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最重要的是积累而不是创新
2006-06-27 03:01:52 本报记者 许革
“我们常常会以为,人才、创新才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不少企业登报、作广告寻找人才,但在我看来,企业只要开始寻找人才,这种企业的未来基本上是悲观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在第四届“海峡青年论坛”的创业与风险投资专题论坛上再次语出惊人,他认为人才当然重要,资金和技术也很重要,但要真正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风险投资,靠的不是创新,而是积累,而且是一种所谓工序流程化的积累。
不久前,郎咸平去福建泉州调研,跟当地的企业家作了很深入的沟通。当他询问企业家:“你们这个技术来源在哪里?”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技术来自跟大专院校的合作。”
“只要跟大专院校合作,就没有积累。”郎咸平说,企业家把技术从院校买来之后,基本上无法更新,两年之后就会慢慢被淘汰掉。而企业家的这个做法和中国目前风险投资发展太不尽如人意的关系非常巨大,那就是理解上出了很大的偏差,“要把风险投资做好,高科技企业做好,首先要理解积累是最重要的”。
何谓积累?郎咸平认为,“所谓的积累就是一个工序流程化的制度”。如果一谈到发展高科技产业,就寻找人才、注重企业家的领导能力,基本前提就搞错了。他举了个“大厨”的例子进一步分析说,为什么中餐馆做得特别好?因为“大厨”有能力、有水平,做的菜特别好吃。
“中餐馆做不大,民营企业就做不大。”郎咸平分析,民营企业为什么难以长大,而且企业家们还会忙到不敢在下班之后关手机,“就这么个小摊子,你都不敢关手机!你说我忙啊,你说时间、精力都没有啦,那你还能做大?我们的企业家为什么这么忙?因为没有积累。你要把你的领导能力化成工序流程,你才能够在 5点之后关手机”。
对于怎么形成一个工序流程化的制度,郎咸平继续以“大厨”为案例分析说,某个“大厨”炒的鱼香肉丝特别好吃,成了餐馆的招牌菜,别人炒的就不行,那么他一走之后,什么都带走了,作为老板,应该怎么做呢?就应该把炒鱼香肉丝化成20道工序,比如第1个人切葱花,第2个人切肉丝……第18个人倒三勺酱油,第19个人把火烧到600度,第20个人炒三下,然后就可以了。有人会说,这样做了之后炒出来还是很难吃,和“大厨”炒的就是不一样。当你再进行探究时,发现或者因为太咸,或者因为肉丝太硬,这就是你的积累了。你可以让第2个人切肉丝的人把肉丝切细一点……第18个人不要倒三勺酱油,倒两勺;第18个人把火从600度提高到700度;第20个人不要炒三下,炒两下,这样再来一次。每一次都可以积累,都可以量化,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都可以电脑化。你做了无数次之后,终于有一次炒出来的菜是这个“大厨”的90%的水平,做到这一步,你就成功了;做到这一步,你才能够把中餐馆变成麦当劳;做不到这一步,就只能是个小中餐馆。同样的道理,做不到这一步,民营企业是很难做大的。
中国的企业太依靠个人,而不是公司制度,“对民营企业家的评估,与对中餐馆‘大厨’的评估,其实是一样的。”郎咸平认为,做企业必须做到工序流程化,形成一种内部有机的制度。他提到,中国三大软件制造商之一的某公司希望能谈一谈如何能够成为印度软件公司的配套,“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要当人家的配套,你说惨不惨?那为什么印度的软件业能成功,中国的却不能?我相信这个话题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你搞软件有个原则,必须做到工序流程化。你不能搞一个软件小组,让这个软件小组的负责人从头写到尾。只要他从头写到尾,他就和‘大厨’一样,走了以后,什么都带走了,你无法修订,无法积累。你应该把软件小组分成上下两个组,上面的那组写前面半段,下面的那组写后半段。写后面那一半的人为了要接下去写,一定要了解前半段,为了要了解前半段,一定要逼迫前半段的人做文档,当他做完文档之后,后半段才有可能写下去,才能够形成一个工序流程式的软件。到最后才有积累”。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