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企业管理:中国人的数与术

[复制链接] 8
回复
7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30 14: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对数字的热爱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可惜没用在企业治理上

 

    接近年底,名目繁多的各类排行榜又陆续浮出水面,比较吸引眼球的算是财富排行榜。上了这种榜的企业家未免有点噤若寒蝉,没上的也有不少一边数落这葡萄太酸,一边暗自庆幸的。也难怪大家对这类榜有点畏惧,因为很多人在上榜不久就被监察和税务部门盯上,这种财富榜也就有了一个别名——“追魂榜”。

 

    说这类榜吸引眼球不假,可是大家很少有拿它当真的,充其量只当它是个饭后谈资而已。统计方法是否科学暂且不提,就是榜上公布的那些数字又有多少让人信服?谁谁谁有股权多少,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有房子几幢,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有企业几家,注册资本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等等。似乎在胡润这等喜欢给别人“排排坐吃果果”的西方人心里,只有把一切大张旗鼓地量化后才具有可比性。

 

    在管理领域,在数字上多一点西化无疑会带来理性和高效

 

    只是他们并不懂得中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如果跟中国人说李嘉诚有多少亿美元的家产,人们恐怕会说,这么多钱?真阔!嘴上赞叹着,其实心里对这个“多”没什么感觉。但如果你说XX广场、XX酒店、XX电信、XX大学都是李嘉诚的,可能这些仅占大佬资产10%的财富就足以让听者心服口服了。

 

    中国人谈起有钱人从来不习惯用干巴巴的数字往那儿一堆了事,而是极尽想像之能事,把声势发挥到极致。《红楼梦》里描写四大家族有钱有势,说的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而不是有多少多少银两。如若这事交给西方人办,想必不把贾、史、王、薛四家计算个底儿吊,不弄出个先后不罢休。

 

    前些日子和台湾一位零售业的大腕聊天,说来说去说到东西方对数字的态度。这位大腕平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厂商。她说,外国厂商三句话离不开数字,以前她还不习惯,交锋几次之后她就学乖了,在谈判的时候也开始咄咄逼人,而且摆出论据—— 一堆数字。老外顿时对她刮目相看,认为她够专业。

 

 

 

来源 中国ceo网 www.chinaceo.gov.cn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48:16 | 只看该作者
   西方人善于用理性而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和他们的企业都井然有序且管理简便。Robin是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甲的公关公司的中方雇员,由于今年得到提升,公司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给他工作的定价从先前的100美元每小时涨到150美元每小时。该公关公司为客户服务时,客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收费较低的日常服务,一种是收费较高的专业服务。“提价”后的Robin即提升了一个级别,他将不再参与日常服务而只提供专业服务。比如面对同一个公司客户,一个低级别的同事有3个小时在替客户查资料撰写新闻稿,Robin3个小时替客户约见媒体,有2个小时陪同客户接受媒体采访。之后,这个客户就按照工作人员的身价和他们的工作时间付给公关公司费用。

 

    将一切环节都用数字量化,是西方成熟企业通常的做法,所以少有请客送礼拿回扣的陋习,因为一切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明码标价,想弄点猫儿腻都难。

 

    中国企业对数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梦想做“卖标准的一流企业”的实华开掌门人曾强一心想在标准化和数字化中间找到自己最辉煌的舞台,公司几年来一直在推行“标准”,并在半年前鼓捣出了RFID汽车防盗系统。曾强还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在另一种数字文化中找到了合适的空间。2000年初他率领公司从中关村搬入北京国贸中心25层,原因是国贸风水好,地处长安街以北,占据“上风上水”。坐在办公室里,可以一览西方、南方和东方的景观,采光和视线都属上乘。

 

    西方人说中国人对数字麻木,真是冤枉了我们。汉代的京房、唐朝的李淳风、宋代的邵康节、明代的刘伯温,哪个不是知阴阳、察天变的奇士?稍懂一点术数风水的人都可以将个人出生年月日时,与其居住和工作的位置以及人们或躺或坐的朝向方位等极为琐碎的细节进行排列组合,推演出吉凶祸福。中国人对数字的热爱那是骨子里的,是和生活完全贴合了的,西方人的那一套怎么比得上。

 

    不过,谈到将数字运用中国人对数字的热爱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可惜没用在企业治理上。

 

    接近年底,名目繁多的各类排行榜又陆续浮出水面,比较吸引眼球的算是财富排行榜。上了这种榜的企业家未免有点噤若寒蝉,没上的也有不少一边数落这葡萄太酸,一边暗自庆幸的。也难怪大家对这类榜有点畏惧,因为很多人在上榜不久就被监察和税务部门盯上,这种财富榜也就有了一个别名——“追魂榜”。

 

    说这类榜吸引眼球不假,可是大家很少有拿它当真的,充其量只当它是个饭后谈资而已。统计方法是否科学暂且不提,就是榜上公布的那些数字又有多少让人信服?谁谁谁有股权多少,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有房子几幢,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有企业几家,注册资本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等等。似乎在胡润这等喜欢给别人“排排坐吃果果”的西方人心里,只有把一切大张旗鼓地量化后才具有可比性。

 

    在管理领域,在数字上多一点西化无疑会带来理性和高效

 

    只是他们并不懂得中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如果跟中国人说李嘉诚有多少亿美元的家产,人们恐怕会说,这么多钱?真阔!嘴上赞叹着,其实心里对这个“多”没什么感觉。但如果你说XX广场、XX酒店、XX电信、XX大学都是李嘉诚的,可能这些仅占大佬资产10%的财富就足以让听者心服口服了。

 

    中国人谈起有钱人从来不习惯用干巴巴的数字往那儿一堆了事,而是极尽想像之能事,把声势发挥到极致。《红楼梦》里描写四大家族有钱有势,说的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而不是有多少多少银两。如若这事交给西方人办,想必不把贾、史、王、薛四家计算个底儿吊,不弄出个先后不罢休。

 

    前些日子和台湾一位零售业的大腕聊天,说来说去说到东西方对数字的态度。这位大腕平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厂商。她说,外国厂商三句话离不开数字,以前她还不习惯,交锋几次之后她就学乖了,在谈判的时候也开始咄咄逼人,而且摆出论据—— 一堆数字。老外顿时对她刮目相看,认为她够专业。

来源 中国ceo网 www.chinaceo.gov.cn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51:23 | 只看该作者

   西方人善于用理性而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和他们的企业都井然有序且管理简便。Robin是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甲的公关公司的中方雇员,由于今年得到提升,公司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给他工作的定价从先前的100美元每小时涨到150美元每小时。该公关公司为客户服务时,客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收费较低的日常服务,一种是收费较高的专业服务。“提价”后的Robin即提升了一个级别,他将不再参与日常服务而只提供专业服务。比如面对同一个公司客户,一个低级别的同事有3个小时在替客户查资料撰写新闻稿,Robin3个小时替客户约见媒体,有2个小时陪同客户接受媒体采访。之后,这个客户就按照工作人员的身价和他们的工作时间付给公关公司费用。

 

    将一切环节都用数字量化,是西方成熟企业通常的做法,所以少有请客送礼拿回扣的陋习,因为一切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明码标价,想弄点猫儿腻都难。

  中国企业对数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梦想做“卖标准的一流企业”的实华开掌门人曾强一心想在标准化和数字化中间找到自己最辉煌的舞台,公司几年来一直在推行“标准”,并在半年前鼓捣出了RFID汽车防盗系统。曾强还以中国人特有的方式在另一种数字文化中找到了合适的空间。2000年初他率领公司从中关村搬入北京国贸中心25层,原因是国贸风水好,地处长安街以北,占据“上风上水”。坐在办公室里,可以一览西方、南方和东方的景观,采光和视线都属上乘。

 

    西方人说中国人对数字麻木,真是冤枉了我们。汉代的京房、唐朝的李淳风、宋代的邵康节、明代的刘伯温,哪个不是知阴阳、察天变的奇士?稍懂一点术数风水的人都可以将个人出生年月日时,与其居住和工作的位置以及人们或躺或坐的朝向方位等极为琐碎的细节进行排列组合,推演出吉凶祸福。中国人对数字的热爱那是骨子里的,是和生活完全贴合了的,西方人的那一套怎么比得上。

 

    不过,谈到将数字运用到管理上的本事,中国人就不得不向西方人致敬了。同样是一组数字和分类,在西方人那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中国却添上几分诡异,推演到只有慧根高的人才能领悟的知识。

 

    不久前在一次奢侈品趋势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主办方的负责人,中国企业是不是真就没有机会进入奢侈品这类高利润的行业?对方很诚恳地回答说:“中国最有可能诞生世界级奢侈品的行业就是中药业,在其中产生像LV、古奇、百达翡丽那样行销全世界尤其是行销到购买力最强的欧美市场的品牌都是可能的,因为那是我们独有的东西,模仿不了,抄袭不到。”

 

    主办方发言人的说法未免过于乐观。万事讲求实证、数据和理性分析的西方人对中药骨子里是怀疑的,不说别的,单就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几句的“气血”二字,恐怕不用上一年半载外国人是理解不了的。

来源 中国ceo网 www.chinaceo.gov.cn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51:5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在传统上重视感性,以礼仪代替行政、以道德代替制度是历朝历代根深蒂固的传统,导致衍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有着以道德约束企业的先天特点。比方说,中国的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有多少员工真能做到按制度做事?如果真这样做了,得罪的人肯定一大堆,离被开掉也不远了。

 

    幸好我们还出过一个黄仁宇,能从技术而非道德的角度叙述中国历史。他在《万历十五年》中把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明代风云人物聚集于公元1587年前后,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死穴即中国盛极而衰的内因之一是以道德代替法律,内因之二是缺少数目字管理。中国历史上从未建立过一种可以用数目字管理的国家与社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目字管理,只有数目字统治,即所谓的“三从四德”与“三拜九叩”。以道德代替法律是中国历史缺少数目字管理的重要原因,同样以感性经验取代理性分析也是中国企业家先天不足的思维惯性。

 

    这两天偶然翻看到市井小民最热衷的一家日报上刊登,北京市某区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公厕卫生措施,譬如“公厕内废弃物品不得超过两件,且存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公厕内苍蝇数量必须控制在2只以内”,否则打扫公厕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处罚责任。这事看着是极为新鲜的,中国的基层机构能如此应用数目字管理,确实引来了市民的称赞声,因为这种数字管理立竿见影,厕所一下子就清爽了许多。

到管理上的本事,中国人就不得不向西方人致敬了。同样是一组数字和分类,在西方人那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中国却添上几分诡异,推演到只有慧根高的人才能领悟的知识。

 

    不久前在一次奢侈品趋势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主办方的负责人,中国企业是不是真就没有机会进入奢侈品这类高利润的行业?对方很诚恳地回答说:“中国最有可能诞生世界级奢侈品的行业就是中药业,在其中产生像LV、古奇、百达翡丽那样行销全世界尤其是行销到购买力最强的欧美市场的品牌都是可能的,因为那是我们独有的东西,模仿不了,抄袭不到。”

 

    主办方发言人的说法未免过于乐观。万事讲求实证、数据和理性分析的西方人对中药骨子里是怀疑的,不说别的,单就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几句的“气血”二字,恐怕不用上一年半载外国人是理解不了的。

 

    中国人在传统上重视感性,以礼仪代替行政、以道德代替制度是历朝历代根深蒂固的传统,导致衍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有着以道德约束企业的先天特点。比方说,中国的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有多少员工真能做到按制度做事?如果真这样做了,得罪的人肯定一大堆,离被开掉也不远了。

 

    幸好我们还出过一个黄仁宇,能从技术而非道德的角度叙述中国历史。他在《万历十五年》中把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明代风云人物聚集于公元1587年前后,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死穴即中国盛极而衰的内因之一是以道德代替法律,内因之二是缺少数目字管理。中国历史上从未建立过一种可以用数目字管理的国家与社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目字管理,只有数目字统治,即所谓的“三从四德”与“三拜九叩”。以道德代替法律是中国历史缺少数目字管理的重要原因,同样以感性经验取代理性分析也是中国企业家先天不足的思维惯性。

 

这两天偶然翻看到市井小民最热衷的一家日报上刊登,北京市某区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公厕卫生措施,譬如“公厕内废弃物品不得超过两件,且存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公厕内苍蝇数量必须控制在2只以内”,否则打扫公厕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处罚责任。这事看着是极为新鲜的,中国的基层机构能如此应用数目字管理,确实引来了市民的称赞声,因为这种数字管理立竿见影,厕所一下子就清爽了许多。

来源 中国ceo网 www.chinaceo.gov.cn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52:38 | 只看该作者
   发重了,我删掉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1 14:08:03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53:38 | 只看该作者

发重了,删掉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1 14:09:04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54:13 | 只看该作者
  发重了,我删掉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1 14:06:53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4:56:38 | 只看该作者

突然发现5,6,8楼发重了~~~

谁来告诉我该怎么删掉它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0 14:57:19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6-8-31 10:17:31 | 只看该作者

很抱歉,您的帖子内容有点乱,我不太确定其中的内容,暂时不能代您修改。

麻烦您自行用“编辑帖子”整理一下。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