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路上流传一则笑话:多雾的海上,一艘万吨油轮发现不远处有灯号,于是也发出灯号,并要求对方立即改变航向,否则即将撞上;没想到对方竟然发灯号表示:“老兄,最好是你改变航向”:油轮的船长心想:“好小子,我钢板这么硬,你撞撞看。”对方等了一下又发出灯号:“你再不改道就有麻烦了,因为……我是灯塔!”
坐大后的企业就像笑话中的油轮,即使资本再雄厚、以往的经营航路多平顺,如果不知调整航向,仍可能在获利方面触礁。二月中划下营业休止符的万客隆,就是栽于不知变通的跟头上。
分众市场策略失效,计划赶不上变化
万客隆十四年前进驻台湾时,最初的经营型态是采取所谓“现金交易、自助采购、大量批售”(Cashand carrywholesaling)的方式“以量制价”,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旋风。由于是以服务法人性质为主的“专业客户”为定位,经常出现借会员卡到万客隆买东西的情形,表面上看起来很特别,但因初期万客隆只收现金,因此当时去万客隆购物的人,可说必然会“身怀钜款”,这已然种下不甚便民的僵固基础。
尽管这种情形随着营业半年后开始收信用卡,以及开放一般民众亦可办卡购物而消失,但因会员制度并未取消,仍停留在服务分众市场,忽略了“消费模式会随着时间改变”的基本商业管理教条。相对的,后起的家乐福、大润发,抢先嗅到这股气息,率先转型,万客隆的市场规模也随之受瓜分,商品回转率随之降低。即使近三年来万客隆发现情况不对,但计划似乎赶不上变化,不仅过去自我局限市场的格局不易打破,要突围其它量贩业者的夹击,更是难上加难。
再者,过去万客隆以大包装的方式压低价格,曾让内湖店于黄金时期创下六十四亿元年营业额的单店纪录,然而这对“务求简便”的现代消费者而言,也已不是省钱的购物方式,因为一般家庭无法负担大量的仓储压力,因此量贩店走向散装零售势所必然,即须放弃以大包装为主要制价方式,代之以展店来达到平易价格的目的,而且店数达到一定程度后,也可达到分摊成本的目的,以使损益平衡。可惜万客隆未跟上这波潮流, 仍坚持走专业客户,威了让业绩江河日下的另一要因(结束营业前,其全台各店年营业总额不及三十亿元)。
检视近年全台湾量贩业的整体表现,部份业者已呈现微幅衰退的情况,除了景气不佳所影响,市场渐趋饱和是逐渐浮上台面的因素,业者如果未能跟上市场潮流,万客隆无预警的结束营业即是前车之监。"
选择门市地点是大学问
要在渐趋饱和的台湾量贩市场中攻坚,不少厂商如家乐福、大润发或爱买吉安,今年都将再展店三至四家,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勇往直前?
转型,是唯一的路途。过去量贩店『择地而栖』的思维方式,总在于“需要大面积的营业空间”,于是万客隆成立之初,选择在工业区设点,但因地处偏僻,一般客户渐失开车远征的兴趣。
这让后起业者审慎考虑到台湾地狭人稠的特质,譬如家乐福早已进驻人口密集区展店。为了调整量贩店在市场上的适应力,甚至连特易购(Tesco)都准备在今年进驻超级市场通路,以“邻居”风格创造有别于传统量贩店的商机,可见“便利的购物位置”已是零售业竞争的要项。
回顾千禧年日本SOGO百货公司的倒闭,也是顽固于“属地主义”上。一百多年历史的SOGO,始终坚持在黄金地段选址,采用租赁的方式经营,这原是极为漂亮的经营管理之道,然而市场环境慢慢发生了变化,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SOGO仍以借贷方式不断扩大经营据点,如该公司于一九八八年决定随东京山手线锦系町车站土地开发,筹设百货公司,然至一九九0年以降,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主要金融机构停止融资,致SOGO滞纳开发费用,后虽致力重新整顿业务,但巳时不我予,未几,依日本“民事再生法”进行重整,等于倒闭。
管理零售业要落实时空二维并重的观念,即使目光置焦于以房地租赁、地处僻地来规避地价,也不能忘记考量市场时序进程。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商家对大环境改变的嗅觉下再敏锐,只重卖场空间如何降低成本,却忽略顾客偏好已随时间改变,其适应性必然由好转坏,最终步入穷途末路。
创新是适应环境的上乘手段
不景气也同样发生在出版业的零售市场。天龙书局负责人沈荣裕看到日本百元商店热卖的情况后,于是在台北松江路开张平价书店,将定价一百七十五元却遭纳莉台风泡水的金庸小说,以六十九元廉售,网发“口甲好斗相报“之余,迅速打响名号。接着于松山火车站前开设第二家六十九元书店,不过,却在短短三个月内赔了近二百万元,于是乎,沈荣裕也同后来的万客隆结束营业一般,快刀斩乱麻,将松山站前店撤掉。二OO一年底倒数计时那天晚上,当沈老板告诉客人:“新年快乐,即将打烊”,话一说完,只见原本店中的百来名客人全部离开,但没有一个人结帐买书,此景象令人震慑下已!
然而,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沈老板并末被此击倒,反而以极佳的创新对策,求取适应市场的能力。他认为消费者是很灵敏的,平价书店要有好的东西来吸引客人,不能都卖一些过期或滞销的书,要很舍得买进高价书来吸引客人,例如一本三百元的食谱,他以六十元进货,还是以六十九元卖出:此外,他按每家店所在的地区特性,铺下一样的书,例如师大、台大店学生较多,以文、丈、哲学的书籍为主,而重庆南路就以大众化与家庭生活的书为主。尽管相类似的低价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是这些同业下久又陆续关门,原因在于,价格破坏虽是不景气的特效药,但是如果商品没有更新,对产品的熟悉度下够,很快就“玩完了”。对照量贩经营来看,后起业者较万客隆所供销的产品,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万客隆无法走出“差异化”的创新因素,再添其零售败笔。
天龙书局沈荣裕的创新法则就是“逆向操作”,将其它倒闭书店所退回出版社的旧书整批买断,把过去每本进货成本十元的书降到五元,甚至二、三元之谱。除此之外,还从运输费用开刀,他首创“计程车物流”,每次从出版社切货时,事先分配好各分店应有的数量,以计程车将成箱的书籍派送各店,拜景气不佳计程车生意清淡之赐,司机自然乐得帮客人载货,一次可载个七、八箱书,较传统配运书货的费用来得低。如今沈老板开了七家六十九元书店,净利约一千万元,堪称是下景气中的书市奇迹。
同样结束营业,却有两样获利行情
百货零售若因营运走下坡,非得曲终人散时,选择爆出残烛最后的炫光,博得光荣退役之美名,或许是企业在管理上走向撤资的好方式。与万客隆同属群丰集团,且有二十五年历史的台北来来百货,自二OO二年十一月开始举行封馆拍卖,即是运用“改变所在环境”的策略,在寒冬中带动人潮和业绩,写下台湾百货业封馆拍卖的纪录。
来来百货劲爆的人潮哪里来?最多的是想要趁活动捡便宜者;其次,是老员工、老主顾前来怀旧,在寻找回忆的当儿顺便买买东西。这让拍卖期间,曾出现十几年前就已停止发行的礼券,年轻的专柜人员因未曾看过而不敢收,直到高层辨明才认可。虽然是结束营业的拍卖活动,但是来来百货巧妙运用“事件行销”的管理精神,把活动办得像是周年庆。不只商品出清拍卖有折扣,还有小汽车、电浆电视等大奖相赠,造成出清活动头几天,卖场内外因挤满人,大门必须施行“关半小时,再开半小时”的人流管制。
来来善用“老牌”百货的身段,引起怀旧风潮成功出击后,立即引来许多柜商抢着排档期。结果,国产服装几乎所有品牌都来报到,就连以往不可能在来来百货出现的进口流行品牌,也抢着要办出清特卖会。整档活动进进出出的厂商超过百家,约是正柜厂商的一倍。例如,阿瘦皮鞋把近几年因不景气库存的三万双女鞋,以每双一百元起出清,造成排队入场的“人龙”绕了百货公司整整一圈,使得原本预定十天的销售档期,只消七、八天就卖得精光;此外像企鹅牌男装单柜,约三个星期之间业绩超过千万元,令人咋舌。
就这样,来来百货九个天的拍卖会,等于多赚了一年的营收。相较于万客隆无预警宣布停业,不论是后知后觉的补货厂商面对紧闭铁门而扑空,或是机灵一些的厂商前去撤货避险,均呈现财运散尽的乱象。尽管万客隆亦举行一天的拍卖会,但因只限现金交易,不接受信用卡消费,加上并没有买家接手,与来来百货收山的气势相差远甚。
台湾零售业的前景在哪里?
从前零售产业的竞争比较单纯,主要在某些固定层面上较量,管理、行销手腕都只关注于一个点,例如,很多企业一谈到发挥竞争优势,就只会想到如何撙节既有资源。其实,企业的生存状态是很多样化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描述,不能只从一个点或一个面来观察,首先得研究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持续不景气使得消费者购物趋于谨慎,平均购买金额逐年下降,万客隆淡出市场只是引爆点,除了将可能掀起量贩市场一波合并、策略联盟的风潮外,对企业管理而言,更重要的省思在于台湾市场究竟需要何种面貌的零售店?早年购物中心以大取胜,却因景气使得市场成长极限提早到来,“恐龙”反而失去调整和适应的能力,如今还撑得住的,清一色都是“都会型量贩”模式。
资源是老的,而需求潮流总是新的,都会型消费市场日渐兴起的新需求(诸如对于购物时间的不耐),零售业者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并透过需求与解决的互动,进一步牵引其它产业领域的需求,才能改善产品上下游供应链等经营管理议题,在涟漪效应下,实攸关国家整体经济前景。
对所有零售业者来说,万客隆仓促结束营业不啻是个警惕,各家业者在苦思对策之余,要怎么突破既有的市场格局,留住消费者的心,都将是未来的考验,而这一切都有待时间来证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