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写完了“给疯狂下资料的朋友们提个醒!”一贴后,很多朋友纷纷回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帖子我一直在看,也从中获得了不少鼓励和启发,在此一并致谢。 虽然“提醒”一贴备受关注,但我也只是讲了不应该做什么,却没有说出应该做什么。即便改掉了下载的毛病。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学会了利用手中的资料,所以我决定再补充一贴,简单说说我读书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读书,本质上是一种投资。因为它需要付出成本,并会形成一定的产出。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指买书所花费的金钱。很多人比较看重逐渐上涨的书价,一边买着书,一边痛骂着那些黑心的出版社和奸商。这的确是我们这些爱书之人的苦恼。但即便这些书籍没有花费我们一分钱,比如是我们下载来的,我们也仍然要付出成本。 因为读书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无论你的书从哪里得来,总要看的。你在读书花费时间,就没有办法同时工作,也没有办法去做其他你想做的事,这是一种机会成本。而且,这种成本可以计算出来。 比如,你的每小时工资是10元钱,而你读完某本书的时间是10个小时,这本书花去了你20元钱。那么你读这本书的机会成本就应该是10×10+20=120元,而不仅仅是它的定价——20元。如果这本书是从网络上下载,我们固然可以省去定价的部分,但你读完它的时间是不会变的。因此,每一本书的机会成本都不低。 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不再是开卷有益的时代。很多书籍制作粗糙,观点谬误,很容易把人引上歧途,这样的书读过了,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甚至直接导致你的错误,而这个成本就不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了。 所以,读书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阅读需谨慎。选书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把那些优秀的书挑出来,而是把那些烂书淘汰掉的过程。 但是,我们怎样判断一本书的质量优劣呢?这个问题是见仁见智的。下面我想说说自己的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原则上我会淘汰编著类的书籍。作为一名业余撰稿人,我对于那些编著类书籍的出版过程还是有一点了解的。这些书籍的出版周期十分短暂,粗制滥造的情况极为严重。一般来说,这些书中含有的养分都十分有限。如果你需要的是十分系统、并带有原创性理论的书籍,这些书你还是不要看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编著类书籍都不好。我读过的《成功是一种习惯》便是一本十分优秀的编著类书籍。但考虑到这类书籍整体的糟糕质量,没有他人的推荐,我是不会考虑的。 第二、畅销书会是我第二轮淘汰的对象。这些书籍即便是原创,也不会引起我太大的兴趣。这些商业化味道过浓的书籍,生命期往往很短。作者往往是抓住人们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兴奋点进行炒做。通过吸引大量的眼球来实现庞大的销量。它们所谈及的问题也许对我们很关键,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畅销书作家都无法写出有深度的文字,更不用说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了。常买书的朋友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第三、买书一定要看再版次数。一本书可以一版再版,决不是件容易的事。这说明读者真正认可它们。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有可能是真金白银。 第四、买书不要相信名人推荐,也不要过分迷信序言或代序之类的东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很少有作者能够坦诚把书籍的缺点说出来,更没有人会在推荐书籍时提出反面意见。我们只要直接看正文即可。当然,有些学术性比较强的著作,会在开篇中谈到书中理论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正在看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那位可爱的芝加哥大学教授在写代序时就谈到了他对书中理论的不甚满意之处。我把这件事讲给其他人听,有些人当时便改变主意,决定不再买了。其实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完美无暇。作者或译者难得如此坦诚,你应该更加相信他才对。证明这本书真的是用心打造的。我遇到这种情况,大半会买回来的。 第五、看书要先看目录,再看正文。看目录是看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很有逻辑。一本书,如果你连它的目录都读不懂,要么是你的学识太低,要么是作者的书写得太烂了,随意拼凑章节。看正文时,你要先看结尾,再看中间,最后看前面。一本书的精彩之处往往会放在开头。即便我们没写过书也能懂这些道理。但越是靠近结尾的地方,越是有可能出现赶工的地方。因为出版社为了让书籍快速出炉,往往把成书时间限制得比较短。越是靠后的地方越是时间紧、任务重,比较难以写得精彩。如果结尾让你看了都觉得获益匪浅,那我劝你不要犹豫,直接买下就对了。但结尾写得不好,也并不意味着这本书便没价值。看看中间如何。如果两处都无法让你满意,就不要再看了。之所以我不推荐你先看开头,是因为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开头看得很舒服,后面即便写得一般,也不会让你觉得反感。 第六、买书要买精。看一本烂书的危害远远超过读十本好书给你带来的好处。无论是购买还是下载,都要秉承着宁缺勿滥的原则。 接下来,我再简单谈谈读书的一些体会: 第一、烂书绝对不要考虑,好书也未必全要考虑。书的好坏是指它的内在品质。而我们选择图书时还要顾及它是否适合自己。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读书需求。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别人的推荐。对别人合适的书未必也对你合适。说得更严重些,一个人的良药却可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毒药。读书一定要弄清目的,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确定你要阅读的书目,而不是照着别人的书单一本本完成。 第二、适合自己的好书至少要看上两遍以上。其实,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读个4遍5遍也是很正常的。很多好书,每读一遍都会体会出不同的味道。即便象《富爸爸》那样的畅销书,我读过3遍之后还读出了许多第一遍时压根没有体会到的东西。人的注意力是难以顾及全面的。不管你看得多仔细,你也无法仅通过一遍阅读便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所有思想。通过不断重读旧作,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启发,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读书要顺其自然,不能勉强行事。我发现身边很多人苦读经典著作,明明看不懂还要硬着头皮看。我问他们是否真的有收获。他们开始都不愿意承认没有,但真正要他们说,又说不出来。这样的阅读有什么意义呢?读书一定要顺应我们大脑工作的特性。大脑是不喜欢强迫的。你硬逼着它去理解,效果一定不好。还不如把它放下,换一本你更容易理解的。当你在某个领域中掌握的知识足够多的时候再来回头看,收获会更大! 身为读书人,我深深了解读书之苦,但我更明白读书之乐。仅以此文献给所有爱书、爱读书的朋友们!祝你们都能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增长才智,早日实现人生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