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复制链接] 0
回复
237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5-5 18: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pload=rar]newdown.asp?ID=22932[/upload]

中国大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

1995年以来,中国大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99年与1995年相比,粮食、油料、肉类和水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增长了8.95 %15.59 %29.46 %63.77 %,只有棉花下降了19.69 %。同期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464.2亿元,由11993亿人民币元上升到14457亿元人民币,上升了20.55%。但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由20.5%下降到1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0%,由1578元增加到2210人民币元,增加六百多元人民币(见表1、表2、表3)。但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自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区的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农业部抽查表明,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仅比去年同期增加15元人民币,增幅下降2.9个百分点(中国改革报,2000.11.13)。

2000年中国大陆社会发展概况

本文拟就2000年中国大陆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做一个概括的描述与分析。在过去的一年里,连续几年的持续经济低迷开始出现复苏的现象。尽管对这次复苏的前景存在不同的预测和估价,但大体可以认定,持续的经济低迷已经基本结束。90年代中期之前,最困难的改革专案被一拖再拖;90年代中期之后,这些无法再拖下去的改革专案被提上日程。经过四五年时间的实践,最困难领域中的改革,已经形成相对明确而完整的改革方案,并着手实施。在2000年,这些改革的结果和影响已经开始显示出来,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势?生重要影响。上述两个因素,构成2000年中国大陆社会发展的基本背景。

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

吴楚材

加快中国大陆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初探

  本文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上海6个省市为研究区域,对我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分布特点、制约因素、崛起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提出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沿海地区内部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存在东、中、西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和南北之间的结构性差异,而且存在地区和省际之间中小尺度的差异。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2000年六省市人均GDP12531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政治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东部沿海内部存在巨大的发展差异,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等经济隆起地区和粤北、闽北—浙西和苏北—鲁西南等经济低谷地区的强烈反差。通过人均GDP极差对比分析(省区内最富的地市和最穷的地市人均GDP之比),2000年广东深圳市与河源市人均GDP的比值为13.8倍,山东东营市与菏泽地区为11.8倍,江苏无锡市与宿迁市为7.0倍,福建厦门市与莆田市为5.8倍,仅浙江省地市间差异相对较小,杭州市与丽水地区人均GDP之比为4.1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苏南苏北经济实力指数差异由1978的5.25扩大到2000年的64.36。   根据世界银行通用的经济分类方法,以人均GDP为重要指标,以地市为单元对沿海经济类型进行了划分,划分标准如下:将人均GDP高于研究区域人均GDP150%的地区视为高收入地区,为研究区域人均GDP100-150%的地区为上中等收入地区,为研究区域人均GDP75-100%的地区为下中等收入地区,低于研究区域人均GDP75%的为低收入地区,即为本文研究的经济低谷地区(表1)。

看看内容就知道赞哦这个算是我的那些国内经济分析里面的比较宝贝的资料

个人意见.大家下的时候还是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最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