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注意]愤怒还是叹息?---YES!PPG的谎言!隐现“欧典”式企业

[复制链接] 2
回复
9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18 17:5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YES!PPG的谎言!隐现“欧典”式企业
尽管假洋品牌在现实中遭遇到围追堵截,但在互联网上,“欧典”式骗局却无处不在。而且,他们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也更容易掩饰。YesPPG的“神奇”故事,也许可以为我们揭开国内电子商务的层层灰幕.北京的黄小姐很惊诧地发现,长期轰炸媒体的“PPG”广告最近变得“谦虚”了。尽管广告密度不减,但去年9月它们所标榜的一些生猛词汇却不见了。

她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些词汇所带给她的震撼:“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闻名全球的PPG代表作”、“秉承美国优良的制衣工艺”、“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那些广告词以及异常精致的图片无不令她相信:这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男性服装直销企业。

而且,当时PPG官方网站Yesppg.com的文字也同样表示,PPG中国是全球母公司、位于特拉华州的PPG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运营总部在上海,即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

  这些资料看起来都没有问题。然而,黄小姐随后的购物经历却令她至今后悔不已。

  去年年底,出于对PPG广告的信任,她在PPG网站为丈夫购买了两件免烫衬衫。衣服送上门后,黄小姐发现颜色与广告差别较大,做工粗陋,不由大失所望。更料不到的是,在水洗之后,这两件衬衫还会脱色。

“因为洗过不能退货,所以没有任何办法。”7月初,自认倒霉的黄小姐向《财经时报》诉说了她的委屈。她说,两件PPG衬衫价格超过500元,质量却不如超市里几十元的产品。如此强烈的反差,令她对PPG的国际身份产生了强烈质疑。

“和欧典地板一样,这大概又是一个假洋品牌。否则很难理解广告和产品为什么差别这么大。”黄透露说,“最近网上揭露PPG内幕的文章也很多。PPG广告词调整大概也和这些压力有关。”

实际上,持有黄小姐类似观点的网友不在少数。过去两年,网上指责和怀疑PPG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围绕在PPG头上的光环却越来越亮。PPG到底是家什么样的企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PPG为何会引起众怒,为何又受到追捧?《财经时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神奇轨迹

  从2005年10月创立至今,PPG从默默无闻一跃而成为电子商务的巨头,这样的神奇故事多少有些令人瞠目结舌。

  一些数据显示,目前PPG拥有员工500人,每天销售的服装数量超过1万件。与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雅戈尔衬衫去年每天1.3万件销量相差无几。更令人称奇的是,PPG没有任何形式的门店、厂房和流水线,只有3个小仓库;而雅戈尔的零售网点超过1500多个。

  这种将产品交给其他工厂OEM、将销售放在互联网和电话的模式,仅依靠轰炸广告和订单管理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极大成功。最近一段时间,PPG甚至被某些媒体视为“轻公司”的典型代表。

  2006年下半年,风险投资商TDF和JAFCO Asia宣布向PGG联合投资。2007年4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加入第二轮投资。这两轮投资规模接近5000万美元。

  同时,PPG在全国媒体的广告投入也攀至历史新高。据悉,2007年5月份PPG在媒体的广告投放费用接近1000万元,远远高于此前的300万元/月。一时之间,订单蜂拥而至,PPG业绩也达到历史最高点。

  而且,借助持续广告轰炸所产生的宣传效应,以及有效的互联网直销模式,PPG的成长神话还有望继续。PPG高层日前更预测说,2007年PPG全年营业额预计达10亿至15亿元,相对于2006年同期,其营业额增长了50倍。

  PPG的神奇发展轨迹,也让其背上了“将戴尔模式移植服装业”的美誉。一时之间,PPG的呼叫中心、电话订购、零库存、广告轰炸等因素也一一被贴上神圣标签。

“欧典”式宣传

  然而,这些辉煌并不能掩盖PPG一直存在的涉嫌虚假宣传的事实。

  《财经时报》获悉,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仅为50万,法人为李继光,实际控制人则是其子李亮(David Lee)。这是一家上海典型的家族作坊企业,并不存在任何外资背景。2006年,该公司还有因恶意拖欠广告费而被上海某广告公司告上法庭的不良记录。

  此前,更有网友调查发现,PPG网站Yesppg.com以及其姊妹网站PPGcentral.com均存在大量抄袭国际知名服装直销网Gap.com以及其公司网站Gapinc.com的现象。但很快,PPGcentral.com被关闭,Yesppg.com上涉嫌抄袭的所有图片也被一一换下。这一事件加重了网友对PPG真实身份的怀疑。

  2006年下半年,出于抛掉历史包袱的考虑,李亮计划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此时,风险投资商的介入也为李亮提供了契机。

  “拿到融资后,李亮还在美国注册了一家所谓的母公司,只是比他们宣传的要晚了整整一年。而且,这个母公司也和欧典所谓的德国总部一样,基本是个空壳。”一位熟悉PPG的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说。

  据他介绍,2007年,在资本方的强烈要求下,PPG也在有意淡化其跨国企业的背景,并强调自己是中国本土的男装衬衫直销企业。

  然而,《财经时报》暗访发现,PPG的电话销售依然喜欢将美国独资公司的身份挂在嘴边。7月12日,一位男性销售代表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的PPG来自美国,与生产涂料闻名的美国PPG工业公司同属一个母公司。然而,当记者询问母公司网址时,该销售代表却以“不清楚”为由予以回绝。

《财经时报》随后致电美国PPG工业公司在华投资的PPG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一位女员工向《财经时报》证实,YesPPG与他们并无任何联系。“很多人都打电话问我们,后来我们也咨询过律师,只是涉及不同行业,而且证据不明显,我们很难告他们侵权。”

  这种“傍”洋品牌的模式也令一些知道真相的网友感到愤慨。一位购买过PPG衬衫产品的网友认为,欧典地板当年因为沾上“德国”两字,可以卖2008元/平米的天价,而PPG则通过“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 “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等宣传,也把衬衫卖到一个好价钱。这两种方式异曲同工,都是愚弄消费者的行为。


她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些词汇所带给她的震撼:“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闻名全球的PPG代表作”、“秉承美国优良的制衣工艺”、“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那些广告词以及异常精致的图片无不令她相信:这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男性服装直销企业。

而且,当时PPG官方网站Yesppg.com的文字也同样表示,PPG中国是全球母公司、位于特拉华州的PPG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运营总部在上海,即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

  这些资料看起来都没有问题。然而,黄小姐随后的购物经历却令她至今后悔不已。

  去年年底,出于对PPG广告的信任,她在PPG网站为丈夫购买了两件免烫衬衫。衣服送上门后,黄小姐发现颜色与广告差别较大,做工粗陋,不由大失所望。更料不到的是,在水洗之后,这两件衬衫还会脱色。

“因为洗过不能退货,所以没有任何办法。”7月初,自认倒霉的黄小姐向《财经时报》诉说了她的委屈。她说,两件PPG衬衫价格超过500元,质量却不如超市里几十元的产品。如此强烈的反差,令她对PPG的国际身份产生了强烈质疑。

“和欧典地板一样,这大概又是一个假洋品牌。否则很难理解广告和产品为什么差别这么大。”黄透露说,“最近网上揭露PPG内幕的文章也很多。PPG广告词调整大概也和这些压力有关。”

实际上,持有黄小姐类似观点的网友不在少数。过去两年,网上指责和怀疑PPG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围绕在PPG头上的光环却越来越亮。PPG到底是家什么样的企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PPG为何会引起众怒,为何又受到追捧?《财经时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神奇轨迹

  从2005年10月创立至今,PPG从默默无闻一跃而成为电子商务的巨头,这样的神奇故事多少有些令人瞠目结舌。

  一些数据显示,目前PPG拥有员工500人,每天销售的服装数量超过1万件。与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雅戈尔衬衫去年每天1.3万件销量相差无几。更令人称奇的是,PPG没有任何形式的门店、厂房和流水线,只有3个小仓库;而雅戈尔的零售网点超过1500多个。

  这种将产品交给其他工厂OEM、将销售放在互联网和电话的模式,仅依靠轰炸广告和订单管理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极大成功。最近一段时间,PPG甚至被某些媒体视为“轻公司”的典型代表。

  2006年下半年,风险投资商TDF和JAFCO Asia宣布向PGG联合投资。2007年4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加入第二轮投资。这两轮投资规模接近5000万美元。

  同时,PPG在全国媒体的广告投入也攀至历史新高。据悉,2007年5月份PPG在媒体的广告投放费用接近1000万元,远远高于此前的300万元/月。一时之间,订单蜂拥而至,PPG业绩也达到历史最高点。

  而且,借助持续广告轰炸所产生的宣传效应,以及有效的互联网直销模式,PPG的成长神话还有望继续。PPG高层日前更预测说,2007年PPG全年营业额预计达10亿至15亿元,相对于2006年同期,其营业额增长了50倍。

  PPG的神奇发展轨迹,也让其背上了“将戴尔模式移植服装业”的美誉。一时之间,PPG的呼叫中心、电话订购、零库存、广告轰炸等因素也一一被贴上神圣标签。

“欧典”式宣传

  然而,这些辉煌并不能掩盖PPG一直存在的涉嫌虚假宣传的事实。

  《财经时报》获悉,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上海佩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仅为50万,法人为李继光,实际控制人则是其子李亮(David Lee)。这是一家上海典型的家族作坊企业,并不存在任何外资背景。2006年,该公司还有因恶意拖欠广告费而被上海某广告公司告上法庭的不良记录。

  此前,更有网友调查发现,PPG网站Yesppg.com以及其姊妹网站PPGcentral.com均存在大量抄袭国际知名服装直销网Gap.com以及其公司网站Gapinc.com的现象。但很快,PPGcentral.com被关闭,Yesppg.com上涉嫌抄袭的所有图片也被一一换下。这一事件加重了网友对PPG真实身份的怀疑。

  2006年下半年,出于抛掉历史包袱的考虑,李亮计划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此时,风险投资商的介入也为李亮提供了契机。

  “拿到融资后,李亮还在美国注册了一家所谓的母公司,只是比他们宣传的要晚了整整一年。而且,这个母公司也和欧典所谓的德国总部一样,基本是个空壳。”一位熟悉PPG的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说。

  据他介绍,2007年,在资本方的强烈要求下,PPG也在有意淡化其跨国企业的背景,并强调自己是中国本土的男装衬衫直销企业。

  然而,《财经时报》暗访发现,PPG的电话销售依然喜欢将美国独资公司的身份挂在嘴边。7月12日,一位男性销售代表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们的PPG来自美国,与生产涂料闻名的美国PPG工业公司同属一个母公司。然而,当记者询问母公司网址时,该销售代表却以“不清楚”为由予以回绝。

《财经时报》随后致电美国PPG工业公司在华投资的PPG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一位女员工向《财经时报》证实,YesPPG与他们并无任何联系。“很多人都打电话问我们,后来我们也咨询过律师,只是涉及不同行业,而且证据不明显,我们很难告他们侵权。”

  这种“傍”洋品牌的模式也令一些知道真相的网友感到愤慨。一位购买过PPG衬衫产品的网友认为,欧典地板当年因为沾上“德国”两字,可以卖2008元/平米的天价,而PPG则通过“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 “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等宣传,也把衬衫卖到一个好价钱。这两种方式异曲同工,都是愚弄消费者的行为。


沙发
发表于 2007-7-19 16:47:52 | 只看该作者
不良商人的诡道成功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崇洋迷外的心理造成的。
板凳
发表于 2007-7-19 17:25:29 | 只看该作者
PPG,去看过,感觉上也不过如此,概念炒的算是不错,外界形象树立的好点而已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