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人死,就是为了让另一部分人带着胜利凯旋归来。 这似乎和前面提到过的丰富畅销品的产品结构,有着比较明显的矛盾。 可是,那些在畅销品体系之内或之外的,已经被证明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或没有多大的占位、狙击、打价格战等战略利用价值的产品,就不能被淘汰吗?当然可以! 但是,值得警惕的一个事实是,那些在管理上执行末位淘汰机制的众多企业,在对待产品的态度上,却总是等到彻底失去希望,将有限的营销资源耗费得所剩无几,将经销商的热情降到冰点的时候,才会举起砍刀,将那些产品消灭掉。 因为什么?因为这里面的许多企业的思想,刚好和我们在这里所讲的观点相反。它们想的不是及时砍掉那些抢奶吃,却没有什么贡献的产品,而是在想如何把这些处于末端的产品做起来。 这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到行军打仗的部队。为了加快行军的步伐,赢得战机,那些聪明的指挥官往往会扔掉或毁掉那些没有多大用处的装备,会将老弱病残转移或找个地方安置,最后保留的是最精锐、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一无拖累、二无包袱的轻装上阵,确保自己集中优势兵力灵活、快速并聚焦作战。 而在真正打起来的时候,那些秉奉军法如山理念的指挥官,更会毫不手软的枪毙掉那些临阵逃脱的士兵——让一部分人死,就是为了让另一部分人带着胜利凯旋归来。 换句话讲,砍掉那些和畅销品抢奶吃的缺乏价值的产品,就是为了让畅销品及其另外一些肩负一定使命的产品,有更好的“本钱”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