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我带着一把壶的设计稿来到景德镇,希望能完成我心中所想,在这过程中,我亲眼见着一件件瓷器从泥到型,从画到上釉到成品,每一步都流转在手艺人的指尖,我迷上那种感觉。后来,便有了现在的文祥窑,看到一件件成品落上文祥窑的款,让人成就感从骨子里开始沉醉,我想,我已离不开这座城市了。”——文祥
釉下瓷的前世今生
釉下彩瓷,既直接使用色料在泥坯上直接作画,在烧制的过程中绘制在陶器上的金属氧化物遇热发色形成图案,早在红山文化时就已出现,史称“彩陶”。在烧制的过程中绘制在陶器上的金属氧化物遇热发色,形成图案。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渐渐被岁月所侵蚀。而据考究陶向瓷的最早转型出现在汉代的越窑,因当地土质的结构带有玻化物质(即釉的最初原型),在烧制过程中融化附着在陶器表面,形成一种较为光滑的釉质,加之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色,形成不同色彩,这也就是最初釉下唐三彩的雏形。
独居魅力的产品文化
先秦汉时期,青铜器文化鼎盛,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文化慢慢陨落,而瓷器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工艺流失的遗憾,时至元朝,各种艺术形式及多样性的文化来源,恰逢时波斯文化的引入,陶瓷上的钴料与波斯的“蓝”的巧妙结合出现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青花瓷。
元青花鸳鸯莲池玉壶春
而文祥窑一直立志于用最精湛的工艺重现最美的古迹,曾获米兰国际金奖的敦煌飞天瓶就是如此;当别家作品都着重于表现如今敦煌的斑驳与沧桑时,完美重现原始敦煌飞天之美的这只瓷瓶出现就艳压四方,一举夺魁。
而此次推出的新品“九凤杯”亦是如此,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的楚人,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而《山海经·南山经》同样写道“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瓷器上的九凤为原版的上古部落图腾,使用现代技法施画于塑坯之上,“九凤神”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是智慧之鸟,也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独具匠心的工艺制作 景德镇陶瓷素有“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九凤杯采用景德镇顶级高岭土精制而成,每个器型均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拉坯成型,及经利坯、晾坯,再在坯体上进行创作及上色。
不同于釉上釉中瓷,直接在泥坯上作画对画工师父的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哪怕是微小的一丝损伤,胚体就不能再用,每一笔一划的勾勒都愈发见证画工师父的功底。周杰伦的歌词中写道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恰恰描绘的就是釉下瓷的制作过程。
然后再对画好的坯体上进行施釉,由于传统的釉料的不稳定性及坯体上色料的吸附性(即坯釉适应性),在烧制过程中,釉下色料在高温下会发色发晕,烧制出来的釉下瓷画面线条略微发虚,以至于画面略不清晰透彻。
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文老师煞费苦心,为此特地去往景德镇陶瓷大学,寻找专门从事景德镇釉料研究的方教授,可惜历经几年实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后都未成功。
但认 “死理”的文老师却未放弃,他更加不惜工本的从国外各大制瓷产品引进材料原料,最终成功研制出了这种独家秘制釉料。由于这种釉料的独特的稳定性,加之文祥窑所独有的釉下彩色料,致使烧制出来的釉下瓷,线条分明,画面清晰,颜色多变饱满,独居魅力。 独居一格的创新造型 九凤杯造型为直口型,这样的杯子造型优点在于更易聚香,
区别于市面的普通杯子高温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杯身腹部下沉,杯子造型整体美感下降,九凤杯杯型设计十分考究,按照严格的比例要求精致而成。
而圈足独特的R角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模拟人手指的弧度设计了自然的折角,使九凤杯的手指盈握度更佳,手感更好,不管是“紧握”还是“贴合”,怎么拿都觉得很顺手。
更有独特的玉璧式收釉法,即釉把子落在圈足内部,这样烧制出来底部全被釉料包裹住,且底端如玉璧一般晶莹剔透,放在高档的实木茶桌上即使不用杯垫,也无需担心划伤茶桌表面。 独一无二的超高温烧制 由于不同色料在不同温度下所产生的变化不一,如需画面质感强,大多采用阶梯式温度烧成,即同一产品需反复几遍烧制,
而九凤杯直接采用1410度的超高温一次烧制而成,宛如凤凰涅槃一般使之圆润、通透薄胎、具有玉质感,恰似婴儿皮肤一般温润。
正真的瓷器是火的艺术,泥的语言。
这次文祥窑与我们合作,文祥老师特制了十件蓝色款“九凤杯”(赭色款需提前预定),
由于“九凤杯”的工艺难度,需要四十五天的制作周期,敬请谅解!没有的抢到的朋友,可联系客服申请拍下预售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weixin公众号“景德壹瓷”, 购买产品可添加壹瓷掌柜的私人weixin“yicishe”,欢迎勾搭!
文字:景德壹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