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人民币!你还敢升值吗? 对于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其根本的原因。 首先,不可否认,境外的资金流入,中国的银行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来买进外币,货币流通量加大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更严重的是地方政府行政主导的、对GDP的过度追求而造成的过度投资,以及投资的失衡。出现的是深层次的问题,如汇率政策、土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投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甚至政府体制等等问题,各方面堆积和交积着,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以上所说的国内的内部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制度,包括政府体制和法律体系,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体制而完全市场化,将人民币升值和自由兑换,上面问题马上就象大坝决堤一样,中国将洪水滔滔。 但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成本型和需求型。现实社会里,需求的商品不是单一的,更不要忽视市场经济社会里生产的商品量是由社会需求决定或调节的,当市场上某种的商品需求量大,预期(投机)心理和现实也会人为提高了价格,这是需求引起的通胀。既然需求量大,价格抬高,这种商品就存在更高的利润,资金就会投向那个生产领域。在货币量不变下,那么相对投向其它商品生产领域的资金就会少,产出量也会减少,造成该商品的价格同样上升,这是供应不足造成的通胀(如现在的粮食)。也就是说即使货币供应量不变也会有通货膨胀。 平衡式:物价=货币量/商品量,1=100/100。 现在平衡式分成两条:钢铁的价格:50/50=1,粮食的价格:50/50=1。在货币100不变的情况下,钢铁的需求量大,资金投向那里使价格上升变成70/50=1.4。对于粮食价格理论上是30/50=0.6是变低了,但由于投入减少产出降低,价格上涨变成了30/25=1.2。 目前我们遇到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例子:钢铁、氧化铝等本身是市场需求量大而造成价格上涨,有较好的赢利前景而就有较多的投资投向这些行业。但对于农业来说就长期缺少资金投入,资金一直长期高增长地投向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和工业,对农业资金投的入不足造成产出的不足,农产品涨价是迟早的事。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5.3%,但涨幅与7月份持平,只是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3.9%,是当月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也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而且还有农业的产出周期短,就几个月时间,还是必需商品;钢铁的投入产出周期长,起码需要一两年,占用的资金时间就相对要长,所以在货币投放量不变的前提下也造成两种商品都会涨价,这是跟市场需求有关。 另外,国际油价自年初以来已经上涨了60%,10月8日已突破了53美元一桶,而自2001年末以来已经上涨了120%,国际油价上涨已经带动了一系列国际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也成为自去年以来推动中国国内上游产品涨价的重要原因。这是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成本和需求两方面已经造成通货膨胀的出现,加上各地方政府追求GDP政绩而主导的、失衡的投资火上加油,通货膨胀避免不了。 那么货币供应量加大就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吗?不一定! 中国目前就是因为有大量的货币流通量,但没有正常转化为社会需求的商品而造成物价的上升,就有通货膨胀的出现。 理论上货币流通量加大(变成120),物价就上升:1。2=120/100,但前提是商品量不变(还是100)。如果有资金投资使生产的商品量加大(变成120),物价仍然不变:1=120/120。就是要让充足的资金来投资,产出商品来,物价就上涨不了,通货膨胀是不会出现的。 粮食的需求量一般不变,投放的资金不变。但钢铁的需求量增大,我们就加大货币投放量投向钢铁行业,让其产出量加大,价格也是不变。所以,货币投放量加大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这必须要看市场的需求状况。 我查了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从1978年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5%,零售物价年均增长5.92%,广义货币(M2)年均增长23.5%,广义货币年均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之和高出8个百分点。2001年广义货币M2存量为158301亿元(不含外币存款),当年GDP为95933亿元,M2与GDP之比达到163%。但只有因价格放开而出现过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就是因为投放的货币能转为商品的产出,市场需求也能消化产出的商品。 货币量投放越多,如果产出满足需求的商品也多,人们口袋里的钱就越多,消费的商品也越多,能良性循环,证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货币流通加大必须将资金转为国内需求的商品并要提高国内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