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浅谈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复制链接] 3
回复
32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7-10 13:4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大家经常说,授之以,不如授之以。看来要想要提高涉及管理员工的管理水平,得让其得到“渔”才行。

然而,这个”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培训可以得到“渔”吗?起先大家都认为可以。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管理问题而走进课堂的人们,在面对大同小异的培训内容时,却感觉到了“理论结合实践”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现在,大家慢慢感觉到了乏味,除了想去听听新观点之外,这些无法落实到现实工作中的“管理知识”让大家感觉一无是处。

这样看来,可能光说不练还真得不到“渔”。大概除了这些具有一般意义的“管理知识”之外,还应该有点其它的什么东西,才能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吧。那么,加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哲学上叫作“方法论”东西,是否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呢?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管理人员日常面临的管理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法。不管是物流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说是营销管理都可以使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而不是“管理知识”。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企业哲学”在企业中的实践。我不想讲哲学问题,这个东西太抽象了,也太难讲了,但又是无法回避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源于我们日常工作方法的总结,但一旦其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特点,它就成了哲学所讲的“方法论”了;反过来,在现有的哲学研究中已经有了规律性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也就是哲学观是方法论形成的基础。这听起来太难懂,因为哲学问题就是抽象的问题,抽象的问题始终让人们感觉难懂。我们都有过系统的“马哲”教育经历,也有其它星星点点的哲学思想,但我觉得还是用马哲来引员工开展工作之方法更为契合实际。

毛泽东认为,在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很多对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中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其中一定会有一对最主要、最基本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矛盾,只要我们设法解决这对矛盾,就可以带来全局性的效果,实现组织的平衡发展。“做工作要抓重点”,“要找能带动全局的问题来抓”,这些就是毛泽东方法论的核心。

毛泽东不厌其烦地将自身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般性意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次会议传教给广大干部们,这就是学习领导讲话的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点,只是去机械的学习。80年代初期,邓小平先生根据这一原理作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判断,果断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等等。

事实上,企业管理与国家管理大同小异,如果企业无法向管理员工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的话,那么在“意识形态”与哲学信仰日益弱化的当代中国,很难能让管理人员真正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更谈不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了。

企业家应该将知识培训之单线培训,变为方法培训与知识培训相结合的双线培训,以此提高单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企业家应不厌其烦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实践总结出来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全公司推荐,要求广大管理干部将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法相结合来开展工作。

当然,即使是精于此道的毛泽东本人对全局性矛盾的总结有过失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让中国倒退了几十年。毛泽东本人尚且如此,可见即使知晓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也不是一定可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在实践中,管理员工必须在不断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提高运用企业家提供的“方法论”的能力,做到一次更比一次强。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建立这样一种逻辑:先掌握一般性的管理知识,根据企业家提供的方法论,积极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成败,再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单个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08:10:5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是不是看不懂啊?还是感觉没什么劲啊?

板凳
发表于 2006-8-24 10:21:02 | 只看该作者

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4
发表于 2006-8-28 16:31:37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在企业管理中就要提出类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纲领性的口号,或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来统领企业发展全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