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3-6-13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市场化规划,三年内实现人民币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将产生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将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利率波动。利率的波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利率的微小变化可能给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甚至于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各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商业银行面临更加自由的经营环境,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益。我们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实行机构和人员的重新整合,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在提高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的同时,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从而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推行机构整合、人员整合、业务整合,调整信贷结构、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收权和调整机构,而是在经营体制上实现资源(人员、资金、设备等)集中统一使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把分散的、相同的业务操作和管理职能集中起来,把分级管理改变为一体化的直接经营和管理,减少了层次,降低了资源消耗,以相同的或更少的资源,实现大的效益。业务经营和管理越是集约化,层次越是简化,资源利用越是充分,经营和管理越是有效。如客户帐户的管理,将现行各基层网点的分散管理,结合计算机网络化,改变为在上层集中管理;信贷经营管理,由现在多层次的经营决策,改变为高层次的集中经营决策,实行集中综合授信,集中审贷;内部监督机构集中在一级分行以上,自由而下实施监管,而不是自下而上逐级负责制。
一是要借鉴国际上现代商业银行最新的经营管理成果,创立我行的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如美洲银行的“RAROC”( 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即“资产风险权重率”管理体系。该系统是目前美洲银行内部用来核算和控制整体经营风险与效益,以及各类各项各笔业务的风险和效益的主要方法。“资本风险权重回报率”管理方法有三大基本功用:第一是更为精确而有效地决定银行内部资源的分配,认知资本是银行经营的稀有资源,提高银行资本使用的效率。“RAROC”的第二大功用是经营的警戒线,或者我们习惯说的“平衡点”。不同的是“RAROC”不是简单的收入与成本相比较的效益/成本平衡点,亦不是资本与收入的简单平衡,而是每一业务在不同风险程序与成本评估下的风险/回报平衡(资本权重风险回报率)。“RAROC”的第三大功用是对银行内部各部门的成本费用耗费及其对整体经营效益的贡献给予较为公平的计量。“RAROC”不仅用于分析界定经营的成本、风险和回报关系,而且可以用于内部分部门的成本核算管理。“RAROC”分析核算系统具有很高价值的借鉴意义。它的探索使银行的经营管理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不限于简单地确立银行的经营以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目标的原则,而是通过“RAROC”将每一笔业务的成本、费用、风险、回报具体地界定出来,从而使每一业务的安全、流动和盈利可以量化,切实把每一业务放在“三性”的基准线上,使三性确定可控。并且通过“RAROC”可以分析每项业务的成本费用、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关系,从而使“三性”原则可以较好地统一和兼顾起来。
而银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收益比”作为成本控制项目的指导思想,从控制成本,增加收入两个角度入手,把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成本控制的着力点,寻求改善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实行分类成本核算,控制了财务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从原来效益、成本由计财部门单一管理转向全行共同管理,成本管理由事后的成果核算和消级的“管、卡”做法转向事前和事中核算管理,树立各个部门、各个网点机构的成本、效益意识,更好地发挥成本管理对资源配置,调节支出的积极作用,使之自觉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二是按照成本收益的商业经营原则的要求,重塑信贷经营理念,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首先,我们要把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信誉观念贯穿到各项信贷工作中。树立效益观念,就是要以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论英雄,把各项信贷工作纳入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打破旧的按行业、传统分工、企业性质和产品种类定贷款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以及贷款效益来选择贷款,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确立合理的信贷进退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整体收息水平。其次,要牢固树立以资产经营为重点的观念,真正把信贷放在全行经营的重要位置。正确把握开拓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关系。要把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大投入、大调整、大发展”的经营策略,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力度,实现良性发展。大投入就是增加贷款投入,抢占优质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实现整体性突破。大调整就是将结构调整作为全行信贷工作的切入点,继续在“行业、区域、客户、品种”四个方面加大调整力度。贷款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银行对每一个贷款申请的预期收益与银行能获得的其它资产收益的比较。不同的贷款结构决定了银行不同成本收益水平,也决定银行不断发展的潜力。我们要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实施战略性、整体性调整、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摆脱经营困境,关键在于贷款投向的优化,根本途径就是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定不移、大刀阔斧地实施战略性调整措施,从整体上积极构建适应市场格局变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当地经济布局特点的信贷投放格局。我们要改变现行信贷结构下贷款资产是高成本、高风险、低收入的资产状况,积极培育新的贷款市场,对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有选择地支持他们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密切关注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积极争取在新兴产业贷款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贷款投入,重点支持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再者,要把营销理念引入贷款管理中,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体系,对拟争取的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实行营销责任制和客户经理制,改变以企业性质、贷款品种、专业部门划分的贷款服务方式,要将本外币、各贷款业务品种相结合,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改变粗放管理的工作方式,大力推进集约化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信贷工作调控机制。
三是按照集约化经营方式进行机构整合、人员整合。对所有网点进行量本利分析,撤并一些不产生效益的网点,树立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名所、名店。分支机构的设置变过去按行政区划设置为根据经济区域划分,从经营成本、规模效益等因素来确定。随着经济市场化、货币化程度的加深,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根据“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重新进行内部组织机构整合,建立公司银行部、私人银行部等,并把计财部放在重要位置,赋予其新的内涵,按照资产负债管理,兼有资金运营和计划财务双重功能。对职工进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裁减冗员,进行内部职工退养和买断工龄两种方式相结合,积极稳妥安置下岗员工,并对现有员工采取等级管理法,拉开分配档次,实行年薪制,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实行“人本管理”。
(二)强化风险管理,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建立一套以效益为中心,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体系。
一是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商业银行以资金融通为主要业务,其内部业务分工大致可划分为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资金在部门之间调拨,如何核算部门间资金成本显得很重要。如果成本核算准确,银行就可以对各种资金来源的价格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有效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引导处于不同经营环境中的具有不同经营能力的分支机构合理处理上存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关系,处理好支持重点地区与分行借款放贷的关系。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的转移定价系统。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因而内部资金的利率制定方式必然也要随之进行改革,要使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映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以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
二是建立以内部以效益为中心的、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从而涉及到客户需求调查,现金流安排、产品定价,业务规程编排,程序开发以及市场营销等几大步骤,其中产品定价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期限长短、利率风险大小以及资金筹集成本和运营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自主对金融产品合理定价,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一个客户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综合收益,除了要考虑派生业务外,还应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大小,贷款期限的长短即利率风险大小,以及商业银行的筹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分摊。
三是建立商业银行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以及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以及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否则,可能会由于利率浮动权利的下放,造成下级管理者和经办者利用职权给予客户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或计息方式,酿成“道德风险”。由于贷款利率较之存款利率会提前放开,而且贷款利率的放开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因此,需要建立贷款定价程序的升级授权管理制度。笔者认为,此权不适合下放到地市行,而只适合下放到省分行一级,最好是由总行统一制定,规定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和贷款利率的最低限制,由省分行一级在浮动权限内浮动。从资金来源成本核算出盈亏平衡点,要把利率控制在银行盈亏平衡点之上。
四是根据本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本外币存贷款定价机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逐步覆盖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各个项目。因此,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对于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经营效益,巩固竞争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本外币存贷款定价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由总行依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战略目标需要,制定并公布本外币的基准利率水平;二是总行确定对各分行在总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的浮动权限。例如,对于外币存贷款定价,商业银行总行可根据本行利率管理战略需要,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为基准,在充分考虑全行的外币资金成本、外币存款费用、外币贷款费用、外币贷款的目标收益率、同业竞争情况以及外币存款的利率供给弹性和贷款的利率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利率水平。而总行对分行的定价授权,则可依据各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同业竞争关系等方面因素进行确定。分行在总行授权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可根据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对不同客户确定具体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三)推行业务创新,增强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赢利水平,尤其是增加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
各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必然会带来存贷款利差的缩小,银行传统业务进入微利时代,银行存贷款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十分小,而且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业务整合,进行金融创新,美国联合银行董事长爱德华?克鲁兹菲尔德曾经说:“无论银行的规模大小,如果其领导人能够不断创新,预测客户的需求,并能简便高效地满足这种需求,那么这样的银行将会生存下来。”90年代经营成功的商业银行大都实现了收入结构的改变,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注重发展,“市场有需求,自身有能力、效益有保障”的业务品种,在开办新业务中重组成本核算,在科学预测和市场检验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新业务品种“进退机制”,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多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金融新业务品种,如企业购并顾问,内部资产管理、银团贷款、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等,建立一系列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加以考核和管理,按考核结果确定优先后展序列,并更新或淘汰部分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新业务品种,实现新业务效益的最大化目标,要多打打“搓边球”,从事一些《商业银行法》未明确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业务交叉,使国有银行向全能型银行方向发展,而前不久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以及戴相龙行长的讲话,也为四大国有银行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转型提供了契机。
原先存、贷款利率的非市场化即银行不能自主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价格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使价格作为提高银行竞争力的主要营销手段的作用发挥大打折扣,推出的许多金融服务均属免费项目,银行要“贴水”,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也应带来银行收费权的放开,这也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契机,各商业银行要避免恶意竞争,擅自压价,也需由人行或银行同业制定统一的金融服务收费标准,从而增加银行赢利能力。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都把把目光盯在新兴业务上,其表外业务创新取得的收入占银行收入全额的比重日益增加,美国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90年代未表外业务收益占比达50%以上,而德国由于推选全能银行制,其几大银行表外企业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60%左右,而我国大部分银行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20%不到,有的分行甚至不到5%,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这一状况必须改变,否则直接危及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另外,利率市场化后,曾经是商业银行稳定客户的企业可能迫使银行存款业务从关系银行业务转变为价格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必须改变首先与客户建立稳定联系后再开展业务的传统经营模式,代之以发掘市场盈利机会为中心不断调整与客户关系的模式,对客户实行差别化经营管理。
利率市场化对我们商业银行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以利率市场化和加入WTO为契机,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