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 [转帖]

[复制链接] 2
回复
82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3-29 00:4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居伊·德·容凯尔(Guy de Jonquieres)
2006年3月16日 星期四
 
 

国计划经济已经消亡;中国国家经济控制万岁。这是本月全国人大会议传出的矛盾信息。世界该相信那一条?中国全国人大好比一个庞大的橡皮图章,发挥议会作用。

匆忙拥抱市场经济原则25年后,中国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迅猛的改革努力正遭遇日益强大的阻力。要求改革减速甚至倒退一度被视为异端,现在却有人公开表达这种观点。

迄今,这些观点尚未扑灭改革开放的火焰。本月,有数十年历史的经济增长目标被放弃,使市场力量能够更自由地发挥作用,就清楚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国家计划走下坡路已有多年了。在中国喧嚣的“新”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板块掌握在私人手里,不服从计划部门的微观调控乃至精确监督,使它们的预测再三出错。中央制定的目标“自我否定”,因为地方政府把它们视为要超过的最低目标,令固定资产的长期过度投资更为严重。

 

不过,尽管北京大声呼吁市场自由,并在人大政策报告中再三强调这一点,这种呼声在越来越强的反对意见中难以听到。这些反对意见的主题是:够了,该让马克思主义指令经济回来了。

迄今为止,倒退主义者仍是没有组织的群体,没有明显的领导。他们也尚未制定议程。但他们越来越多地展现挫败议程的力量。就在上周,他们击退了加强私人物权的法案。

三个原因使他们的论点产生了共鸣。第一,一些政府官僚想要夺回在改革开放中失去的地位,他们提供了默许支持。第二,有一股敌视外资的风潮,指责国有银行把股权“贱卖”给外国人就是其体现。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收入严重不均越来越普遍地遭到人们的痛恨,并在农村地区引发越来越多的抗议,导致情绪紧张的领导层增加农村支出,尽管这种支出数额很小,基本上是一种象征姿态。

事实上,农村的不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员的贪婪和腐败所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而不是减小)改革力度。然而,改革者往往置不安的基层民众于不顾,甚至损害民众利益,因此自身很容易成为批评对象。

一个大问题是,在经济上走老路的思绪,只是对昔日确定状态的依恋,还是严重反弹的开始?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的改革。改革者把市场资本主义看成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不打算放弃国家(更准确地说,是党)对从银行到电信各个产业的控制权。在私有竞争对手付出代价的情况下,这些国有产业继续享受优先获得信贷和市场的条件。

中国政府期望市场力量让国有企业表现得更好,而不是让它们破产。招商引资政策的宗旨与其说是吸引资本,不如说是获得中国打造具有竞争力产业所需的现代技术和管理诀窍。

宏观目标是让中国富起来,这既出于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在意识形态上已失去号召力的共产党,一直在通过稳步提高生活水平寻求执政合法性。令人喘不过气的经济增长、扶贫攻坚和大城市奢华的致富文化,都印证了党的成功。

但收益是不均衡的。不平等现象已更加严重,城市收入超过了农村收入。不断上升的期望,加深了不富裕人群的不公正感。他们不再顺从地接受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警告。

对此,主张走老路者的唯一答案,是实行让人人更穷的政策。不过,他们让领导层难办。放缓经济增长有可能使城市中产阶级不满,耗尽帮助弱势群体所需的资源。然而,传统增长模式已成为社会分裂和不满的源头。

这是中国政府的两难境地。解决方案是有的:实施“新政”,包括更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改善教育以加强机会平等,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网。这些都要花钱,但中国有能力负担更多得多的开支。不过,有效实施还需要更多:大力建设完善的制度,让地方政府更加负责,清除官员腐败和管理不善。

这些都是长期任务,对此中国政府迄今只是做了些表面回应。在中国政府认真投入这些任务之前,人们可以预见经济改革过程还会更加动荡。

译者/李裕

 

沙发
发表于 2006-3-29 08:48:00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板凳
发表于 2006-3-29 11:54:4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