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都有其必然和偶然的过程,可能都会经历着创立、成长、扩张、鼎盛、调整、卓越等阶段,我们当然都希望最终走向卓越,但真正做到业绩长青的企业确并不多,很多的企业在经历了几轮市场的变迁后便偃旗息鼓,成功的案例都有共同的因素,失败的企业也各自有其原因,当我们察觉到自己企业出现问题乃至日趋衰落的时候,往往希望发挥“拿来”主义是自己走出困境,这也就是许多正处于困惑中的企业老总们时刻高唱“只有精益才能救企业”的现象,精益生产变成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是,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发展的,企业大张旗鼓不惜重金聘请专家顾问,组织培训学习,参观走访标杆企业,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学习及痛苦的改善后,取得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时间的推移,精益的影子逐渐模糊,渐渐的我们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虽然这是我们不想见到的结果,但这确实我们不得不必须接受的事实。 为什么自认为按照精益的要求做了所有该做的工作后我们依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出路呢,难道是“精益生产”欺骗了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不是“精益生产”欺骗了你,而是你的盲目追随蒙蔽了你,因为你看到的精益是别人成功的精益,听到的是被市场验证有效的精益,但是真正的精益不是一个结果,也不是一套工具,而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过程,应该说更是一种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的内在思想,所以当我们仅仅拿起了武器,而忘记了为何而战斗的时候,我们只会变成一个杀戮者。 那么,回到原点,回想我们当初为何想要推行精益生产,是否我们有一箩筐的理由可以说上一天一夜,那为何我们当初认为“精益”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呢,这里有我们自己不假思索的崇拜心理作祟,也有我们自认为了解的精益理论在支持。可是为什么当初我们没有选择一种离我们最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其实就是回到问题本身,将我们的这些问题一层层的伪装剥离出去,寻找问题的本质,可能那时会发现,其实解决问题真的很容易,也许不过是没有按照我们的标准流程作业罢了,那么为何标准没有执行,是否标准不够完善,抑或是标准适合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论什么样的原因,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新标准的建立便有迹可循了。对比许多外来专家的流程再造与机构调整,其实我们自己所建立的规则并不落后,所缺少的可能只是一如既往的贯彻实施,寻求更高的发展,先从正视自己的价值开始,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益生产”。 丰田人也是在正视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后(明确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再将美国人发明的各种管理工具发挥到极致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精益生产方式。由此想要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请您再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回归问题的本质,寻找真因,解决问题,不断提炼属于我们的管理思维,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到那时候,让我们再来借助巨人的肩膀,使用并改良那些“精益的工具”推动企业走向卓越,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