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变化快 Wavecom失意 昨天成功的经验可能是今天失败的原因,这句话用到Wavecom身上最合适不过。Wavecom的确很成功,这让同行们对Wavecom产生了兴趣,GSM手机模块并非技术门槛很高,只是Wavecom在合适的时间选对了合适的项目。比Wavecom技术高很多的一流半导体厂家很快就拿出了和模块对抗的产品,那就是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是指厂家提供基频中的DSP、MCU、ADC、DAC等关键芯片组和设计方案。软件方面通常只提供底层的物理层软件。与模块最大的差别是它通常以芯片组的形式出现,而不是铝合金封装的小盒子。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为手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尤其是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它可以允许折叠、滑盖、旋转、双屏等多种方式,模块想做到这点比较困难。在软件上,它的发挥空间更大。在功能上它允许任意添加新的功能,模块则无法想象。当然它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对设计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而模块则相对要求很低。 面对手机这个大市场,任何厂家都不会轻视,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厂家无一例外地推出了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有德州仪器的OMAP、摩托罗拉的I250、爱立信移动平台的GX00系列,Agere的Sceptre系列、飞利浦的Nexperia、Infineon的黄金系列、英特尔的Manitoba、意法半导体的Nomadik、ADI的SoftFone、Skyworks一个个都在中国寻找市场。 解决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缺点的是手机设计公司,手机设计公司有能力将手机硬件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变成现实的完整的手机设计方案。而这些工作是手机厂家不能或不愿意做的。中国的手机产业链增加了一级,那就是手机设计公司,而产业链上模块提供者这一环正在消退。 Wavecom立刻就倒了霉。根据Wavecom公布的数字,2002年3季度,Wavecom的模块出货量高达290万块,而2003年1季度就下降到170万块,更惨的是2季度下降到了140万块,3季度只有110万块,4季度是传统的旺季,出货量稍微提高到120万块。年报显示2002年Wavecom销售额达到5.6亿欧元,大赚了4200万欧元。而Wavecom在2月份公布2003年销售额只有2.8亿欧元,亏损高达2600万欧元。销售额下降了一半,而利润下降了6800万欧元。 四、市场让产业链变化 2003年手机市场最大的特色就是变化太快。正是市场的变化促使产业发生变化,而产业变化又加速了市场的变化。手机的变化体现在外观、功能、配置上。 2003年手机的外观和配置发生了巨变,年初还是单色显示屏的主流,4月份就出现4096色显示屏的身影,之后彩屏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10月份4096色的显示屏就被65536色显示屏打的抬不起头。而年尾,TFT-LCD又来了,4096色的STN-LCD立刻就招架不住。2004年2月1日前,考察中国手机市场上新推出的59部手机中,单色只占3%,4096色STN-LCD占19%,而TFT-LCD已经达到54%。考察中国手机贴牌基地的韩国,其2004年新推出的50部手机中100%是彩色屏幕,TFT-LCD占74%,4096色STN-LCD占有率为0,变化之快,令人惊叹。 2003手机的功能变化更快。首先是和弦,先是16和弦,到了6月份就是32和弦的天下,10月份就是40和弦,2004年2月64和弦已经粉墨登场。而韩国已经全部是32和弦以上,64和弦居多,并且出现了最顶级的3D立体声音质铃声,相信4月份中国市场就可以见到。照相功能在2003年很热,最初的是3万像素,立刻变成3月份的10万像素为主流,10月份就是33万像素为主流,而韩国和日本已经有了100万像素的照相手机,日本则出现200万像素的照相手机。而照相的附加功能中,闪光灯和变焦也在逐步增加。2003年年末,韩国的手机又多了一项功能,那就是录象,SK电信最早推出录象30秒的手机。 未来手机支持的功能太多了:JAVA、BREW、MMS、WAP、GPS、电子词典、电子地图、Office、视频点播、电视等等。手机的外观也在变化,一样的内部电路,软件上做个小改动,外观改一下就变成了全新机型。2003年中国市场上新推出的手机超过400款,平均每天都有一款新手机推出。 手机的生命周期开始迅速缩短,上半年推出的手机下半年就可能过时。而竞争的程度非常激烈,价格战已经是主流,厂家只有依靠新机才能取得利润,上市半年的机型都拿出来打价格战,也必须打价格战,因为上市半年已经过时。每一次降价都伴随着新机的推出,没有新机就只能靠广告狂轰烂炸,即便如此也不如新机带来的利润快,利润高,厂家已经患上了新机依赖症。而一个50人(大部分国产厂家研究开发队伍不超过30人)中等水平的研究开发队伍最快也只能在半年内推出一款新手机。如果自己开发的话,恐怕只有等死了。 手机设计公司这时应运而生。 五、产业链垂直化,产生更多商机 手机设计公司为手机厂家提供充足的机型在市场上厮杀,而手机厂家不必为自身设计资源不足而发愁,2003年正是手机设计公司锋芒初露的第一年,中电赛龙一口气设计了22款手机,销量达到700万部。其他还有中电奥盛,深圳万众通讯、嘉胜联侨、上海禹华、浙江华立、中讯润通、上海宇梦、深圳经纬科技等总共设计了近50款手机,销量超过500万部。这些设计公司也乐意做幕后英雄。 而中国手机市场容量巨大,一年400款新机都是没问题,而目前国内手机设计公司一年最多能设计出100款新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而手机设计公司也在更进一步分化,有些公司只设计MMI界面,如南京龙软,有些公司只设计射频部分,如络达科技,有些公司则只设计外观,如AXLE。还有公司只设计嵌入式浏览器。手机设计公司则是把这些资源整和起来。一个类似于PC软件的产业链正在出现。 硬件产业链也正在变化。变化的原因很简单,自己生产成本太高,手机中占成本最多的是半导体材料,基频中的DSP、MCU、DAC、ADC、DDC、DUC、内存、射频中的LNA、PA、SAW滤波器,占成本70%以上。所有这些东西都被美国厂家占有,这些半导体工业门槛很高,想有人打破垄断根本不可能,连英特尔也想打破德州仪器的垄断,不过英特尔推广了一年自己的DSP还是颗粒无收。DSP肯定是德州仪器的,MCU八成是英特尔的,DAC、ADC肯定是ADI的,RF则是SKYWORKS居多。诺基亚每年采购德州仪器的DSP芯片大约1.5亿片,如果你的采购量只有100万,价格可能贵5倍,那还怎么竞争? 专业的手机代工厂出现了,实际上它本来就有,伟创力2003年生产手机超过8000万部,占全世界16%。伟创力负责采购的话,就足以和诺基亚抗衡。而事实正是如此,索尼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都大量委托伟创力生产,和伟创力类似的厂家还有鸿海,为UT斯达康生产90%以上的小灵通,2003年超过1000万出货量。昆山的四海电子、深圳的旭电、苏州天泓科技也在朝这个方向尝试。旭电将三条生产线出租给了南方高科。上海的鼎迅已经为国内15家厂家OEM了超300万部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