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媒体纷纷曝光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或者是负收益的事件,一时间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成为了洪水猛兽,惊诧不解有之,扼腕叹息有之,指责痛斥有之。可是,当我们回归理性思考的时候,不禁要问理财究竟是什么?理财就等于理财产品吗?理财就等于高息存款吗?当我们把理财二字正本清源的时候,方才发现理财讲究的是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这个“理”字虽有“打理”的意思,却更意味着“理性”。 理财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即有风险。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应对产品的风险等级做出揭示,便于客户作出判断。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保本的,从这一点上来说,银行理财与银行传统储蓄有着本质区别。 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诞生以来,经过3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多种投资渠道相关联的几大类理财产品,比如与境外股票、商品、期货、利率等挂钩的结构化理财产品、与境内新股申购和基金挂钩的基金宝类产品、境外代客理财产品,信用连接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等,就以国内专业理财银行光大银行为例,该行依*强大的投研开发和创新能力,去年推出了大量挂钩海内外资本和商品市场的理财产品,既有打新股类的常规产品、又有基金化的创新资产管理计划、还有混合资产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投资渠道和金融工具优势,灵活配置和调整资产池结构,为广大投资者避险的同时带来了丰厚的综合收益回报。 2007年美国次按危机的全面爆发为全球经济增长以及投资市场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国资本市场不可能游离于次按危机之外而独善其身,试看08年以来A股市场不断重心下移的走势以及基金的缩水程度就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投资境内外资本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普遍下滑也是自在情理之中。相比于个人投资者以及开放式基金直接参与资本市场所遭受的惨重的亏损(QDII基金普遍浮亏20%左右),有本金保护机制的银行结构性产品无疑打了一场成功的防御战。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在中国遭遇了寒冬,但是在境外成熟市场却是广大投资者最受欢迎的。银行基金化的资产管理类产品表现亦是可圈可点、力挽狂澜,以光大银行的同赢八号为例,其业绩表现非但跑赢股指,而且远远优于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 目前,国内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国内多家媒体大肆炒作,有的甚至干脆对理财产品这一形式本身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这大可不必,理财产品毕竟也是一种投资,风险与收益呈正比这一规律在理财市场上也同样适用,如果想博取高额回报,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何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定的阶段后才能日臻完善,理财产品也是如此。现阶段与其从产品本身上挑毛病,不如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投资者的教育工作,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培养“理财亦投资,投资需谨慎”的市场环境,更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理财产品销售规范工作,一些银行在产品销售时,确实存在言过其实,片面强调高收益,弱化产品潜在风险的问题,这也需要各理财产品销售银行规范操作流程,正确进行销售引导,恰当揭示风险和收益,使买卖双方各得其所。 回归理性,我们还是要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理财。好的理财就是在市场高涨的时候尽可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在市场低靡的时候尽可能止损。理财是投资,但不是投机,当我们真正看清“理财”真实面貌的时候,财才会真正理你。春华秋实又一年,2008年的春天我们期待整个中国市场播种下更多的理性理财观念,唯有这样秋天的收获才会显得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