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微笑调频 于 2011-10-19 14:14 编辑
金融业正处于摸索整合阶段:理论学家以各自真知灼见上下探索改革路径。何处是金融发展突破口?试析之。
1.国有银行改革?体制内难以深化。国企与国有银行,均无处置产权的权利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只要国企存在,国有银行就有继续为其服务的义务,二者经50年的磨合运行,已形成牢固楔合、自我惯性循环的国有经济生态圈。目前,四大银行背靠政府,垄断资金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利并无改革压力。相反,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监督,国有银行内部人控制比国企有过之而无不及,产生大量体制外进入内生交易费用——寻租现象,融资网金融领域内腐败要案层出不穷,突兀惊人。
2.建立民营中小银行?拉美之鉴市场制度不成熟。国有银行与国企的亲缘关系,注定在体制内银行单独商业化改革效果弱化。于是,寻求体制外增量改革便是新的改革话题:效仿民营企业的崛起,建立一批民营银行以解决中小民企贷款难问题。其依据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避免政企不分,创造更高效益;打破国有银行垄断,促进其改革;民营银行是中小民企融资的理想伙伴;等等。(注:徐滇庆主编。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然而,情况远非如此简单。银行体系区别于其他要素体系的特征是,它居于经济的枢纽和上层建筑地位,是一国经济发展与稳定的一个主导性、战略性要素,各国政府普遍对银行行为及其资本施以严格的监管。从产权制度审视,世界政府对银行的平均所有权比重为41.6%,欧洲德、法、意三个市场大国,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亦平均达到40%,说明政府控制银行的普遍性。(注: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经济研究。2004年6期)尤为关键的是,金融不仅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口向,也深受信用文化、道德习俗等民族传统意识和习惯的影响。而这点,恰是西方金融学家所忽略的。实证证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尤其处于体制转型期国家,民营银行尚无成功之例。如拉美、东欧国家,在本国经济、政治体制不完善,市场发育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引入西方经济模式,放弃政府主导,实行民粹式自由经济政策,民营银行都失败了。这是政策选择不当与人们市场预期所造成的结果,却与银行所有制或经营管理水平无关。
3.引进外资银行?加大金融风险。金融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我国对WTO的承诺。外资银行凭藉其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雄厚的资本规模、完备的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成长和国资银行的改革。但外资银行亦会利用东道国金融监管法规的模糊地带进行金融创新获利、且加剧国际游资的流动,这将威胁我国金融主权,使整个金融系统处于不确定、不安全之中。
4.振兴股票市场?缺乏合理规制难扭颓势。我国股市畸形发展,从诞生伊始的国企解困定位到上市公司造假成风,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游戏规则和监管制度,造成股市投资者集体不信任态势。股市频频滑入低谷,其高风险已严重阻碍了中小投资者的进入与股市的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发展,方向何在?除了体制内国企与国有银行进行同步互动改革、体制外增量逐渐融通体制内存量作谨慎探索外,政策择优,应选择震动性小,见效快的债券市场开放作试点。债券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东南亚金融危机警示人们,不发达的债券市场和过渡依赖银行的金融体系是脆弱的,缺少国内债券市场将影响到远期外汇市场交易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诚如麦金农所指,两国之间的远期外汇交易之所以能够低成本地健康发展,“是因为它们中的任何一方都拥有健全的,以本国货币命名的国内债券市场。在每一个期限上,两国债券市场的利差都确定了一个恰当的远期升水”。(注:王宇。麦金农东亚美元末位、浮动恐慎和原罪的主要观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债券市场凭藉其硬约束的信用特征,将吸引巨额社会沉淀资金、支撑日益增长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银行信贷风险与成本,是安全与效益结合最佳的金融市场。http://www.mjrzw.com/show-8-498-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