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融资问题也令中小企业“头疼不已”。在如今逐渐升温的风险投资热中,中小企业“财神爷”之一的风险投资商对公司治理的关注程度也在升高,这令中小企业感到更加“头疼”。
1.把脉中小企业治理“顽疾”
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从市场“裂缝”中成长起来的,有严重的“先天不足”。从国家投资到银行贷款,政策法规往往是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几乎无羹可分,其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规范。
中小企业的失败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与其治理结构缺失、长期信奉三大错误游戏规则有关。
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是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问题上的首要“顽疾”。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结构更为清晰。但有些中小企业笃信血缘、不相信制度,这类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往往来自亲朋好友,很多情况下企业就是“家天下”。
其次,不少中小企业信奉公关、不遵守程序,从企业注册开始就热衷“走门路”,搞虚假注资、做虚假报表,认为只要能搞定“各路神仙”就能拉到生意、有利可图。
最后,领导层迷信技术、不重视管理,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或经营失败的根源所在。这类企业的领导者本身多为年轻的技术专家,总觉得自己“连导弹都搞得出来”,何况是一个小小的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尤其是治理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性。
2.资金调度三大“忌口”
一忌贪大求全、盲目多元化。目前管理界普遍认为,多元化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核心产业,二是进入相关性行业。 二忌“置地盖房当地主”,不注意资产结构配置。发展资金是中小企业的“命门”,因此更有必要搞好成本控制,做好把一块钱当两块钱花的准备,并把钱用在“刀刃”上——先补充流动资金,让这些钱尽快为企业“生钱”。等到资金实力雄厚时再投资不动产、“求田问舍”也不迟,否则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容易成为“死水一潭”,被深深套牢。
三忌将短期资金作长期安排。高效率的资金流动是中小企业得以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银行较少放贷给中小型企业,所以对其来说,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三剂药方:(创意+资金)×执行力
谨遵医嘱、不食“忌口”、畅通血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型企业才能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健康地成长。中小企业尤其要在加强诚信与避免战略失误上下功夫,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应该与出资人保持良好关系,保持诚信。我们在投资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融资初期企业当你是“爷爷”,给他钱以后你就变“孙子”。这种情况造成融资方和投资方之间互不信任,企业发展所需的后续资金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雇主与员工之间,也要体现诚信。因为在有机会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中,技术导向型的公司居多,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核心员工手中。
做企业很不容易,要让投资者心甘情愿地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非常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困难的环境下,要做好撞得头破血流的精神准备。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