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人才梯队建设最佳实践

[复制链接] 4
回复
201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0-26 13:3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智鼎 于 2011-10-26 13:55 编辑

人才梯队建设最佳实践
智鼎咨询\文

    为了编著《人才梯队建设》这本书,最近研究了五家企业的案例。本文试着总结这些企业的实践有哪些共同的规律,称之为最佳实践,供大家参考。这几家企业是:美国的IBM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花旗银行和中国的联想集团公司、华润集团公司。恰巧,美国的三家企业均是《基业长青》这本书中的最佳案例。看来,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的公司成为基业长青企业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们也祝愿中国的这两家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的企业基业长青。
    这些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规模大,业务持续发展,人才是驱动绩效的利器。他们均在梯队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精力和财力。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他们有哪些共性的实践做法呢?

一、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参与

    在这个方面,GE的原CEO韦尔奇是典范。韦尔奇说:领导人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他花费至少一半的个人时间用于培养领导人。韦尔奇任CEO后,每月都要到GE的领导力发展中心两次,与GE最优秀人才面对面地交流,给他们上课。国内公司的高层领导,同样对核心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如华润公司举办“60班”,是一个高级领导人才发展项目,历时18个月,由董事长宋林亲任班主任。
    以行动学习法为例,如果没有高层的发起和参与,这种方法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在各个层级培养梯队人才

    梯队人才建设只有从底层开始,并在各个层级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工作,才能确保业务需求的全面和持续满足。如2010IBM出台的第三个领导力框架,是针对全球40万名全体员工,即IBMers,而不仅仅面向管理层。
    人才是从基层开始成长的,只有经过多岗位、多层级的锻炼,才可能进入高层团队。基层这个底盘越坚实,中高层就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那些以使用内部人才为主的企业来说,从基层抓梯队建设就更为必要。而且,切记不能出现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不进新人的现象,否则,就会出现人才断层,靠拔苗助长的方式使用人才是有风险的。
    对这些大企业而言,校园招聘是补充生力军的主渠道,从中产生未来的领导者。因此,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质量把关。
    企业不可能在各个层级、各类岗位的梯队建设上平均用力,而是将主要资源集中在关键的战略性岗位的梯队建设上。即便是在这些岗位上,也会从关键岗位的下几个层级着手进行人才规划、盘点和培养工作。如联想集团2006年开始的高管后备梯队建设工作,确定了两类战略性关键岗位:一类是职能类领导岗位,把直接向CEO 汇报和隔级向CEO 汇报的岗位定义为关键岗位;另一类是经营类领导岗位,包括从CEO 岗位向下看三个层级。

三、将人才规划和能力模型作为基础

    人才规划是梯队建设工作的指引,而人才规划是以战略发展规划和现有人才盘点为依据的。人才规划其实是基于预测做出的,特别是对于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花旗是银行业中首先重视招聘市场营销人员的大银行。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的总裁John Reed就认为,未来银行零售业的成功必须借助于一种全新手段,这种手段将以在消费者市场中合理地运用市场营销为基本方针,之后,花旗银行开始在从事消费者市场营销业务的公司中招募人才。90年代后,行业由买方市场迅速过渡到卖方市场,银行业务人员需要迅速由坐商转变为行商,花旗银行由于储备了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就能迅速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业务模式也迅速完成了转变,在其它银行业务停滞不前时,花旗逆市而行,反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能力模型是一个指引,为人才指明了统一的行动方向,而模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和战略作为基础的。如IBM最新的三个价值观是: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同时,配合IBM一个战略重点即“智慧地球”,2010IBMers新的领导力模型包含了9个元素:持续转型、拥抱挑战、做客户的成功伙伴、全球协作、帮助同事取得成功、建立互信、注重沟通实效、以理服人、以系统化观念指导行动。需要强调的是价值观的重要性,这类似俗话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韦尔奇对于价值观不行但业绩不错的人才很头疼,但最终还是担心这类人才的破坏性,而以不使用为结局。华润最近的领导力模型也是为适应组织转型和战略服务的,它包含了三个方面九个要素,如下表所示:


赢得市场领先

为客户创造价值、战略性思维、主动应变

创造组织优势

塑造组织能力、领导团队、跨团队协作

引领价值导向

正直坦诚、追求卓越




四、遵循70/20/10法则,实施人才加速成长项目


    全球最佳实践证明,主动的、有系统的人才培养和自然成长、靠天吃饭式的人才成长模式相比,其成效存在天壤之别。在人才成长方面,这些企业也都遵循了70/20/10法则。如下图所示:


70%

20%

10%

工作任务中成长

他人指导中提升

系统化课堂学习


   
    如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在谈及提升个人能力的方法时说:“对于IBM的高阶主管,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个性化培养。第一,课堂学习,比重一般为10%。第二,向他人学习,大约占20%,比如导师制、见习制、为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行政助理等方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是在工作中学习。”
    其中,在工作中学习不是靠自然发生,而是依靠一套制度作为保障,如职业发展通道制度、交流轮岗制度等。特别要提的是职业发展通道制度,它是人才成长的根本制度。当组织明确了职业发展通道后,人才就会对照各个职位序列的标准自觉学习和成长,即“不用扬鞭自奋蹄”。

五、多使用“人才九宫格”进行人才盘点


    在梯队建设中,对人才进行盘点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许多企业都使用九宫格或类似的模式进行人才盘点,如下图所示:


    人才九宫格按照业绩和潜能高低,将人才分为九个类别,放入对应的格子中。对不同格子中的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1格人才应尽快提拔使用,9格人才应考虑转岗使用。人才九宫格体现了人才管理的分类原则。
    花旗银行也使用人才九宫格工具进行人才管理。其中,花旗对潜能高中低的定义很有特色。人才有三种潜能,从高到低分别为转变的潜能、成长的潜能和熟练的潜能。转变的潜能,即具有提升到高一层级岗位上工作的能力和意愿。成长的潜能,即具有调动到同一层级更具复杂性的岗位上工作的能力和意愿。熟练的潜能,即能够符合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能够不断深化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这个岗位上做下去。



六、有配套机制和文化理念宣贯作为支撑

    人才梯队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配套机制和文化环境的支撑。在配套机制中,鼓励各级管理者培养人的制度非常重要。如华润集团《人力资源政策指引》第四部分“人才发展”中明确规定:
    人才后备计划是培养组织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是推动组织长期进步的系统保障。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后备人才,是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责任。
    为了推动各级管理者培养人才,花旗银行制订了一种特别监督手段:把高级经理们所主管的部门能够为董事会输送人才的数量作为衡量其经营业绩的一个依据,即除了基本的经营业务指标外,花旗把如何对待下属作为考评经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标准。
    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投资于人的理念进行宣贯,确保各级管理者从内心里认同人才梯队建设的战略价值。


   

     本文作者系智鼎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联系智鼎咨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6 14:1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人才需要长期储备!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6 15:02:32 | 只看该作者
那肯定啊,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
4
发表于 2011-10-27 10:45:45 | 只看该作者
招聘很烦啊。。各种不合适
5
发表于 2015-4-3 10:45:4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