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营管理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汽配业务,把TS16949管理系统建设成为基本的规范化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的核心思想是‘用过程方法来梳理工作流程,以便合理的安排组织架构和人员权责’。下图是一个结构化的比喻说明:
一、管理团队与组织架构:
1、管理团队:我们把公司支部班子和主任(总经理助理)加下面部/科一级的人员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团队,整个管理团队分为4级,结构与责任如下图:
这样的责任结构看起来可行,好像是分兵把口,处处设防,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分管某事”的边际并没有进行文件化界定,执行和评审职责实现时没有确定任职指标,在理解职责时多数理解成“事情是你的,不是我的”。在人员是否胜任上并没有事先评估和考核,匆忙上任后,仅凭自己对工作的理解而去工作和履行指挥职责。
2、组织架构:
由上条引申过来,目前公司没有形成稳定的、富有运营效率的、消除了管理盲区的组织架构。关键一条是没有把组织架构的设置按过程识别的方式来进行策划、识别、测试、修改、定稿,识别和分析组织架构设置中的“失效模式”。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组织架构设置不当时的风险。今年以来,由冲压中心主导了数次内部大小组织架构的调整、设置,但自始至终没有搞明白过程(组织架构调整)完成的输入(调整的原因)、输出(效果指标)是什么?是减员增效?是保证产品的零缺陷?是提高办事效率?是设置岗位来减少扯皮?过程也没有清楚,需不需要小范围试点?有哪些风险防范?事实证明,不明晰作为公司型运营的主架构,目的不明、识别不清、风险不除,缺陷不预防,仍按照工厂车间传统结构模式来设置和调整组织架构肯定会继续带来问题。
二、管理层要带头坚持使用过程分析方法这个工具:
1、去年年末,我们在公司质量方针中首次提出“强化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并在培训中初尝了用过程分析方法的甜头。这是公司在认识论中的一个突破。世界上众多成功的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中的强调使用过程分析的方法肯定是经过无数事实的证明她是十分神奇的、屡试皆爽的认识未知事物的工具。遗憾的是,我们使用过程分析的方法、在局部或整体推行过程控制、监视和控制过程的关键节点,这些方法没有在领导层率先学习、使用并强力推开。往往总习惯于用习惯的、简单的方法来面对所有的问题。做一个客货车修造车间的领导、主任,可如此,但直接面向市场,面向承担3个亿发展重托的机电管理层,不能如此。
2、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大的流程被识别和运作起来了,但更多执行中的细节流程梳理不清是目前的问题。因此,有关业务实现和产品制造的主要流程一直做为过程方法中的重点,但是‘策划’和‘评估考核’两方面的流程一直比较弱。比如,经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都未用‘多功能小组’的方法,并且也无程序和制度来支持。评估、考核以及持续改进也都是临时安排(比如每年组织的内审、管理评审)。又比如,组织架构调整不断在进行,调整后的利弊分析和再调整的方向这些都没有很好的总结。
3、从管理提高的路径来分析,规范化的管理是从流程化/表单化发展到数量化/精确化再到IT化,我们下一步的努力应该是精确化。根据TS16949,没有准确可信的数据来表现运行绩效的情况,就无法真正做到有效的持续改进。
三、我们在资源/能力的优势与不足:(简要分析)
优势: 1、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广州汽车产业圈中心,信息与物流是我们的优势;
2、与广汽集团、东风日产、广本的几年合作,在高层中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为当下的合作和继续提供有用信息增加了社会基础。
3、思想比较解放,几年来工厂的主业沉浮使得上上下下能坦然对待市场的考验和磨合,这种主动行为可以减少被动形势下市场带来的冲击。
4、工厂领导层经营思想的转变不再求于在一条道上跑到黑,撞了南墙不回头。特别是今年,已经把发展汽配产业写入工厂五年发展规划中,这就为机电公司近一步放开手脚大踏步前进提供了组织保证。
不足:
1、发展资源(资金、场地、设备、熟练的操作员工)不足,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
2、经营战略摇摆不定,并易受工厂上级部门的干扰。导致不能独立的对市场做出客观的判断。
3、公司管理层受大学专业和工厂铁路车辆老大的主营影响,惯性思维中缺乏宏观意识(预决算、发展战略、经营形态与模型,干部培养等),往往无意识的喜欢关注微观细节(工序问题、加工问题、产品打价、部门扯皮、甚至具体零件的设计和工艺等)一句话,缺少务虚型领导,务实型领导又过多过盛。——班子配备不能互补。这种领导配置适合于工厂主业车间的经营模式,并不适用于公司经营与生产并重,以经营带动生产的发展模式。
4、公司从上至下最缺乏的是自我批评,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开会,会必批评,且受批评者都是别人,从不检讨自己。从经理们始到中层们止,均为一个调。
一个没有自我批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学习的领导加上这样的一群中层,如何能反省自己、批评自己、检讨自己,壮大自己?
5、所使用的既有资源还不能找出一条适合的管理路子,如今年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但设计者并没有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策划,导致原先调整的初衷(减员增效)并没有达到,而调整的形式换了很多版本,这样的结果使组织架构越调越乱,原来的工作次序打乱了,新的次序比以前还乱。
三、结束语
以上的分析、疑问与建议是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但表述出来仍感到没能说清楚。其中不客观与不正确的地方肯定比较多,但为了能促进我们共同思考,我们还是‘抛砖引玉’的罗列出来,以期待更多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