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四大名著-中国传统社会四份体检报告

[复制链接] 21
回复
312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9 14: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清末和民国初年,那个时候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明代四大才子书”,那么那四部书都是明朝人写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后来可能就是《红楼梦》代替了《金瓶梅》,可能这里头有一个因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金瓶梅》它的描写太情色了。实际上我认为,那“四大才子书”,恐怕是比较更全面地描写了中国的社会。因为《红楼梦》确实写得很好,但是它是一本士大夫书,它是曹雪芹写的,但他写的是上流社会,是贾府,公侯之族,老百姓对这个生活状态,还是不太熟悉。
 
那么《金瓶梅》写的是什么?他写的是清河县县城的一个暴发户,民营企业家。暴发户——西门庆。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在社会上怎样混得有头有脸。那么这个其实,我认为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的解剖也好,分析也好,它恐怕比《红楼梦》更有意义,更有代表性。但是因为很不幸,它里面太多的那些东西,好像不适于传播,就由《红楼梦》代替了。
 
那么为什么要《红楼梦》代替《金瓶梅》呢?实际上我就讲了,四大名著是中国社会的四根柱子,把《红楼梦》代替了《金瓶梅》就是代替了家庭和家族的。
 
《红楼梦》,它讲的,或者是《金瓶梅》它讲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里头的那些人,主子也好,奴才也好,妾也好,大老婆生的嫡出的儿女,还是庶出的儿女也好等等、等等。这是讲家族和家族的一个规矩,一个秩序。
 
《三国演义》讲什么呢?是讲庙堂之事。就是讲那个像董卓、汉献帝、曹操、刘备、孙权这些都是我们说大腕,高层权谋,他们怎么玩的。这应该是中国社会第二个根柱子,就是庙堂。
 
《水浒传》是讲了一帮对现实社会不满意的一些边缘人物,比如说宋江这样一个小吏,还有李逵这样的流窜犯。他们走到了梁山水泊,他们去打家劫舍,讲的是江湖。我们知道在古代庙堂和江湖总是对应的,是两地,不是庙堂就是在江湖。
 
那么第四个《西游记》,讲的是中国人想象的彼岸,就是天堂或者是地狱。就是中国人想人死了或者另外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有神、佛,有妖魔鬼怪。
 
那么我们想一想,一个社会,你把家庭、家族,把庙堂、朝廷,把江湖,把我们想象的天堂和地狱都说了。那这四根柱子恐怕基本上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比较全方位的。所以我就说这四本书隐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密码,我们现在读这四本书,我说再加上《金瓶梅》,《金瓶梅》和《红楼梦》是一个类型的。还加上两本书,一本书是《儒林外史》写那些还没得志,还没当上官的或者是刚当上官的那些士大夫,再加上《三言二拍》,写中国传统社会那些小商人,或者是民间上的那些农民、工人、做工的。这几本书,可以说我是把它当成历史书来看。
 
亚里士多德以前,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诗人比历史学家更接近真实。就是说,这几本小说,它的情节可能是虚构的,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人物也不完全跟历史上的人物不一样,就是我们知道曹操可能跟历史上的曹操不一样,我们知道的宋江,跟历史上纵横河朔那个宋江也不一样。但是,他这个小说在写作的时候,它流露出文化的、社会的那些信息是特别真实。就是你怎么编都编不出来。
 
举个例子,就是我们讲《水浒传》里面的武松也好,林冲也好,被抓到牢房里面,那些老狱友,就是比他早进监狱的那些人就告诉武松,说:“你应该给常例钱”。给常例钱,就塞钱给那个管营的,现代来说是监狱警察,你不要给,他怎么会收拾你,就跟他描绘一整套,怎么把人弄死,比如躲猫猫,撞墙上,让人死。他就是告诉你有一个布袋怎么把你给弄死,然后一查还没有外伤,就说得特别详细。这个绝对不是施耐庵给编出来的,后来我关注晚明历史,写晚明方面的文章,我就看晚明许多史料,包括笔记,包括正史,就看到了“东林党”,那帮人被魏忠贤抓到的遭遇。那些人怎么把杨涟、左光斗这帮人害死了。用的那个方法和在《水浒传》里看到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也许这个情节,可以说武松关在孟州监狱,这个故事具体人物可能这个是假的,但是那个里头的差人、公差,就像那个监狱警察收钱,不给钱怎么想办法治你,治完以后,验尸的时候还说是他得病而死,这种传统恐怕是一脉相承,而且在当时是真实的。
 
所以我就说,它比很多历史更加真实。就是我们在讲《西游记》,《西游记》它讲的是神、佛、鬼怪。我们想象的一个天堂也好,地狱也好。但是我就说了,我说中国人想象的天堂,永远想不出但丁在《神曲》里头的那个天堂,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这个土地,我们接触的这些人、这些事和但丁在那个地方接触的不一样。那么我们想象的那个天堂,想象的一定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翻版,就是官场的翻版,玉皇大帝就是皇帝,底下什么太上老君、托塔李天王,就是文武两班大臣。它一定是这样的。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流传很广,就是说以前两个陕西老农来讲,在聊天中说皇帝过的是什么日子。第一个人就说,我想象皇帝是前面一口油锅,后面一口油锅,想吃油条炸油条,想吃麻花炸麻花。那么第二个老农说:哎,皇帝的那个老婆,皇后娘娘,可能用的锄头都是金子打的。也就是说他在那个视野里头,在那个生活的经验里面,他对皇宫的想象一定是这样的。他不会想为什么皇后还要干活呢?他不会这样想的。同样也就是像我们的中国人,再有才华的吴承恩也好,包括我们民间的人,想象的天堂、地狱,一定就是我们中国的官场或者是社会的活生生的翻版。没办法,因为我们的生活就在这里。
 
下面我就大概就把这四部书,就是大概一本、一本地给大家分析一下,这四部书实在是内容太多了,恐怕我也只能讲我对其中的一点点看法。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25:50 | 只看该作者


先讲《红楼梦》,咱们从这个社会细胞是家庭、家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家庭容纳他、培养他。他对社会一切的知识,首先是从家庭学会的,然后才可能走向社会。所以我觉得应该先是从《红楼梦》里面来分析。
 
《红楼梦》这本书,当然你可以说是,用鲁迅的话说是“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密事”等等,就是你怎么看《红楼》都有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是我来看《红楼梦》,我觉得实际上就是看到人如何在大家族中生存。
 
中国是一个具有很长历史的宗法社会。一个人在长达几千年里,对他最大的保护是自己的家族,因为那个时候,还不是一个法制社会,也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法制环境来保护你。那么对一个社会最大的保护只能是家庭和宗族。所以一个人如果他在家族,在宗族里容不下身的话,他以后他就是逆子或者是强盗,基本上这一生就完蛋了。
 
我在我这个《闲话红楼》里面的《序言》叫做“宝遁黛死——浊世不容自由魂”。我就讲,就是说我说的四大名著里面,最具有现代性的一本书是《红楼梦》”。那么什么叫“现代性”?现代性不仅仅就是飞机大炮,我觉得现代性一个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要对普通人的命运,要有大悲悯,要尊重普通人的尊严和自由。
 
    《三国演义》里也好,《水浒传》也好,《西游记》也好,虽然故事非常好,但是你发现那里面对人,它是不重视的。人的命在这三部小说里面,好像就是草甸,说杀就杀,尤其女人,对女人的命,什么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等等,甚至在《三国演义》里面,但是民间传说里面有说是桃园三结义,为了同心,还把自己的妻子杀掉。当时都有这样的传说。
 
那么《红楼梦》,我觉得为什么它有现代性呢?就是说曹雪芹写所有的人,他都有一个把他当成人来写。丫鬟也好,主子也好。宝玉和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男一号和女一号,他们在这部书里当然是大人物,是主子。他们之所以能够心心相印,我觉得他们的相爱,虽然宝钗也不错,但是宝玉为什么爱黛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就是在他们的眼里,在这两个人的眼里,人只有可爱不可爱之分,讨厌不讨厌之分,没有说是他有价值没价值,该不该巴结,没有这样。所以你看宝玉,在他眼里就是这样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比如说像雨村那样的烂人,他瞅都瞅不上,虽然你是一个进士,你是一个地方官。他喜欢的人,比如说晴雯这样的人,甚至戏子,像蒋玉菡这样的人,我就是喜欢你。黛玉也一样,就是为什么他们两个会心心相印,就是在这一点。黛玉在她的眼里也是这样的,她不喜欢的人,她就会很尖酸,很刻薄。如果她喜欢的人,不管你,像香菱这样的人,她本身是应该跟宝钗更近,她是宝钗的哥哥,薛蟠薛呆子抢来的一个妾,找她做诗,但宝钗就说:“我没有时间教你做诗。”就觉得你这样一个小妾,当姨娘的那是非份之想,连敷衍她都不愿意。那她就找到了黛玉,黛玉就是一首一首替她改。就说明为什么黛玉那么可爱,就是她真。
 
我说对于《红楼梦》的矛盾就在于它还处在那样一个宗法社会、宗族社会里面,就是具有现代人平等意识的宝玉和黛玉,如果是今天是中产阶级的一员,在一个平等、开放、民主的社会,他们可以成为一对儿过着平常幸福生活的小夫妻,因为制度保障他们自食其力,独立生活。那么在前现代社会,就是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无论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地独立,精神上是何等地自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么依附官府,要么依附家族。宝玉痛恨八股取士,痛恨官场的龌龊,向往纯洁自在的生活。然而他优渥的生活却须臾,离不开他所痛恨的东西。贾府的繁荣是建立在占有权力的基础上,贾府的衰落也是因为权力场上的决斗失败了。所以贾府一旦丧失了宝玉、黛玉他们所不喜欢的权利,俩人就没有生存的土壤,这就是一个对宝黛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悖论,就是说他很烦权力,很烦这样的家族等级森严,但是他所依靠的正好是这么一个土壤。如果他的家庭没有权力了,他完了。就是一个自愿去当和尚,一个死掉了,确实没有勇气活下来。
 
和曹雪芹属于同时代有一个苏州人叫沈三白,他写了一本薄薄的书,叫做《浮生六记》,写沈三白和他的妻子芸娘相爱、相知,两个人小康之家,为大家族不喜,后来两个人就结婚在外面过日子,而且还挺好。夫妻俩,女的男扮女装,一起游虎丘,他们的事情好像比宝玉、黛玉要宽厚得多,但是最终也是悲剧。芸娘英年早逝,沈三白那个人比较葛,当官没当成,然后那种性格给人当师爷也不合适,然后给人当西宾,就是当家庭教师也当不好。你想想象一下,如果贾家完蛋了,宝玉和黛玉,如果宝玉不去当和尚,黛玉不死,他们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过小日子,恐怕还不如沈三白和芸娘呢。
 
就是在《红楼》里面,除了这两个主子以外,还有一些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奴才,比如说焦大,比如说赖大家的,包括袭人、晴雯、鸳鸯等等。其实看了以后,曹公,曹雪芹正是以大同情的笔墨写这些人,其实我觉得曹雪芹笔下没有一个人是坏人,包括大家不喜欢袭人,觉得袭人太会装了,而且太善于八面玲珑了等等,但是你看完了以后,你觉得其实是袭人她自己不得不这样生存,是她生存的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这个在我的书里面,大概有那么几章讲到了,我分别介绍一下。
 
我讲那个傻奴才的悲哀,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对贾府的祖先有救命之恩的焦大和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焦大在贾府中是功劳最大,资格最老的一个奴才,多次跟随主子出去打仗,在死人堆里把主人背了出来,自己挨着饿偷东西给主子吃,剩下的半碗水都给主人喝了,自己靠喝马尿解渴。这些功劳连荣国公的子孙都承认,可以说没有焦大就没有贾府的繁荣。那么对国公爷有救命之恩的焦大比起那些刺头、少主子的奴才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然而这个贾府第一号义仆年老以后,成了贾府主子十分讨厌的人,他的结局最惨。不要说和赖大家这样的儿子对主人保出来做官的奴才比,就是连以色相事人的袭人这些丫鬟也比不上。因为酒后失言被捆起来灌了一嘴马粪,这个焦大招人讨厌的最大原因就是居功自傲。按理说,救命之恩高于一切。没有焦大救了贾家太爷,就没有贾家的富贵。但是二者有必然的一个联系,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个奴仆,一个奴才,像焦大这样的人,他盯着老主子挣来这份家业,他搞不明白,他还以为这份家业他有份。就是说这个江山是我跟着先帝爷打出来的,跟着先祖宗打出来的。所以他看到子孙败家子在糟践老主人的家业,他就等于在糟蹋自己的,别人就无所谓,爱怎么糟蹋,怎么糟蹋,反正我还沾点油水。他不,他永远觉得这个当年是我跟着主人打出来的,所以他就指责主子扒灰这种事情的,然后就被灌了一下马粪。
 
所以我就说了,作为奴才虽有救主之功劳,却不明白奴才的本份,不通晓做奴才的奥妙。奴才不管功劳多大,他依然是奴才,什么时候都得兢兢业业不能忘本。奴才得意之时,便是引火烧身之时。焦大的作用,仅仅是在随主子出兵打仗的时候,短暂的时候存在。战争结束,主子封侯拜将,聪明的人的话你是趁热打铁,脱籍成了一个自由身。脱籍了,弄个一官半职,这他没有,焦大没有抓住。那么你退而求其次,就可装聋作哑,你自己过你的好日子,娶个老婆,买点田地。他不,他就总是动不动想去家庙里对国公爷的牌位痛哭,拿死人压活人。这个是新主子最烦的,这就等于就是说,中国一向强调是孝道治国,你这等于控诉这帮人是不孝子孙,这帮人是败家子,这帮人没有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就是这个意思。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26: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有一个京剧的名目叫《探皇陵》,里面就是穆宗驾崩,李后抱着年幼的万历帝继位,大臣杨波、徐彦昭二人认为李后的父亲李良心怀不轨,有效仿王莽的危险,入宫劝李后,李后不听,然后徐彦昭夜去哭帝陵,然后一哭就让新继位的这些,包括李后在道义上占下风了。就是哭庙,就是古代的老奴,老仆经常用的一招。但是我说焦大,他认为他有资格去哭庙,但是他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奴才跟主子牺牲再多,出力再大,在主子看来也是应该的,主仆名分是不能改变的。在大局未定,大业未成之时,像老大哥也好,像主子也好,他肯定对得力的兄弟,对得力的仆人是特别、特别地欣赏。所谓“甘苦来时须共尝”,肯定说这样的话,同甘共苦。但是,一旦江山打下了,这份基业有了。你如果这个当奴才的还整天像焦大那样,那肯定就会治你。我觉得这个贾府还比较地厚道,对焦大的处理,就是说灌了一嘴马粪,然后还把他关起来了。因为贾府没有实际的权力,它坐吃山空,焦大也不可能要求贾府给他什么权力,如果是皇家的话,那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再看一看朱元璋怎么对待那些功臣。你就知道,功劳越大的奴才如果不低调,越可能第一个被干掉。那么《红楼梦》里头,宝玉的那个奶妈,那个李嬷嬷,她也是这样。贾府里头那些人,包括王熙凤对她客气,原因是因为李氏是因为宝玉小时候吃她的奶,宝玉将来可能会成为这个家族的继承人,就是这个跟你客气而已。但是实质上,我说这个人对宝玉实际上和一头奶牛差不多,她就是一个奶牛,就是一头奶牛。对你客气那是面子上的事,宝玉长大了她还老管,以为自己给贾府第三代接班人喂过奶就觉得了不起了,对宝玉身边那些丫鬟挑三挑四的,就说你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好,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很讨厌的人,她不明白了,就说你作为一个奶妈,你对于宝玉来说,你已经完全没有价值了。你还要想跟那些小丫鬟们来争宠,确实是太傻了,就是说她跟焦大傻的是一个段位的,所以这个人的悲剧也很…… 就是这两个人肯定就是一个反面。
 
那么我们再说说乖奴才的实惠。跟焦大,李嬤嬤相比,那个赖嬷嬷和赵嬷嬷赵氏,她们两个人是谋取了现实的利益。赖大家的,他的那个孙子后来被保出来当了一个知县,但是他很聪明,他奶奶就叫了她的孙子说了一句话,说哥儿,别说你是个官,横行霸道的,你今年活了 30岁,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主子恩典,放你出来,托主子的洪福,现在你当了一个官,什么、什么的,就是当着他的孙子教导你不要忘记老祖宗的恩,你当这个知县是老祖宗给你的,时时告诉你要感恩。这个她就是说,她把这些分得很清,虽然自己的孩子也当了官,但是她一直保留低调。在满清近三百年来的历史中,有很多人可能原来是奴才,后来主子让他保出来当官,有的甚至当了总督了。但是,他跟他以前那个主子的旗,你是哪家、哪家的,多少代这个主仆关系是延续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到了福建去当官,他是汉人,上任以后,他就请当地的那些人吃饭,请那些太太吃饭,那几个人的太太都是旗人,她们的老公一个是巡抚,一个可能是按察使,就相当于政法委书记。一个就是知府,按理说知府是最低的,那么按照我们汉人的那个想法,这三个人的太太是根据你丈夫的官职大小来排座位,肯定巡抚的夫人排第一个,第二个肯定是按察使的,第三个是知府,肯定是这样排。后来他一进去,因为他是汉人,他太太也是汉人,一看,哎,怎么知府的太太坐在那里,大咧咧地坐着、吃着,巡抚的夫人站起来给她端茶、送水。他怎么也想不通,后来他的师爷告诉他,说这三个人是旗人,说肯定是这个巡抚的太太当年他们家就是知府家太太的仆人,别看现在她老公的官大,但是这个主仆关系是永远一直在延续的,哪怕你嫁出去了。
 
另外说一个,就是贾琏的那个奶妈赵嬷嬷,她也是这样的。因为贾琏在贾府中的地位可能是没有宝玉高,她也知道管事的是贾琏的老婆凤姐,然后她马上就跑到凤姐的屋里,就是盖大观园的时候,马上就向凤姐求个事,大工程肯定是活比较多。一盖大观园你看看,赵家的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的贾云,纷纷都想办法谋一份肥差,后来有的人是管工程,有的人管去采购戏班子,有的人是管绿化工程,反正就是跟现在一样。然而她就特别低调,王熙凤要她吃酒,要她在炕上坐,因为那是贾琏奶妈,她不坐。然后平儿在炕外面设了一个脚踏,她就在脚踏上坐了。你看她多低姿态,她跟宝玉的奶妈完全不一样,她知道,现在你看人家也不吃我奶了,我也老了,我现在就是求他办事,就是特别低姿态,最后凤姐觉得这个人真会来事,也确实给她的丈夫当过奶妈,就把一部分工程给了她两个儿子。
 
我们再比较两个,就是袭人和晴雯,这个就是更典型了。袭人在《红楼梦》的家奴中,她无疑是最成功的,就是不但主子宝玉被她套牢了,一天也离不开她,而且在主子中,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喜欢她。三代,得到三代人的青睐,确实不容易,贾母、王夫人,还有半个主子的宝钗,有可能成为宝玉太太的宝钗都很喜欢她。袭人成功最大的奥妙是她明白自己的奴才身份,无论办事说话都守本份,这种强烈的角色意识,就让她以弱搏强,以下驭上,以贱谋贵,该体贴的时候就体贴,该贤惠的时候就贤惠,该以退为进的时候就以退为进,该豁出去的时候就豁出去。
 
我说袭人她显然是一个投资高手,她博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母亲对儿子的娶妻纳妾是有决定作用的,所以她第一个可能要博得王夫人的欢心,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可靠,靠谱。儿子在她手里不可能变坏。第二个,她就是要想办法让宝钗理解并欣赏。因为她知道,她知道自己肯定是注定当姨娘的,那么谁是当大太太,对这个当姨娘来说太重要了。所以,她就一直跟宝钗在做工作。因为妻妾相处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黛玉就压根儿瞧不起袭人的奴性和媚性。而且她也知道,如果黛玉成了宝玉太太以后,第一姨娘的位置肯定是紫鹃的,宝玉对紫鹃都说了,引用《西厢记》的一句戏文“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所以袭人只能把宝押在宝钗身上,而且她除了心细,有风险意识,不断地关注投资对象的变化,以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最精彩的一幕,就是说她回家了,然后说她哥哥要来给她赎身了,这时她有危机了。这个时候黛玉跟宝玉的感情正好,然后她作为一个丫鬟来说,她也很担心,所以弄得宝玉傻乎乎地就回去劝她,劝她以后,她就给宝玉三个条件,就说,你若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来,这是假意要赎身,真心是要试探、要控制宝玉。而且做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奴才控制主人,下系左右,上系的一个经典案例。
 
和袭人相比,和她一起长大,一起服侍宝玉的晴雯就做得十分失败。曹雪芹对她判词,我们知道是“心比天高,生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风流灵巧不是毛病,她的毛病就是她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位置,和其她的丫鬟比,晴雯是奴性少了一点,或者说几乎没有。她心中也暗恋着宝玉,但是她对宝玉的爱,基本上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就是男女的这种真正的爱。因为觉得宝玉这个人不错,又长得帅,我爱你。那么宝玉对她的这个爱,基本上也是这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丫鬟对少主子,妓女对嫖客希望得到平等的爱,都是悲剧,就像杜十娘和李甲那样,也就像一个部下对领导享有平等的友情,这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看很多历史上的故事,在没有发达之前,苟富贵无相望,大家都一起耕田的,一起打江山的。但是一旦几十年以后,一旦变了,有上下、有尊卑,甚至是君臣之别,那个时候你还要跟皇帝拉交情,那时很有可能就有杀身之祸,不要奢望跟上级有平等的友情,就像袭人一样,不要奢望以那种真正的男女之情和你的主人之间。要么你就像袭人,袭人她就是投资。所以我看那个,我就说她(晴雯)是真撕扇,说袭人是假赎身。就是她要赎身是假的,来试探宝玉。
 
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子,她是真的。就是让她撕的时候,她啪就撕了。然后说,宝玉,撕完以后,她说:我也乏了,明儿再撕吧。宝玉看着很可爱,因为宝玉确实是也很喜欢她,宝玉对她的情谊也是率真的。这一幕可能是一个丫鬟和一个主子,他们之间那点超越等级的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种情意,这种爱情也好,在那个贾府那种等级森严的家族里,可能是昙花一现,而且马上会种下悲剧的种子,悲剧的因素。后来王夫人驱赶晴雯,理由是魅惑宝玉。其实大家都知道,要说魅惑肯定是袭人了,晴雯跟他没有任何的那种关系,袭人跟他有了。但是为什么王夫人能够对袭人那么好,而容不下晴雯呢?就是对一个少主子来说,对主子来说你有多少妻妾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规矩,就是大老婆像大老婆,小老婆像小老婆,丫鬟像丫鬟,主子像主子。这个晴雯,王夫人就觉得你不守规矩,你不像一个奴才,你不听话,一定要把你赶出来。袭人尽管很早的时候,就跟宝玉有那么一点事,但是在王夫人心目中,没有危险性。所以我就比较这两个。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27:3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第四个,我就讲,应该是贾府最高领导人的私人秘书,就是她的贴身丫鬟鸳鸯。你就知道,当一个仆人,一个奴才即使她得宠,其实也是很悲哀的。这鸳鸯对贾母史太君来说,基本上相当于宫廷里的秉笔太监和皇帝那种关系,几乎贾母所有的私人事务都是她打理,包括贾母的私人财产的钥匙都在她那儿。那么你就知道,这个鸳鸯在整个丫鬟,不仅在丫鬟群中,就在整个大观园里面,在贾府里面,包括主子里面,她的地位是多高。别看她的身份是一个仆人,是一个奴才,连王熙凤都要巴结她,不敢得罪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是贾母的私人秘书。就她这个位置,我就说,她这个位置很风光,但是也非常有风险。因为离最高权力者太近,受最高权力者的信任和宠爱,难免会遭人嫉妒。好在她是一个聪明人,她很能处理这类事情,她比较低调。但即使这样,她也躲不过政治斗争的漩涡,作为一把手的私人秘书,她再怎么行事低调,不可能置身度外。最经典的一件事,就是荣府的大老爷贾赦要娶她当姨娘,赦老爷好色,但是我认为他要娶鸳鸯,首先贪图的不是美色,鸳鸯的长相也并不是特别出众,为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知道贾母偏心,喜欢贾政,因为贾政比贾赦,比他们家大哥有出息,反正像一个正人君子,在朝廷里还是一个工部员外郎,相当于一个副司长,贾赦什么也不干。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贾政的夫人——王夫人是四大家族之一,那个娘家的地位也可以决定女婿的地位。
 
那么贾赦如果娶了鸳鸯,他就相当于控制了老太太。所以我说贾赦打的不是丫鬟的主意,不是打鸳鸯的主意,实际上就是他想控制老太太的钥匙。这个时候鸳鸯很难受,就是说不要说她本人不喜欢贾赦,不愿意做他的姨娘。即使她心甘情愿地给贾赦做姨娘,她的日子照样不好过。为什么呢?这样的话,第一,她会得罪贾母,她甚至会失去贾母的信任。第二,她会得罪王夫人,王熙凤。这样,你说她在贾府还能过吗?贾母也知道她自己的儿子打鸳鸯的主意,然后就说,大怒地说:“我统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你们还要来算计。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来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下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贾母一点也不糊涂,她就知道她大儿子要鸳鸯的一个真实的意图。
 
这个时候,把鸳鸯就摆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就是她绝对不能嫁给贾赦,但是不嫁她的隐患很大。因为她的主子贾母春秋已高,没几年活头了,这个风险是很大的。就像你跟皇帝的大太监,大领导的秘书一样,如果这个领导罢官了,或者调走了,或者老皇帝死了,他们的下场都没有什么好的。所以,鸳鸯在贾母死了以后,她只好自杀殉葬。因为她要不死,反正贾赦会治她的,她这样死了以后也成全了自己的名声,然后变成了好像是一个什么孙女,给她一个名份。你看看,你作为贾母的私人秘书这么得宠的一个丫鬟,她也是很悲哀的。
 
我就说这些傻也好,乖也好,只能说相对地过得好一点。包括赖家,他们家孙子当了县令,他们在主子面前还一样那么诚惶诚恐。实际上一样,这个主子和奴才的关系是可以变的。因为在这么一个政治制度下,贾府那么牛,他转过来以后,他对皇帝一样,也是诚惶诚恐。所以我就说,在我这个书里说,我说在《红楼梦》里面,真正的主子从来没有出来过,就是那个皇帝。你看贾府那么厉害,那么显赫,当宫中有太监传旨的时候,说有什么事,当时还不知道元春要回来省亲。然后一家人,贾母,王夫人坐卧不安,就是七上八下的,呆在屋里,让他们手下的家人去宫里打探。向那个比较熟的夏太监打探究竟是什么事。后来人家告诉他,是喜事,是娘娘要回来省亲了。哎呀,一家人的石头落了地。你想一想,也就是说雷霆万钧,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祸,什么时候是福,其实他们对皇家,对皇帝的心态,就像袭人也好,就像鸳鸯也好,就像这些丫鬟对他们一样。所以我就说看《红楼》,就是这样的悲哀,真正的主人只有一个。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30:50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讲第二部书,如何在江湖上生存。就是《水浒传》,讲一帮强盗混世界的故事。2004年写了这本《闲看水浒》的,当时产生了一点影响。我的《引言》,就是“对梁山说声再见”。因为我当时就觉得,我觉得中国这个几千年的权力更替也好,或者是整个朝廷解决一个问题也好,就是解决争议也好,总是李逵的板斧原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看谁的拳头硬。我说我们应该告别,你不告别的话,即使像宋江成功了,到了东京,坐了那个鸟位,当了皇帝。你说他会比宋徽宗强吗?一样,不过就是换了一个王朝。
 
我这本书里,第一篇就是讲梁山的“山头”。江湖最开始的时候,它是一个比较浑沌的状态,就是次序还没有排,就跟我们看《古惑仔》的那个电影一样,刚开始,当初出江湖的时候,大家都在打拼,在街上打,争地盘。到一定的时候,这个江湖秩序就会逐渐稳定了。所以在《水浒传》的前期,基本上属于这种比较浑沌的状态,就是还没有排座次,将来谁是老大都不知道,晁盖也好,宋江也好,到了最后基本上就定了。定了以后,就能看出来梁山这个山里面就分了很多山头,就是我们说的帮派。
 
我们看梁山排座次以后,宋江当了老大,然后就整天想招安。然后武松说:“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兄弟们的心。”鲁智深也说:“至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说:“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李逵也跟他喊“招安、招安,招一个鸟安。”也就是说这三个人都对既定政策有看法,然后这个时候,你看只有谁受处罚?宋江只把李逵给抓住,说要把他杀掉。然后大伙儿就求情,然后就放走了李逵,实际上就能看出来了,这三个人里面,真正的亲信肯定是李逵。因为对李逵、武松、鲁智深、宋江的表现是清楚有别。李逵是家奴,是他从江州脱险带出来的亲信,反对自己的招安大计,他很伤心。而且对家奴怎么呵斥不为过,还能敲山震虎,给其他反对招安的人看。他也知道兄弟们会替李逵求情,无非就是给大家看看。那么其他的人,像武松、鲁达,这是二龙山的头领,他就不能像对李逵那样,那是因为梁山相当于是合股组成的一个大公司,这是由一个个小公司合股组成的,所以宋江还真不能对其他派别的人马表现得太严厉,必须掌握平衡。
 
我们看梁山的权力构架,基本上是“一大加四小”。
 
“ 一大”就是原来的梁山人马;“四小”指的是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那么在这个“一大”里头,它又不一样。一大里头,原来的梁山人马,一拨是生辰纲派别,就是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时候,带着那些人,像赤发鬼刘唐,包括吴用等等、等等。这些人后来一看晁盖不行了,马上就成了宋江的人了。其他的,你看包括跟他一些起事的,刘唐那些人,阮氏三兄弟均没有得到重用。那一拨就是他江州带来的人马,那才是宋江真正的人马,上井冈山的人马,全部重用。那最好的两个,一个保镖兼杀手——李逵,另外一个是他的特务头子戴宗,差点就成戴笠了,差不多,经常给他收集情报的。还有一个是他的公关先生燕青。这江州带来的人,几乎都是他的嫡系,他用的肯定都是这么一帮人,还有他自己的弟弟,宋青,管酒席,实际上管财政,管后勤,反正就是这么安排的。那么还有一拨,更惨了,比生辰纲、晁盖那一拨还惨,晁盖的实力毕竟带的那几人还比较大,还比较有能耐,就是原来的寨主王伦手下那些人,宋万、杜迁,还有朱贵,基本被边缘化了,这些人实际上都有功劳的,这些人就应该是井冈山王佐、袁文才那些人,但是王佐、袁文才,原来老江西派基本上没有了,都给清掉了。王佐、袁文才后来也被彭德怀给干掉的。你就看到,基本上它的权力构架就是这样的。
 
最后我们就看那个,看最后的排座次,排座次就相当于建国后封将了,封军衔,实行军衔制。基本上凡是他的人,都是进三十六天罡,后面那些人,还是他统战的人,比如说卢俊义、花荣等等。确实有本事的人,他不敢得罪的人,比如说林冲,肯定在这里头,因为他确实牛。与后面原来那些人,比如原来王伦的人,还有后来从二龙山来的人,除非是头领。或者江湖上特别有影响,比如说武松、鲁智深进了三十六天罡,其他人都在七十二地煞,都不能够封上将,只能封中将和少将。这说明在江湖上也是这样的,它的规制和朝廷一样。
 
然后再讲“几人是干净的,几人是安全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31:2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看《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幕,洪七公遇险快死了,要把打狗棒传给黄蓉,然后他就说:“将来你要是逃走了,拿着打狗棒到了中土,召集这些叫花子,有一件事你可能受不了。”她原来不知道那个行规是什么,原来当帮主一定要给她吐一口大吐沫,就是你当叫花子要忍受侮辱,当老大的帮会上大家要吐吐沫,就是丐帮帮主即位的毕竟程序,必须自己糟蹋自己。实际上,《水浒》里头,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他干的是杀人放火的营生。所以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投名状”,就是林冲雪夜上梁山,拿着柴俊的介绍信去拜见王伦,弃暗投明的王伦想我是一个不吉利的秀才,如杜迁、宋万等人也是平常,如果林冲来了要夺我这个位置,怎么办?然后就给他出了一道我叫做“强盗资格考试的题”就是一个强盗,就是你要加入就要杀一个人来做投名状,不然就不让你来。这个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个题,其实对于王伦来说,对强盗来说,这个题一点都不是什么刁、难题,他必须这样做。要到梁山避难的林冲是没有理由回绝的,因为这个入门考试题,符合了强盗的职业特点,强盗做的是刀刃上舔血,高风险、高产出的职业,自身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干这行必须上下同心,祸福共担,否则就招来杀身之祸。那么做强盗,必定要有强盗的职业特点和从业要求,要心狠手辣,要敢于滥杀无辜,大家都干过滥杀无辜的脏事,就捆绑在一起了,有精神洁癖,有着正常人道德观的人是不能做一个强盗,首先就是你要自侮其身,自唾其面,必须这样做。
 
林冲入梁山之前也是杀了陆虞侯、富安,但这个因为是报仇,对他来说,他报杀妻之仇,报害他之仇,他这个道德上、人格上还是干净的。因为那个时候同态复仇是可以的,没有问题的。那么只有杀无辜的人,他的道德上才有污点,就是跟你没有仇。所以他就去了,去了以后,杀了一个杨志,没杀成。我们看梁山这些人,只有两个人最终是干净的,一个是林冲,一个是鲁达,他们杀了很多人,但没有无辜者。这是两个好汉子,两个我最佩服的两个人,他们之间也是两个孤独者,梁山上的两个孤独者,他也没有什么帮派。他们杀了很多人,但是他们不杀无辜的人。包括鲁智深,人家保护的是弱女子,林冲杀杨志没有杀成,也是说施耐庵让他不杀,让他道德上永远是干净的。可见,干净的人在江湖上是何等的凤毛麟角。江湖上的人是这样,官府的人呢?也一样。
 
就是说,(帝制时代的官府里)几乎是没有什么干净的。像现在那些窝案一样,就是你看一扯一个班子全完蛋。为什么?比如说5个人一个班子,有一个人不想要钱,那你就是另类,你就是大家的敌人。你不拿钱,大家肯定把你搞掉,你拿了大家就安全了。就是叫做“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基本上属于这个,这个规则实际上一样。没有人是干净的,就意味着没人是安全的。因为在江湖上谁都有血案,那么在官场上,可能这些人都贪赃枉法过,如果要整肃你,纪委一查可能一查一个准儿。这样的话,他就必须把你所有的安全,寄托在对上司的效忠,寄托在跟对人,跟对主子。如果你跟对主子以后,你就可能是安全的。因为你的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没人追究你。如果没有跟对,你那些不干净的东西,第二天纪委检察院就找你。所以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是安全的,是整个梁山,或者是比梁山更大的一座梁山的悲哀。
 
然后再讲讲三个民营企业家的命运。这三个人是谁呢?这三个人,反正也就是个小民营企业家,不是那种,我们看《红楼梦》里头的那个薛家的那样的皇商。一个是郑屠,这是一个屠宰公司的总经理,也没有什么权;一个是西门庆,药品公司的总经理。还有一个也算是卢俊义,他是一个殷实之家。你就发觉,就是说三个人,三个民营企业家都没有得到善终。
 
其实在宋代的时候,商品经济很繁华了,我们看《东京梦华录》就知道,那时候商品经济非常繁华,到了明末也是如此,但是中国一直就发育不出来资本主义,为什么?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实际上不是你的商品流通多么活跃,商品交易量多么大,而是跟资本主义相匹配的金融法律制度,就是独立于权力干涉之外的一些交易,交易规则。不能说我这个贾雨村一句话,就可以把石呆子的那个扇子给没收,不能这样搞,就是任何一个人要尊重人家的产权,但是不是。在《水浒》里头,在中国的历史确实不是这样的,哪怕买卖做得再大,他必须要跟官府保持亲密关系,他得罪了官就完蛋了。而且他作不作恶由不得自己,他一旦跟当官的在一起,他就必须作恶。你看郑屠,就是一个小老板,在当地有点钱,然后就霸占了金翠莲,然后还不给人家爸爸钱,本来要买人家,还想吃霸王鸡。这个时候鲁达就几拳就给打死了,实际上这个东西,也确实是中国,我们老说为富不仁,老说现在仇富,这是一个怪圈子。就是说他一有钱,他就容易作恶。然后他要不巴结官府,他也不能有钱。
 
你看鲁达打他,他恨郑屠,固然有那个,就是说他霸占金翠莲的那个原因,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说郑屠不应该说自己是镇关西,他说:“俺只知道那个郑大官人,原来是一个杀猪的郑屠。你这个腌臜奴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使你这等欺负人!”说:“洒家从经略相公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就是说我是个做官的,我都不敢叫镇关西。你一个做买卖的,有了钱你就敢叫“镇关西”,我要打你。这实际上说明那个时候,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官本位。就是商人你再有钱,士农工商你是最末等的。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规定,商人再富也不能穿绸缎。那么你自称镇关西,你是僭越,你就挑战了官府权威。虽然鲁达实际上是一个下层军官,但他毕竟是个官,派出所所长也是个官,你再有钱你还是个老百姓,我照样可以说你涉嫌干什么,我先关你15天。其实鲁达当年的那个想法就是这样的。
 
那么西门庆也是,西门庆比郑屠出身也好不了多少,但是他更有钱。那么他有钱了,最后霸占了,害死了武大,跟潘金莲媾和在一起。这个时候,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呢?是武二。武二是什么?因为是都头,都头是什么?都头是当地的刑警大队长,这个他就想,他弟弟也不是一般的人,这个时候他只有投靠更大的官场势力,就是说,我找更大的官能管住你,然后他就用钱把县官,把知县给买通了,因为他们本来就穿一条裤子的,所以把西门庆给杀掉,大家也觉得很高兴。
 
那么,和郑屠、西门庆相比,卢俊义是个好汉子,不但富甲一方,而且为人仁义,而且不愿意落草为寇。宋江怎么跟他统战,他都不上那个钩。最后就设计,骗他上山去了。那是梁山设计,官府为什么能够中计,这么害卢俊义呢?就几点:
 
第一,卢俊义平时心高气傲,根本就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不去请安,也不去送礼。
 
第二,梁中书又觊觎他们家的巨大财产,所以当他的仆人李固要陷害卢俊义的时候,送上重礼,他就肯累要帮李固分卢家的财产。
 
第三,是宋王朝这样的专制政权神经过敏,将一切之人,有可能的人都视为敌人。一看他跟梁山通过信,这个手下还有燕青那样的人,而且自己的拳脚武艺很好,那他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就很多人,就是这么给生生地逼成了敌人了。像卢俊义,原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就是当地一个富豪,而且也有声望,他根本就不想上梁山,这样就被逼(上梁山)。
 
然后我再讲第四个就是忠臣黄文炳之死的警示。

 

我们知道大家很讨厌黄文炳,他为什么?因为宋江题反诗,他知道,他是犯过错误的进士,回来他想起复,就找到了蔡京的儿子蔡九,就是九江知府说,什么、什么的人,提了反诗,这是重大的政治性案件,马上查。查完以后,宋江装疯,然后他就跟那个蔡九说,他是装疯。那个公子哥根本就不懂,最后梁山好汉要救宋江,派人仿照蔡京的书,那时蔡京的字很好,天下人都在练,就由圣手书生萧让仿,模仿得很好,然后让另外一个人刻了个章,给了他一看,真以为他老爹的信,又让黄文炳给看透了。说:老爷,这不对,当今的宰相(蔡京),他跟自己的儿子写信,怎么会盖“蔡京”(名讳)的章呢?他不会这样,给儿子写信,只有跟平辈之人他才会盖他的章。一下子提醒了知府,哦!原来这是假的。就是这么一个人,忠于王朝,最后被千刀万剐给割剐死了。这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他在警示,就是说当一个王朝乱到快崩溃的时候,他已经没有能力保护他的忠臣,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悲的。其实黄文炳他不但能干,而且他忠于这个朝廷,虽然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再做官,这是人之常情。寒窗苦读十几年,谁不想再重新做官,虽然犯了一个小错误。这个时候谁也保护不了他。最后强盗来了以后,攻了城,然后把他抓过去,当了醒酒汤,就把肉、心、肝割了下酒。这个警示就是说当社会不公平到一定的时候,这个朝廷逆淘汰的时候,还有一些没有被淘汰的,像黄文炳这样的人,他想跟你做事,他的风险就是超大的,动不动可能就被反对势力报复了。所以我就讲大宋走到这个时候已经走不出来了。这就是我眼中的梁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4:34:41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31:48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我讲庙堂上的游戏——《三国》。
 
《三国》讲的就是又是高一个层次了,那些玩的权谋都是宰相一级,刺史一级的。这个里头,我比较关注一个,一个是我说“桃园三结义留下的隐患”。可以说桃园三结义是兄弟合股做买卖,刘备卖草鞋,关羽卖枣,张飞杀猪,三个人,然后根据年龄大小就排了大哥、二哥、三哥。然后我就想,他们当时偏居一隅,蜀汉在成都只是个小朝廷,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是北伐中原成功了,统一天下了,又重振了大汉的基业,这个时候关羽怎么办?张飞怎么办?就是我看《三国演义》看到底就是关羽和张飞一直就没有转过弯来,就是没有从兄弟转到君臣,这个一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很难解决的难题。刚开始合伙做买卖的时候,是大家的股本。你说一起桃园三结义,你说刘备你一个人的力量吗?不是,没有关羽,没有张飞,他就完蛋了,实际上是大家一起做买卖,兄弟合伙,只是你年长,而且你有经验,让你当总经理,我们可能副总经理什么的。但是如果北伐中原成功,真的把江山建立起来以后,他就变成一个家族公司了,变成一个家族公司,就意味着这个江山就是刘家的,你这个关羽和张飞,你们的后代只能是封一个什么王,或者封一个侯,就是高级打工仔,这个江山你是没有股份的,一下子从合伙公司,变成一个独家的家族公司,这个时候怎么办?
 
这个时候那就只能把关羽、张飞这些原来合伙的老兄弟杀掉,明朝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有时候我们所谓的义气是扯淡的义气,因为刘备北伐还没有成功,就死在白帝城了。他的两位兄弟死得更早,因为他在那个偏安西南一隅的时候,时时有吴和魏的威胁,所以他没有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关羽和张飞,也没有把刘备当皇帝,当主子,而是当成自己当年结义的哥哥,所以我说这个隐患,历史到这里结束了,后来蜀汉没有成功,所以这个隐患就不叫隐患了。
 
第二个就讲诸葛亮的等待和无奈。你看诸葛亮说:“我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姓名于乱世。”实际上他就是扯淡的,你以为他不想当官。不想当官,他为什么会走到南阳隐居?,南阳正好是东西南北交界的要冲之地。他为什么不学欧阳锋去西域,为什么不学黄老邪去桃花岛,那更是人家找不到。南阳一带就是包括现在湖北的襄阳和河南的南阳,就是湖北、河南交界之地,那就是往西进巴蜀,往东下长江,往北走中原,往南去控制两湖,他在这个地方隐居。就是在那个地方就是在做公关,炒作自己引来买酒。但是后来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最后就是让一个最弱的一家去买他,就是刘备。刘备当时确实是没有资本的。后来我分析这时候诸葛亮档次还只能到这个份上。因为在汉末时期,社会上讲家世,他们诸葛家不怎么样,世代没有做过大官,非常牛的主子不会来关顾你。就是说诸葛亮他再有才能也进入不了正统,我说的是洛阳、许昌、河北那些人的视野,如袁绍、曹操等。其实当属中国多数的才俊、才子进了洛阳和后来的许昌。
 
那么偏安东南那一带的孙权,就是孙家,他所用的是本地江东才俊,基本上就地取材,也没有把他纳入视野,可能用他的,就只有一个当时是居无定所,被别人赶得到处跑的刘家,他只有卖给刘家了,不是说他一开始就对刘家多么忠。但是到了三顾茅庐以后,他就成了刘备的军师,就必须忠于刘皇叔了,这是职业伦理。对他而言他最无奈的是什么呢?我刚才已经说了,他要面对的三个主子,不是一个,就是必须考虑到刘备两位结义兄弟的态度,开始关羽和张飞就不信服他,就是我跟我大哥一起打江山,你还在哪儿呢,现在一下子你就是啥事都要管,就是你当总经理,董事长是我哥,我们两个倒什么事都没有了,就要一人带一支兵马去守城。所以把关羽弄到荆州,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不让他呆在成都,那是诸葛亮的意思。因为关羽这个人肯定是觉得我的资格老。当时他最大的无奈是他很难以对待其他官员那样对待当年跟他的主公刘备一起创业,一起搞原始积累的关羽和张飞,这是他最最苦恼的。所以,我甚至觉得如果刘备不是那么傻乎乎的,举国,举全军、全国之力去和东吴打仗,而大败,最后死在白帝城。仅仅是关羽和张飞死了,其实对整个蜀国来说,尤其对诸葛亮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到后期,关羽和张飞来说,无论对刘备,无论对诸葛亮没有任何好处了,诸葛亮作为一个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用高薪请来的,他必须将一个公司改造成正常的公司,然后上市圈钱。那么,必须克服原来家族公司许多弊病,原来就是家族公司,或者是一个松懈的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混同,不但董事长常常干涉具体经营,另外几个股东也会指手画脚,今天说你不行,明天说他不行,你说你烦不烦。所以我说,他的无奈实际上是对关羽、张飞这种和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的无可奈何。
 
第三,就是曹操为什么要把帝业交儿子完成。
 
建立自家的王朝是曹操经营一辈子最重要的目标,但实际上到他的儿子曹丕手上完成这个公司,从刘家变成曹家的,他自己不会,也是不敢的。因为他说了一句话“不是我。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确实如此,没有曹操很多人都称帝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谁也不敢称帝。那么这样的话他本来更不能称帝。对他来说我控制了天子,但是控制天子的目的是忠于汉室,至少我没让王朝变色。如果在我手里完成改朝换代,变成曹家的江山,我称帝,他的所有前几十年所做的东西,合法性、道义合法性全部完蛋,就跟王莽一样。王莽也是,王莽原来做得谦恭待人,业绩和名声特别、特别好,一旦称帝,一旦建立新朝全完蛋了。所以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业,曹操他也想当皇帝,但是知道只有到他儿子的身上没有这个包袱了,因为他身上有一个历史遗留的尾巴,他去打仗,他去打那些军阀的,所有的道义合法性都是我是替皇帝在打,因为你们不忠于皇帝,你们要割据,他要称帝以后就没有这个合法性了。所以我就说,他为什么要把帝业交给儿子完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4:35:33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32:19 | 只看该作者


 
再讲《西游记》——中国人想象的彼岸。
 
我首先讲一下孙悟空的体制化之路与紧箍咒。紧箍咒大家都知道,动不动就念。紧箍咒是什么呢?实际上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体制化的东西,就是组织。组织是看起来好像无形,但是实际上无处不在。我们就看孙悟空。孙悟空大家就很有困惑,说孙悟空的法力为什么越来越不行了,一到后期,一个小毛贼,一个小妖怪都打不掉,早期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导致他的武力衰减的原因,我觉得就是体制化。
 
孙悟空开始的时候,无君无父,谁都敢打,本事也很高强。后来这个人老想当官,给他当弼马温,后来嫌太小;给他一个齐天大圣,也没有实权。然后再造反,造反以后就被压到了山下面,后来唐僧救了,要他戴罪立功,这个时候他就逐渐、逐渐地进入了体制,而且他的体制化路是一点、一点渐进。开始的时候他还有野性,动不动就不听师父的,因为他师父很窝囊。但是为什么让唐僧当取经团团长,不要他当呢?大家就说,你看看在里头的,包括小龙马在内,他四个徒弟哪个都比他本事高,为什么要他当取经团的团长,别人只能干活呢?让悟空一个人去取经不行吗?原因其实一点不复杂。
 
首先这是一项观音菩萨交给的政治任务,那么她一定要找一个,整个佛界和大唐王朝很信任的人,那么作为李世民的御弟唐僧,而且他是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去赴任知府的路上被强盗弄死了,他是烈士后代,根正苗红。那么肯定是要他去当团长。其他的人,悟空也好,八戒也好,沙僧、小龙马也好,都是犯过错误的人,只能给他干活。开始悟空不服气,后来一点、一点明白过来了,三打白骨精,那是师徒第一次大冲突,到后来,他认清自己的位子了,越来越乖顺。
 
乖顺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开始讲第二个领导人身边的人为什么难管。
 
孙悟空他刚开始的时候,见到妖怪就打。到后来他明白了,那个妖怪不管做多大的恶事,他首先要了解一下背景,首先他原来是干嘛的。一旦知道是太上老君旁边的童子,他就去找太上老君“你看,你去管管。”太上老君就把杀人放火的妖怪弄走了。有时候碰到的妖怪文殊菩萨的坐骑,悟空想打杀的时候,文殊菩萨说:“悟空留情,我自己带回去管去了。”他后来越来越聪明了。
 
我用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到了无底洞。无底洞那个老鼠精诱惑他师傅。他开始想,这个妖怪这恐怕没有什么背景,打死她为民除害。结果一看有一个牌位,什么“义父托塔李天王之位,义兄哪吒之位”。当年他跟李天王交情那么深,怎么就没有听说有这么一个义女。这事可不能马虎,万一有呢,私下里也许什么就认了。然后啪啪就飞上去了,飞上去一问,李天王都忘记了,年纪大了嘛。有一些领导人到处题词,到处认干女儿,太多了,就忘了。然后哪吒就提醒说:“哎,父亲,是有那么一次、怎么、怎么地。”李天王记起来了,还是年轻人记忆力好。这个时候,就是个面子问题,自己的干女儿要被悟空给弄死,那在官场上还怎么混?就随便说两句话,悟空就放掉她了。所以我说到这个时候,孙悟空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在官场游刃有余的官僚了。所以到最后,他所谓的修成正果——斗战圣王佛,就是他已经彻底完成了体制化,这才叫修成正果。
 
后来第三点取经给回扣的规律。最后取完经了以后,佛祖身边的人给了那个白字经,悟空说怎么给我的经文全是白纸?然后佛前两个菩萨说,你经不能白取。于是唐僧师徒不得不把那个紫金钵给了他,才取了那个经。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所谓神佛的次序与现实,其实是毫无差别的。这悟空,他那么有本事,那么厉害,实际上他所重视的还是体制内的认可。你说你自己当齐天大圣不行吗?不行,因为就是我们这些妖魔鬼怪认可我,跟牛魔王整天在一起喝酒、吃饭也不过瘾,一定要玉皇大帝给我一个说法,给了一个弼马温。他想,我好好做。做一个弼马温的级别太低,不行,我要造反。然后那就给你一个齐天大圣,看似很高。实际上就是忽悠他,知道他也不是组织部的人,也不知道什么级别,最后开蟠桃会一问,这个也邀请了,那个也邀请了,连什么赤脚大仙都邀请了,独独我这个大圣没有邀请,完了他知道是忽悠他。因为能不能上国宴,去了国宴,你的坐席摆在哪儿,就意味着你在这个权力场上实际上的地位,他一看,我根本连国宴最偏的座位我都坐不了啦,肯定是根本没把我当回事,所以要反。他反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修成正果,给他一个位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4:37:19编辑过]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4:39:23 | 只看该作者
我讲了这么多,四本书讲家族、家庭,讲江湖,讲庙堂,讲我们想象的那个天堂。实际上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权利因权力而不同,就是Rights因 Power的差异而有差异。权力越大,特权越多。长幼尊卑、强弱之间一定要有差别。传统中国理想的社会秩序就是各安其份,构成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和谐。
 
其实我们老讲和谐、和谐,“和谐”这个词在古代几千年都讲,但是这个“和谐”跟我们现在社会、文明社会、法制社会的和谐不一样,我们现在讲的和谐起码是基本权利是一样的,就是人生来平等,人有很多权利是不可以被剥夺的,比如你的生命权,你的自由权利,你不通过司法程序不能剥夺你的自由等等,一定是这样的。但是古代中国不是这样,古代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权力,什么样的官位,您才享受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权利。就是各安其份。
 
所以,我们看这四部小说讲的全是这个东西。其实我们读其他中国的传统书也是,你看我们小时候读《隋唐演义》。长大后问你这本书印象最深是什么?肯定是好汉排坐次,说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然后梁山多第一条好汉宋江,一定是这样的。为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我认为是中国的礼法至上,等级、坐次必须分明,不能乱了,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凡是人在一起,一定要分一个你高我低,你尊我卑。官场的在一起就要论官衔。你是处长,我是副处,那么坐位子你往上坐。如果两人都是一样,都是团长,你是82年兵,我是83年兵,那你往前坐。就是说当权力一样的时候,就分谁先进入的部队,或者是谁先考上的大学一样等等,它一定是这样做的。这个特点在《西游记》里也很突出。后来读《金刚经》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来,佛教到了中国,它必是这么变革。我们看《金刚经》一开始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佛祖给众弟子讲《金刚经》之前的时候,是“入舍卫大城乞食”,就是自己去化缘。如来佛自己,那个时候他已经创教很久了,已经收了很多弟子了,他自己去化缘,自己吃完饭,自己把钵子洗完,然后敷座而坐,然后就开始跟大家讲。我说我们在《西游记》里面,什么时候看到唐僧自己去化缘?他只要身边有一个徒弟,他就说:“徒儿师傅饿了,你去化缘吧。”中国的传统就是说:“有事,弟子服其劳。”你说研究生给老师打工,很正常。而在最初的佛教里面,老师和学生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已,但是我的事我自己做,我并没有差遣你的权力,平等嘛,佛家讲的就是平等。那么到了中国你看,你看《西游记》就一定是这样,这个取经团,唐僧就是个领导人。最后大伙儿修成正果以后,也是根据取经时的级别来封官职。净坛使者给八戒,八戒还不干,骗他说这是可以到处吃贡品的,他就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唐僧是师父,是团长,他所受封的旃檀公德佛级别最高,其次就是悟空的封号。
 
包括《三国》也是这样的,《三国》你看,它那么无序,它有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汉贼不两立。有序的目的就是三个王朝变成一个王朝,听一个人的话,然后皇帝、宰相,将军什么的分下来,各州、刺史、各知县(县令),这个就叫秩序,这个就叫稳定。看《红楼》也是这样的,像晴雯那样的人,她不听话,不把自己当奴才,那肯定要治你,主仆,包括你贾环,你是庶出,你就没有像大老婆生的孩子那么有权力,你探春再聪明“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我说不仅仅生于末世,因为她生于小老婆,大家为她叹惜。往往说最反对秩序的是江湖。但是它反对现有秩序的目的还是要建立一套秩序,那一套秩序跟前面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还是一种各安其份,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和谐。宋江当了老大后,就要把那一百零八将的座位,一个都不含糊地从上到下排下来。
10
发表于 2009-11-9 16:41:43 | 只看该作者
[em55]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