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推荐一本好书《突破停滞》

[复制链接] 25
回复
63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4-23 05:5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突破停滞》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看后的最大感受就是让我们都来反省一下是否处于停滞期,如果是,怎么办?不是又该怎么办?
沙发
发表于 2005-4-23 20:26:50 | 只看该作者

突破停滞”关键在突破思想局限——读翁国旗先生新著《突破停滞》

博锐管理在线 ,2004年11月22日,作者:谢付亮,编辑:紫星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19076

在没有读《突破停滞》之前,我已经产生两种比较朦胧的认识:一种认识是我本人已经处于比较明显的停滞状态;另一种认识是员工和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必须擅长突破这样那样的障碍,才能促进员工和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否则员工逐渐被企业甚至社会淘汰,企业则逐渐被市场淘汰。读了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国旗">翁国旗ersonName>先生的著作之后,立即强化了我的这两种认识,并且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不管是员工个人还是企业决策者、管理者,要“突破停滞”,抑或是化解职业停滞给企业带来的的不利影响,其关键就是突破思想局限,提升“人”(主要是指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境界。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翁ersonName>先生在书中谈到:如果你无法打造自己的未来,不管你要不要,别人都会取代你。你追求的是你自己的命运,不是别人的命运,而且您最终要取悦的人是你自己。的确如此,一个人最终取悦的人必须是自己,否则在闷闷不乐的环境中奋战,一个人就失去了职业人生应有的乐趣,更无法为家庭、企业乃至社会积极工作。换句话说,自己的职业命运应该由自己掌控,而且只有自己掌控自己的职业命运才不至于落入一般人的思维困境中。不过,这样说并没有排除学习成功人士的重要性,只不过强调一个人在掌控自己职业命运的时候,必须重点向那些在同等条件下做得非常出色的人学习,而不是要向所有成功的人学习。尤其是在打工的时候,为了突破自己的思想局限,员工不仅要确保自己视野的广度和深度,还应该锁定一两个与职业目标相近的人物,以体悟其职业升迁过程中体现的思想。例如,我的一个朋友就把美的集团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方洪波">方洪波ersonName>先生作为自己学习的职业目标人物,所以,他很关注方洪波的成长历程以及背后的职业思想,并且每年在职业生涯上都有所突破。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员工突破职业停滞的关键就是不断突破思想局限,自己打造自己的未来,包括在晋升无望时,果断的突破“晋升”思想的局限,选择其他合适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比如跳槽或创业。

紧接着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翁ersonName>先生又谈到:“不管是企业、学校、政府或家庭,组织若无法将内部浮现的不同未来加以组合,形成全体共享的目标,就会丧失掌握未来的权利。”单就企业来说,这一点值得每一个企业决策者重视,因为,如今的确有大量企业并未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真正统一起来,但是,这些企业的对外宣传上中则统一宣称已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然而,无论怎样,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到目标统一的企业,必然没有强大的抵抗风险能力,翻船的可能极大。

企业要做到“形成全体共享的目标”,并希望以此帮助处于停滞期的员工“突破停滞”,决策者以及管理者就必须在确定企业远景的基础上,突破只为自己牟利的思想局限,多从员工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真诚地关心员工,放弃“利用员工”的想法,多为员工的身心健康着想等等,并最终在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切合实际的实施EAP(员工帮助计划)。EAP是一种调整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的策略,通过改善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EAP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有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5美元到16美元。目前,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并且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例如,美国通用汽车的员工帮助计划每年为公司节约3700万美元的成本开支,1万名加入该项计划的员工,平均每人节约3700美元。另外,日本企业也有许多企业在应用EAP。

放眼未来,一个在市场上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会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因为,一个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对员工和客户都不负责任的企业,一定是一个病态的企业,也一定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这些都值得中国企业的决策者们认真学习,以帮助自己提升思想境界,多为员工着想,多为员工做实事,而不只是把“以人为本”当作一句美丽的口号,“说到了”就等于“做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处于停滞期的员工职业心理问题比较复杂,但是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其一,职业方向不明,晋升无望不知应该怎么办。

其二,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的前景丧失信心,为工作而工作,对于工作内容和成果都缺乏激情,工作效率和产出显著降低。

其三,压力太大,突出表现为工作狂。短期来看,工作狂是组织的资产,但长期来看,却是组织的负债,因为组织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四,缺乏归属感,他们误以为自己已经付出努力却依旧在原地踏步,结果对组织、主管心生怨愤。他们怨恨组织,因为没有受到重用;他们怨恨上司,因为没有受到赏识;更可悲的是他们也怨恨自己,恨自己陷于被动,怨自己运气太差,经常产生离职的念头等,或是画地为牢,变的极其认命。

其五,人际关系紧张,如,无法平衡同事和下属的关系,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等等。这五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员工都可以在阅读《突破停滞》一书时认真反思,找到解决方法。

另外,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翁ersonName>先生还在书中谈了停滞者的工作和生活、行动的心理障碍、中年期心理危机与调适、如何管理停滞的员工等问题,笔者就不一一阐述了。笔者只是从自己感悟最深的角度谈一谈粗浅的观点,因此,为了全面解决员工停滞期的职业心理问题,笔者建议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员工都去读一读翁国旗先生的《突破停滞》,深入了解“停滞”,共同突破思想局限,共同提升思想境界,共同化解职业停滞问题,最终“突破停滞”。

谢付亮 (人性品牌策划理论创始人和实践专家,国际注册商务策划师,现供职于某公司,邮箱地址:zeroshell@163.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3 21:13:35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05-4-23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突破停滞》简介 作者:arentID=137" target="_blank" >翁国旗

内容简介

“几乎所有人早晚都会自然走上结构性的停滞期,因为升得越高,职位越有限,这种现象在层级式的组织中尤其明显……10年前,结构性的高原期或许发生在四五十岁的人身上,今日这种事情却冲击着三十来岁的人们……许多人未到达其能胜任的层级就停滞不前了。” “停滞通常是针对领导重视却又没有升迁发展前景的管理者(或者其他任何员工)而言。”你无法升官加薪,你厌倦了周而复始的工作,千篇一律的生活更令人感到乏味无比,现状激不起一点热情,而未来又是一片渺茫。“下面我该怎么办?”停滞让你觉的自己仿佛正处在一个无法上升但又不会下降的跷跷板上。

“停滞期”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你的工作和生活总会在某个阶段停滞下来,有时候你只是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而已。但有一点你无法掩盖,那就是失望、沮丧、厌倦和痛苦的感受,你想摆脱现状而又充满恐惧,因为你害怕失去你现在来之不易的一切——婚姻、权势、人际关系、熟悉的环境等等。面对无法确定的将来,变化让你内心充满不安和恐惧。停滞会给个人与组织带来麻烦,它将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忠诚、认同感和创造力。 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你无法升官加薪,让你厌倦工作,感到生活枯燥乏味吗?那么,读读这本书吧。读了本书以后,如果你觉得自己正陷于停滞期,那么你就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解脱,因为你明白了它是怎么一回事,知道如何处理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机会。

这是国内第一本探讨中国人自己的“彼得原理”的书,如果你愿意面对改变的挑战并想突破停滞困境,追求人生的美好,我们相信,这本书对你的工作、生活将大有裨益。

本书特别适合下列人士阅读:

公司高层决策者

渴望升迁的公务员

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

驰骋职场的职业经理

压力重重的中层主管

倍受煎熬的下岗失业者

工作三年以上的企业员工以及所有渴望改变,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

精彩书评、书摘(部分)

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正陷在停滞的旋涡里不能自拔,不过,有了这本书,你就得救了,它会告诉你关于“停滞”的一切真相,告诉你如何在变化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并告诉你行之有效的策略。

妙不可言!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想你也不会例外。所以,我向你强烈推荐这本书!

----------协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总经理 郭豫斌

你有牛奶、面包但没有果酱肯定没滋味,同样,优越的工作和优裕的生活如果缺少健康、安宁、快乐与幸福,那该是多么的无聊和缺少价值。如果你对自己或生活不太满意,你就没有理由不读这本书。

----------《人民政协报》主任记者王海平

职业心理自助手册

帮你找到想要的生活

安宁、称职、健康的福音书

领导和员工的共同读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本书责任编辑 徐学军

要知道,人们所发现的,或上帝和自然之仅赐予人类的所有美好的事物,理性的全部满足,所有快乐的感觉,都在于三个词:健康、安宁和称职。

-----波普(英国文学家)

“这里的规矩是明天有果酱,昨天有果酱,但是今天永远没有果酱。”

爱丽丝不赞同地说:“迟早总要有‘今天有果酱’那一天的。”

------引自刘易斯·卡洛尔著名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 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宫, 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 在死胡同中搜寻。 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 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 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A·J·克郎宁

本书语言凝练流畅、亲切幽默,结构清晰简洁,采用国际流行的互动版式,使阅读更加轻松愉快。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什么是停滞期

1 停滞期概说

2 当前和未来的情形---从吴士宏说开去

3 停滞的征兆

4 四种停滞状态

5 摆脱困境,走向巅峰

第二部分 复杂的晋升问题

6 并非彼得原理

7 一个例子

8 自然律的限制----结构型停滞的根本原因 9 为何官迷心窍

10 玻璃屋顶----为什么升职的不是你 11 玻璃屋顶下的经理人

第三部分 停滞者的工作和生活

12 满足型停滞:工作缺乏挑战性

13 挑战的含义

14 从失望到认命

15 生活型停滞:最近比较烦的背后

16 成功主管,问题家庭?

17 事业型停滞:对抗平凡的结果

18 成功的新概念

19 改变是必然的趋势

第四部分 行动的心理障碍

20 不要相信你自己,先听听别人的意见如何?

21 思维僵化与安全感

22 内在控制与外界控制

23 “希望”、“但愿”、“或许”

第五部分 中年期心理危机与调适

24 中年之“危”

25 中年之“机”

26 中年期心理危机的调适

27 做个时俱进的人

第六部分 如何管理停滞的员工

28 停滞者的心态

29 决策层应做的事

30 管理层应做的事 31 做个令人信赖与尊敬的上司

第七部分 改变自己 创造未来

32 行动提高你的自尊

33 有效的分配和管理时间

34 与自己竞争,不是他人

35 接受现实的残缺

36 不满,会使你有力量

37 不要成为工作狂

清华大学出版社

翁国旗 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3 20:42:24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5-4-23 21:02:37 | 只看该作者

突破停滞

前言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停滞期”的困扰。这是美国两位学者弗兰森和哈代克研究的成果。他们在《新领导观》一书中写道:“停滞期通常是针对领导重视却又没有升迁发展前景的管理者(或者其他任何员工)而言。”“几乎所有人早晚都会自然走上结构性的停滞期,因为升得越高,职位越有限,这种现象在层级式的组织中尤其明显……20年前,结构性的高原期或许发生在四五十岁的人身上,今日这种事情却冲击着三十来岁的人们……许多人未到达其能胜任的层级就停滞不前了。”

1992年,我通过多方努力调到家乡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在当时能够进入这家当地利税大户、待遇福利都很好的厂子是很令人企羡的。在进这家厂子时,我很清楚厂里像我这样拥有良好学历,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并不多,我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一个好的报偿。虽然企业存在着种种限制,又比较保守,没有快速晋升的渠道,所有的高层领导者均毫无例外地年复一年、级复一级地从基层爬到顶峰。我不服输,一直追求的就是出人头地。接下来的几年,一切正如我愿,我因表现出色很快得到了高层的重视,从基层科员、主任科员、科长到厂长助理,我一直成功地向上攀登。有时我觉得我离进入金字塔的顶端只有一步之遥了,甚至幻想没准哪一天我也会坐到厂长的真皮转椅上。

1996年主管销售的副厂长荣退二线,应该轮到我上了,因为我当时分管的片区在整个销售公司表现最为优秀,我在厂长助理的位子上与这位副厂长配合得相当默契。厂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一职位非我莫属,我也为此踌躇满志。当人事任命的红头文件发下来时,结果是别人。几乎所有人都为我抱不平时,我也有一种被愚弄甚至是被遗弃的感觉。我开始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仿佛总有人躲在暗处给我过不去。这也几乎摧垮了我的自信心。

后来,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去厂长家里, 厂长对我说:“其实,大家对你的表现评价是很高的,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别泄气,好好干。”这句话让我重新捡回了自信也倍受鼓舞。我继续一如既往地工作,只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内心感到很渺茫、很疲惫。我已厌倦了解决工作上的各种难题,只觉得工作处处不顺心,总有种莫名的反感。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感到挫折或者某种失落,只是觉得闷闷不乐,我那时认为这可能是“压力综合症”的表现。

1998年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推行“抓大放小”的政策,我们厂也相应地进行了人事调整,压缩合并了部分机构。当时这种做法被称之为“企业瘦身运动”。我不再担任助理,而被调到新组建的西北销售公司做经理,使得我有机会在新疆工作了一年。这一年也使得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一些问题,我意识到我的职务可能升到头了,再也没有机会晋升了。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有“停滞期”这个词,再说当时我看起来一点也不“停滞”。我开始变得没有耐心,浮躁不安,一些“老大难”问题重复出现,无法解决。同时由于公司压缩销售费用,我的工作几乎无法开展。我觉得工作不光是机械的重复,简直是无聊透顶。

观察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并不能知道他是否正处于“停滞期”,陷于停滞状态,工作或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无法继续进步,这种停滞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停滞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状态,旁人是看不见的。日理万机,业绩辉煌之士很可能觉得自己正陷于停滞,而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之辈很可能怡然自得、知足长乐。

当然我知道工作并不等于生活,尽管问题出在工作上,但是我只有在工作上有所进展突破,才能使我的生活充满活力。有人说,大自然是最能让人参透人生的地方。人之所以有攀登的欲望,因为山就在你面前。有时感觉到命运似乎在自己手中,但又不可捉摸。内心隐约感到郁郁不乐,却又无可奈何。生活一如既往,因为表面上看来什么事也没有,只是毫无乐趣可言。其实如果我们真的郁郁不乐,越是感到别扭越能积极地去改变,可是大多数人除非目前已不堪其苦,否则总是安于现状,迟迟不做任何改变。

自从1969年劳伦斯·彼得与雷蒙德·赫尔合做出版《彼得原理》以来,“彼得原理”就成为不称职现象的专有名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概括地讲,彼得的理论认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彼得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系数(PQ)为零。”按照这一说法,升官晋级固然可以发挥一个人的潜能但也易使他达到不称职的职位,从而降低他的价值创造。不称职者逐渐增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虽然彼得的著述中举的是美国的事例,不称职现象在中国同样存在,国有企业更是过犹不及。难道我也毫无例外的中了彼得的魔咒。

一本好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1998年底我在逛书店时偶然翻阅了《新领导观》一书,觉得观点很新颖,语言也饶有趣味,就买了下来。与彼得原理截然相反,该书作者认为停滞期是一自然现象,或早或晚人人都会碰到,不能升迁使许多称职的人无法晋升到他们足以胜任的职位。毫无疑问,我在这家企业已无晋升的希望,但我从来不认为当时我已到了无法胜任的境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停滞期”。只可惜现在大部分人对此毫无意识。

虽然我很高兴有一个新的问题等我去解决,是去是留,说实话对我是件非常艰难的抉择。留下来自然不成问题,我只要随遇而安、入境随俗保住现有的一切绰绰有余。离开则意味着放弃安定的生活,还有我为之努力近十年的工作成果,以及其附带的职位,高薪和福利。意味我将不能再以公款来支付一个企业职员无法奢望的消费,还有亲朋好友惋惜,“不负责任感以及想都不应该想”的责难与劝阻。折中的结果是停薪留职,休假一年。

在休假这一年里,我开始真正考虑我未来想要的生活。1999年3月份,我应朋友之邀来到北京,在一家报社担任部主任。这使我有机会以记者的身份接触到各级政府官员、成功人士、刚就业的大学生、私营企业主、普通职员,国企负责人,当我与他们谈到“停滞期”时,他们都表示深有同感,甚至说他正身受其害。

怎样面对“停滞期”,或如何突破停滞,是当前困扰不少人的一道难题。时下经常提到“59岁现象”的那类人,当然,还有“49岁现象”、“39岁现象”甚至“28岁现象”等等,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感到自己职务到头,没有奔头,生活平淡无奇,万事索然无味。年龄本来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可一旦与就业、职位相挂钩,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如果有人再左攀右比,认为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晋升什么职务,否则就是“不公平”,势必寻求额外补偿来达到心理平衡,就必然导致舞弊以及各种腐败现象。

1999年底我决定辞职,离开了我奋斗多年的企业。厂里领导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但我却感到一种摆脱束缚的轻松愉快。此后不久我便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关于市场营销的著作,加之多年的营销实践,不断的有企业请我为其做关于市场方面的规划。闲暇时与朋友欢聚闲聊,到郊区的山村渡周末。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和企业顾问,我很热爱我的新工作,尽情享受着没有工作束缚乐哉悠哉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辞职时还心有余悸,虽然冒有风险,但我一点也没有后悔的意思。如果我仍留在厂里,现在没准仍是一个为了工作而工作的闷闷不乐的中层主管,我可能会因为没有尝试新生活,发挥新的潜能而后悔一生。

陷于停滞及其解脱办法是令人感到头痛的领域。你可以在口头上表示愿意为做出改变而深入剖析自己,然而你的行为却往往会大相径庭。要做出改变是很难的。当你努力摆脱停滞时,你全身每一根神经都会阻碍这一努力。

学会突破“停滞”,是现实中工作生活、做人做官的一门必修课。“步入停滞期的人终究必须克服心中的伤痛”,切不可自暴自弃,至关重要的是做出改变。改变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它增强你的能力,改变你的价值观,开阔你的视野,扩大你对事物的关切程度,进而为你增加许多宝贵的人生体验。

停滞与个人能力、素质和年龄无关,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每个人都会遭遇,而且大多数人经历不止一次停滞,但只有少数人有机会有意向以改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大多数人必须考虑现实中的责任,并且不一定有适当的机会。因此,我一直强调组织应该有所调整,而不只是个人做出改变,多数人都花费很多时间忙于工作,所以创造更好的组织环境很有必要。对员工施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

彼得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在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的今天看来,彼得原理有其自身的缺陷。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组织规模迅猛扩张(尤其是私营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工商企业、政府、公益机构都在努力争取管理人员,因此提供了许多高层职位,而且随着公司的发展和逐步走向国际化工作也变的更加复杂,许多新部门纷纷设立,创造了许多新的职位。一些有学历背景的青年人因而平步青云。这种不正常的快速晋升持续了很久,结果使得有些资质不够的人也获得了晋升。由于缺乏磨练,这些人不够成熟稳健,无法担当重任,做出决策。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到位和规范,公务员队伍更加知识化、年轻化。企业改制,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各种机构大量裁员,不称职者占据着大量的职位造成有才干称职的人已无职可升。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大量的下岗职工、不少年富力强的同志还很“年轻”时就达到所任的最高职务,而较早进入“停滞期”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些事实是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所特有的。同样社会也给予了每个公民更多选择的权利与自由,不提升职务照样可以为人民服务,不当领导了同样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能上能下所要达到的新境界。在目前精简机构,追求效率,注重个人价值创造的气候下,我们探讨一下中国人自己的“彼得原理”,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人、农民都将大有裨益。

读了本书以后,如果你觉得自己正陷于高原期,那么你就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解脱,因为你明白了停滞现象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你同时也可能觉得害怕,因为你必须有所改变,而改变正是你害怕的原因。生活作了重大变动,总是要冒许多风险的,改变工作你会害怕失去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惟恐从此退出这场竞赛。个人生活的变动,会涉及人际关系的结束与开始,你很可能害怕失去家庭,或是情感的寄托。但是不去改变后果会更加严重,如果你停留在熟悉的生活中,心里可能有了安全感,但迟早你会感到厌倦,而失去对生活的热爱。我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个人与公司都能够了解停滞问题,让每个人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知道如何处理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机会。如果你愿意面对改变的挑战并想突破停滞,追求人生的美好,我相信,本书将有助你消除所有阻碍你进行新的美好尝试的偏见,帮助你发现并选择新的方向。

5
发表于 2005-4-23 21:28:3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读后感、前言和目录,感觉很有收获,

找到这本书读了之后咱们再讨论。

6
发表于 2005-4-23 21:41:33 | 只看该作者

用做市场的理念经营自己的人生!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12-14, 作者: 周春兵, 访问人数: 718

http://www.emkt.com.cn/article/189/18946.html

最近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突破停滞》这本书,感触很多。本书从多方面对各种生活或事业的停滞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产生的根源、停滞者的实际状况与对外部的影响、管理组织如何面对停滞等多重纬度进行了分析,相信对所有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受到停滞的人都会有所借鉴。

  无论是事业或者生活中的停滞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短暂的停滞其实是一种放松或心里、生理上的调整,但如果这种停滞频繁发生或者长时间伴随着你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轻则使你的事业停滞不前甚至下滑,重则会对你的事业与生活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如何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关键在于你的心智模式与采取行动时机。其实人的快乐、满足与幸福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态。

  我们在做营销工作时有“做市场”与“做销售”之说,“做市场”会从整体和长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追求长期价值的最大化;而“做销售”则着重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追求短期价值的最大化。其实,对我们的生活而言,也存在着“做市场”与“做销售”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以笔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下一些价值观和对待生活、事业的做法或许能对部分读者有所启发:

  规划好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

  根据你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客观条件,先预先规划好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专注的领域及阶段性的目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在刻意的去获取知识与经验时只能有所取舍,既尽量获取对你未来有用的知识;实践对你有用的经历;体验你所认同的快乐。用“做市场”的概念来讲,就是先进行市场研究,再根据你自身的情况进行“定位”,然后集中精力聚焦在此“细分市场”。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想“通吃天下”。

  任何时候都不要浪费时间

  你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这种充实既包含知识面的也包含生活阅历等多重对你将来可能有用的东西,其实这样的习惯并不难,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上下班途中看点报纸、杂志、写点文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慢慢你会习惯并以此为乐。在任何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不要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非职位或收入的提升),把别人打牌、闲聊、喝酒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实力根基更稳固。“做市场”实际上是在经营品牌,品牌资产的积累需要长年累月的做加法,你的人生也是一样,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

  让快乐的事情悠着点,让成功前的过程更长点

  生活本来就是一道道的“坎”,如果你急于想把所有的“坎”跨完,那你一辈子都将在费力的跨“坎”;而如果你是一个从容的人,你会把所有的“坎”看着是一座长满树木的山坡、一段平坦的小道、一条溪流…….。不需要每天加班、加点到处奔波以求保住职位或获得快速提升,因为你已经规划好了你的人生方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走曲线的人必须用更快的速度才能赶上你;因为你以前没有浪费时间,已经有了很好的积淀,别人必须更辛苦的工作才能与你有平等的晋升机会。生活因为工作而精彩,如果你用“做销售”的观念来经营生活,永不停顿的机器是你唯一的选择。

  当你如此一路走来时,你会发现虽然你工作没有别人勤奋,更没有在各种外部压力之下让自己整日战战兢兢、不辞辛苦,但你所取得的成就却不亚于别人。而在整个生活历程当中,你的生活质量却是最高的。由于你生活的很从容,你也就不会感到过多的“停滞”,更不会让“停滞”状态影响了你的生命历程。当然,生活当中同样存在着市场竞争中的“动态博弈”,也就是说,当你选择某种工作方式或生活态度时,其成功的可能性或效果与你同处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选择的方式有关。比如,当大家都选择“凡事皆往后看”的心态时,也许你选择“关注现在”才是最明智的方式。这就要求你随着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适时的调整心态和处事方式,做到松弛有度,正如市场中的“品牌经营”有时也需要借助“促销”来提升销量。

  《突破停滞》虽然选题深刻,分析也较为全面,但不足的是作者想网罗各色各样的人作为本书的读者,故各章节会从有利于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阐述,从而使得整本书显得没有核心的观念、判断标准与解决方法,让读者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读完了书,知道有“停滞”,但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方法做。另外,“停滞”本身是一种心里现象,触发读者心智模式并产生影响的最佳办法应该是“心灵涤荡”式的行文方式,而不是象对待某种社会现象式的评论、总结。所以本书更适合处理“别人”或研究“停滞”的人员,而不是让停滞中的“人”走出“停滞”。

  (原文刊发于12/13《东方早报》。本文作者:周春兵,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联纵智达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曾先后在多家跨国家电、厨卫产品类企业担任过市场经理、营销总监、总裁助理等职位,进入咨询行业后,潜心于企业管理与营销方法论的研究与应用。欢迎与作者联系和交流:E-mail: spring7511@sohu.com

7
发表于 2005-4-23 21:46:44 | 只看该作者

让下属的停滞状态,远离你的公司

作者:范永明 | 2004年10月29日14时42分

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50715.html

今天,有幸拜读中国人力资源网赠予的由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翁国旗">翁国旗ersonName>先生所著的《突破停滞》一书,书中阐述,人都会有阶段性的停滞状态,而停滞状态则对事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即:1、结构型停滞(是由组织的阶层或结构所造成的,表现为晋升的停止。);2、生活型停滞;3、满足型停滞(多表现在技术人员身上,尤其是业务娴熟的专家水准的人,他们通常觉得没什么好学习的了,因此感到非常乏味,对任何事物都嗤之以鼻。)和事业型停滞。以上几种停滞状态的成因及如何突破在《突破停滞》一书中有深刻的分析与讲解,可以参阅。

人的停滞状态是经过日积月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恢复原有的工作、生活、学习的热情,做为企业的负责人更不能直接导致或看着你的下属员工走向停滞,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你的下属远离停滞状态,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执行

在管理制度中,要明确规定下属的职责及权利并积极配合下属工作,给予其充分的发挥空间,当做为领导的你主观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属的时候已经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及对个人在公司继续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当你多次的“批评、指示”之后,会让其产生“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好?是不是领导者对我有偏见”等诸多类似的消极情绪,久而久之,甚至对你、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工作时只能应付了事。这里不是说不能给下属提工作意见,而是要找到适当的方式与机会,比如可以针对下属经常出现的工作失误或业务上的不成熟现象开展研讨会等,让大家来讨论,这样即不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会让员工对你产生上述的抵触心理。

设计完善的晋升、薪酬体系及有效的激励制度

升职加薪是每个员工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其工作业绩得到公司肯定的体现,在日常管理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升职加薪的管理体系,不要给员工画一个永远也吃不到的“饼”,这样会让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既然没有了希望,又有谁能为希望去努力呢?只要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都会选择离开,不离开的也大多是“混日子”的,不要指望你的员工多么的有职业道德,对工作多么的尽心竭力,那就如同中国球迷之于中国男足一样。而有效的激励制度则是让员工一直努力进步的最好的推动器,比如某公司为了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定了以下激励制度:季度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者,在原有销售佣金(1‰)的基础上追加所得佣金的20%作为奖励;季度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上者,在原有销售佣金(1‰)的基础上追加所得佣金的30%作为奖励;季度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者,在原有销售佣金(1‰)的基础上追加所得佣金的50%作为奖励。通过以上奖金的激励员工的腰包鼓起来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得到了提高,而企业呢?所得利润更大了。

实施人性化管理,关注下属的日常生活

一个人,除了工作,还有家庭,有时家庭生活的琐事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从而直接导致员工步入停滞状态中。对企业而言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某房地产公司在一次广告宣传中误把“凡在9月10日教师节当天购房的消费者均可以现场返还20000元”写成了“凡在9月10日教师节当天购房的消费者均可以现场返还200000元”,由于该房产公司的一些小面积房源总房款还不足20万元,导致承诺无法兑现,遭到消费者投诉,并被工管理部门以虚假广告为名给予了50万元罚款的严厉处罚。后经查实由于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因最近3个月来一直在闹离婚,导致工作马虎误把20000写成200000,而该广告公司也因此承担了一半的责任,付出了25万元的代价。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员工的私人生活,尽量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其在工作时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3 21:49:48编辑过]
8
发表于 2005-4-24 15:48:21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4-25 14:19:06 | 只看该作者

[upload=rar]down541.asp?ID=39145[/upload]

我将chuanliang兄上传的书籍修改了一些错别字,改了一些格式。

感谢chuanliang兄!

昨天看完了这本书,提出的观念很好,并指出了彼得原理的罩门,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感觉没有必要看书,只要把上面这个帖子看完就吸收完全书的精华了,呵呵。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23&ID=59905&page=1

10
发表于 2005-5-5 16:04: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