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华刚 前言 随着上海、江浙一带经济的迅猛发展,从2000年开始,国内人才市场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潮流——“孔雀由南向东飞”。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外企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向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大量流动。同时,大量上海、浙江和江苏的企业纷纷到深圳、东莞和广州高薪招聘人才。 徐刚就是这个历史大潮中的一员。 2003年6月,徐刚从深圳来到浙江温州成雄电器有限公司,随即强力推行改革,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使一个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家族企业转变为一个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的企业。但是,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没有改变,它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并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企业最高决策人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方式没有改变。 一方面来讲,徐刚是成功者;但从另一方面讲,徐刚也是一个失败者。 2004年底,在进入这家公司整整18个月的时候,徐刚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疲惫的身躯离开了这家公司,回到了深圳。 当代中国民营企业面临两道鬼门关,一个是“五千万”,一个是“一亿元”。企业从小型规模发展到中型规模时,凡是年营业额接近五千万元时,企业在管理、机制、人才、企业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面临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如果能改善企业管理、优化内部机制,企业就能跨过这道门槛。而如果无法改善内部管理,就永远在五千万以下徘徊或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当企业成功跨越了这道门槛,成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后,它就会面临从中型企业走向大型企业的第二道门槛——“一亿元”。如果一亿元门槛也过去了,那么,再往高处发展就会十分顺利。这一规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反复地被无数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所验证,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逃出这一规律。 有关中国企业管理类图书,要么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论述,要么就是讲述海尔、联想、TCL等明星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却很少讲述普通民营企业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这就好比军事著作中要么像《战争论》这类讲述纯军事理论的书,要么就是描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样大规模战争的书,而没有一本像美国电视剧《兄弟连》(描写二战中一个普通美国步兵连作战经历的故事片)那样描述一个普通作战连队实战经历的军事著作。 而本书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中国私企内幕:一个职业经理人的亲身经历.rar :[upload=rar]down10_1221.asp?ID=144600[/upload]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