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黄泰:山木文化与儒家理想的复兴

[复制链接] 10
回复
29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7 01:4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儒家社会的重构是同步进行的。一位学界巨人曾经指出,当今世界,唯有源于印度的佛教和诞于中国的儒家,以及西方科学三者的结合,人类方有光明的未来。在东南亚乃至西方社会,儒家文化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人们所接受认同,儒家文化被赋予现代意义以后,已经给现代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儒家的发祥地中国,如何复兴儒家理想,重构儒家社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长期争鸣的焦点。但在喜好清谈的学者们闭门著书的同时,以实业兴国为己任的企业家们却已脚踏实地走出各自的企业文化,其中不少已闪耀出儒家的光芒,使中国人看到了儒家复兴的新道路,而山木文化即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孔子说克己复礼谓之仁。儒家文化的精华就是“仁道”。天下归仁是儒家理想的归宿,仁者爱人的大同社会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但两千多年的实践却宣告了这一理想的彻底失败,礼崩乐坏永远是现实,仁义道德反倒成了虚伪的代词,孔子竭力倡导的礼教也成了“吃人的礼教”,大同社会已等同于乌托邦。经过20世纪大多时间的喧嚣,各种思想理论在中国人手上都折腾过之后,中国人终于厌倦了洋玩意,开始向传统回归。但随着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企望以传统方式重振儒风,却只成了书斋里的梦想,新儒家们终日高谈阔日,但他们的声音却只局限于学术界和部分知识分子群体,对民间的影响实为甚小。

    在这样一个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下,复兴儒家理想的重担也必然发生转移。当知识分子赖以承担儒家使命的传统社会被现代社会取代之后,则必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生力量来担负这个历史使命,而不知天命的知识分子也只有在书斋中保持那份“为往圣继绝学”的清高了。那么这新的力量是什么呢?就是企业。在当今中国,只有企业才能承担起建构儒家社会的重担,这是与企业在当今中国的重要作用直接相关的,而且随着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的不断加强,这个趋向在将来也会日趋明显。当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与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企业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时,他们也都在直接或间接的接受着企业文化的影响,而社会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变化,直到一个新的形态的形成,人们才会在反思中明白企业对社会转型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

    我们既希望这个新的社会形态是儒家再占鳌头的社会(当然我不是说传统的儒家社会,而是如亚洲四小龙那样,甚至更好,儒家精神的深入人心已成良性的发展状态),则明智的选择是我们当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尤其是贯彻了儒家精神的企业之上,从中我们将增添更多的希望。那么我就以山木教育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例,因为这是我相对较为熟悉的一家企业,也是社会知名度颇高的培训企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该企业的文化建设的确能给怀着复兴儒家理想者以宽慰,所以下面我就以山木文化来说话了。

    曾经有一位网友向我感慨礼仪之邦的中国,如今世风道德的败坏。我半开玩笑的对他说,你去山木培训呆几天,体验下在礼仪之邦生活的感觉。山木礼仪从肢体到表情,从行走到坐立,待人接物都有详细的规定。我手头有本《山木礼仪》小册子,上面有“欠身礼”1条、“15度鞠躬礼”1条、“30度鞠躬礼”1条、“遇见客人礼”8条、“遇见同事和领导礼”7条、“大型会议礼”3条、“小型会议礼”3条、“迎送客人礼”4条、“特殊岗位礼”3条、“电话礼”3条、“其它礼”3条。员工仪表要求:男职员13条,女职员7条。鞠躬注意事项5条。我之所以称赞山木礼仪,并非它的条目繁多,规定细致,繁文缛节我向来认为是不合于当代的。判断一家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属于繁文缛节,不在于条目的多少,而是有无需要。如果有需要,一万条规定也不算多;如果没需要,则一条规定也是繁文缛节。我看过山木礼仪的规定,也体验过山木礼仪,我从中感受到了儒家精神的跃动,并且我认为如果山木礼仪在社会上推广,成为人们乐于接受实行的礼仪,则儒家理想的复兴就迈进了一大步。

    山木教育集团在要求员工的《山木人自律》中写道:“对人要感恩,对己要克制,对事要尽力,对物要珍惜。”这20字体现了山木文化与儒家“仁人爱物”的“仁道”精神的相通。“对人要感恩,对己要克制”即“推己及人谓之仁”,即“克己为人谓之仁”,即“害不加人谓之仁”。“对事要尽力,对物要珍惜”即“不偏不倚谓之仁”,即“胸襟博大谓之仁”。山木文化体现的是克己复礼的儒家精神。山木总裁宋山木先生前不久对员工提出了“履行心的服务”的口号,则是进一步发扬儒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念。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当亚圣之说近于湮没之时,在山木文化中却出现了代圣人言的“履行心的服务”,再次印证了企业在复兴儒家理想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了解山木文化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儒家理想在历史上难于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的体认,即知行的分离。知即理念,行即实践。历史上的儒家,包括今天以弘扬儒家文化自居的许多学者,他们的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有知无行,即使著述等身,终生代圣人言,但却只有沽名钓誉,反被后人耻笑为伪道学,而礼教之受批判,此等“鸿儒”实脱不了干系。知行合一,而后真儒出世。孔子说克己复礼谓之仁,而“克己复礼”就是通向“仁”的必经之途。“仁”是“知”,“克己复礼”就是“行”;“山木礼仪”是“行”,包括《山木人自律》在内的山木理念都是“知”。只有通过山木礼仪才能使员工将山木文化内在化,人格化,达到知行合一。而蕴涵山木文化的山木礼仪,其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那么山木员工在长期认真实行山木礼仪的过程中,他就在“克己复礼”,他将发生质变,即使不能达到“仁”的境界,但也在“仁”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了,而这就是儒家所追求的人生。

    山木文化之所以使我振奋,就在于它使我看到了这么一条道路:如果众多的国内企业都能借鉴山木集团或其它优秀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经验,以儒治企,在企业文化中贯穿儒家精神,那么首先这批企业的员工都将被培养成儒者,企业自身也将因员工素质的提升而获益。然后这种影响力很快将扩及国内大多企业,中国企业的儒家精神化将得到实现。同时以依靠企业为生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也都将自觉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儒风将拂遍华夏大地,整个社会风气将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高度繁荣和谐的社会也将到来。儒家理想的复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盛事,也是中国企业全面走向世界的前奏!

    期盼着中国企业以足够的勇气、毅力和责任感,承担起复兴儒家理想的历史使命!

                         2006年8月5日   

沙发
发表于 2006-8-7 08:23: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之见解非常深刻,深感认同,以商载道,基业常青............

板凳
发表于 2006-8-7 11:38:46 | 只看该作者

儒家思想要从源头去寻找,自汉董仲舒以后渐渐失去了思想的活性,只是不停地在原地打转,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种东西。吃人的礼教----这种说法也并不能为过,儒家思想自此成为维护当权者利益的思想工具,讲究内敛而非外张,最后成为一种制约因素。思想一旦僵化就成为一种腐朽的东西,而对祖宗的崇拜,也使得后人对前人的东西顶礼膜拜,很少有超越,自唐以后这种现象尤甚,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大发明,这些发现都发生在唐以前,而唐朝以后,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曲解,程朱理学,格物致之,更多地只是在原来体系范围内,很少有超越。

文化的源生性也具有成长性,如果将先秦文化这些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璀灿年代的学术思想汇集起来,启发,然后创造,不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4
发表于 2006-8-7 22:11:45 | 只看该作者

儒家文化就是一对垃圾!山木更是垃圾的极品。

5
发表于 2006-8-8 10:41:11 | 只看该作者

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曲解,程朱理学,格物致之,更多地只是在原来体系范围内,很少有超越。

先不说超越,如能返回儒家思想文字后面真正的义趣,已是大功一件,所以,南怀瑾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真是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将先秦文化这些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璀灿年代的学术思想汇集起来,启发,然后创造,不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都捞吧,能捞多少算多少,呵呵!

6
发表于 2006-8-8 13:11:5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知道楼主和山木培训有什么关系,在我眼里,山木培训的愿景就是:绝对不会有人比我更烂。企业使命:能毁多少人就毁多少人,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毁人不倦。

    山木的培训不论环境、质量、内容都是垃圾之极品,就是赚钱不择手段。宁可自己当孙子,只要能挣钱。

7
发表于 2006-8-9 10:29:08 | 只看该作者

  做广告的么。。。

B4 B4 B4。。。

8
发表于 2006-8-9 14:23:05 | 只看该作者
[em06]
9
发表于 2006-8-15 15:48:3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这样子,有那么严重吗????

儒家思想对其学习当然是可以的吗

[em03]
10
发表于 2006-8-15 21:46:13 | 只看该作者

“知行分离”是当今我国各类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大通病,LZ的这一观点我很赞成,确实,“知多行少”、“知而不行”甚至是“知行分离”确实是我们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至于山木集团,也许在“知行合一”上确实是有一些实践,但从LZ的论述当中,我们看到的也多为表象方面的内容,如果能够具体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流失率、企业规模、社会评价、公司历史等定性定量指标的综合描写,读者的判断就会更准确一些。

事实上,我个人对山木不以为然,有两例可以论证:一是宋山木先生亲口所讲,他们在公司创立初期,经常在电影院、机场等地以近于欺骗的方式“找人”、“接客”,而事实上这些人根本不存在,被识破后被驱逐;二是即使到今天,人们已经非常讨厌信箱小广告,可我还是经常在自己的信箱中发现这些尤物,真是躲也躲不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