把这短短191页的集子读完。闲言碎语不再表,既然是书评,也似乎要有模有样,书归正传。

认识钱先生是因为《围城》和《管锥编》,而认识杨先生是因为《堂吉珂德》,两人在国学、外文、文学上的造诣以及人格一直为人景仰,而两人为文的那种凝练、精到、准确,在今日大陆几成绝迹。钱先生逝去后,孤身一人,于是有了《我们仨》,《我的女儿钱瑗》,字里行间悲凉之情跃然纸上,而说起本书的原由,还是三年前苦病之中思索的题目,也可以看作是先生独自体验死亡后的感悟,关于其所想所写,与我们大家都只算是二手资料,到底有没有继续咀嚼的意义?

就当是散文看吧,得意忘形,看看其中是否还有我多年前从《堂吉珂德》中看到先生的风骨。
至于书评中漫天的灵与肉,小子愚钝,不敢触机阳春白雪的话题,只有作下里巴人状,略谈看过后还能记得的一点:

神鬼履及信仰、恐惧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在边上,思考一下,人是否需要信仰、是否需要唯心、是否需要恐惧?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开始思考生死的时候才真的成熟起来。忘记是那位先贤说的,但一直铭刻在心。开始思考生死的意义,也就意味着总结和规划,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有生有死,如果从纯粹的结果说,那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云烟,于是有人抓紧时间作为,有人得过且过,有人甚至没有意思到这一切。

集子开篇就是神与鬼的问题,先生说鬼神并举,有的意指神,有的指鬼,集子中所言,似乎是鬼居多,神给你希望,这也是宗教的信仰的功能,给人们一个且不去论此生来世的希望,而鬼呢,似乎不论在古今中外给你的只有恐惧,但那个文化里少的了这些与黑夜和肮脏联系到一起的东西,那为什么在遗失那么多文化符号之后,鬼这个反面形象却依然鲜活呢?

先生在文中说,孩童不失本性,却在出现自我意识的同时产生了欲望,而欲望的破坏力是如此的巨大,如果不加控制甚至可以毁灭我们人类本身,这点毋庸质疑,我们已经在物种消失、环境恶化中品尝了不加以有效控制的欲望的苦果。这时候难道不需要一个强大的鬼来使人有所恐惧吗? 我想鬼之所以为鬼,也正是因此。而不论是人生还是人类的价值大致取决于欲望对与理智的斗争。

不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面临的未知领域似乎从来没有变小过。原始的时候,恐惧风、雨、雷、电,对山川河流都顶礼膜拜,这时候需要图腾、崇拜、信仰,来化解恐惧;而如今,科技发达了,但观察一些名人,爱因斯坦等西方的著名科学家多是虔诚的教徒,国内的科学家也多有佛、道背景,可以想象,当那些著名的科学家颠覆真理创造新理论的时候,该是多么的惶恐,当人们描述那些看似神奇却有大道韵于其中的现象时,对于不可解释的,对于以前所没有发现的精确时,是不是感觉到一支无形的手在控制这一切。

不敢多想,不作高声语,让一切归于神秘,让一切归于鬼神。

事实上,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历程,似乎可以看似一个人从懵懂的初生阶段开始产生自我的变化,这时候我们要满足口舌之欲,情色贪嗔之欲,膨胀的自我无限的压缩这脆弱的生物圈,透支着未来的美好。物质和精神本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谁也说不好,没准意识和物质还是两不相干呢,不是?

那些仙佛神鬼都说过类似的信我者得永生,但长生不死的古今谁人见过?

我们所见所闻都是同样灵长的人,有邪恶的,有善良的,尤使杨先生痛心的是:“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当自然和社会无法调节这种病态的时候,是否需要一些牛鬼蛇神来压抑人们的癫狂?

神是有意义的,鬼也是有意义的,夜半叩书,不问苍生问鬼神,我们到底该如何!

阖上书后,我仿佛听到了伊的一声长叹。其实,我想这本书还是在先生身后再出版的好。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4 10:54:34 | 只看该作者
读的不是很好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