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生不必道歉 – 读《永不凋谢》 赵婕 彼得??巴顿:美国成功的企业家,有线电视的开路先锋,传媒界的风云人物,……后面还有冗长的功绩和注目的头衔。 事业如日中天的51岁,突如其来的癌症,让他停了下来。 当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他似乎感到有责任使自己的死物尽其用”,于是,他开始诚实地回顾自己的一生。 他说的第一件事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妻子和三个很好的孩子,在51年人生里,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当然,癌症不是他想要的。 但事实上,最后,他把癌症也变成了他需要的东西,在其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竞赛的快感,最后,他像一个勇者和仁者那样领受了失败。 巴顿说他自己只有中等智力,他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磨砺而成。但他崇尚若无其事的态度,即使非常拼命,也不让自己显得太努力。他承认,自己有时候太努力,过分好斗和固执到了对自己有害的地步,但道歉已经来不及了,他不能以其他任何方式生活。 他何尝真心想道歉,他所自豪的也许恰恰是他的固执。他感觉,固执让他确信他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 他最感人的固执,是他在政治生涯中拒绝受贿,从而经历了考验和人生转折;还有,他最“矫情”的固执,是他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他都在场迎接,直到他病逝后被送去火葬场时,身上穿的是那件每次迎接孩子降生的衬衣,他叫它“分娩服”,那上面留着孩子出生时候的血水暗痕。在繁忙的商业生涯中,无论什么无法更改的事情也不能阻止他每天晚上回家和妻子孩子团聚,他的直升飞机总是特别管用。 无论他多么固执,在他生病期间,他觉得自己向更多的可能性敞开了胸怀,他甚至靠近了宗教,他承认:“所有能给人带来慰藉的事物都不应该被轻视。安宁值得珍惜,不管它是怎么得来的。” 读《永不凋谢》这本书的感觉有点异样:巴顿交待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生活,但无法唤起人一丝妒忌;巴顿同样交代了他最尴尬的绝症,但并不引起人一丝怜悯。他强大的意志力始终让他高高在上,试图逃脱人间那些假法则的俘虏。他扑面而来,但紧握自己的一切。他是那个独自前去和命运做交换,把任何苦不堪言埋在心底的所有强者的知己。同时,他眷顾弱者,他把死也献祭,给予脆弱灵魂一次恩赐。 “像你将永生那样生活,准备明天就死”,犹太法典这句话,仿佛就为彼得??巴顿写就。 2006-4-26 (《永不凋谢》,【美】劳伦斯??谢姆斯 彼得??巴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