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年中经济,外贸顺差成了一大话题。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逼近8000亿美元,顺差为6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近55%,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出口已连续5年高位增长,势头之强劲,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其中,尤令人关注的是贸易顺差。继2005年突破千亿美元之后,上半年中国外贸顺差仍保持了较大规模。高额顺差,使贸易摩擦有所加剧,更增添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也给国内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 加入WTO后,中国外贸大进大出,总体是平衡的。外贸顺差自去年起大幅增加,从常规因素看,主要是外部需求较旺,加上国际产业转移升温,刺激了出口快增;同时,进口替代增强,国际市场原材料上涨也抑制了进口冲动。从特殊因素看,中国步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升,而消费需求相对滞后的矛盾愈益凸显,“高投资、低消费”必然不断加重出口压力,制造业对出口的依赖度尤甚,产能过剩继续在强化出口推力、减弱进口吸力。另外,原先的瓶颈部门供应状况得到缓解,也削弱了进口需求。 显然,外贸顺差增大,不是中国新出台鼓励出口政策或加大贸易保护限制进口的结果,而是经济结构内在失衡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结构失衡的调整,并非旦夕之功,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面临贸易失衡的问题,日本、德国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对于贸易失衡或贸易摩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力促贸易基本平衡,一方面以平常心处之,顺差占中国外贸总值比例较小,似可不必太过敏感。 其实,今年中国外贸“高出低进”的格局已有变数,出口增速明显回落,进口增速有所加快,贸易顺差增势趋缓。据有关机构测算,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使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出口增速平均放缓约3个百分点,进口加快约0.5个百分点,进口增幅由去年同期低于出口近20个百分点变为仅低近4个百分点。今年外贸发展正步入一个调整期,贸易平衡状况亦在发生微妙变化,倘若目前的进口增幅不减,下半年外贸顺差可能相对趋于缩小。 国际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必须通过人民币大幅升值来化解贸易失衡问题,相关权威人士指出这是本末倒置。坚持人民币汇制改革的既定方向,逐步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短期的贸易平衡,而是意在深化对外经济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参与全球化创造更好的制度条件。日元升值的深刻教训警示人们:单方面的本币大幅升值不仅无助于贸易的平衡,还会给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贸易顺差带有刚性,短期内恐难避开和消除。促进贸易平衡,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径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结构,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非价格国际竞争力。此外,亟待稳步调整相关政策措施,包括积极扩大进口,确保外贸的可持续增长和宏观经济平稳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