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北京五式梅花桩的传人—韩其昌

[复制链接] 1
回复
16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5-30 15: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五式梅花桩的传人—韩其昌


源自《北京师范大学1991年论文集》—优秀论文,作者魏巍
韩其昌,字世杰,人送绰号“沱南侠”,是五式梅花桩后百代的第十六代传人。韩先生1895年阴历9月21日生于现河北省深县城东五十里的院头村。1988年9月1日故于北京,享年93岁。

清朝末年,武术在民间流传的很是盛行,韩先生出身贫苦,自幼在家务农。十岁那年,本村的两位镖师告老还乡,一位是“飞刀”王玉栋,一位是“大杆子”韩玉亭。两位镖师闲暇时在村中开设了个拳场,脚本村的孩子们习武练拳。韩先生自幼十分喜爱武术,一心着了迷想学拳练武。无奈父亲不允,说道:“练那玩意不顶吃不顶穿,不如学点手艺养家立业。”庄户人家天明即起、天黑即睡,老父亲便关门上闩,不再让他出去。韩先生年龄虽小却很有心计,待家人都睡熟之后,便起身拄根长棍越墙而出,到拳场去学拳。天天如此,竟然瞒过了家父,等到他父亲知道时,韩先生在方圆几十里地内已经小有名气了。

韩先生在本村所学的是少林派戳脚门的拳术器械,传拳的两位老师都是师承饶阳的李老遂先生。韩玉亭是韩先生的本家伯父,见侄子好武入迷,指点的格外仔细。之后,韩先生在王玉栋、韩玉亭两位老师的引荐下,又拜了著名的戳脚门名家李题名先生为师,继续深造。李题名老师曾在北平城会友镖局当镖头,保镖三十余年,六十岁上告老还乡,在家教拳。李老师身怀绝技,一趟连环对劈套刀深得精髓,在北平城保镖时,曾有梨园名家出重金要学这趟刀法,他也没有同意。李老师还有一趟对扎奇枪,也是世间罕见。李老师很喜欢韩先生,将这两趟看家的功夫悉数传给了韩先生。

深县县城里有位形意拳名家史连生老师,与韩先生的父亲交往甚笃。有一日,史老师向韩先生的父亲打听起院头村有个韩其昌是否认识,韩老父亲笑道:“那是我的儿子。”史老师请韩老父亲将其约来相见,韩老父亲满口答应下来。这一天,韩先生在老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史老师家,史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爷俩儿,谈起武术十分投缘。史老师看了韩先生的戳脚门功夫后十分赏识,就由韩老父亲举荐,史连生老师为师学习形意拳。

韩先生18岁那年,深县大尹村举办庙会,邀请当地有名的把式前去练武庆祝,韩先生也应邀前往。在庙会上,韩先生表演了一趟护手双钩,十分精彩,观众掌声不断齐声喝彩。会上有两个十三、四岁小孩的对打吸引住了韩先生,几经打听,才知道孩子们练的拳是梅花桩拳,源自武强县北溪村。当晚,韩先生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北溪村,经人指点,找到了北溪村教梅花桩拳的老师尹墨池家。尹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韩先生,问明来意后,尹老师便和韩先生一道谈起了武术,尹老师称赞韩先生的护手双钩练得好。闲谈间,韩先生见院中有个十三四岁孩子在练拳,尹老师便引韩先生到院中,将小孩叫到面前,向韩先生介绍道:“他叫尹四多,是我本家侄子。”随后让韩先生与四多过过手。当时韩先生言语很谦虚,但心中实在没把这个小孩放在眼里,双方抱拳拱手、后退两步亮门户,摆行门,迈跨步交上了手。这一动手,韩先生心中一惊,没有几个照明,就被对方给撂了个筋斗。起身再斗,又没有几个照面被对方给撂倒了。尹老师叫住了双方,递上两把竹板刀,说道:“你二人比比刀法让我看看。”韩先生接刀在手,二次与四多交手,这次没几个照面,四多的刀便被韩先生给击掉了。尹老师笑道:“四多,你的刀不行,还得练啊。”随后请韩先生进屋,韩先生当即跪下说:“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尹老师说:“你要是喜欢,就跟着练吧,入师的事以后再说。”从此,韩先生每天跑十二里路学习梅花桩拳。因为他没有入师进门,不算正式弟子,只能学习基本拳架,梅拳中称之为“拉架子”,不教应用手。

就这样一过三年,在学习中韩先生逐渐了解了梅花桩拳的拳史。按梅花桩的拳谱记载,有史可查的,是发展与明代,早先时是在一百零八根木桩上进行练习,无论单练还是对打都在桩上。这一百零八根木桩的摆法很有讲究,桩高距地面三尺三寸,桩的直径为五寸,桩与桩之间的距离是二尺四寸。由于栽桩的花费太大,又很麻烦,逐渐便将其练法移到地面上进行,依然保留其在桩上的所有练习内容。所以,后来拳的全称叫做“落地干支五式梅花桩”,简称“梅拳”。梅拳这门拳术,以步法见长,脚下灵活多变,攻守自如,变化复杂。经过三年的苦练,韩先生在尹老师的介绍下给五式梅花桩十五代传人赵英连老师叩头拜师,成为梅拳的正式入室弟子。就这样,韩先生又经过了七年的刻苦练习和钻研,才算了解了梅花桩拳的功法真谛。

1929年,由国民党南京中央国术馆主办的民国第一届武术擂台赛在杭州举行,韩先生代表河北省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中,韩先生力挫群雄,勇夺银尊奖一座,上书“赛孟贲”三个大字,成为了响当当的武术国手。

1932年,韩先生来到了北平,那时北平还没有教授梅花桩拳的。为了传拳授艺,韩先生在辟才胡同王爷佛堂创办了健族国术研究社,同时在志诚中学、贝满女中、协化中学教授武术课。韩先生的侠风义骨自此传遍了北平。当时北平有八卦名家刘志刚、形意名家李建秋二位拳师,也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他们二位与韩先生交好甚厚,刘志刚年龄最长,李建秋次之,韩先生居三,三人结义拜为兄弟。于是江湖上又齐送他们三人一个绰号:风尘三侠。

韩先生有个响亮的绰号—沱南侠铁臂韩其昌。沱南是指滹沱河南岸一代,侠是赞语。韩先生武功卓绝,武林帮派发生冲突时,常有人请他从中斡旋。韩先生常说:“天下武术是一家,人不亲艺亲。”有时也会遇上那软硬不吃的浑人,韩先生也是略施小计折服对方便了。当初有满老安、杨老修两位拳师为了徒弟间的传话而反目,各自聚有三百余人要比武争高低。韩先生连忙赶到,以理相劝,两位老师心悦诚服,可是其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不服,声称要与韩先生比武,如果输了就听韩先生的劝解,如果韩先生要是输给他,就得拜他为师少管闲事。韩先生听罢微笑道:“老弟功夫好,就来撅撅我这根手指头,撅动了我拜你为师,不管闲事,撅不动,你就听我良言相劝,从此交个朋友,相安无事,如何?”小伙子跃身向前,一把抓住韩先生的食指便撅,发狠要把韩先生的食指掰断。谁料没有撅动。于是小伙子两只手扳住韩先生的食指屏住气齐用力,脸憋得通红,还是没有撅动。这时有人喊道:“此乃是金刚指的功夫!”小伙子这才知道韩先生的功夫非同小可,连忙赔罪。

韩先生为人慷慨,不惜钱财不惜力气,教了不少学生。有些学生家境贫寒,韩先生不仅不收他们的学费,还解囊相助。乡里乡亲遇到困难他也总是尽力相助。一次雨后,大伙到地里割麦子,一辆装满麦捆的骡车陷在泥里怎么也出不来,正在大伙为难之际,韩先生走了过来,伸出一只胳膊往车轱辘底下一垫,说道:“赶车!”大伙说:“这不得了,陷车不要紧,别压折了胳膊。”韩先生说道:“快赶吧!”车把式鞭子一抽,骡子一惊用气力来,韩先生就在车轱辘滚动的一刹那,胳膊用劲一转,大车就从泥水坑中上来了。大伙忙围过来看,只见韩先生的胳膊沾满泥水,并无半点伤痕。自此,韩先生又多了一个绰号“铁臂”。韩先生的铁胳膊并非天生的,他在十六七岁时就在师父的严格指点下,练就铁布衫功夫。

韩先生号称侠士,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行侠仗义上,他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有个叔伯兄弟名叫韩复光,抗日时期参加游击队,在一次秘密集会时,被叛徒出卖而被捕,日伪军要将他活埋,韩复光大义凌然,视死如归。后来被抗日军民救出。韩先生对其弟很是敬佩,提起来总是说:“任敌人用什么刑,一点儿不草鸡,是条好汉!”韩复光被救出后,党组织派他进北平搞地下工作,当时韩先生在北平武术界已是极有声望了。韩复光便利用这层关系,在韩先生的健族武术研究社社址王爷佛堂建立了地下联络站,在白色恐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韩先生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慨然应允。当时我党在天津的负责人李廷元等同志经常出入那里。

由于叛徒的出卖,这个联络站暴露了,北平宪兵三团派来一队宪兵包围了健族国术研究社,指名要抓李廷元。当时,李廷元不在,韩复光与另一位地下工作者王书钦都在,宪兵队长手里有一张照片是李廷元与韩复光、王叔钦的合影。宪兵抓不到李廷元,就要抓走韩复光和王书钦。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韩先生赶了回来,他问明情况后说:“你们不能随便从我这里抓人,这是我的师弟,那是我的徒弟,我可以担保。”宪兵队长说:“我们要抓李廷元,他俩和李廷元一块照了相,就得带回去问问。”韩先生道:“李廷元是我们的老乡,他到这里来是看我们练把式,你们既然是抓李廷元的,他俩不是李廷元,你们不能把他们带走。”宪兵队长还是不依,韩先生道:“和李廷元认识的人你们是不是都抓?要抓,我也是一个。”宪兵队的人知道韩先生在这里开了十来年武术社了,武功、威望极高,因此也不敢过分纠缠,便说道:“不抓他们可以,你可得担保,他们不能溜,随时有事都得来传。”韩先生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的王爷佛堂跑步了。:等宪兵队一走,他马上派几个徒弟护送韩复光、王书钦脱离的险地。

1949年,解放军一进北京城,曾被韩先生营救的我党地下工作者韩复光便来找韩先生,请他到中央警卫二师教授武术。韩先生应承说:“警卫师是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北京城的,警卫战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还得学好擒拿格斗,这个地方我得去教。”他结合战士们没有武术功底基础的特点,简化教学过程,将简单、实用、收效快的武术散手、擒拿技术及刺杀技术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教材,传授给肩负警卫任务的战士们。现在,公安系统训练使用的一些擒拿技术中,还保留使用着韩先生的教材内容。

1950年10月,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一切感染了韩先生,他想,我是一个练武之人,怎么报效国家?参军上前线,五十多岁了,人家不要。出钱捐飞机》练了一辈子武,到头来仍然是一贫如洗。他将心里的苦闷向主管体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倾诉了出了。这时有关部门正要组织义演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他们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韩先生,并对他说:“能出大力出大力,能出小力出小力,只要是出力,就是对国家做了贡献。”韩先生高高兴兴回到武术社,将徒弟们集合起来,认真训练,以高水平的表演和精彩的对打参加了北京武术界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的义演。

在党的关怀下,武术逐渐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北京的一些高等院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陆续开设了武术课。经人介绍,北京大学正式聘请韩先生前往任教。北京大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一个没念过几天书的拳师能立得住脚吗?韩先生立住了。他精湛的武功、高尚的武德赢得了大学生们的爱戴,登门求教学艺的同学络绎不绝。这些大学生弟子们,现在多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他们有的执教高等学府,有的任职科研机关,有的效力艰苦边疆,有的领导部门工作。这些学生回忆起当年的练武活动,无不承认自己能精力旺盛的为党工作,是于武中得益。

韩先生始终关心中华武术的发展,尤其关心武术的科学化。五十年代后期,苏联派来一批生理学家、运动学家帮助中国的武术家们进行研究。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从事运动的人进行各种功能的测定。韩先生当时正为气功学习班讲座,他尽全力协助苏联专家的研究,终于首次得出“气也是一种物质”的结论。

韩先生是武术界的寿星,他的丰富阅历、渊博的知识使他成为武术界的活档案。他自己也常说:“我要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后人,我不在世,好些事情就没人知道了。”

1984年10月21日,在北京市体委的关怀下,北京五式梅花桩研究会正式成立,韩先生以90岁高龄当选为会长,他表示如今是中华武术发展的昌盛时期,他要将数十年的真功夫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

1988年9月1日,韩先生离开了我们,他人去艺留,他亲手栽种的这枝梅花将越发的芬芳吐艳,他所传授的梅拳拳艺后继有人,越发兴盛。愿五式梅花桩这门古老的拳术在祖国武术的百花园中永远盛开。

魏巍
1991420

[转载自昆仑元天博客]
沙发
发表于 2013-6-5 12:08:25 | 只看该作者
向韩先生介绍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