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推荐]主流财经媒体构思新手法

[复制链接] 3
回复
10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28 23:5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荐—主流财经媒体构思新手法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个人导读:

        跳出陈旧的写作理念,真正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其中的很多细节和观点正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此书给人的启发是很多的,我想,他不仅仅适用于记者这个职业。

相关书籍下载地址:

       本来想在超星、书生或方正找到书籍,结果让我很失望。希望那位朋友手里有电子版可以传上来大家一起分享

作者简介

  []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曾获得迈克•博格新闻奖、莱伊霍华德公共服务奖以及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写作奖。

内容提要:

人们永远在思考哪些元素让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如何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上;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他有趣一点。

目录:

引言
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3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4步 计划与执行
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附录 样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0:19:07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相关评论:我们还会不会讲故事

作为《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布隆代尔常为报社的记者举行培训讲座。久而久之,讲座内容形成了一部系统的新闻业务书籍———《〈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书中论述了讲故事的方式、技巧,诸如好故事该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和结构等。不过,通读全书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仍旧是讲故事这三个字本身。 

  
  从某种角度来说,讲故事,就是新闻的本质。 
  有人曾求教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李希光教授,什么是记者。他下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定义———寻找故事与讲故事的人。他说,美国一所大学新闻学院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寻找故事与讲故事的能力。新闻传播学教授们百多年来琢磨与传授的,不是别的,就是找故事与讲故事的方法。 
  故事为何如此重要?答案很简单———没有什么比放弃阅读更容易的了。要吸引读者,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更要为他们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让故事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不那么做,就没有人理睬新闻了。 
  布隆代尔举了一个很直观的例子。美国有114.3万退休金领取者,今年能够拿到的退休金总额比去年少63亿美元。显然,这条讯息反映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变化。然而,“114.3“63亿只是抽象的数字概念,无法解释更深层次的含义。如果把读者带到某个城市一个上了年头的小酒馆前,把那些月收入不到40美元,因无力购买食品、支付账单而在绝望中生活的几位老人介绍给读者,人们就会深刻感受到减少退休金对社会的具体影响。他们会因为记住某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而记住社会的某一重大变化。 
  对于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任何一篇新闻都可以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无论你报道的是在专业的金融领域发生的事件,还是深奥的某一科学现象,好记者都能够抽出其中最有趣、读者最想知道的事情。在将故事娓娓道来的过程中,把数字、信息有机地穿插其中,作者想要传递的观点、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00:19: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用讲故事的标准来衡量,国内的一些新闻,显然是做得不够的。 
  在一些新闻中,我们看不到故事。相反,充斥了大量形容词、概念化的模糊语言。基本完成居于前列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之类的工作性词汇,语言生硬死板,内容空洞无物,一眼望去,便让读者心生厌烦。 
  在一些新闻中,我们看到了故事,却看不到故事的主角。占据主角位置的,常常是一些专家、学者。专家的真知灼见固然有其价值,但如果要读者选择,恐怕没有人愿意听某个大学教授就害虫威胁棉花产量一事发表长篇大论。大家更愿意听的,是遭殃的棉农讲述棉铃虫给自己的棉花地带来的灾害。 
  在一些新闻中,我们看到了故事,也看到了故事主角,可惜他们面目模糊,过眼即忘。这是因为记者没有离他们足够近,或者,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够长,挖掘得不够深,没有获得新鲜的细节。因此,新闻叙述平铺直叙,过于普通。而事实上,它们本可以更生动、更强烈。 
  而在另外一些新闻中,我们看到了故事,也看到了主角,还看到了许多活灵活现的细节,某些细节甚至细得让人惊叹匪夷所思。然而,让人扫兴的是,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却往往是明星绯闻、演艺圈八卦之类,而不是其他。 
  总之,我们仍缺乏像《华尔街日报》这样的讲故事”———他们将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字有机地融合到整篇报道里;他们注重描写市场中人的活动,而不是只见概念不见人;他们注意使用活泼的语言,挖掘生动的细节,以求获得最强的可读性和最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故事,不一定宏大,但一定有意义。 

  
  我们为何不会讲故事?是不懂得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么?似乎不是。在中国发达的文学传统中,不缺乏好的故事、好的叙述。我们懂得如何掌握语言的节奏,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设置情节……总之,我们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视线。 
  我们缺的,似乎是讲故事的意识。 
  是的。记者是现代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用电脑来写作。然而,记者和古代那些从一个村庄云游到另一个村庄,用各式各样的故事吸引村民的说书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讲故事,是记者的职责所在。 
  记者是什么?是社会万象的微雕家,而不是绘制宏图的人。或许,站在高山上,可以让人们拥有广阔的视野。但对记者来说,在自己拥有视野的同时,也要让读者看到活生生的人物的面孔。当你在描绘一幅图画的时候,一定要把画架支得近些、近些、再近些,此外,别无他法。 
  如果内心浮躁,不屑于获取故事、讲故事,便无法成为合格的记者。如果充斥着文化优越感而俯视众生,也只会陷入怪圈———没有观察,所谓的思考也只是海市蜃楼般的思考。在无比玄奥的词汇上扯来扯去,似乎可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但这样的海市蜃楼终究是海市蜃楼。 
  新闻如此,其他的文艺创作也是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9 0:21:30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7-5-29 17:55:58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报纸需要故事,企业内部做文化,也需要故事,有题材,如果讲不好,没有宣传效果,只有讲好了,才能振奋人心。

就像战场上临战时,将军们慷慨激昂的训话!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