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传递中的书] 美国往事(也译作美国史事) 房龙

[复制链接] 4
回复
18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5-7 10:1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译者: 刘北城等
作者: 房龙
isbn: 7-80050-930-3
页数: 324
定价: 18.00
出版社: 社科文献出版社
装帧: 平装

豆瓣上的介绍是:
   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 大陆上的风云变幻。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诞生和发展叙述颇详。对历史事件,西方文明 、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美国的政治生活都有祥尽的阐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涉 及范围广泛、知识量大,非一般美国历史书籍所能及。
  本书文笔生动、活泼,写人述事,栩栩如生,不乏奇文妙语,读来饶有趣味。

我带到聚会上的是另外一个版本,是北京出版社的绿色封面的一个版本。

房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记得最早好像初中(?)时在读者文摘上读到《宽容》一书中的第一小段,是讲无知山谷的故事的,后来读到《宽容》、《动物庄园》、《异端的权利》、《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就开始了变修了,嘿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8 8:25:06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5-7 10:20:5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一篇介绍房龙的文章:

向无知与偏执挑战 / 钱满素(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年-1944年)一生中出版了三十余种书籍,单枪匹马地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如此浩大的工程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真令人钦佩他以有涯文生向无涯文知挑战的勇气。

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与思想。他的著述包括《人的解放》(即《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知识就是力量,但无知同样也是力量。当千百万民众被无知与偏执驱使时,他们干的蠢事还少吗?虽然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已经记录在案,本可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诸多原因中,知识的不够普及至少也是一种,有多少人能天天坐在图书馆中去研读人类的文字积累呢?理论玄妙得高不可攀,历史悠久得令人生畏,知识浩瀚得一望无边,理论注定是极少数人的专利。

但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体,少数人掌握的知识若不能为大众所分享,就不会有人民的觉醒和人类的进步。鲁迅笔下,作为精英的夏瑜所能奉献给华老栓之辈的,只是他被砍头时流下的鲜血_.一个民族要孕育少数精英容易,要提高整体素质却很难普及工作是艰巨而伟大的,是一项民族和人类赖以发展的事业房成着眼于此,一生致力于此,他以生动简洁的语言,自配插图,将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科学人文知识复述得精彩扼要,其中还不时闪烁着他的真知灼见在普及现代知识的同时,他也普及了现代意识。

人们往往一辈子钻在本行的微观世界里,忽略和疏离了宏观世界,因而失去对世界和自己的平衡感觉,甚至陷入极端。阅读房龙的著作,听听他从“我碰巧属于哺乳动物种族”的角度来叙述的宇宙、人类的故事,也许可以重新摆正各种事物在心目中的合适位置,保持自己与世界的正常联系。
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虽然作为一个过了二十岁才移居美国的荷兰人,他不可避免地更多写到他熟悉的西方,也更钟情于他的故国,但他决不是西方中心论者。他一直在努力从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主义。房龙的这种观点发展到最成熟的形式就是他的《宽容》一书——宽容,是他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这本书另一个版本的名字叫《人的解放》。

人类从一种野蛮生物开始,为摆脱野蛮,必然经历一个野蛮的过程。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是正常状态。统治人类原始社会的也只有一个信条,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求生欲望。“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的动物寻找食物的历史”,也是为此奋斗争夺的历史。每个群体为求生存,都必须制定许多强制和禁忌,对与自己不同的异类保持高度的怀疑、警惕和排斥。所以房龙说,不宽容不过是人的自卫本能的一种表现。宽容与专横之争贯穿人类的历史,今天的异教徒明天成了正统,又马上成为其他持异见者的死敌,耶稣以身殉道,提倡爱人如己,四海之内皆兄弟,突破了犹太教的狭隘与偏执,但基督教得势后,照样设立自己的宗教法庭,大肆迫害异端_红衣主教们还时不时地增扩“禁书目录”,妄图阻止求知的欲望和知识的传播种族间。阶级间、政治派别间。宗教团体间互不相容,从一种不宽容到另一种不宽容,厮杀争斗了多少个世纪。悲壮也罢,惨烈也罢,这一切都不是无端而生,而是人类走向文明所不得不经历的血与剑的洗礼。幸运的是,当其他动物永远只能停留在丛林原则时,智慧的人类毕竟慢慢悟出了宽容的道理,提出以理解、关爱和宽容来取代偏执、仇恨和迫害。

房龙说得好,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不宽容的根子就在于自诩正确的思维,在自以为惟一正确和永远正确的人看来,宽容就是宽容错误和邪恶,就是道德的沦丧。有史以来,所有的不宽容都是以“上帝”或“真理”的名义在向“谬误”开战,真理是惟一的,而且只有自己掌握了它。文艺复兴迎来了观念的变化,怀疑和探索的精神抬头了。随之无休止的宗教战争终于使一些人明白,谁又能独占《圣经》的含义呢?真理不能被垄断,灵魂拯救的道路也许不止一条,对信仰和思想的最后评判权还是留给上帝吧,政府无权干涉宗教,让所有的信念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房龙注意到,为宽容的斗争直到个性发现以后才开始。一个国家的宽容程度与大多数居民的个性自由与独立思考程度成正比。在历史上,贸易所带来的平等和交流往往使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最容易接受宽容的道理。宽容作为一个政治词汇,当然首先是指官方的宽容。但是,公众和个人的宽容是官方宽容的社会基础,很难想象由宽容的个人所组成的宽容的大众会产生或容忍一个不宽容的官方。说到底,提高国民素质是建立一个宽容社会的根本。

二次大战中,房龙主张的民主、理性、宽容与法西斯的专制、强暴、黑暗势不两立,他积极投入反法西斯的斗争,在电台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为批驳希特勒的峨的奋斗》,他写下了针锋相对的《我们的奋斗》。令他愤慨的是,巫师们还在搅拌那装满仇恨的大锅,“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的形形色色的现代不宽容比中世纪又胜一筹”。对当时通行于世的一些基本准则,他深感怀疑忧虑,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启发人们思考:在人类文明各种可能的形式中,它们是否是最佳选择?房龙的所作所为正像他自己描绘过的伊拉斯谟:“他像个巨大的海狸,日夜不停地筑造理智和知识的堤坝,惨淡地希望能挡住不断上涨的无知和偏执的洪水。”

房龙的著作在出版当时,便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文字,产生了相当影响。久违了近半个世纪,房龙的著作又被国人重新发现,陆续出版,社会反响热烈。当然,书中某些见解囿于时代局限而留下的偏颇,今天的读者自会辨识。

(钱满素女士,1946年生于上海,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板凳
发表于 2006-6-4 23:59:45 | 只看该作者
hao
4
发表于 2006-6-18 20:57:49 |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淘到一本房龙的《荷兰共和国的衰亡》争取早点读完在下次的传递书活动推荐给大家。
5
发表于 2009-6-18 14:23:46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