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报名应聘这家公司行政主管的时候,已经有四个人选,条件都比她好:男性,年轻,学历高,专业对口。 男一号:年纪轻轻已经是部队医院副院长,干部苗子,因医院撤销,转业了,面试时评价最高。 男二号:海归。 发表论文的目录比他的简历都长,且全是外文。男三、男四一个是上级领导推荐,一个是现领导亲戚。 面视结束时,头儿模样的人布置任务“行政主管 的写作能力很重要,公司要上个项目,给大家参考材料,回去写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五千至一万字,一星期交稿”。 她拿着材料怎么也看不懂,那会儿没有互联网,没有现成的资料参考,“可行性报告”的格式也不知道,既然上了“战场”,总得做点什么。休息日一早跑到图书馆恶补专业知识,花花绿绿一摞书,头大,扶着桌角勉强站稳。读两页就彻底晕菜:指标、名词、公式、分析……复印了一大包资料深一脚浅一脚回家。每天下班就趴桌上研究资料到半夜,真的看不懂,无数次问自己“我行吗?”,第二天摇摇晃晃上班。 写了改,改了 抄,快累虚脱了,到第四稿才有点样子。给内行看,人家不客气当场“枪毙”!“立项依据混乱,分析条理不清,人文色彩太浓”。专家挺帮忙:一、二、三,提了修改意见。 看着红红黑黑,钩钩叉叉几十页纸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涉足陌生领域是愚蠢行为,参与竞争更是不自量”。散落在沙发上、床上、桌子上的材料依然生疏,看过的书如过眼烟云,所有的付出好像都没回报。听说男一号正在“攻关”,不知道是物质上的,还是感情上的。她心灰意冷到极点,怎么办?无效劳动,充当“分母”,也许人家早内定了,也许做样子给上面看,仿佛是一场知道结果的竞争…… 介绍应聘的同学透露一个信息“公司想办个内部刊物,专业知识固然重要,招聘侧重文笔,是你长项。”终于看到一丝曙光,再怎么也得争取一下啊“自古没有不进考场的状元”。把自己喂饱,泡了茶“再坚持一下”,把文章改了又改,抄完最后一个字天都亮了。 等待的日子像油煎火烤,听说争论的很激烈,上级部门都插手了。一个月后的某天,有人拼命砸门,是同学,“同意要你了!”惊喜之极,“真的!”后来的事简单了:发商调函,调档,体检、正式调入。 很多年过去了。 她工作很顺利,升职加薪。一天与头儿吃饭,气氛轻松时问起当年的故事“为什么选我?”头儿慢腾腾地喝口茶,讲了个比较长的故事:男一号忙着“攻关”没交报告,他觉得自己是板上钉钉,考评表否决意见简单之极“缺材料”。男二号按时交了报告,最后一行是“期望年薪××万”比头儿的高出不少,领导们嘴上不说心里老大不愿意,投票时就划了“××”。男三号是领导a的人,宿敌领导b拒绝没商量。男四号是b推荐的,领导a立马推出新政策“亲属关系不予考虑”。 头儿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纠缠着,下面评委无法“站队”,眼看“大限”已近,拿着她清晰漂亮的报告,总算找到折中不得罪人的办法“要她吧,当老师的素质应当不错,中文系毕业文笔也好……”,就这么着调进来。 不是所有的事都按常理“出牌”,很多的偶然,必然;很多的机遇,变数,不到最后一刻不言放弃,成功,在最后的努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