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

[复制链接] 16
回复
38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3-20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名:敬业   副标题: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实用版)   美国 詹姆斯·H·罗宾斯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年2月出版      封面文字:   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   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伦理产生的敬业精神促进了美国经济   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纽约时报》撰文:为什么美国经济超过欧洲,信仰的因素和职业精神起了关键作用      封底文字:   一本美国企业员工人手一册的培训手册   在德语的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   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赢利——是任何一家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公司的根本目的,创造最大的财富,是公司老板和所有员工最大的也是最为一致的目标。作为员工,一定要为公司创造财富,而且要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    ——詹姆斯·H·罗宾斯   作者简介(前勒口文字)   詹姆斯·H·罗宾斯(1869--1952)是美国伟大的职业成功学家,是继本杰明·富兰克林、阿尔伯特·哈伯德之后又一位美国敬业精神的阐释者。他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属同一时代人,他创造性地将韦伯的理论运用在美国企业精神和企业员工培训上,使基督教新教道德观念与勤奋节俭、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在美国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美国经济因此至今还保持着旺盛的增长趋势。詹姆斯·H·罗宾斯编著了多部企业员工励志作品和培训手册,他的作品总结了促进美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开创了积极进取的现代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而且极具实用价值和操作功能。《敬业》一书是他最为知名的著作,出版之后深受全世界企业界追捧,成为全球各种企业员工人手一册的职业精神培训手册,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2亿册。      内容提要及概念解释(后勒口文字)   本书揭示了美国之所以产生充满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场经济的精神原因,阐释了脱胎于基督教新教道德观念的视职业为天职的敬业精神,提出“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并提供了多角度的职业精神实用训练。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但是,他的敬畏心态如果没有上升到敬畏这个冥冥之中的神圣安排,没有上升到视自己职业为天职的高度,那么他的敬业精神就还不彻底、还没有掌握精髓。天职的观念使自己的职业具有了神圣感和使命感,也使自己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了一起。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      中译者序   “在德语的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本质定义,也是当下中国人最为缺乏的道德认识。    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没有敬业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就无法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敬业精神在今天受到重视的程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但是,对于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我们了解的还非常粗浅,对树立敬业精神的培训和操作方法,我们更是一知半解。中国现在刚刚发展市场经济,社会情况类似近代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早期关于敬业精神的论著和培训手册就成为我们急需学习和应用的样板。    今年是德国大哲、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到美国考察100周年,他在1904年到美国考察,随后写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他在这本人类永恒经典中提出:美国之所以产生了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从欧洲逃到美国来的新教徒(也称清教徒)带来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    近百年过去了,今天美国社会的现状,更加证明了韦伯当年观察的准确性。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最近的《纽约时报》发表的《为什么美国超过欧洲(线索﹕上帝的因素)》中,再次强调了韦伯这种结论的正确性:美国经济之所以一直好于欧洲?这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信仰和新教伦理有直接的关系。正如韦伯当年观察的,正是美国人的信仰和职业道德,使美国人更加勤奋、努力、忠于职守、自立自强,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力量在推动着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弗格森教授说,“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欧洲人      则属于懒散。”    这一点,仅从大西洋两岸的工时长短就可看出,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发表的数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工作1,976个小时,德国人平均每年工作1,535个小时,比美国人少22%。而荷兰人、挪威人等工作小时比德国人还少。即使是英国,也比美国少10%。从1973到1999年这26年间,美国人平均每年工作的时间延长了50个小时,即增长了3%,而同期德国人缩短了12%。1999年,法国又把每周工时减到35小时,等于工厂每周减少四小时产值。法国企业家抱怨说,“这等于全球企业百米赛跑,法国要穿拖鞋,我们没个赢。”    为什么大西洋两岸会有这样的不同?欧洲主要国家原来都是基督教徒占主体的国家,但现在整个欧洲在走向非宗教化,欧洲人对宗教的信仰已比六十年代大幅下降。据最近盖洛普的调查数字,在荷兰、英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每个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10%。而在美国,91%的人相信有上帝,82%的人说,上帝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你看见辛苦敬业的人么,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圣经·箴言·二十二章二十九节),敬业的人才可以得救,敬业是他通向天堂的通行证。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对职业和工作有着与欧洲人不同的理解。一切正象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敬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信仰。对于信仰而言,更重要的是形式和实践。信仰要靠形式来支撑。在当代由美国缘起的诸如安利直销、人寿保险推销等经济活动中的训练,很多都源于新教的信仰活动。对于敬业精神这种信仰,也需要类似的训练来支撑。    詹姆斯·H·罗宾斯的这本小册子,就是将美国职业精神更加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并可用各种形式加以训练的实用手册,极其便于人们的理解和应用。    当然,本书根本不是一本理论著作,本书是一本将理论融汇在案例和行动中的实践手册,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和获益。    本书的很多思想对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我们来说是振聋发聩的:如书中指出不是贪欲,恰恰是职业伦理的禁欲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更多的是对欲望的理性抑制;另外它强调,最大限度地赚取财富,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天职,等等。    本书是根据1937年英译本译出,译校过程中同时参考了台湾的中文节译本。由于我的水平有限,译文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希望读者予以指正。    曼丽 译    2004年元月   后记    本书每篇分三个部分,其中原理部分是敬业精神的思想核心,表现部分是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的贯彻和实践,而训练部分则提供了测评、培训、培养敬业精神的方法和练习。    对于企业中的员工而言,原理部分是需要深刻理解、多次阅读甚至要记忆得滚瓜烂熟才行的,在培训当中,对这部分要让员工朗诵和背诵,结合上下文反复体会出其中的真义,并且要让员工当面谈出对原理的理解和体会。    至于表现部分,通过多次阅读它,掌握敬业精神在具体职业中的表现,再次领会原理中提出的思想观念,并且要员工对照自己的行为,看是否与敬业者的行为符合。    训练部分就是员工自己填表、测验、制定规划,作为企业主,要计算、比较员工的填表答案,评估员工制定的各项计划,并且督促员工实施制定的规划。员工自己,也要根据自己敬业精神各项性能测验结果,制定改变、促进自己敬业的规划。   有一点需要再次强调,简单地说,产生敬业精神的美国早期资本主义精神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达:   克制禁欲+视赚取财富为天职=资本主义精神   现在的人们不可理解,禁欲怎么能和拼命赚取金钱携起手了。然而事实上,正是新教的道德观念使二者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并且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教的道德观及其职业观,源于《圣经》的启示和基督教发展历史的演变,一切不可理解的奥秘和原因都可以在《圣经》和基督教发展历史中找到。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精神的美国早期敬业精神,尽管与我们相隔年代已经不短了,但它里面的合理思想必将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瑰丽生辉、发扬光大,它的确是人类每个个体获得成功、企业和国家强盛壮大的根本的精神动力。    詹姆斯·H·罗宾斯   目录   中译者序   第I篇 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   原理   1.人生的信仰就是职业本身   2.工作是人的天职   表现   1。爱一行,干一行   2。确定自己的信仰和职业   3。牢记以下名人的话语   4。牢记以下名人的真实经历   5。干一行,爱一行   训练   1.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   2.敬业精神问卷调查   3.每周的工作祷告      第II篇 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   原理   一.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   二.职业生涯是人生命的展现   表现   1.珍惜时间,工作上绝不拖沓   2.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3.一定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生命是热情和活力,热忱是工作的灵魂   训练   1.了解个人职业生涯的阶段及其特征   2.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表   3.检测你利用时间效率   4.计算浪费的时间金钱      第III篇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   原理   1.职业是人所奉的使命   2.使命感使个人和企业获得双赢   表现   1。具有使命感的员工特征   2。从不懒惰非常勤奋   3。提前上班,推后下班   4。提升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   训练   1.对自己进行志向测评   2.对自己工作主动性的测评      第IV篇 克制禁欲:职业发展的基础   原理   1.不是贪欲而是新教的禁欲创造了美国的繁荣经济   2.克制节俭是敬业精神的根本   表现   1。克制禁欲、养成抵制诱惑的习惯   2。量入为出,勤俭才能致富   3。不能铺张浪费,俭省节约才能致富   3。金钱上要诚信   4。不能浪费公司财物、俭省节约   训练   1.首先来测验一下你的自制力   2.再来测一下你的意志力   3.制定自己和家庭的收支表   4.戒掉纯粹浪费金钱的嗜好和消费   5.从今天开始,还清你的所有债务   6.不要浪费公司财物      第IVII篇 荣耀上帝:获取财富的职业意义   原理   1.忠诚履行财富托管人的职责    2.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   表现   1、为公司也为自己创造财富   2、努力工作让财富增值   3.必须运用金钱具有的孳生繁衍性   4、真正的企业家将获取财富作为人生目的   训练:   1、制定自己的财富计划   2、财富观测评   3、财运目标测评   4.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   5.划分时间阶段,制定相应的赢利模式和财富目标。   6. 杜绝自己的奢侈浪费      第V篇 职位:实现自我的阶梯   原理   1.自我实现的连贯性   2.职位体现了人自我实现的不断递进性   表现   1、工作当中自我实现的基本内容   2、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   3、自我实现从实习助理开始   训练   1、自我实现的人不断递进的人生目标。   2、需要量表      第VI篇 薪水:敬业的人如何看待?   原理   1.工作中比薪水更重要的   2.先想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表现   1、掌握技能而不是仅仅为了薪水   2、获得锻炼的机会比薪水更重要。   3、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薪水自然会提高。   4、现在的放弃是为了未来的获得。   训练:   1.正确对待薪水的心理问答   2.规定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掌握新技能   3.制定自己的薪水计划      第VIII篇 敬业美德:自信、勤俭、主动、爱   原理   1.自信是敬业的份内要求   2、勤俭是敬业的基石   3、主动是敬业的特性   4.爱是敬业的升华   表现   1、勤俭兴国、逸豫亡身   2、主动:从忠于职守到“我能为老板作些什么“   3、自信:我一定能挑战难题、获得成功   4.工作当中的友爱、理解和亲和力   训练:   1、训练自己的勤奋   2、自信力测验   3.亲和力测评   4.关心他人测评   5.根据以上测评,制定自己提升相关能力的计划   后记

下面这几句是JANECHUN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敬业对我们很重要! 尊敬你的职业尊敬你的工作和你的薪水! 不要把老板当成亲人朋友和哥们!不要把企业当成家!在家和亲戚朋友面前我们往往索取比付出的多,我们往往随心所欲!但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工作不能够这样去做!我们必须尊敬和我们工作有关和我们职业有关的一切!无论对错!尊敬和这些并不相互矛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4 14:13:13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3-20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敬业》一书由于创造性运用伟大的社会学家韦伯的理论于现代职业精神训练中,并揭示了美国之所以产生充满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场经济的精神原因,必将成为当下最为畅销的职场励志书。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精彩段落,愿各位共享:
  第一篇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


  原理


  一。人生的信仰就是职业本身


  人生的目的或者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有着众多的解答。东方的众多教义将人生的目的视为成佛成仙,人生的意义在于为来世或者极乐世界修行,而在西方,中世纪以前的教义中,也将放弃现世、刻苦禁欲、最后进入天堂作为人生目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那时候都很轻视世俗的劳动和生活。


  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美国新教的兴起却改变了人们对人生目的的看法。新教徒有着这样一种信仰:为了来世或天堂,放弃现世的义务是自私的,是在逃避世俗责任。与此相反,履行职业的劳动既是造物主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义务,也是人能够进入天堂的通行证。不是修行,而是世俗的劳动,才能使人生具有价值,才能使人在造物主前面具有意义。职业劳动成为不应被蔑视的、高尚的、证明我们人生意义的事物。职业本身也就成为人生的目的。


  1904年,德国伟大的哲人马克斯·韦伯到美国来考察,他发现美国的经济非常繁荣,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他在考察导致繁荣的原因时指出,正是美国的文化和宗教因素,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美国资本主义的繁荣。他发现,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从欧洲逃到美国的新教徒们的教义,作为一种进取有为、勤奋敬业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马克斯·韦伯发现,在新教中职业概念已经与过去有了大不相同的旨意,它表示了一种终生的任务,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也包含了人们对其的肯定评价,甚至包含着一种宗教因素。在新教看来,造物主的神意已毫无例外地替每个人安排了一个职业,人必须各事其业,辛勤劳作。职业是造物主向人颁发的如何在尘世生存的命令,并要人以此方式为造物主的神圣荣耀而工作。也只有克尽职守、兢兢业业,才能讨得造物主的欢心,才能进入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地方。正如《圣经·箴言》第22章29节所言:


  "你看见辛苦敬业的人么,他必站在君王面前"。


  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确证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自身,也就成为人达成人生目的唯一方式。一切正象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的:


  "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理念: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


  第三篇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


  原理


  一。工作是人份内的使命


  使命乃使者所奉之命,职业就是人所奉的使命,是人份内应该作的事情。使命感是一种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实现自我理想和信仰的心理状态;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富有使命感的员工,一心牵挂在工作上,没有他人的督促,就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最光荣的工作是在秘而不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些不使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成果在他人面前像发广告一样宣传的人是真正将工作当作使命的员工,他们只求内心完成使命的欣慰和满足。


  1852年2月27日,航行在非洲海岸的"伯克哈德"号船只的失事谱写了一曲19世纪的英勇战士们壮丽的人生死亡之歌。当该船缓缓地沉入大海的波涛之下时,该船最高主管威灵顿公爵正在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个宴会。当船只失事的消息传到英国时,一位知名记者这样写到:"我注意到(美国当时的部长劳伦斯先生也这么认为)在公爵对他死去的士兵的颂词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勇敢一词,而总是谈到他们的使命和服从。他多次重复这个意思。我猜想,在他眼里,勇气已被视作一个当然的东西了"。


  使命就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忘我奋斗,意味着尽职尽责、决不张扬。人类史上最为敬业的就是那些为使命感所迫去全世界传教的牧师们,无论是非洲蒙昧的原始森林、南美洲的崇山峻岭,还是中国最为封闭的贵州、广西大山里,到处都有牧师的身影,他们前往几乎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还在茹毛饮血的土著部落、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的瘟疫流行地区,他们一辈子在那里传教,甚至老死在那里,他们不图名不图利,过着及其艰苦的物质生活,仅仅为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完全忘我的工作,直至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人们应该记住他们,他们是整个人类的职业表率,当自己的职业遇到困惑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多想想他们。


  。。。。。。


  第四篇克制禁欲:职业发展的基础


  原理


  1。不是贪欲而是新教的禁欲创造了美国的繁荣经济


  "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


  马克斯·韦伯的名言纠正了人们的偏见。事实上,为什么人类社会的一切国家、一切时代的所有的人,都充满了对金钱的欲望,但直到18、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才发展出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新教徒主张,金钱是用来增值而不是用来消费的,穷奢极欲、大肆挥霍违背天理、令人厌恶;节制有度、积累资本和扩大业务是造物主称许的善举。正是这种职业精神的影响,才使美国、西欧最早地发展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


  克制禁欲的敬业观念认为:任何无节制的人生享乐、纵情狂欢,都会驱使人舍弃职守,堕落贫穷,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因为克制禁欲的职业观念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金钱和时间资本没有被消费却被用来再投资,禁欲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将克制节俭奉为首要原则的美国职业精神,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劳动本身也是历来所推崇的禁欲途径,因为它在西方教会中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对于不洁生活名下的一切诱惑来说,劳动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抵御手段,劳动和工作本身就可以培养人的禁欲和克制品质,因为无职业者缺乏有条不紊、严谨规矩的性格,相反,职业使人变得严谨勤俭,虔敬地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生会因虔诚而承领恩宠,虔诚的表现便是他从事职业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


  第五篇荣耀上帝:获取财富的职业意义


  原理


  1、忠诚履行财富托管人的职责


  新教在如何认识财富问题上使用了托管人职责(trusteeship)这个概念,意即财富是上帝交托给我们、由我们来管理和增值的对象。托管人职责的原则要求我们不要轻视金钱、而要重视金钱,务必视财富为天职的标的和对象。因为管理金钱的职责来自上帝,为此我们就应该小心谨慎、克尽职守地把钱管理好。


  人只是受托管理着上帝恩赐给他的财富,他必须对托付给他的每一个便士都有所交待,并且必须保证每一个便士的增值,利用他们去获得更多的财富。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样:"商人意识到自己充分受到上帝的恩宠,实实在在受到上帝的祝福。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注意外表上正确得体,只要他们的道德行为没有污点,只要财产的使用不至遭到非议,他们就尽可以随心所欲地听从自己金钱利益的支配,同时还感到自己这么做是在尽一种责任。"


  是的,最大限度的赚取财富是在尽一种责任,是在履行自己的天职,也必然会得到上帝的赞许。对于遵循上帝的旨意而成就斐然的好人,最为常用的赞誉之辞是:"天主赐福其工程。"对那些勤奋敬业的人,造物主必然会赐福于他在今生尘世中的产业。


  为了上帝的荣耀管理财产并竭尽全力增加之的这种责任感就是敬业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出于信仰上帝的虔诚,敬业者将一心一意赚取财富作为实践信仰的根本。以信仰来看待赚取财富--如此的专一和执著--肯定会造成一个社会财富的巨大积累。在荷兰,这个真正用严格的加尔文主义统治达七十年之久的国度里,最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巨大财富的结合,导致了资本的过度积累,而资本的积累必然导致财富的增加。


  2、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


  对造物主给人类的财富,个人是具有最高职责的管家。通过职业赚取财富不仅完全是正当的,而且由于是在履行天职而具有了无比光荣的神圣性。


  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认为的,拜金欲在一定历史时期并不是坏的东西,相反,它正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一部分。他把资本主义精神解释为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来获得财富:"这种精神所宣扬的至善--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禁欲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至善被如此单纯地认为是目的本身。。。。。。人竟被赚钱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正如对于没有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诸民族来说这条原则是闻所未闻的一样确定无疑。与此同时,它又表达了一种与某些宗教观念密切相关的情绪。"


  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人们投身于赚钱的事业,把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甚至是义不容辞、无上光荣的天职。而每个个人,对这份天职负有责任--这是是资本主义道德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市场经济精神的根本,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4-3-20 22:4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这本书,也不认为自己一定要看,大家一定要看重要的是我们明白并且懂得就够了.
4
发表于 2004-3-20 23:37:00 | 只看该作者
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
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 精言、警言、惊言。
5
发表于 2004-3-21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有书更好
6
发表于 2004-3-21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人只是受托管理着上帝恩赐给他的财富。。。。。。”


信仰?信仰!
7
发表于 2004-3-22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下载?
8
发表于 2004-3-24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敬业对我们很重要! 尊敬你的职业尊敬你的工作和你的薪水! 不要把老板当成亲人朋友和哥们!不要把企业当成家!在家和亲戚朋友面前我们往往索取比付出的多,我们往往随心所欲!但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工作不能够这样去做!我们必须尊敬和我们工作有关和我们职业有关的一切!无论对错!尊敬和这些并不相互矛盾!!

特别是下面这一段,改变了我以前“公司是一个大家庭”的说法,讲的深刻、透彻。

不要把老板当成亲人朋友和哥们!不要把企业当成家!在家和亲戚朋友面前我们往往索取比付出的多,我们往往随心所欲!但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工作不能够这样去做!我们必须尊敬和我们工作有关和我们职业有关的一切!无论对错!尊敬和这些并不相互矛盾!!

9
发表于 2004-3-24 12:50: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倒象是一本宗教宣传的东西.

小心外国势力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腐蚀,西方的和平演变是永远没有放弃的.

其中的精神是值得思考和学习,但不必非要学上帝吧?上帝是那里来得一棵葱?我不认得..

HSZ
10
发表于 2004-3-24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对于我。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上班时会打私人电话,会用公车办私事等等,这都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