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疑惑:70年代和80年代的差别?[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2 22:45
标题: 疑惑:70年代和80年代的差别?[讨论]
昨晚和朋友一起吃饭,不知为何大家聊起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的问题,也许我们都是70年代的,也许我们身边都或多或少有来自80年代的困扰。
曾经看了很多关于70年代的人的帖子和话题,总有太多的内容可以渲染,总有太多的情感需要表达。
竞争的今天,年龄的竞争也是一个主题原因;而今,单位中、企业中,竞争的阵营已经形成两大阵线:
1、70年代的我们
2、80年代的他们
好比我所在的企业,员工人数在4000人左右,占据最大比例就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批中坚、新鲜力量。
70年代的人和80年代的人。如何在共同的’竞争中成为胜出者,是否和他们之间的区别有所关联。
夜深人静的今晚,不知又有多少和我一样无心睡眠的70年代的朋友?又有多少和我不一样的80年代的朋友?
不如大家一起来灌水:70、80的朋友的差别?区别又如何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联?[em08]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2 22:52
70年代正值工作的黄金期,不管是已经到了一定管理高度的,还是正在积累经验的.
80年代更多的正在学习中,为实践积累理论.
这或许是二者在层次方面的不同吧.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2:53
喜欢写字的我从写字开始说起。今天就主要代表性地讲七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初的两种。
七十年代出身的人现实,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空虚,这是所有文字里所体现的,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更容易去感动,而小八们则在他们眼里麻木而不仁,大七要真实的,小八更注重感觉,无论是都市文学还是基层文字,真实,言之有物就会受大七欢迎。大七那一代更讲究信念,而小八这一代更关心个人感受。说的不好听,大其觉得小八是无病呻吟而自私的,我们觉得他们是麻木而粗鄙的。^^当然里面还有年龄问题。虽然年龄不表成熟,但是年龄的确代表着一定的经历,而这些经历让大七年代人有资格看不起小八年代的小孩。大七年代的人在热火朝天,团结有信念的环境下长大,而小八年代遇上东西方文化交汇冲击,承受的是迷惘和孤独。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2:56
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有很大的差别啊。
我生于70年代初,懂事之时中国便开始改革开放,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亲身经历了中国变化最大的二十年。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感觉我们不是有代沟,而是有年级沟,相差一两岁感觉很多想法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呵呵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2:59
五十年代的人遭遇上山下乡,六十年代的人遭遇文化大革命,七年代的人则一开始就遭遇了改革开放,八十年代的人便开始承受这三个年代所带来的冲击。从物质方面看,小八们是幸福的,他们现在大多在的大学里做这青春里最黄金冲刺,这是以上所有年代的人都渴望的,因为他们大多衣食无忧,对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前和后都他们都没有粘到太大的边,因此他们更多地把自己立做一个中间阶段,但实际上这些今天算来从三十三到二十四的人,他们无法真正去理解八十年代的人。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2:59
计划生育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所以80年代的人好像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吗?而70年代初是人口出生的高峰期。有兄弟姊妹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还是有所不同的。缺乏同辈的亲情是不是也是让80年代的人孤独感更深的一个原因?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2 23:03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2 22:53:00的发言:
虽然年龄不表成熟,但是年龄的确代表着一定的经历,而这些经历让大七年代人有资格看不起小八年代的小孩。大七年代的人在热火朝天,团结有信念的环境下长大,而小八年代遇上东西方文化交汇冲击,承受的是迷惘和孤独。
不存在看的起看不起,不同经历,有不同的人生.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06
七十年代的人说,他们的童年用过粮票油票,小八你有吗你懂吗?可是我要说,八十年代的人童年时候也是逢着过用分计算的零食,吃过一毛钱的冰棒,看过五毛钱的小人书。
七十年代的人是矛盾的,他们对爱情爱之有畏弃之愧,这难道是一开始就会有的吗?不是的,八十年代的人不是已经绝望,而是八十年代的人从小大多是一个人的,七十年代的人不能理解那种一个人长大要思考要面对要承受的痛楚。
八十年代人记忆里是滚铁环,纸枪,跳房子,八十年代的人呢?人口高峰期,他们只有竞争意识。过不了关则当死的,七十年代的人不同,开始是文革的淡去和考试的探索,接着是改革开放的赶潮,八十年代呢?没有,他们只有认识社会和人际,因为经济发展的带动社会物质成熟,精神的空虚随之而开,他们要承受的是空虚中的寻求继续发展。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07
呵呵,我一段一段的写写我的成长经历吧,也许能看得到时代的脉搏和变迁哦。
出生:
73年,我出生在青海西宁。我父亲当年大学毕业要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于是分配到青海,和我母亲相识;而我母亲也是当年跟随外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而来到青海的。文革后我才跟随父母回到广东。由于上山下乡的缘故,70年代初生的孩子有不少和我这样经历的哦。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10
市场经济、港台歌星、KFC、互联、时尚、消费、人际关系、性爱婚姻、自我的范畴,我八十年代的人要面对的比起60年代的愤青,比起70年代的小资,他们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真正的痛楚不是精神,是冲撞。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2 23:10
我的朋友都是70年代的
我的同事确是两者均有
短期的竞争中,70年代有着经验和资历的优势
长期的竞争中,80年代有着很大的潜力来发挥
生于的年代不同,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影响的事物环境不同
造就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也许70年代的人为他人着想的可能要多些,因为他成长在团结互助的初始环境中
也许80年代的人为自己设想的可能要多些,因为太多的社会的现实和经济文化的‘积累为他们铺设了多彩的道路
一个年代早就一种思想,
一个环境成就一种思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2 23:31:49编辑过]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11
我上小学了
79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高考恢复,我父亲在上研究生我母亲在上大学。我们一家四口在祖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求学。那时候,书店是城市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大人们都在抢购书,要去弥补浪费的时间。广州的北京路80年代到90年代中是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因为全城最大的书店都在那。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2 23:15
我这个大七中小,小八中大的,虽未食不果腹,但也有过盐下饭,酱油+葱+水的清汤经历.
我一个人长大,还远离父母,10岁前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过3年.
爱之畏者无,弃之愧者有,这应该也是所谓的真实,所谓的感动,所谓的信念.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2 23:17
以下是引用tulip在2003-11-22 23:10:00的发言:
我的朋友都是80年代的
我的同事确是两者均有
我的朋友大多是比我年长的,不知鱼儿和80年代的朋友交流的如何?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18
好,八十年代的我第一次在讲我在网络外的生活。许多八十年代的小孩怎么生活的我不知道,但我自上学就不曾和父亲生活,我不是单亲但我家却总只有母亲在操持,我父亲呢?你们一定想问,我父亲是政府干部,调任在偏僻的乡镇,放弃三次的提升,一心一意扶持着乡镇建设。母亲一样是政府干部,从小我只有一个人,很小就岁父母去农村下乡,沿海经济发展起来后又去乡镇企业做调查,为什么八十年代的人会如此多地去思考中国的政治体制弊端?为什么?七十年代的人会那么虔诚地相信“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因为同样分别在不同样的时期里,七十年代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刚刚要建设起来单纯的国家,八十年代的人开始接受中西文化的冲撞,经济发展带动了道德的沦陷,八十年代的人在竞争中学会自保的意识远远超过了七十年代的人,所以他们更自我,更孤独,但是更加坚强!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19
童年的印象:
平时很少有零食吃,所以有很多东西能给我带来快乐,4分钱的冰棍、咸酸、猪油糕、水果糖。。。能吃上某一种这些东西能快乐一天。
没有电子游戏,也没有电视,平时一条巷子的孩子都在一起玩游戏,一二三解放台湾、捉迷藏、弹珠子、公仔纸、烟纸。。。。现在想想有很多都是很好玩的团队游戏。
过年就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事情,有新衣服,有大鱼大肉,有红包,有鞭炮。。。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2 23:24
[/quote]
我的朋友大多是比我年长的,不知鱼儿和70年代的朋友交流的如何?
[/quote]
说句心里话,可喜我常联系的好友中似乎还真没有80年代的朋友,可能和工作接触的面也有一些关系吧。
但是和她们沟通,总能感觉到一种新鲜的血液会感染我的情绪。
朋友结交、欣赏,也许自己所需要的不同的闪光点的互相汲取,也许是相同点的交集火化。
70和80的我想也会一样有汲取有交集吧。[em0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2 23:34:00编辑过]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25
七十年代的人依然是温暖的,他们热闹着,人心最初是温和的,八十年代已经是一个不容许你动容的年代了,小八们不是开始就冷漠,人之初性本善,是一种社会的态度造就了自保的偏离,要说小学画三八线,那恐怕我们都干过,但要说路上去送乞丐东西,也许就只有七十年代的人了,八十年代的人遇到了道德集聚沦陷的时期,送人东西的人都是自己丰裕的,而我们本身的道德就在匮乏,又怎么施舍?难道这种困惑便成了罪过?我们的国家用极大的道德风尚换取的经济利益这种代价是七十年代的人想都没有想过的,八十年代的人不是忧国忧民的一代,但他们很客观地面对自身的将来发展,所以更客观注重反面的事物,但那绝对不是溃败。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2 23:26
冲撞之后的迷茫与思考,使小八看上去更加深沉...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26
80年代中期
我在读中学,市场经济启动带来了第一轮的通货膨胀,物价天天在涨,大家都在疯狂地买商店里可以买得到的东西,听说有人买了上百斤的食盐。初二的时候家里费了一番周折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贵重物品,开心得要跳上月亮!家里的经济收入开始有较大改善,开始添置各种家电。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2 23:29
70年代可能最印象深刻的接触传媒,从黑白电视机开始,多是牡丹、熊猫、丰华等等
70年代可能最印象深刻的动画节目,从孙悟空大闹天空开始
70年代可能最印象深刻的接触文学、历史,从路边小摊的小人书租摊开始
70年代可能最印象深刻的家庭经济冲击,从改革开放引起的经济改革开始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32
为什么到今天两个年代相隔不遥远,而我们这两代人坐在一起的时候依然在冲撞呢?不同年代的人生活在一个接近重合的社会背景,由于一种经济导致的文化隔离造成了两代的段层,大多的大七和小八在观念上形成了我和我们的概念,真正的融合是困难的,多的是配合,七十年代的人是随和的,八十年代的人是适应环境的,因此不会有长幼的分割,是思想和文化上的交锋。要说是谭泳麟、童安格、罗大佑,和郑智化这些人小八也知道,只是大七喜欢的是人,小七喜欢的音乐,一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偏重不均的典型例子。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38
八十年代的人依然接触过茶花电风扇,接触过阿童木,接触过偷混进电影院看地道战,接触过粮油涨跌和经济浪潮。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2 23:40
思想的距离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不过并不一定妨碍相互间‘的交流
记得有一次和一帮老友去唱k,其中一友的gf来自80年代。
一晚下来,朋友的gf的歌曲我们都从未听过也感觉感触陌生,我们的歌曲却总是一些老歌在流淌。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41
七十年代的人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是因为他们觉得国家在发展个人贡献义不容辞,八十年代人说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是因为道德风尚的沦陷会间接导致经济行为的不法影响效益增长。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43
青春期到了
70年代的孩子身体发育应该要比80年代要晚,我小时身体不好,在同龄人更是算比较晚的,记得是初三的时候才开始发育,考完中考后的那个暑假两个月我一下子长了七八工分,上高中时,终于像个大孩子了,呵呵。初中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整天就知道玩。上了高中,身体正在发育,开始有了心事,也开始追求思想上的发育。88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困境和迷惘的时候,各种思想流派在活跃,关心国家大事是我学习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和同学争论如何治理腐败和推进改革大计消磨了大量时间。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2 23:46
大七对小八更多的是不理解,不理解他们的思想,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不理解他们的不理解.
这些不理解是各个年代间都存在的,就象60年代的不理解70年代,我们的父母不理解我们.
只是70-80年代之间的不理解的间隔更加短,差异更大,三年一代沟啊,呵呵...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47
八十年代的人也在缅怀他们曾经的记忆,戏说乾隆,雪山飞狐,枉凝眉,八十年代的人会到老旧的阁楼翻出文革的宣传册仔细阅读,八十年代的人也听过八九动乱的历史,他们只是接受得更多,便要将这些贯通思考更多,七十年代的人往往更多的面对自己本身的年代,而八十年代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独生子女增多而不得不将和小伙伴的玩耍时间用与这些老旧的事物,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在试图了解每个年代对于我们这年代所带来的积淀与塑就,七十年代的人则更多地讲述百团大仗的胜利,祖国的蒸蒸日上,八旗子弟的英姿雄发。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54
政治风波和早恋
89年,我在读高一下学期时,中国在经历一场政治风波,每天下了课我就飞车去大学校园看大字报,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后来我收回了入团申请书,那个夏天我一下子又成熟了很多,对国家大事的热情也骤减,然后上了高二转而开始对女孩子感兴趣,然后开始了我的初恋。在当时,早恋就是洪水猛兽,我们学校还是重点中学。而且我们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对公开谈恋爱的小家伙,每天早上我去接她上学,中午一起去饭堂吃饭,晚自修后送她回家,呵呵整天出双入对。老师们震怒,不断分别找我们谈话,找家长。这两个小家伙小小年纪就练就了花岗岩脑袋,我行我素,并认定成功是最好的报复。自从谈恋爱后我的学习成绩不断上升,从高二时的中游水平到后来高考名列全班第二,老师最后也拿我没办法。我上大一的时候,老师还请我回去给师弟们分享学习经验——如何从一个中游学生成长为优异生。当然,我没有提早恋的功劳。我们这段恋情后来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和分合,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现在还是在一起。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2 23:55
八十年代的人接受西方文化的渗透,要接受无数西方思想的贯通,音乐的ROCK曲风,文学的浪漫学派,朋特思想的蔓延,七十年代还有过外语考试不叫卷的学生,八十年代外语已经是生活需要,但是七十年代的人觉得八十年代的人自大,狭隘,俗媚,并且频频在公开场合言明立场,对于百人演讲一类的形式主义,八十年代的人已表现极为冷淡,对于解释自我态度与观点,他们持保留意见,因此就造成了,需要语言的七十年代人和沉没的八十年代人,然后,七十年代的人生活的是豁达的,八十年代的人则是多少有些不屑的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2 23:58
本来是讨论70和80区别的,写在成了我在写自传了,呵呵,先写到这了?继续讨论话题?
作者: janechun 时间: 2003-11-23 00:00
以下是引用地平线在2003-11-22 22:56:00的发言:
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有很大的差别啊。
我生于70年代初,懂事之时中国便开始改革开放,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亲身经历了中国变化最大的二十年。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感觉我们不是有代沟,而是有年级沟,相差一两岁感觉很多想法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呵呵
恩恩恩恩!!!!你说的没错!!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00
不知如何界定早恋,不过小八的早恋时间越来越早了.
记得一个记者朋友问我有没地方拍学生恋爱的镜头,我说,到处都有,放学后,到公车上,或者学校外都可以看到穿着校服的中学生牵手而出.
我和地平刚好相反,当时我的学习成绩是每况愈下,从年级的前几十名掉到2百多名,倒是分手后成绩节节回升.呵呵...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02
呵呵,那位早恋的大七,你是幸运的人。
像说的,七十年代依然是个矛盾的年代,因此我觉得你是幸寸者。
说到了感情,自然可以看到,八十年代人已经明显与七十年代人更堂而皇之,多少是年代因素,毕竟七十年代承接的是上一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则是遇到了中西文化的融会阶段,对于同居与同性话题七十年代的人诸不回避,但也不会多谈,八十年代的人则可以当作一个人文课题来学习讨论。七十年代的人是比较,我是说比较认真的,八十年代的人是比较自私的,社会的发展依然是根本性原因,造就两个年代人的思想,生活,态度等等诸多差异的根本。
作者: janechun 时间: 2003-11-23 00:03
恩,我小外甥3岁时就跟我说,让我在拍婚纱照那里等着他,长大了来接我去结婚.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05
写到这开始发现我的可以集成论文了。。。 原因也总结了,就是社会,经济,道德的变迁导致两代人的诸多不同。。。
汗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3 00:05
有时,羡慕80年代的朋友
羡慕他们的活力和青春’
他们的新奇的想法总是那么多
他们的行为的约束总是更自由
他想,他做
有时,我想,可是我没有做,也认为自己不能那样做,因为考虑的似乎很多‘
现在的我希望活得自我,所以我说:There is only one success --------to be able to spend your life in your own way.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09
坦白讲,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从来不觉得和七十年代的人沟通是有距离的,因为基本上所有八十年代的人都已经熟悉了人际的交往技巧,不论你是七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五十年代的,有历史的大背景和生活的积淀为前提,任何一个八十年代的人都已经把沟通当成了科目,是因为七十年代的人一直把八十年代的人界分开来,心里有个坎,实际上,生活,是一样的一本经,呵呵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09
自由,责任,活力,想法,行为,这或许更多的是与在绝对年龄上的差异吧?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11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09:00的发言:
实际上,生活,是一样的一本经,呵呵
同意.
生活是一样一本经,只是人与人之间总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是经难读的地方,只可自己悟啊.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13
in fact , life is not easy for anything of us , everyone must believe in yourselves,pls smile to each other ,dear" eighty time"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3 00:13
不会大家都是佛门有缘弟子,渐渐开始辩经啦?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18
生活之易与不易,全看生活的态度了,有的人过的很苦,有的人过的很轻松.
大七需要考虑更多的责任,父母,爱人,子女...
to:tulip
辩经而不解!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18
仔细看看网络上的小说家,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安妮宝贝,卫慧,李寻欢,玫瑰灰,弄玉,宁财神,这些第一批的实力写手实际上都在用文字和我们说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应该称合为一个七八十年代,因为我们两个年代集合了中华民族三十年发展的所有团结,困惑,思考,探索,以及坚持。对吗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0:19
真要我说70和80的区别,我觉得不好说,因为变化太快了,而且我觉得自己对80年代的人了解得太少,还是在说说我们70年代的人吧。
70年代成长过程中无人过问:我们成长时父母也在努力适应不断发生巨变的国家和时代。
读书时个性经常被压抑:还是老一套的教育模式,等现在工作了,却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上学时恋爱谈得太少: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呵呵,我可能是个例外。
大学毕业时不包分配,工作时福利分房取消,工作不久又到处在下岗。。。
作者: janechun 时间: 2003-11-23 00:19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13:00的发言:
in fact , life is not easy for anything of us , everyone must believe in yourselves,pls smile to each other ,dear" eighty time"
单单布娃娃怎么就突然之间冒出来这个呢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3 00:19
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思想,但我们都在同一个庙里念着同一本经,只是看谁先入门罢了;
入门看先后,修炼看个人。
生活的这本经,如何更好的参悟下去,70和80的应该都有自己的方法,
方法虽有万千,目的却都是一个——如何更快乐的活着、感悟着。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20
不要以为八十年代的人就真的富得出油睡得无忧好不好,每个富裕的国家都有穷人,每个落难的年代都有巨商,诸如责任爱情亲情是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要面对的,为什么你们总要把自己圈起来。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23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20:00的发言:
不要以为八十年代的人就真的富得出油睡得无忧好不好,每个富裕的国家都有穷人,每个落难的年代都有巨商,诸如责任爱情亲情是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要面对的,为什么你们总要把自己圈起来。
不是圈起来,是绝对年龄不一样,...呵呵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23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最好的方式难道不是接受和融合吗?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中西方,人与人,所谓壁力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今天真正讨论的目的,不正是在与发觉这一点吗?发展,决不是一个人和一群的人事,融合与包容应该是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26
年龄是不可以说明一切的,否则就不会有张学良将军以及宋庆龄女士他们那样的婚姻了。总有一天七十年代的人和八十年代的人是都要成为历史的!。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0:27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20:00的发言:
不要以为八十年代的人就真的富得出油睡得无忧好不好,每个富裕的国家都有穷人,每个落难的年代都有巨商,诸如责任爱情亲情是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要面对的,为什么你们总要把自己圈起来。
我们也不是要把自己圈起来,经济状况是描述我们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重要因素而已。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28
当我们成为历史的时候,别人也会重新解读现在的我们,包括我们这个帖,哈哈....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0:29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23:00的发言: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最好的方式难道不是接受和融合吗?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中西方,人与人,所谓壁力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今天真正讨论的目的,不正是在与发觉这一点吗?发展,决不是一个人和一群的人事,融合与包容应该是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融合,协调的相处是我们共同希望达到的目标。而相互的了解和理解是基础。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开始可能是各说各话,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有各自的视角和观点,也都希望能表达出来。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30
七十年代的人是一个非常讲究格局的人,在八十年代的人态度观念里,这种年代的界限是不明显的,因为八十年代的人可以有三四十年代的外公,可以有五六十年代的母亲,可以有七十年代的兄长,社会的概念实际亦是这样的,生存的态度亦是这样的,发展亦是这样的。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0:33
别老说八十年代的孩子们很幸福,其实我们比哪代人都悲哀。小八的物质生活是满足了,可是精神上却极度空虚。我倒是一直很喜欢七十年代的感觉,那时候的画报啊,建筑啊等等,都让我觉得很开朗。以前不大明白是一种什么感觉,刚才看完大家的言论,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词——积极~无论说那年代事事都在改革,是个不大安分的年代,可是改革无论成败往往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虽说现在也一样,改革处处进行着,可是总觉得人的心气劲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我们这代人,诱惑太多了,欲望也满足得太容易了,所以俨然已经缺少了上代人那种积极追求的劲头。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甚至不知道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郁闷呐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36
以下是引用麦麦在2003-11-23 0:33:00的发言:
郁闷呐
这个词我也是从80年代的口中学来的,呵呵...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36
七十年代是首诗,八十年代是首歌,下个世纪的人们,会把我写成诗歌,这是我今天最后要陈述的,尽管我们诸多不同,但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大社会背景下,代表了一个发展史上的关键过程,永远不要忘记,发展,才会使我们成为下个实际最优美的诗歌。
作者: a622 时间: 2003-11-23 00:36
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好象没什么不同吧,不同的只是成长的环境和个人的经历,呵呵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39
麦,欢迎你的加入,我先撤,你继续,各位晚安,大七小八以及其他的杂七杂八 ^^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39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36:00的发言:
七十年代是首诗,八十年代是首歌,下个世纪的人们,会把我写成诗歌,这是我今天最后要陈述的,尽管我们诸多不同,但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大社会背景下,代表了一个发展史上的关键过程,永远不要忘记,发展,才会使我们成为下个实际最优美的诗歌。
呵呵,开始总结陈词啦,
这样的交流对70-80年代,甚至更多年代的人有意义.
谢谢!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0:41
我说,咱不要把这个话题讨论弄成一个严肃而沉重且气氛积极并目标向前的研讨会呐~~发表了这么多感叹,咱也说一些轻松的?呵呵——比如……这个……那个……嘿嘿,大家随便吧~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0:44
那位同学总结发言是明显是为了走人休息去了,不可以哟,看了你的这么多个人见解,我还没崇拜完呢,怎么就这么走了呀!回来回来!!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45
以下是引用麦麦在2003-11-23 0:44:00的发言:
那位同学总结发言是明显是为了走人休息去了,不可以哟,看了你的这么多个人见解,我还没崇拜完呢,怎么就这么走了呀!回来回来!!
这个同学估计是要去睡了,哈哈...
你来些轻松的吧...呵呵
作者: a622 时间: 2003-11-23 00:46
呵呵,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快回来
作者: a622 时间: 2003-11-23 00:47
70年代的朋友,应是受过许多英雄主义教育吧,还记得那些革命电影吗?
作者: 单枫芷叶 时间: 2003-11-23 00:51
麦,别在我睡觉时候说我坏话,否则做梦也要骂你几句,哈哈,还有那个胡虾米的,明天我还有事,先撤了,大家尽兴呀,掰掰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0:53
80年代的也受过革命教育呀,怎么能忘了我没咧!记得成长的那个小城镇,我在当地念到初中学校还时常组织师生去电影院看电影,革命电影,……永远不变的《地道战》《董存瑞》……直到高二从《小鬼当家2》开始转变,当时真是受宠若惊啊,终于放弃了“终身革命教育”计划?!唉,感动就差没回学校抱着校长哭了。说到这个,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小八们的精神食粮比大七们丰富吧?呵呵,我期待着下月的《指环王3》呢!
作者: a622 时间: 2003-11-23 00:53
终于看完所有的贴了,发现好象很少80年代的同志啊,如何讨论,呵呵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11-23 00:53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51:00的发言:
麦,别在我睡觉时候说我坏话,否则做梦也要骂你几句,哈哈,还有那个胡虾米的,明天我还有事,先撤了,大家尽兴呀,掰掰
还好没说虾米碗糕...呵呵...
作者: a622 时间: 2003-11-23 00:58
节奏太慢,我先退了,呵呵,再聊,8也许是我来迟了,你们都累了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0:59
嘿嘿嘿!我呀,我呀!我一极具代表性的小八在这杵着,怎么能说没80年代的同志呢?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1:00
以下是引用单枫芷叶在2003-11-23 0:36:00的发言:
七十年代是首诗,八十年代是首歌,下个世纪的人们,会把我写成诗歌,这是我今天最后要陈述的,尽管我们诸多不同,但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大社会背景下,代表了一个发展史上的关键过程,永远不要忘记,发展,才会使我们成为下个实际最优美的诗歌。
我并不太赞同以“某一代”来划分人群的说法,70、80年代生的孩子都在不同的阶段开始亲历中国的巨变,我对80年后生的人了解不多,对比我小几岁的人了解得相对多一些,然而我已经能感觉到观念上有相当的差异。甚至由于改革开放在中国各地的开展时间和进度的不同,即使是同龄人同样还存在着地域的差异。时代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国还在发生着巨变,我们也在成长、变化。所以我很认同单单说的: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大社会背景下,代表了一个发展史上的关键过程,永远不要忘记,发展,才会使我们成为下个实际最优美的诗歌。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1:06
刚看到一段对70的评论挺有意思:
生于70年代,是在社会转型期成长的一代,他们不像生于60年代那样顽固,也不像生于80年代那样狂躁,他们中间的优秀者已进入稳定的思索阶段,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已开始在社会上建功立业,而更多的平凡者正逐步进入正常的生活框架,他们在有戏与没谱之间把戏做足,而把“没谱青年”的帽子甩给了生于80年代的人。
生于70年代,是一个多么秀美的概念,有着绚如夏花般的风采。十年前社会的转型给了他们一种激荡人生的动力,而十年之后,他们在社会的稳步发展中尽情收获。伴随着白领小资的晨曲,他们步入新的一天,而生于60年代的人们正在疲倦中酣睡,生于80年代的朝阳青年还没有北的概念。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1:06
我也想说些什么,可是发现我的文字没有大家那么有威慑力,所以我就不班门弄斧啦~所以只好腆着大脸说一句——我也是这么觉得!!!嘿嘿,希望大家不要把我赶出论坛呀。其实说来说去,我觉得大家太过于放大这两个年代间的差距了,其实仅仅是相隔不出几年的时间,即使是差别,估计在往后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人看来是微乎其微的吧。所以咱也别执拗于这小小的差别之中吧。咱们该想的是如何使这两代人更好的相处与合作,老话一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嘛!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1:10
[quote]以下是引用地平线在2003-11-23 1:06:00的发言:
刚看到一段对70的评论挺有意思:
生于70年代,是在社会转型期成长的一代,他们不像生于60年代那样顽固,也不像生于80年代那样狂躁,他们中间的优秀者已进入稳定的思索阶段,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已开始在社会上建功立业,而更多的平凡者正逐步进入正常的生活框架,他们在有戏与没谱之间把戏做足,而把“没谱青年”的帽子甩给了生于80年代的人。
生于70年代,是一个多么秀美的概念,有着绚如夏花般的风采。十年前社会的转型给了他们一种激荡人生的动力,而十年之后,他们在社会的稳步发展中尽情收获。伴随着白领小资的晨曲,他们步入新的一天,而生于60年代的人们正在疲倦中酣睡,生于80年代的朝阳青年还没有北的概念。
喂喂喂,明显有抬高70年代人的痕迹嘛!
我看呐,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自尊,都觉得自己好,80年代的也快熬出头了,很快也能把“没谱青年”的帽子甩给90年代人了嘛!哈哈!
其实我现在俨然已经觉得和90年代人产生了代沟!
我老了!!!
[em00][em00]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1:12
除去成长的时代差异,三十岁左右的人和二十岁左右的人本来就有很多不同啊。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3 01:14
反正什么年纪就过好那个年纪该过的生活。岁月如飞,经历过的就是自己的财富。而年轻,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资本。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1:17
唉,其实80年代的人的心理和想法也渐渐和70年代的人差不多了,因为我看来两者最大的差别只是年龄上的差别,毕竟比我们多活了好几年嘛!我们也长大了,我们也快20岁了,或者我们的心理年龄比他们当时的要老成一些,所以,我还是觉得,差别不是很大嘛!
只要40岁的不把20岁的看成孩子就行,他们想的往往比实际年龄要多要深哟!
作者: 麦麦 时间: 2003-11-23 01:20
哎呀呀,都这么晚了哟,睡了睡了,睡眠不足可是美容的大大大大大……敌!
闪了,各位,大家都早点休息呀!
……不过我觉得我很可能是在这个论坛上的最后一个人……
[em02]
罢,发挥80年代新青年的“新阿Q精神”,自己和自己说“晚安”吧!
“晚安啦,美女~”
作者: tulip 时间: 2003-11-23 01:23
呵呵
年长的拥有经历的财富,后感叹岁月的无情,青春的逝去
年幼的拥有人生最大的财富——年青,也或许会感叹经历的欠缺
作者: HerrRubin 时间: 2003-11-24 11:01
70年代出生的人绝对不认为,
挨家长打屁股是家庭暴力,
但是,80 年代出生的人就不那么认为了!
作者: 我去找你 时间: 2003-11-24 11:19
70年代的人越来越聪明,80年代的人越来越精彩。
作者: HerrRubin 时间: 2003-11-26 09:53
以下是引用我去找你在2003-11-24 11:19:00的发言:
70年代的人越来越聪明,80年代的人越来越精彩。
70年代的人被60年代的人看作颓废开放的一代
而80年代的人认为70年代的人是老土
作者: 月妖日狂 时间: 2003-11-26 20:12
这里的帖子我没全部看完,但是就从前几页的讨论来看,70年代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居多啊,我不明白到底讨论这些是什么意思?是想说你们年岁比我们80一代大,见识比我们多?还是80一代的什么作法你们看不惯?
你们怀旧那是你们的事,但是请不要以你们的自己的眼光去看待80一代,我们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自我、那么颓废、那么空虚、那么经不起新事物的冲撞”!!!(这是引用某位70一代的朋友的说法)
作者: HerrRubin 时间: 2003-11-27 09:02
以下是引用月妖日狂在2003-11-26 20:12:00的发言:
这里的帖子我没全部看完,但是就从前几页的讨论来看,70年代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居多啊,我不明白到底讨论这些是什么意思?是想说你们年岁比我们80一代大,见识比我们多?还是80一代的什么作法你们看不惯?
你们怀旧那是你们的事,但是请不要以你们的自己的眼光去看待80一代,我们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自我、那么颓废、那么空虚、那么经不起新事物的冲撞”!!!(这是引用某位70一代的朋友的说法)
我想楼主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意思!
只是想同大家聊聊天吧?
作者: 少天 时间: 2003-11-27 09:29
我是70年代,大多朋友是70年代,也有几个是80年代的。
我总感觉80年代的人认为和70年代的没有代沟,但70年代的感觉双方代沟不小。
我本人大学毕业时班里同学都感觉80年代的新生和我们差别太大了。
说不清,不过我自己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独生子与非独苗的责任心不同造成了很多价值观的不同吧。
作者: cqj9024 时间: 2003-11-27 11:06
我是大八,呵呵,刚好是80的^^^^^^
可我没有八十年代的朋友,都是七十年代的!没感觉之间有什么差别!
作者: coldwind 时间: 2003-11-28 08:48
大家不要忘了,你脱掉旗袍换上比基尼的时间要多久啊?换上比基尼后,但你脑子里会改变的又是多少呢?5000年的文明传统的薰陶,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能逃得掉吗?当然是不可能逃掉的。当然“香蕉人”就不好说了。就我接触的同龄人来说,传统的影子在我们的身上依然是长长的。我想是因为从80年-90年这段时间,正是一个对传统的农业社会的最初的冲击期吧,这一种冲击的力度,还远不足以让我们从传统身上拉远多少。就我接触到的同龄人来说,传统的影子随处可见。
以前常看到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其实也就是80,81年左右出生的)常受到不公正的指责。说什么的都有, 这些指责的人不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忽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到现在为止,有的只是发言权,非常多的事唱主角的还是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我们成长的环境是谁营造的?他们的指责当然有他们的理由,但如果忽视我们的成长的环境,忽视是谁给我们营造的成长的环境?我想这是不公正的。
民间的语文更能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像。你看“中年男子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有民谚将“小车、别墅、美女、叭儿狗”列为九十年代成功男人的新“四大件”,还有”四十不浪,五十浪,六十正好浪尖上“。这些事是谁干的?是我们八十年代的人干的吗?我怕我们没有这个资格。
中国传统的解体已经到了家庭这一层了,这是49年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办到的事。就拿最传统的婚姻来说,破坏最大的也就是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中国的婚姻模式早就已突破了一夫一妻制的单一模式,出现了一夫一妻多临时性伙伴制,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些的又是谁干的,也是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始做俑吗?
我们无意指责这些,也不会哼哼哼地说,你们怎么样怎么样,因为我们这一代的人注定更多的学会的是包容。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上一代上二代的人。只要你不太过份。
每一个历史阶段成长的人,都会碰到他们这个阶段的问题。相应的,他们中间会有人来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我们成长的环境,其复杂的程度远远要高于七十年代的人,是传统与现代化的交接点,这注定了我们这一代是分化最大的一代,也是不寻常的一代。这一代的主流和中坚还远没有出现,他们正在默默地接受着考验和磨练。就其发展的潜力来说,怎么样高估他们都不过分。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8 10:04:24编辑过]
作者: 1111xgrq 时间: 2003-11-28 09:26
大家折腾来折腾去的,我觉得我堂弟堂妹妹和我就是不一样,敢想,但是呢对生活抱有一种太优越的感觉,很容易把传统忘掉,接触的东西都是前卫的以至于无聊的东西,不懂的生活!
我接触的80%的八十年代的人都差不多一个样子,80%七十年代多人也差不多一个样子,跟我一样的人很多都在为自己的梦想挣扎着
作者: coldwind 时间: 2003-11-28 10:58
这是我转贴的一段话:
http://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6&id=25871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出生的那批中国人,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很不幸地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首先,他们是一批不幸的人,“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城没工作”是这批人的生活轨迹,一场接一场的政治运动,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生活内容。在没有教育的环境里长大,在谎言和欺骗中摔打,然后直接进入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背景。在错过了求学年龄以后,他们只是以“补习”的方式接受了一些教育,因而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判断是畸形的。同时,他们又是文化的破坏者,他们就是当年冲到老师家里,把老师的藏书拿出来付之一炬的那些人;他们就是拿铜头皮带狠狠地抽向老师脸的那些人;他们就是砸烂普希金雕像的那些人;他们就是把女校长活活打死以后塞到粪坑里的那些人。在他们的学生时代,老师是和“臭”字联在一起的,“知识”是和“反动”连在一起的。他们的言论,如果跟他们的成长背景联系起来,或许能够得到某种合理的解释。问题是,他们当年接受的“知识越多越反动”之类的教导,当然是荒谬的,但是到了今天,他们以自身的言行,肆无忌惮地亵渎着知识。本来老师不臭,也不是老九,他们的言行,倒真让人怀疑起老师排行第几以及是不是臭了。
这就是我们的五十年代的前辈们在历史上的表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28 20:58:15编辑过]
作者: 百无一用 时间: 2004-5-18 09:15
我是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不认为八十年代的人有多么幸福。就像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一样。我们这一代从物质上讲的确是富足的,就像大人们说的从小生在蜜罐里。不幸的是时代给了我们物质享受却没给我们精神思想。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挑战,旧的文化被打倒了新的文化却没有被建立起来。由于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无法成功的对接,因此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没有根的一代,迷失的自我,迷失的中国的一代。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败是教育,我很认同,看看现在的我们就知道,就剩下我思故我在了,可这句话是这样理解吗?要想了解我们的童年看看寒寒的小说吧。
[em07]
作者: 水漾 时间: 2004-5-18 12:09
不光是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就可以把所谓的两代人分得清的!
我是八十年代出生的,经历不同罢了。同样的八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们之间同样也有很大的差距的。
(但我找的男朋友是七十年代出生的)
作者: beckjun 时间: 2004-6-7 14:12
对我来说,区别仅仅在于:70年代我没有出生,80年代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作者: 张寻一 时间: 2004-6-8 21:33
看完了每一个帖子,呵呵
声明:按照大家对“7788”的定义,我该是大八;
初看时有很多话想说,然后慢慢发现自己很多想法和家人还是很相近的……不管是7还是8
到现在,落脚到一个问题上来:谁能说自己代表了一个年代?
不是否定这个热闹有趣让人获益良多的帖子!!!!呵呵,千万不要想歪了。
也许如果专门研究这种社会学的人会比较客观,比较全面地说:“具有某某特征的某某些人的经历和感悟,人生价值观和理念代表了那个某某年代的特征”
至于这个某某特征,当然还是“多数”体现的特征,不过这里面又分了两条路,一条是人数的多,一条是资源占有量的多。
除开革命的社会转轨期,总是这样:80-/20规律。谁代表年代?人潜意识里难免认为自己就代表着自己所处的年代,而保守和激进却也常常由此而生。
大七的哥哥姐姐们在这一个问题上比我们有优势多了,因为只要决定选择“人数”还是“资源数”,就可以对他/她们的年代总结出123来;可是我们的确还不能够,因为个人认为,大八也好,小八也罢,都还憋着劲呢,呵呵,不信?大伙等5-10年看看,中国八十年代的人会成什么样子?
三千年未有,至少百年不见,有人这么评价中国的发展现状。
7+8》》15
何况走在一起的远不止这两个十年出生的人群,呵呵:)
[em01]
作者: abxi 时间: 2004-6-11 18:17
70年代比较成熟,80年代比较活泼.[em06]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