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转帖]《最早的中国》-国人必读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26 09: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早的中国 许宏 著 科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中华民族如何由“多元”迈向“一体”?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在哪里?
国庆之际《最早的中国》出版

  1959年,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随后,考古工作者通过数十年的勘察和发掘,逐渐揭开了这座都邑的神秘面纱: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都城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在新书《最早的中国》中系统论证后认为:最早的中国就在洛阳偃师二里头。

  夏商3000年辉煌的历史被后人遗忘,中华民族如何由“多元”迈向“一体”?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何在?如何揭开夏商这两个朝代铜原料的来源之谜?许宏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本专题采写及图 本报记者吴波

  “中国”何以得名?

  《最早的中国》详细阐释了“中国”产生的概念: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最早的都城应该就在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区。该书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以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等材料,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

  许宏介绍说,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在金文(青铜器铭文)中,“国(國)”字的原始字形作“戈”加“口”即“或”字。其中,戈是声符,也兼有执戈守城之意,口表示城邑。到了春秋时期,四周又被加上了外廓,表示国之疆界。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为标志的。“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是它的简称;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最早的“紫禁城”

  许宏表示,“二里头遗址宫城城墙的发现令人惊喜,这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一座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宫城重见天日,这是迄今所知中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宫城遗存。这一重要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许宏介绍,“此前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见于二里头遗址以东约6公里的偃师商城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二里头遗址宫城,则较其又提早了一个阶段。这座始建于距今约3700年以前的宫城方正规整,它和它所圈围的大型宫殿建筑,构成整个都邑的核心。虽然其面积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紫禁城的面积为72万余平方米),但它却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有位德国学者指出,中国都城绝对理性的平面布局,与古罗马城在七座山头上延展的平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即使在今天,来到北京的游客无论身处城中何地,总能辨明方位,分清南北,不难领会都城规划者的意图——使生活显得稳定有序。就目前所知,这种理念奠基于二里头都邑。

  揭开铜原料来源之谜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最早的车辙痕迹,还有用工最巨、制作极精的早期龙形象珍品——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夏商两代因为铜器而被人所知,那么作为最早被称为中国的二里头铜器的原料从何而来?

  就此,许宏表示,从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结果看,二里头遗址青铜器的铜原料,似乎不是取自一直以来学界所认定的中条山,而可能是来自于中原的东方(山东)或东北方(内蒙东部至辽宁西部)。或认为二里头文化晚期出土铜器的铅矿来源,可能来自山东半岛地区。当然,对这类分析推论,学者还大都持审慎的态度,认为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检核。

  内蒙东部至辽宁西部,在二里头时代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区,这是与二里头文化有一定交流关系的一支青铜文化。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区的内蒙东部和辽西一带,就分布有较多的铜矿和铅矿。有学者推测,从这一文化的大甸子遗址贵族墓随葬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陶酒器看,在这里采掘的铜原料,有可能通过贵族阶层间的交易传入二里头都邑。

  就是二里头,本是一个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的普通村庄的名字,但在绿油油的麦田下,却隐藏着3000多年前华夏民族的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数千年华夏史前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这里产生了最早的“中国”。——许宏

  对话许宏:

  最早的中国人喜欢吃烧烤

  广州日报:您如何给这本书定位?

  许宏:我自己给这本书的定位是:以二里头为切入点,实说、精说和深说“中国”诞生史。但是否做到,就要读者来评判了。至少,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的“中国”的由来。

  广州日报:您说最早的中国在二里头,它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许宏:二里头文化影响的大幅度扩展,首先与其自身的扩张密切相关。考古学研究表明,在东亚大陆,秦汉帝国问世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式直刃青铜剑的分布基本上可代表文化意义上“中国”的扩展范围。其北、南、西界分别及于长城、岭南和四川成都平原。这一范围,与二里头文化陶、玉礼器的分布范围大体相合,意味深长。或许,“中国”的空间轮廓,早在二里头时代就已显现出了它最早的雏形。

  二里头人最先用火

  广州日报:您的书里提到古代,特别是夏商年代酒器扩散的历史背景,是否可以说,酒器扩散到哪里,文明就已扩散到哪里?

  许宏:无论古今中外,扩张都是一个集团内部兴盛的外延。作为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头文化在内部高度发展的同时,向四围发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在这一过程中,华夏国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中国”的雏形得以形成。

  作为二里头文化重要礼器的陶酒器盉(或鬶)、爵,在二里头文化的兴盛期已到达了距中原相当远的地域。向北见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有学者指出,盉(鬶)、爵等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分布的疏密程度,并非与距中原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其出土地点,多位于距二里头文化区颇远的地方。这与日用陶器的传播方式不同,这表明来自中原王朝的礼器被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物而接受,而中原王朝与某些区域的社会上层之间,甚至有可能已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结盟。

  广州日报:您在书中说二里头的人喜欢吃烧烤,为什么?

  许宏: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大陆上的先民就开始用火,烤肉恐怕是学会用火以来最早的食肉方法。陶器发明以后,人们可能学会把肉煮着吃。日本学者冈村秀典教授认为,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烤肉仍然比较盛行。

  在二里头遗址以及二里头文化的其他遗址,都发现不少烧焦了的兽骨,猪骨和牛骨居多,构成其食文化的一大特征。位于郑州以西的荥阳竖河遗址中,被烧过的动物骨头以猪骨和牛骨居多。据统计,龙山文化时期的烧骨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二里头文化时期则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到了稍后的二里冈文化时期,被烧过的兽骨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商周时代,用来煮肉的铜鼎成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除了把作为牺牲的动物整只放在柴堆上烧烤的“燎祭”外,贵族们用于祭祀和食用的基本上是生肉、干肉和用鼎煮的肉,烤肉则一般不用了。
a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