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梅花拳简介(转帖)

[复制链接] 2
回复
31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3-13 10:1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赵玉侠 于 2013-3-13 10:36 编辑

梅花拳起源
梅花拳起源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河南清丰雷家村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朱永元,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元顺宗甲子年三月三日,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度化二辈老师张朕书,弥勒勤佛下界,一炉行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一辈祖师朱永元出生在南宋末年,并在元顺宗(名达刺麻刺)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三日度化二辈祖师张朕书。朱祖师以忍耐养出真性而得道成佛、成圣,仙羽后赐下明香一柱,二辈老师接领传道,一炉行事,有事一请,师徒既能见面。
另外,梅花拳的百字辈与全真教龙门派的百字辈相同,都来源于全真教邱祖师的百字铭,邱祖师处在金宋之年,成吉思汗赐号神仙,掌全国道教。由此可见《大文底》所记的年代相符合。朱祖师与邱祖师所处的年代都是宋末,他们都主张三教合一,可见邱祖师与朱祖师有极深的渊源,但究竟是何关系,因无确切记载不敢妄言。
秘本《大文底》记载:“二辈老师张朕书弥腊勤佛下界,住江苏徐州铜山县下江山”“老爷大道不许恨天怨地,不许说君无道;......(十不许教规)。老爷去后,赐下明香一柱,王师爷接领传道”“大明隆庆戊辰年设教变化三辈老师王红亮斗吉佛,住江苏徐州配(沛)县城东高家楼(万仙宫三炉行事)”
“三辈领法老爷王红亮。开法四辈孟有德住开州城东老人集,开法四辈邹志刚住山东鸡仙山”
“三辈入神传文”“四辈入仙传武”
“二炉老太母住灵宝昆仑,牛浪山舍教救万人之苦”
“辈老师万历甲辰年舍教度化九家弟子文武。三辈老师王红亮领了收法老爷,教主老师法礼,带领四辈九家弟子,兴法传世,行文教训人礼,孝顺父母,恭敬天地,惜老爱贫,劝人行善,公平仁义,报答五恩,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拔灾救难,内有女灾......只因传世心中乾坤太大,不分善恶,上边一见点化,遭下恶逢,被官囚狱,牢灾千日,非满出苦,化费家业,偶遇老师,假扮红差,言道传世,一言不顺回宫而去,撇下师徒弟子。王师爷传世,捶弑尸手足、剑、刀折当世面,山东流(刘)贼作乱,横抡良民,杀人放火,王师爷见世不平,真香发起,请来佛家天兵,带领弟子打退贼人......四辈师爷孟有德、邹志刚兄弟二人,传世行武行北路,孟师爷传东路,寿终正寝祖茔,安历上蒙。四辈师爷邹志刚传西路内黄县城西流村。寿终正寝新莹安历上蒙,顺德府平阳县马庄集夜晚启欑新莹上蒙。”
梅花拳秘本《小文底》也有同样记载。并记载王师爷下收九家弟子,各自分宫传世,文武并传,孟师爷以手足传世;邹师爷以捶足传世。由此可证,王师爷下收九家弟子各立门户分宫传世,把梅花拳传遍了全国各地。这九家弟子现知道的是:开州老人集的孟有德、蔡吉屯的蔡光瑞、王枣林的王席正。他们都是濮阳开州)东南一带人。山东鸡仙山的邹志刚。其余五位四辈师爷姓名、住址不详,有待考查考。邹、孟二位师爷后开道清丰县西北雷家 召市村和内黄 后化村,开辟了以清丰雷家村为中心的三省十几县的梅花拳圣地。蔡师爷先帮邹孟师兄在清丰教拳,后到北府(邢台)开道,开辟了以平乡马庄为中心的三省十几县的梅花拳圣地。以上记载可以确定,梅花拳始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清康乾盛世
有诗为赞:
梅花武功实堪夸 豫北寻根在雷家
雷家先师功夫好 三省十县遍开花
代代相传四百载 中原古梅第一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邢台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韩其昌。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广宗县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目前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物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花拳历史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梅拳秘谱》上说:“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余世矣。” 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据梅花拳经典《五护纲领》记载:“周昭二十五年,古佛生焉,居伯阳(老子)之后,占仲尼之前”。“古佛”即东方离,化名云磐,住在西域天磐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不是指现在的八卦拳、八卦掌),一为“梅花”。其中,八卦为行路拳,梅花为看家拳。有“出门合八卦”,“回家踏梅花”、“东昆仑八卦神掌,西昆仑梅花神拳”之说。周昭王乃西周第四代君王姬瑕,姬瑕称王是在公元前十世纪末,也就是说,东方离创拳、传拳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这样一首歌谣:
先有武当后有天
俺比武当还当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
留下树林和山川
这几句歌谣充分说明了云磐始祖创建梅花拳的历史之久远。云磐始祖下山传拳时,时逢满山梅花开放。于是,他据梅花五瓣而定五行,取梅花迎寒而放之意,外干枯而内丰盈,下盘节而上通天。招数似疏而密,伏机而待,变化无穷。具阴阳五行之资,又通八卦之神妙。朵朵梅花又预示着世间每一个弟子,于是,给自己创建的拳命名为“梅花拳”。
梅花拳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王秋白,齐建文、楚庄明、宋定国、吴龙军、秦穆和六人创立“梅花五虎拳”。公元前223年(秦王政24年)梅花拳正式立谱,写成拳谱传于后人。第一部拳谱叫《五虎七星拳》。梅花拳共有四大谱、四小谱。第一小谱是在公元前208年(秦二世2年)立;第二小谱是在公元9年(新朝元年)立;第三小谱在公元49年(汉光武帝刘秀建武25年)立;第四小谱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立。
梅花拳至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有了新的进展,起了更大的变化。四大谱被定为祖谱,祖谱又分为十二小谱,十二小谱又成为十二派。十二在全国迅速发展开来,由梅花精拳改为梅花拳。四大祖谱改为“梅花令”。以“正忠令”为祖。于此,全国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龙门派、青龙派、金龙派。
从公元前479年至公元1628年,梅花拳已发展至170代;从公元1628年至今,又发展了28代;从公元前面479年至今,全国梅花拳已传承了198代。
梅花拳变革

     《梅花拳秘谱》上说“夫我国拳术派别之众百有余门矣,但溯其源泉则一也。盖学者侧重于身体之一部,而展其所长另创一家,而门派生焉。迄今犹能保持原有状态具存者,仅梅花拳耳。”也就是说,其余门派的派生,是因创造者只是改变其门派的一部分,而没有继承它的全部。或者从本质上部分或全部改变。而梅花拳则不同,在它长达3000多年的梅花拳史上,虽然经过几次较大的变动,但其根本“以武之心”没有改变。它那“锻炼身心、治病救人、技击制敌、开发智慧”的功能也没有改变,仍然维系着“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理念也没有改变。它历尽沧桑,几经巨变。至今仍然能保持着的精髓和原貌 ,的确堪称是我国武术界的一大奇迹。
       梅花拳在其长达近3000年的历史上有几次较大的变革,每一次的变革也使它变得更加完美。第一次变革是在梅花拳第一大谱的形成。由华山道长董法利先师立。当时者有七人:董法利、关风龙、于进海,河北省平乡县人;杨天峰。江海青,河北省曲周县人;刘进玉、张玉峰,山东省泰安黄家岭村人。七位先师写成拳谱、拳书、拳规传于后人,书名叫《七星花拳》。第二次变革是在唐贞观17年,第二大谱的形成。当时有十二位先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立。他们是:关青玉、杨玉海、王金停、张建才、张建生、吴世江、吴风芩、王纪论,江玉风、杨忠、马金华、孙可升。这十二位先师修书写成拳谱、拳规传于后人,书名叫《梅花杆枝梅》。
       第三次变革是在宋代赵匡胤12年,第三次大谱的形成。由关青玉的后人关升风、张建才的后人张洪金、王金停的后人王大龙等修书成谱传于后人。公元1135(宋高宗赵构年间),梅花拳弟子曾有过一次较大的集会,王重阳创在梅花拳的基础上创“全真教”,在昆仑山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称“全真七子“。他们中间真正把梅花拳传留下来的只有丘处机,他把佛、道、儒文化充分融入梅花拳中,并改变了王重阳“不入仕途,自放草泽”的初衷,和师叔“老顽童”周伯通及郭靖等爱国将士襄阳城拒敌,成为梅花拳史上第一次爱国运动的倡导者。是梅花拳“邱祖龙门派”始祖。卒于公元1227年,享年79岁,葬于北京白云观。留有一首五言绝句真言:“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到明万历年间,后百代第二代师祖张山将它作为梅花拳的排辈宝号。后来,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和北京白云观主持首明道人有将邱祖这无言绝句真言合续至一百字。于是就有了梅花拳的百字排谱。
       第四次变革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定国公徐达、张长卫,王大山、杨传中、丁继芹、周定来、徐光心、曹新明、金龙(刘爱斗)十人修书,写成拳谱、拳规传于后人。
梅花拳从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有了更新发展,起了更大的变化,迎来了它的第五次大变革。四大谱被定位祖谱,在祖谱内分为十二小谱,十二小谱成为十二支、十二派。十二派在全国开始流传。由梅花精拳改为梅花拳。四大谱被尊为“梅花令”,以“正忠令”为祖。自此,全国各地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龙门派、青龙派、金龙派。
龙门派是第一家,掌门人张山。龙门派又分四支:龙门支、向阳支、桃梅支、杆枝梅龙门支掌门人张山,家住徐州铜山县小尖山村;向阳支掌门人苗进风,家住河北省邢台风门村;桃梅支掌门人张程,家住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杆枝梅掌门人李全生,家住曹州
       青龙派是第二家。掌门人周传玉。青龙派分四支:青龙支、迷忠梅、见地生根无龙手、笑梅连声不问门。青龙支掌门人周传玉,家住黑龙江省放牛村;迷忠梅掌门人王志心,家住黑龙江省黑河柳村;见地生根无龙手掌门人孙大海,家住牡丹江柳林村;笑梅连声不问门掌门人杨忠天,家住牡丹江拉勾村。
第三家是金龙派,掌门人赵忠武。金龙派分四支:金龙支、一枝梅、落地梅、无叶杆枝梅。金龙支掌门人赵忠武,家住山西省辽县;一枝梅掌门人李春虎,家住山西省榆社县;落地梅掌门人徐伟胜,家住山西省平顺县石城;无叶杆枝梅掌门人张龙生,家住山西省襄恒县土苍底村。
       梅花拳的第六次大变革是在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将梅花拳大架改为小架。这在小架梅花拳《根源经》中明确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在辈分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充分表现了张从富大度、宽胸的宗师风范。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由于改创为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起梅花拳这一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来说,小架梅花拳的产生及发展却超越其任何时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小架梅花拳

     中国小架梅花拳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在辈分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充分表现梅花拳教理的深度。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起梅花拳这一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来说,小架梅花拳的产生及发展超越其任何时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梅花拳传承

       梅花拳传承谱系详见平乡王铁庄,广宗县后马井,这两个传本较为完全。
       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梅花拳后百代是从“甲社”始祖开始的,为后百代第一代始祖。于明万历戌子年(公元1588年)传拳至徐州城南铜山县小尖山村张三省(又名张山),张三省是梅花拳第二代师祖。张山传至徐州沛县八里庄周安邦(曾做过陕甘宁总督)的六个儿子:周正元、周正亨、周正利、周正贞、周正传、周正法。周正法为梅花拳第三代师祖。周正法传至河南省开州蔡起屯蔡兴道,蔡兴道为梅花拳第四代传人师祖。蔡兴道传于河北省平乡县前马庄张复、直隶大名府内黄县八里庄村杨炳(康熙年间武探花、二等侍卫)。张复为河北梅花拳第五代师祖。张复传于河北省平乡县前马庄张好学、南和县郑庄郑守掌,郑守掌、张好学为梅花拳第六代师祖。郑守掌传于河北省平乡县八辛庄赵学义、张从灵。赵学义为梅花拳第七代师祖。赵学义传于第八代张从富,张从富为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独创小架梅花拳,为中国小架梅花拳始祖。河北省南和县善友桥候魁元(曾做过山西安察司)、河北省曲周县耶律寨耿茂春、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古刘士英、河北省平乡县马第二町李进友(李老奎)、河北省平乡县史第二町史聪明(史孝彦)、河北省平乡县冯马张老敬等是张从富弟子,为梅花拳第九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五座楼王河清(张老敬徒)、河北省平乡县东田庄王法胜、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王文道(李进友徒)等为梅花拳第十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王荣贵(王文道之子)、河北省平乡县旧城东大街路天祥等为梅花拳第十一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王山根(王荣贵之子)、河北省平乡县史二町傅金铭等为梅花拳第十二代师祖。河北省威县沙柳寨赵三多、河北省威县翟庄李廷吉、李廷贵等为梅花拳十三代传人。河北省平乡县张第二町张洪印、河北省平乡县田第二町田尚田、河北省武强县西王庄任俊杰、河北省平乡县李杨村李长德(曾任平乡县县委书记、烈士)等为梅花拳第十四代师祖。河北省武强县西王庄赵英廉等为梅花拳第十五代传人。河北省平乡县油召桥马清雨(曾任平乡县梅花拳协会会长)、河北省深县北院头村韩其昌(有“沱南侠”之称,中国梅花拳协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为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北京·中国警官大学武术教研室教授韩建忠、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燕子杰、广东佛山大学教授李明清、河北省平乡县田第二町田长海等为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加拿大安瑞德等为梅花拳第十八代传人(十八代一下略……)。
中国小架梅花拳在我国各地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小架梅花拳在河北省平乡县八辛庄诞生以后,因它的缩、小、绵、软、巧等优势,更适合习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单就发生在张从富身上的故事就让人叹为观止。“京城救驾”、“传拳骆驼牧”、“一步两眼井”、“张从富看戏”等佳话至今还令人传送。张从富有九个弟子,个个文武双全,内外兼修,也留下了许多会计人口的佳话。如“候魁元大闹河南町”、“耿茂春海州办案”、“史聪明皇宫教拳”、“李进有传拳章村煤矿”等(以上故事在本站《梅花轶事》栏目有祥叙)。充分显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力,也可以说是小架梅花拳牛刀小试,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才真正了解了小架梅花拳,争相学习梅花拳很,快遍及平乡县八辛庄(八个村)、宋夏庄(四个村)、来重町(五个村)、霍林寨、第二町(五个村)、油召桥(三个村)、杨村(三个村)、下町、上町(四个村)田庄等附近村庄已经威县、广宗县、任县、曲周、南和县等周边县。从第十代起,众弟子谨遵师训开始向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传授梅花拳,十代王法胜、王河清、王文道,十一代王荣贵,十二代王山根传山东梁山、白帝、汶上、阳谷、文安、运城等地,培育出了许多文武兼修的弟子。十三代李廷玉、李廷桂传武强、深县、献县、饶阳等地,
      中国小架梅花拳传如入山东省梁山是从第十代开始的。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梅花拳第十代师祖王法胜(张从富之徒孙、河北省平乡县东田庄人氏),尊师训至梁山马振杨村,立坛场传梅花拳文武大法,授技于王大才、王大年、王大武等王氏族人,从此声名远播。时有杏花村冯氏、宋史、刘氏等求艺甚笃,梅花拳遂传入杏花村,今梁山镇张垓村。位于梁山东麓的张垓村,原名杏花村,清嘉庆年间,因村人习练梅花拳,为纪念梅花拳小架练法创始人张从富而改名为张垓村(---据《梁山武林》,梁山县政协文史委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自习拳以来,张垓村历来不乏武林高手。尤其清末民国初时期,更是高手云集。其中冯远臣,宋声君、冯天街、刘延禄、刘延祥、刘延信都是其中佼佼者。他们个个血气方刚、正义凛然,留下了许多会炙人口的故事(他们的经典故事在中国小架梅花拳网站《梅花轶事》栏目有祥叙,敬请欣赏)……
数年后,梅花拳第十代师祖河北省平乡县五座楼王河清(张从富之徒孙、张老敬之徒),字海晏,第十一代王致敬、第十二代王文起祖孙三人传拳至梁山县姜家庄。还有河北省威县翟家庄李庭吉传张垓村刘玉美,山东省临清第十四代祖师王廷梅传马振扬村王清月、王清章等人。梁山众弟子诚心求艺,内修外练,成名者不计其数。仅拿马振杨村来说,就代代名人辈出:十二代代表人物有王怀斌、王怀询、王有德;十三代代表人物有王本城、王本堪;十四代代表人物有王仁贵,王仁怀、王仁忻;十五代代表人物有王清月、王清章;十六代代表人物有王惠珍、王惠雨、王惠梅、王忠仁;十七代代表人物有王保义,王保臣、王保朝、王保柱等。
       中国小架梅花拳传入梁山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技击制敌的作用,而且还能治病救人和开发人的智慧,特别是小架梅花拳文理既博大精深、细微玄妙,又包罗万象,被梁山人们誉为“通天地”的学问。故梅花拳弟子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也正因为如此,小架梅花拳在梁山传播的又快又广,成为门徒众多的一大拳种。中国小架梅花拳在梁山的分布情况:梁山镇主要集中在后集村、张坊村、马庄村、前码头村、冯屺(ya)口村、馍台村、马振杨村、郝山头村、张垓村、郭庙村、独山村、后孙庄村、李庄村、姜庄村。拳铺镇主要集中在盛庄村、蔡庄村。馆驿镇主要集中在张桥村、刘庄村、王庄村。小安镇主要集中在北唐庄、西唐庄、干鱼头村、宋庄、范庄和黄河涯村。寿张集乡主要集中在东孙庄、和蒋集村。大路口乡主要集中在大张村、大乔村、祈辛庄村。黑虎庙乡主要集中在西河村、西小吴、高楼、田那里、李庄、大张村。杨营镇主要集中在大候村、李阁村、太平王村、洼李村、刘庄村和西李庄村韩岗镇主要集中在孙庄。至今,小架梅花拳在梁山县已传承了11代。
       由此可见,中国小架梅花拳在山东省梁山县的传播和普及,为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梁山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小架梅花拳传人衡水武强始于1844年之后,威县翟家庄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为梅花拳第十三代传人……在武强大王庄收徒授艺(---武强县志)。1844年后,外国传教士在威县强拆民房、庙宇,兴建洋教堂。激起梅花拳第十三代弟子李廷玉、李廷桂兄弟二人的愤慨,为敌外侮,率众焚烧了洋教堂。此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嚣张气焰,恼怒的洋人让清政府派兵镇压(此为“义和团”运动的导火线)。寡不敌众的民众被冲散,李廷桂入狱(后越狱逃到山东梁山),李廷玉隐姓埋名来到武强,在“张半朝”家庙中栖身,靠干点零活度日。一日,李廷玉在家庙里练拳时,恰巧被前来家庙边池塘洗澡的几个年轻人看到,众人央求李廷玉教他们练拳,于是小架梅花拳在武强传播开来。李廷玉最出名的二十大弟子称“京南二十侠”,他们是:任起元、段步元、赵锡三、赵太和、张丙为、张博彦、张迈千、赵崔和、段步修、程清川、高智平、程三山、程焕齐、程殿忠、程大锡、程访兴、程殿魁、徐万顺(抄自李廷玉、李廷桂墓碑,光绪十六年)。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四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设擂台,号召天下武林高手来山东打擂,武强小架梅花拳负责人派出任树谭、李万兴、王国章、王道隆、尹解章、尹桂芬、、尹国华、王瑞图前去打擂,以六场连胜、五场平局的好成绩,打出了小架梅花拳的威风,台下众人齐声赞道:“武强、武强、武艺高强”。值得一提的是小架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韩其昌,深州市阮头村人,拜赵英廉为师习练梅花拳,武功造诣颇深。后任北京大学武术教授,弟子上百人,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地。韩其昌还在梅花拳理论上有所建树,为传承和发扬小架梅花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子韩建中子乘父业,继续研究和发展小架梅花拳,我国公安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特别是2007年他组织的中国《武林盛典》大会,使中国传统武术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一批武林精英脱颖而出。梅花桩拳传人宋启振获得2007年度总冠军,小架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武龙水获得了2007年度“中国武术传统技法大奖”。
       中国小架梅花拳从张从富创建至今,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自张从富救驾、轰轰烈烈的“义和团”扶清灭洋义举、山东打擂到今天的《武林盛典》大会的角逐,都充分显示小架梅花拳的威力,在中国武术界也曾几度辉煌。如今,中国小架梅花拳已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健身的今天,在众多梅花拳人的共同努力下,小架梅花拳一定能会走进我国的大江南北,千家万户,为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发挥出它更多、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梅花桩事业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
       早在1988年在山东大学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就已经有人开始学习梅花拳。1990年10月济南召开的“义和团运动起源与现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山东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和十七代梅拳弟子燕子杰教授就曾著文介绍了梅花拳的历史、组织和活动,并带领了来自美国、日本、菲律宾等七个国家的四十余名中外历史学家,专程去河北省广宗县观看了梅花拳的武功表演。从此,梅花拳的名声传遍了国内外,并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文化界和武术界的极大关注。随着河北各县梅花桩协会的相继成立,中国的梅花拳运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这时起,在山东大学学习的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也开始向我们学习梅花拳。 特别是1992年「山东省梅花桩研究交流中心」成立以后,我们认识到培养、训练外国弟子的工作,关系到梅花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认真计划,派专人负责教练他们武功,翻译了一些梅花桩的文章和教材供他们学习,定期由燕子杰教授给他们讲授梅花桩的历史、拳理和优良传统。几年来以山东大学为基地,陆续培养、训练了美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比利时、奥地利、韩国、斯洛伐克、英国、瑞士、以色列、法国、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他们在梅花桩武功锻炼中非常刻苦,并努力学习梅花桩的文理知识,了解梅花桩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我们还多次组织这些留学生和外国友人去河北省的威县、广宗、平乡、武强,山东省的东明、聊城等县市梅花桩盛行的农村去参观学习,访问当地的梅花拳老人,参加那里的“亮拳比武”活动。 这些外国弟子们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回国以后大部份仍和我们保持着联系。有的不但自己练功,还把武功教给亲人或朋友,或者介绍自己的朋友来中国学习梅花桩。有的外国朋友为了能更好地传播梅花桩,回国后经过几年的筹划与努力,又寻找机会来到了中国济南再次学习梅花桩。如丹麦的尼古拉、德国的费迪克、美国的珍芝尔、意大利的李莎、以色列的奥戴德等都是这样的。 1995年燕子杰教授接受法国雷瑞松、以色列毛根斯坦等人的邀请,赴法国、丹麦、比利时、德国、以色列等国访问,又把梅花桩的种子撒到了欧洲。1998年燕雁和任军民被邀请赴法教拳以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法国的梅花桩运动已逐步走向了正规。 自从1996年加拿大的梅拳弟子安瑞德和李婉恩,邀请燕子杰教授访问加拿大以来,加拿大的梅花桩运动一直在正常发展着。目前,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都有了自己的梅花桩组织。
梅花桩事业传播发展的特点:
       自古以来梅花桩就有文场和武场的活动,它的流传和发展也是“文武齐全”的。文场敬祖师、掌管着世代流传的经书、辈谱,文场老师在拳派内都是德高望重、文武兼备的老前辈,平时能医、会算,为人排忧解难,教化弟子、维护拳派的团结和优良传统,用文理的精神指导整个拳派的活动。武场的活动就是练习武功,由于梅花桩武功是「无字真经」,它练神练气、开发智慧,有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梅花桩武功是梅拳弟子们的入门和基础。 梅花桩文理也就是提高到哲理层次的拳理,由于它深刻而基本,能适用于万事万物。它不但是梅花桩拳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梅花桩拳法的最高理论和真正精髓。 梅花桩拳派这种“文武齐全”的活动形式和流传特点,是其它任何拳派都没有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梅花桩的文教与武教合一,武功与武德成为一体。拳法即是智慧,练武就是学习。梅花桩拳法中的拳打脚踢,才有了灵魂和生命。梅花桩武功在世代流传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天下梅花拳是一家”的团结局面就是这种优良传统的体现。正是由于梅花拳文场活动的存在和它的领导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发动并领导了义和团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因而梅花桩武功,已经不仅是一个拳术,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证明,梅花桩是不能文武分离的。文理如果失去了武功做基础,就成了玄虚的哲学或说教,人们已不可能理解它,更不可能在万事万物中发挥作用。同样,梅花桩武功如果失去了文理的指导,就变成了单纯的拳打脚踢的运动。很快也就会被世俗的观念所污染,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宝贵的价值。在拳派的活动中也会杂念丛生、邪风四起,再也维护不了团结进步的局面。 因此,在梅花桩的流传和发展中,不论是纯文或是纯武都是不齐全的,这样的流传和发展也不会是长久的。我们在全球传播发展梅花桩事业的原则,就是要全面继承和发扬梅花桩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各国进行梅花桩知识的宣传教育时应是文武一体的,在进行梅花桩活动和建立梅花桩组织时则是按先武后文的顺序。一个真正的梅花桩弟子是不能忘“本”的,这个“本”不仅是尊敬自己的老师,更要信仰梅花桩的祖师。这个“本”又是梅花桩的道德、智慧和基本的精神。燕雁和任军民在法国传播梅花桩的活动中,正是坚持了这个原则和精神。才始终站在不败之地。
梅花桩武功
       武功是一个拳派的基本内容,武功则主要是由功法、套路和拳理所组成的。梅花拳是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种拳术,我们从它运动的特点和拳法的特殊结构就可以看出:
       一、梅花拳是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架子”的构造就很特殊,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它们在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的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和变化简单的,随著功力加深和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和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可以因人而异,随时编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这种拳法结构的特点反映了宇宙万物千弯万化,无穷无尽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有拳、有艺,有了一成不变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艺了。正如“道无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变而不变,有而无的,它也是“无形”的。不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法,就无法理解梅花拳的这种特殊结构。
        二、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练拳时“桩步五势”要站桩,要静止不动:“行步”是不断变化的动作要迅速轻灵,这一动一静两种极端的情况要在一个拳路中交替出现,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练法。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据,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运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动为阳,静为阴”,在“桩步、五势”中的“大,顺,拗,小,败”五热又与“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对应。五势之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按五行相生相之理不断变化衍生”。其余如“刚柔”,“起落”,“进退”皆可谓阴阳。梅花拳“架子”的结构和变化,正是一幅“太极图”的景象。梅花拳若要练好,就必须在练“架子”时“动静”要互根;“刚柔”要相济;“起落”“进退”要灵利。这也就是“阴阳不测之谓神”使拳法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道理。
         三、在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和对练拳路“成拳”中都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何谓“四门八方”?即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也称为四正四隅。此外在梅花拳的掌法,拳法和腿法中也要有“九宫之变化”九宫也就是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及中一点,拳术的变化也是人体的一种形体的动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思维是一套直观的形式化系统,它具有巨大的可纳性。梅花拳把各种拳法的变化和应用都在八个方位上考虑,或者都要符合“九宫”之数,使得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根据八卦爻变道理使其拳法有无穷的变化。
四、在梅花拳的“架子”中因有“桩步五势”和“行步”的不同练法,“桩步五势”可练全身之气。练时要凝神,聚气,调息,懂聚气之法,这显然是在“练内”。而“行步”是练步法法之轻灵迅速,这主要是“练外”的,因此它是“内外兼练”的。
        不论在练“架子”或“成拳”中都要一气贯串,一气呵成,不散不乱,内外一体。自始至终都要练形,练气,练神。先要“形气合一”再“神气合一”达“精气神一体”即“浑元一气”。
梅花拳拳法中也把人体看做一个小天地,本“天人合一”之理。练拳必须知“四时行功加减”及“易筋经”之道理。梅花拳练拳之目的是要“先固根本”即:“仙炼之则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内丹既成,灵妙莫测,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人圣上乘可登,若云制敌犹其小焉者也。”
上述精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正如朱熹说的:“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实际上若细心观察,在梅花拳的“架子”中两手的动作都在空间全方位上划出了一个个的太极图。
由上述讨论的梅花拳武功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看出,梅花拳拳法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八卦变易之理、浑元一气的整体观等。如果不懂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法也就无法理解梅花拳的拳理,也不能炼好梅花拳武功。梅花拳弟子们都知道,梅花拳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一种拳术,在武功锻炼过程中拳法理论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常常要一边练功,一边学习拳理,还要在锻炼过程中对拳理不断地体会,领悟。因此,梅花拳武功的锻炼过程也就是一个传统文化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过程。
       当梅花桩武功练到高级阶段时,就要懂得炼神、炼气之法,对此就要进行修心养性的文练。如前面所说,内丹养成,除武练外丹之外,还要用温养之法,也就是文练的方法。因此文功实际上就是武功的高级阶段。现在我们看一看梅花拳文场中文理的主要内容吧!文理,是梅花拳文场中比拳理更高级的理论。它是指导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动特别是文场活动的理论和依据。文理主要以手抄本经书的形式世代流传下来,也有一些辗转抄录的另散文字和图谱。它们都被奉为比生命还贵重的至宝,被严密收藏,绝不轻易示人。我们在调查中经多次艰苦地说服工作,才看到和抄录了其中一部分,虽未详尽,但也看出了梅花拳的主要指导思想及其文场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文理主要取材于佛、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但其内容主要是与修心养性,炼气炼神有关部分。虽然其中仍保留一些神、佛、仙、道等宗教词语,但其含意已经变了,成为炼神炼气的功法所使用的名词了。就连儒家学说和易经中的语句也是如此。例如:“三纲五常”,在讨论修心养性时,人的精气神谓之三纲,心肝脾胃肾谓之五常;在讨论拳法和练体时,天地人称为三纲;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就是五常。在梅花拳的任何拳法和功法中对方向都很重视,又如:在易经中艮卦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是指文炼中的两种功法(艮背)与(行庭)能止念凝神忘形的境界等。在文理的经书中也有一些神佛传道的故事,但这都是有所指的,主要是指导梅花拳发展、流传的历史,并给于对梅花拳的发展、传播有卓越贡献的祖师某些尊称,以示纪念。梅花拳祖师怕弟子们学文理时看不懂经书中隐语和借用的词语,还有一段文字说明。“讲道不离身,打铁不离砧,大道分明在人身,迷人不知向外寻,泥胎木象都是假,铁打铜铸也不真,修行不遇名师点,枉费徒劳一片心”。这里所说的“道”、“大道”、“修行”当然都是指导炼功了,明确指出文理的内容不是宗教迷信,而是修心养性的功法。此外又能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这里所说的“佛”是指(长生之道),而“灵山”“灵山塔”就是指的(心)了。注意,炼功中的“心”可不是心脏,而是指导的产生意念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梅花拳文场主要是炼文功,也就是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炼文功必须要心静,清心寡欲,摒除一切杂念,清静无为。文理中就吸收了很多佛、道两家在修行时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如佛教中的“三皈五戒”,即皈佛——元神;皈法——元气;皈僧——元精。五戒——杀、盗、窑、酒、妄。道教中的“三宝五行”,即三宝——精气神;五行——有仁慈——属木利于肝;有义气——属金利于肺;有礼让——属火利于心;有智慧——属水利于肾;有信实——属土利于脾,等等。文理中还有很多内容是谈功法的,如:“由凡希圣圣希天,反转洛书参静禅”、“要知性命在何方,离坎爻中是祖乡”,“去妄存灭悟本空,正心反内守灵宫,希贤希圣希天容,一念不生万法通。一条大道少人奔,寻至玄关始入门,养性灵台身有主,神存至善魄成魂”。以上都是修心养性,入静调息之法又如:“修行不论行往坐卧,天门常开地户永闭,专意观看书,神不外游,气不耗散,久久锻炼自然心空,心空发朗体卦虚空,久而行之自然金丹成就。见性明心忽然惺悟,认得元性从何而来,往何而去,脱离生死返本皈源”。以上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根本大法。注意这里不仅谈的是功法,还有些炼功时的感受体会。又如:“我大道言面壁非有别件,端叠生闭双目如同泰山,去不追来不想不生一念,恐不视惧不惊不开一言,。无天地无日月无桉无殿,无飞禽无走兽无水无山,无人相无我相无纷无乱,无寿者无众生无火无烟,知止定定后静灵光闪闪,如此辰居其所龟息绵绵,心忘形性忘心真灵不散,静之久忽然的元神出关,见天地和三光百般景现,这乃是身内道显发外边”。这是一个静坐修行的功法,这里不仅是功法还有练功者的感受和思维活动。注意文炼之人当功夫达很高境界时,常常引发出人体的特异功能,因此他们的思维和感受是一般人很难理解体会的。这也是文理非常深奥,一般配人很难懂的一个原因。在文理中常把炼功者称为修道之人或佛门弟子,把求得长生或练习文功,武功之理称为无字真经,如:“金檩金梁金庙台,红门落锁无人来,你说你是佛家真弟子,为啥不带钥匙来?莲为钥匙性为簧,无字真经法内藏,真性打开三簧锁,一条明路到家乡”。这里说的梅花拳文功的要点:一个是“莲”—即舌抵上腭,使内气做周天循环;一个是炼性,炼成“真性”,这也是“性命”双修的意思。
       梅花拳根在平乡,花开四方。自清初以来,以平乡为中心,梅花拳遍布冀、鲁、豫,辐射全国十数省市区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平乡县253个行政村,村村习练梅花拳,有梅花拳班(队)的村庄占70%,其中大班几十人,多者百余人,小班十几人。在二十世纪80年代经常习练梅花拳者多达6万余人,其中在班练习者万余人,散练者五万人。广宗、威县、巨鹿、南和鸡泽、永年、巨野嘉祥沛县等县市习练人数也较多,其中广宗有65%的村庄习练梅花拳,弟子达到4500人。自1991年以来,平乡县共举办"中国"*平乡梅花拳联谊会"16届每逢正月十六日全国各地及国外20个国家的弟子、弟子到后马庄邹氏墓群寻根祭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十几年来,平乡县多次组织梅花拳武术队参加省市及亚太武术交流会,并多次获奖。
内黄梅花拳
      梅花拳是一个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的优秀传统拳种。习练时以五种姿势进行,并且呈梅花状,故称梅花拳。内黄梅花拳是明末清初由梅花拳第四代传人邹志刚、孟友德传入内黄。他二人一个传拳,一个传掌。清朝顺治年间,内黄后化村的王登榜、内黄丁庄的杨炳先后拜梅花拳四代传人邹志刚,蔡光瑞为师,正式习练梅花拳,同出一门、情同手足的王登榜、杨炳师兄弟,经常在一起交文习武,切磋技艺,拳术长进极快。杨炳得梅花拳真传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好武艺。《内黄县志》和《彰德府志》称杨炳“虎项猿臂,技勇绝伦,作文雄壮,下笔立就”。具有文韬武略之才的杨炳,起初并无仕途之意,他倾其所艺,在内黄广为传授梅花拳法。许多得意门生学成之后,便到附近地区创办武场收徒传艺。众徒知其先师杨炳是内黄县人,所以称自己习炼的梅花拳为内黄梅花拳。
      内黄梅花拳自开创以来,有“文场”、“武场”之分。而且“文场”指导“武场”。其“文场”以佛、儒、道和周易理论为指导,教育门内弟子遵“三纲”沿“五伦”、袭“八德”,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武场”以古代兵法思想、军事谋略为指导,要求门内弟子刻苦练功的同时,以静止动,避实击虚,敢打必胜,胆气为生。内黄梅花拳动作结构对称,紧凑动静分明,刚柔相济,连打带拿,一气呵成,一切动作以柔顺为上;强调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练。因其招式朴实,变化多端,攻防技击性强,既可养身健体,又可开发人的智慧,因此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康熙五十一年冬,杨炳在壬辰科武殿试中被康熙点为武探花。后授其为御前侍卫兼京营都司。后因政绩突出,又加封为通议大夫。杨炳得中探花进京后,将内黄梅花拳术在京传授。但没有公开拳名,至今,北京梅花拳习练者还称其练的是“老杨拳”。
      乾隆初年,杨炳辞朝返乡,侍奉老母。为使内黄梅花拳永代相传,发扬光大,规范发展。已近70岁的杨炳在乾隆七年(1742年)写了梅花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著《习武序》。《习武序》汲取了中国古代兵法精华,又揉进去了儒家、佛家、道家、易学的深奥思想和法则,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色,被包括内黄梅花拳在内广大梅花拳习练者奉为瑰宝,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广为流传,为义和拳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杨炳同时在运河西岸广收弟子,趋庭施教,为义和拳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例如义和拳运动的发祥地——河北咸县沙柳寨,山东冠县梨园屯等梅花拳的故乡,到现在拳民还称他们的拳术是“杨炳师爷传授的”。梅花拳发动并领导了清末的义和拳反帝爱国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杨炳和他的《习武序》功不可没。
      由于梅花拳弟子从政者极少,文字记载也很少。只有杨炳一人竞技而胜获探花,加之其著《习武序》流传很广,因此,杨炳是梅花拳史上具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代宗师。
内黄梅花拳,花开四方,香逸万里。自杨炳始创以来,以内黄为中心,遍布冀、鲁、豫等地,辐射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至今内黄县531个行政村,村村习练内黄梅花拳,多者百余人,少者十余人。自1990年以来,先后有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内黄梅花拳弟子来内黄寻根祭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


扩展阅读:


  • 1
    梅花拳网站http://www.meihuaquan.net/
  • 2
    中国小架梅花桩:http://www.xjmhq.cn/
  • 3
    中国梅花拳网http://www.zgmhqw.com/
  • 4
    武育文化http://www.meihuawuyu.com/portal.php


沙发
发表于 2013-3-13 11:15:02 | 只看该作者
这你也能找到,论坛很强大的说
板凳
发表于 2013-3-15 08:03:18 | 只看该作者
好事,谢谢楼主资源共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