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佛法入门的好读物:烦恼与菩提

[复制链接] 8
回复
16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1-15 19:4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善知识,这本书是引我向佛的因缘之一。介绍给大家。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9:45:16 | 只看该作者
晕。居然忘了上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5 19:52:3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权限太小。只能上传15k。我已经发邮件给钟声悠扬版主,请版主帮忙。善哉。

4
发表于 2005-11-19 13:59:06 | 只看该作者

麻烦再发送

mariajfz03@gmail.com,这个邮箱很大,应该没问题的。

在麻烦楼主发送一下!

5
发表于 2005-11-19 15:34:13 | 只看该作者

静待......

6
发表于 2006-1-2 21:48:4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邮箱是cleverking214@yahoo.com.cn谢谢楼主给我发过去!!!
7
发表于 2006-1-18 13:44:26 | 只看该作者

哥们的邮箱是chn2005@gmail.com,麻烦楼主或版主给我一份吧,先谢谢了

8
发表于 2006-2-7 11:47:30 | 只看该作者

mom127321@163.com

谢谢!!!

[em01]
9
发表于 2006-3-4 22:05:40 | 只看该作者
烦恼』,即使有情之身心发生恼、乱、烦、惑等精神作用称之;因此,各种情绪和欲望,包括一切世俗、思想、认识活动,都是烦恼。人们於意识或无意识间,为达到我欲、我执之目的,常沉沦於苦乐之境域,而招致烦恼之束缚。一般以贪、嗔、痴为一切烦恼之根由,所以烦恼是诸苦的根源,是生死轮回的总因。

在各种心的作用中,觉悟为佛教之最高目的;因此,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烦恼能损慧命、伤法身,所以只有摒弃一切的欲望,「心无所求」,对周边的事物均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才能摆脱烦恼,达到涅盘的境界。

菩提』,本是梵语,义为觉、智。乃断决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是成佛的智慧或是达到觉悟;即佛、缘觉、声闻各於其果所得之觉悟。

根据《往生论》载,远离一执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慰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此三种与菩提门相违。因此,需生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安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且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从世间有为的相对法说,生死是污染的,涅盘清净的,两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印。若从出世为的绝对法说,烦恼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盘,这是从诸法理性平等来说,不是从事相差别说。

所以,「烦恼菩提」常与「生死即涅盘」并用,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竟。

六祖慧能法师曾论智慧与烦恼的关系,主张用明照暗;即用智慧解除烦恼,他认为做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认识到「烦恼菩提,无二分别」。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体认到,「解除烦恼必须菩提,了脱生死唯有涅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