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从技术走向管理沙龙成功举办

[复制链接] 0
回复
203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3-26 17:1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年3月22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在上海市南苏州路325号7楼,由上海欣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第119期项目经理沙龙活动:技术型到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转型,成功举办。本期沙龙活动,吸引了来自于IT、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的180位项目管理人员参加。

此次项目经理沙龙邀请的嘉宾是德高望重的林少培教授。林少培: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教授;1992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上海市建委科技委智能化建筑专业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技术总监;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项目管理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全球项目管理学位资质验证中心(PMI-GAC)理事;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全球项目管理学位资质验证中心中国委员会(PMI-GAC-CRC)主席;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FICE);英国皇家特许土木工程师(Chartered Engineer);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上海分会(ICE Shanghai Branch)秘书长。

林教授今年已是83高龄,活动开始之前,到场学员给了林教授雷鸣般的掌声。

林教授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开始今天的演讲。林教授认为“互联网+”是创新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经济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使项目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的融合创新,消除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位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地区分割等孤岛现象,构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创新生态环境,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管理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撑,致使有效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有效地形成创新链、建设相应的产业链,有效地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在国际竞争中有效地占领产业制高点。“互联网+”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构建“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互联网—自治智能” 和“海云端”的监控与决策平台。由此,教授提出,“互联网 +”的实施,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IT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颠覆性”的管理理念的转变问题。

林教授接着讲到互联网+的由来。林教授认为:由美国的Digital Revolution到当今的“互联网 +”,要从苹果的乔布斯的“颠覆性”经营理念谈起。林老非常推崇乔布斯,认为乔布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改变了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让世界出现了“低头族”。乔布斯用创新、坚韧、开拓的精神,打破陈规,靠一种温和而快乐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人类无尽的创造力,展现了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他为PC业、电影业、互联网业、音乐业、通信业等等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带来了最富有冲击力的变革。

接着,林教授列举了乔布斯管理创新理念。 Focus:关注所致; Simplify:化繁为简;Take Responsibility End to End:负责到底; When Behind, Leapfrog:落后时,寻求创新式超越;Put Products Before Profits:产品为先,润利为次;Don’t Be a Slave To Focus Groups:勿以奴媚聚衆; Bend Reality:挑战现实; Impute:固执己见;Push for Perfection:追求完美;Tolerate Only “A” Players:追求一流;Engage Face-to-Face:随心所欲,身临其境; Know Both the Big Picture and the  Details:大局帷幄,小处不漏节;Combine the Humanities with the  Sciences:人文与科学的完美结合;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大智若愚。

那么我们要向乔布斯学习什么呢?林教授提出,成功的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失败的企业在“透支”中败落,这是客观现实中的规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不进则退, “创新”是企业成败的唯一分水岭。乔布斯是在互联网的条件下,用“创新” 的精神构建了苹果的王国,一个以IT高科技为基础,以Internet为环境,以“颠覆性”经营理念打造的苹果王国, 一个“互联网+”的业界发展新模式。林教授认为,创新不一定是创造发明,也可以是借用,可以是整合,是改良。好好研究乔布斯,对于自己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林教授预言下一个乔布斯:艾隆.穆斯克(Space X),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前者做航天空间站物流运输,后者是大家熟悉的社交网络。而中国的马云将可能成为“互联网 +”中国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林教授开始讲述今天的主题的背景和由来。林教授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现代企业,Digital revolution 是今后不可逆的趋势,需要越来越多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而流程的系统化和复杂化使技术人员进一步提高管理技能成为迫切的要求。同时,技术人员在自身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有承担起项目管理职责的意愿, 需要向管理岗位转岗。因此,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型已成为当今人力资源深层次变化中提出的一个特殊问题。

接着,林教授分析了当前年轻技术人员的状态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学校中仅仅强调理论学习;在成长中缺少实践机会;缺乏走向国际的目标和动力;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缺少处世和处事的灵活性;缺少专业面的适应性;缺乏商务和经济的能力(Business & Economics)等等。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其角色不能完美转换: 1) “质量”vs“时间与成本”----过度关注技术细节,就导致了项目成本及时间的过量耗费; 2) 不愿授权----凡事亲历亲为,忙得焦头烂额,   可项目总的执行效率却不见提高; 3) 沟通缺位,组织成员搞不定,内忧外患;能   写具体工作分解,却不知分派工作。4) 项目风险意识缺失,对风险的预判能力缺 失,无法规避风险,造成损失。

然后,林教授提出技术与管理“复合型” 人才的能力要求:经常要和上级领导、平级的管理人员及下属员工打交道的,在项目组织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对于解决项目团队中诸如与领导层沟通,下属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动力,以及团队成员中的冲突等普遍问题是完全必须的。


接着,林教授对于管理型人员和技术型人员做了一个SWOT分析。管理型人员的SWOT。优势:了解并能掌握标准的项目管理必要的工具(分解项目工作任务方面,有WBS工作分解结构图;处理工期方面,主要有Gantt甘特图和PERT/CPM网络图;预算方面,有S形预算曲线;资源分配方面,则有责任矩阵、资源负荷图以及各种资源甘特图,另有许多辅助的概念和工具),能很好地平衡项目时间质量和成本,监督并掌控项目的稳步前行,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及对项目风险的预判;劣势:每个项目总有所不同,对于项目中涉及到精深专业知识的部分,尤其涉及成本及时间(工期)时,需求助专业人员,无法第一时间作出,有“失先机”的风险。机会 :能如期、不超预算、保质地完成项目,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威胁:随着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往往会“赶不上趟儿”,过分注重项目管理工具本身,容易无暇顾及管理和满足顾客需求。技术型人员的SWOT。优势:熟悉产品、系统架构,对专业客户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易博得客户好感。劣势:人际交往技巧不够,缺乏风险管理概念,授权及沟通意识,淡薄,并无法正确地评估,风险,遑论应对了。机会:因翔实的技术背景,尤其能和客户方技术背景的采购人员“说得上话”,取得客户信任、方便开展项目。更能激发客户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更大的利益。威胁:太“实诚”,对客户几乎“掏心掏肺”,使企业利益受损;只顾将产品项目做到“完美”,所有资源投入“质量”中,而忽略了时间和成本的控制,造成预算超支,导致项目失控。

林教授非常具有人文关怀主义精神。主题结束之前,林教授谈到了几个问题。第一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和美国的教育比,中国教育存在太多遏制,不够宽容,阻碍了中国人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他说了一个案例,美国有位17岁的少年,在家里用核废料,捣鼓出来发电设备,发电能力可供1000户居民10年的用电。在中国,这种事情都不用想,没开始小区里面就会干涉,林教授认为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躁动期,调皮捣蛋很正常,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以关注和引导,而不是压制。第二是英语的重要性。事实求是的说,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目前国际的前沿科技文献,国际会议,语言都是英文。林教授说了自己的一个例子。去日本开会,做演讲,他全场用英文,日本的同步翻译员对他很是恭敬仰慕,鞠躬一直不停的。第三个就是中国人才发展的地区平衡性问题。目前太多年轻人都忘一线城市挤,宁愿蜗居在一个不需要他的地方,也不愿意去需要他的地方发挥价值。没有奉献精神。林教授讲了一个案例,一个28岁的小伙,带着100多个黑人兄弟,在坦桑尼亚一干就是5年,修高铁。大好的青春,在非洲这个艰苦的环境里奋斗,很是了不起。

最后,回到主题,林教授总结了一句话。管理没有技术,有技巧,有理念。管理的实质是get someone to do something。管理是对活生生的人,而技术是对没有生命的物。人有感情,有喜恶,有情绪。做好管理,首先必须要笑脸待人,态度真诚和蔼,不能板着脸。其次要信任,要授权。要相信人家,激起人的积极性,注重沟通技巧,才能办好事情。


提问环节:

1、 上海将打造成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配置结构的变化?
答:首先要提高文化素质,对于文化不高的,鼓励再学习。改型问题,涉及资源分配,人才分配的变动。国家政策支持创新,提供创新机会,吸引创新人才。

2、如何去发掘自己的价值?
答:要看自己当前的工作。企业、工作与网联网+组合起来就是创新,通过创新实现自己的价值。

3、汽车行业如何改进目前核心技术进口的现状?
答:中国汽车行业没有核心技术。由于框架固定,很难改变,因为涉及到很多人的饭碗问题。目前没办法。

4、沟通技巧要针对每个人的性格?
答:对的。人是活的,有感情的,有灵性的。要因人而异。

5、从技术转向管理,信心不够怎么办?有没有方法,技巧?
答:方法要因人而异。我前面30年搞科技,后面30年研究金融,因为认定了中国发展需要管理和经济人才,因此也决定要转过来,当时狠补西方经济学,而且外语不错,所以慢慢也有一些成绩。有多大决心就做多大的事情,要沉得住气,年复一年的做,没有问题的。


6、如果正确的授权从而不担心被取代?
答:一个好的管理者,要会整合。要做到不被取代, 就要做不可替代的工作,不要放在一般的coding中,要做顶层设计,系统解决方案,把核心模块放自己手里。

7、高铁是否是跳跃式的创新?
答:是的。世界上只有中国做到了12000公里的高铁。

8、高铁核心技术也是属于国外的,这个林教授怎么看?
答:这个不要紧。高铁核心技术属于德国,日本。但是中国实践了,其他国家没有。

9、移动互联网目前国内环境比较浮躁,产品要不被抄袭,要不就消亡了,国内环境不适合产生乔布斯?
答:目前国内市场的商业模式,对应众多的互联网公司,总有被淘汰,总有留存沉淀下来的。国外好莱坞有个案例一个作品,请一个大牌导演需要200亿,人家最后找来100个年轻导演,每个人2亿。最后出来了很多明星。一个大导演再行,也拼不过100个年轻的导演,要玩命干,总会有收获;李克强总理鼓励创新,国家政府支持创新。

10、项目管理培训机构很多,企业咨询服务是否市场很大?
答:市场很大。社会会逐渐认可,事实认可。


11、企业咨询服务市场大,但是后期实施起来困难,难以结算,如何处理?
答:这个和中国发展情况有关。咨询服务公司本身需要丰富自己的案例库,像麦肯锡公司,提供海量案例。还有风险应对。

12、管理出身,毕业没多久,管理没经验,没有技术,职业发展建议?
答:管理没经验,技术又不懂,说话没人听,肯定郁闷。但是要学会跳跃式创新。如何跳?所在行业在互联网+中有什么发展?学管理的,把前景说清楚,让领导听懂就可以了。领导懂了,给你机会,才有机会施展才能。第二就是充分利用现在的环境,学习知识,学习专业,行业知识。

13、如何看待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职能经理的发展?
答:经理有三种。第一就是操作性经理,比如工地施工队长;第二管理性经理:做计划,但不做决策,第三决策性经理:做决策的经理,不仅要考虑当前,还有考虑战略,转型,融资问题。

14、技术咨询公司。有解决方案,但由于甲方没有运作模式,难以实施,有何建议?
答:这个是风险没做好。在当初签订合同时就必须要考虑这个风险。签订合同时就要说明是有条件实施,满足条件才能实施,否则对方负责。

15、海外项目管理有哪些风险?
答:海外项目管理要做好,必须考虑风险。第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文化,比如阿拉伯的斋月是不上班的,而且他们是不会加班的;第二要预备风险应对资金。预算中的10%-15%用来做风险应对;第三:可以考虑和当地的企业合作降低风险。


16、传统行业的项目管理转型互联网的项目管理,有什么忠告,如何看待创业?
答:这是个大问题。第一项目本身就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风险必然多,不要希望能稳,要去动荡中求稳。大家知道,骑车速度越慢越不好骑,容易摔跤。要在动中求平衡,求发展。所以要有动的思想,静就是等死,要在实践中求生存;第二要不断开动脑筋,修正思想。不要一来就害怕失败,畏手畏脚,要死心塌地一心一意,才会成功 ,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
第三国家会有一些支持政策。

17、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解决科研创新的资金问题?
答:没当过小老板,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中小型企业是对中国发展很有贡献的团体。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商业银行从安全角度来说,不肯贷款给小企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什么资产可以抵押。从国家发展来说,政府可能会出政策强制要求一定百分比的贷款给中小型企业。对应中小型企业本身,可以提供自己的竞争力,找风险投资。

18、银联工作的回答上一个问题:信用贷。及时还款,根据信用等级可以申请贷款。

19、欧美企业,两条发展路径,技术或者管理。中国是否只有一种,最后只能发展到管理?
答:中国也有两条发展路径。如果喜欢技术适合技术,可以继续当技术人才,如果想做管理,那就需要学习管理知识。

20、pmp框架在中国企业很难适用,大部分都是矩阵型组织架构,没有项目型组织架构?项目经理权限不够,怎么办?
答:这就说明企业的项目成熟度低,不成熟,老板说了算,不行就跳槽吧。

21、在管理过程中,女性方面的天花板,作为母亲,时间和体力的力不从心,这个怎么解?
答:这个问题问出了在场女同胞的心声。也是职业女性的心声。作为女性,首先要理解男女平等的意义。就是承认性别差异,反对性别歧视。女人有女人的天下,女人也有女人的问题。在一群男性管理者中间,女性要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女性思维细致,是个优势
其次,行行出状元,摆正心态,做好自己的事情,看到自己的优势。



特别感激为本期沙龙活动,做出贡献的志愿者:张良、李莹、杨玺、谢旋、黄翠梅、余澐飞、王宏亮、郭云平、谢仁飙、王玲、简志敏。
感激欣旋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严老师、卜老师。



本期培训,获得红牛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感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